美章网 资料文库 元代壁画墓葬的考古学教育范文

元代壁画墓葬的考古学教育范文

时间:2022-07-29 04:45:42

元代壁画墓葬的考古学教育

一、墓葬的考古学观察

(一)墓葬形制依据目前考古发掘的相关资料可知,山西地区元墓遗存大致包括砖室墓和石室墓两类。以砖室墓为主,砖室墓继承宋金遗风,大多采取仿木结构的建筑形制,由墓道、墓门、墓室组成,且有砖雕、壁画或彩绘加以装饰,是山西地区遗存的发现较多的一种。石室墓葬与砖室墓大致相同,主要差别在于采用石料筑室,发现较少。1.砖室墓。按照墓室形状和结构将其分为A、B两型,A型为多角形砖室墓,分两亚型;B型为长方形或方形砖室墓,分两亚型。A型。多角形穹窿顶砖室墓。墓道为竖井式或台阶式,甬道多为砖券拱形,拱形墓门。Aa型。八角形穹窿顶墓,墓室为八边形砖砌单墓室,墓壁上端逐渐内收,结穹窿顶,顶中心留一方形孔,上以砖或石板封盖,棺床位于墓室后部并且连接两侧。如山西太原瓦窑村墓、孝义梁家庄元墓等。Ab型。六角形仿木结构穹窿顶墓。如山西孝义下吐京村墓,由竖穴式墓道、拱形墓门、甬道和六角形墓室组成,墓室六角用砖砌角柱普柏枋、斗拱,撩檐枋和椽瓦,其上内收结为穹窿顶。B型。墓室平面为长方形或方形穹窿顶砖室墓。斜坡式、台阶式、或竖穴式墓道,拱形墓门,墓顶多为穹窿顶。Ba型。长方形或方形仿木结构砖室墓。墓室四角皆有仿木斗拱,多数墓葬墓室四壁也有仿木结构的装饰,棺床多位一于墓室后部,与两侧壁相连接。如山西新绛寨里村元墓、山西长治南郊司马乡元墓等。Bb型。长方形或方形砖室墓。墓顶多为穹窿墓顶,也有石板封项,墓室四壁逐层内收结成穹窿顶,顶中心留一圆或方形孔,上以砖或石板封盖。棺床多位于墓室后部并连接两侧壁,如山西大同市冯道真墓、山西运城西里庄元墓等。2.石室墓。共3座。均为石砌八角形单室壁画墓。仿木结构。八角叠涩顶。由墓道、甬道、墓门及墓室组成。有交城裴家村裴氏墓、文水北峪口元墓、兴县红峪村元墓。

(二)壁画题材与布局山西地区元代壁画墓21座,约占山西地区元墓总数的64%。墓葬内壁画主要分布于墓室周壁,构图上讲究对称;此外还分布于甬道、墓顶部位及拱眼壁等处。壁画题材主要围绕墓主人拥有的财产、粮食、牲畜、仆人及墓主人的衣食住行、娱乐活动等方面展开,描绘了墓主人由生前世界向死后极乐世界的过渡。1.壁画布局。壁画表现内容不同,布局也不尽相同。对于壁画布局形式可以通过“平面布局”和“立体布局”两方面进行分析。总体上看,平面布局是由墓门向主室层层深入,大致可分为“前堂—后寝”“户外—户内”两种模式[1]。“前堂—后寝”模式:墓门两侧绘门卫、花卉、童子等,进而左右侧壁绘厅堂陈设或活动场景,如侍奉备宴、乐舞杂剧、屏风挂画、孝子故事等,正对墓门的主壁绘墓主人图像、寝室陈设(如帷帘、床、围屏等)或主题图。如山西运城西里庄云墓,墓门两侧各绘一童子。东壁绘6人乐队,西壁绘5人杂剧,主壁绘墓主人画。又如山西长治郝家庄元墓,墓门两侧各绘一侍者。东壁北端绘一幅有双线边框的山水画,南端绘童子启门。西壁北端绘一山水画挂轴,南端绘一屏风,北壁绘一床。等等。“户外—户内”模式:墓门两侧绘门卫、花卉、童子等,进而左右侧壁或甬道绘墓主人出行等户外活动或庭院建筑,正对墓门的主壁绘墓主人图像或主题图,如山西平定东回村元墓。壁画的立体布局体现为墓顶壁画多绘祥云瑞鹤、星宿图、仙人图及花卉等,与平面壁画内容形成鲜明的对比,自下而上完成了墓主人由生到死的两个世界的过渡,饱含升天极乐的精神气氛。一类墓是以墓顶为中心按不同方位分区绘制:如大同冯道真墓在券顶处的南面、东北侧、西北侧分绘三鹤,反映死者“驾鹤云游”之意。另一类则以装饰带形式分栏绘制:墓室顶部自上而下有:券顶部绘覆莲藻井,其下券壁装饰缠枝花草,阑额间及普柏枋上饰卷草纹、回纹、小云朵等,拱眼壁内装饰流云、折枝花草等,壁画之上框条间和框条上绘鹤飞云天、卷草纹及花草图案等,如新绛寨里村元墓。2.壁画题材。主要有墓主人并坐图、日常生活类、孝行故事图、宗教题材类、宇宙星辰图、装饰画类、山水画类、题榜类、动物图等。第1类。墓主人并坐图。一般布局于正对墓门的墓室壁。墓主人夫妇坐于中间的椅凳上或榻前,背后衬托有帷帐或屏风表现室内场景,有的在帷帐或屏风前布置木桌,桌上置果品,附近陪衬有男女侍从。见于孝义下吐京元墓、兴县红峪村元墓、文水北峪口元墓、平定东回村元墓、运城西里庄元墓等。第2类。日常生活类。主要有人物车马出行图、厅堂陈设图、仓库建筑图、侍奉图、杂剧乐舞图。人物车马出行图布局于甬道两侧、墓室周壁。一般对称布置,出行图朝向墓外,回归图朝向墓内。见于交城裴家山村裴氏墓、文水北峪口元墓等;厅堂陈设图布局于墓室周壁或墓壁之上,有门窗、帷帐、影屏、条几、桌椅、食用具、挂轴画等来表现墓主人日常生活的家具摆设。如孝义梁家庄元墓,南壁绘四扇隔扇门,东北、西北两壁绘直棱窗。还有兴县红峪村元墓、长治郝家庄元墓等;仓库建筑图布局于墓室周壁、墓门两侧及墓壁之上。有库房、厨舍、门楼、斗拱、立柱、横枋及飞檐、板瓦等。此外,大多仿木结构的壁画墓墓顶处彩绘有斗拱、阑额、掾沿、滴水及飞檐板瓦等建筑构件,见于大同托儿所元墓、平定东回村元墓、兴县红峪村元墓、太原瓦窑村王氏墓等;侍奉图分场景图和人物图。活动场景图画有备(侍)茶、备(侍)酒、看库送饭、点灯挂衣、梳妆启门、敲鼓吹笛等,人物图像有男侍、女侍、武士、妇人、侍童等。这类壁画分布广泛,存在于绝大多数山西元代壁画墓中,并且多以对称的形式出现。如大同托儿所元墓,东西壁对绘侍茶图、侍酒图等;杂剧乐舞图布局于墓室周壁。内容为杂剧、乐队表演,在墓葬中分布较少。仅1座:运城西里庄元墓,东壁绘6人的乐队,手持琵琶、横笛、扁鼓、拍板等乐器。西壁绘5人杂剧图,形象各异。第3类。孝行故事图。题材为中国古代著名的“二十四孝”故事,主要有“:蔡顺分椹“”孟宗哭竹“”伯俞泣杖“”王祥卧冰”“埋儿葬父”“曾参问母“”鲍山背母”“元觉劝父”“舍子救侄”“董永典妻”“黄香扇枕”等等。布局于墓室周壁。见于兴县红峪村元墓、长治司马乡元墓等。第4类。宗教题材类。有“道童图“”谕道图“”八仙图”等道教题材的图画,出家人、飞天等佛教题材的图画,门神、灵兽、升天等原始宗教题材的图画。布局于墓室周壁。见于大同冯道真墓、兴县红峪村元墓、平定东回村元墓、新绛吴岭庄卫忠家族墓等。第5类。宇宙星辰图。布局于墓室四壁与券顶之间、券顶、斗拱上下等处。有太阳、月亮、星斗、流云等。见于长治捉马村元墓、运城西里庄元墓等。第6类。装饰画类。主要有花草山水图和吉祥图。花草山水图有莲荷图、牡丹图、盆花、野草、竹子等植物,还有湖石、桥、溪、林等山水风景。布局在墓室周壁、券顶、壁画之上。见于孝义下吐京元墓、长治郝家庄元墓、运城西里庄元墓等;吉祥图有莲花、流云、卷草纹、缠枝花纹、覆莲藻井、折枝花叶、萱草、卷草纹、鹤飞云天、兽面等纹样。此类图案多为壁画中的附属装饰,分布广泛而细微,与其它图案交叉使用。一般布局在墓室周壁、券顶、券壁及斗拱上下、拱眼壁、阑额等处。墓例有大同冯道真墓、交城裴家山村裴氏墓、太原瓦窑村王氏墓、长治司马乡元墓、运城西里庄元墓等。第7类。山水画类。如大同冯道真墓,北壁通壁墨绘一幅山水画。右上题“疏林晚照”四字。山西大同齿轮厂托儿所元墓,北壁绘两幅图画。左侧为山居图,西壁北端绘行舟图,东壁北端绘行旅图。第8类。题榜类。包括题记与榜题。题记有诗词、墨书文字、榜题、买地券等。布局在墓门上方及两侧、墓室壁、拱眼壁等处,有的还题写于屏风、牌位或匾额上。见于大同冯道真墓、兴县红峪村元墓、太原瓦窑村王氏墓、新绛寨里村元墓,长治捉马村元墓、平定东回村元墓等。第9类。动物图。主要有家畜、飞禽、乌龟等。布局于墓门两侧、墓室周壁、四壁与券顶间、拱券处。见于平定东回村元墓、运城西里庄元墓、大同齿轮厂元墓、文水北峪口等元墓壁画中。

(三)随葬品组合山西地区元代墓葬中的随葬品主要有陶器、瓷器、银器、铜器、铁器、木器、纸明器等。大同地区墓葬出土较多,种类丰富;其他地区则出土较少,器物种类也比较单一。

二、墓葬文化因素分析

参照徐苹芳先生在《金元墓的发掘》一文对蒙元墓葬的综合探讨,以至元八年(1271)为界,将元代墓葬分为早晚两期。山西境内发现的元代墓葬即集中于元代晚期,早期墓葬发现较少,暂无壁画墓的发现。晚期墓葬在墓葬形制和壁画题材及随葬品方面基本面貌一致,但也体现出了一些地域性的差异。山西地区元代墓葬依分区可知,除了吕梁、太原、阳泉一带为多边形砖室墓或石室墓外,山西其他地区发现的墓葬绝大多数为长方形或方形砖室墓。这些墓葬通常形制规整,多南北向,由南向北直通墓室。以墓门为界,以南为开放式的墓道、甬道或过洞,以北为安葬墓主人的封闭式墓室。墓室大多为仿木结构建筑,并且在墓室内还砌炕式棺床。墓葬等级高低与墓葬形制并无直接关联性。元代墓室壁画采用的是勾勒渲染法,即先用墨线勾勒轮廓,然后着色。这种画法始于唐宋,盛行于金元时期。壁画内容以写实为主。山西元代的壁画在内容与布局上继承了宋金时期壁画的特点,主题题材也无明显的变化。目前发现的山西元墓多为一般平民的墓葬,其葬制代表当时民俗的主体。较之宋金壁画墓,元代壁画墓艺术水平有所衰退,这可能与北方长期处于战乱状态,经济与文化生活屡遭摧残有关。山西元墓中的主流随葬品仍是瓷器、陶器、铜器,另有木器、铁器等,只在个别墓葬中出现了元代典型器物高足杯和鼓腹莲花盖罐,大同地区的随葬品组合更具地域性特征。山西地区元墓中装饰以杂剧为题材的雕砖、壁画墓主要分布在晋南地区。新绛吴岭庄卫忠家族墓、新绛寨里村元墓、运城西里庄元墓、侯马农资公司元墓等均发现了与杂剧有关的雕砖或壁画,还有永乐宫潘德冲墓中石椁上也刻有杂剧人物。这些发现反映了元杂剧在当时晋南地区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深受民众的喜爱。另外,孝行故事图类不见于大同地区,其他题材类则散见于山西各地。

山西地区元墓墓主人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大同托儿所元墓、兴县红峪村元墓、交城裴氏墓、长治捉马村M2等墓葬,应是当时汉族一般官吏或地主富豪的代表;第二类为大同冯道真墓(另有王青墓、芮城宋德方和潘德冲墓),这些人士是当时宗教界的重要人物,它们的墓葬代表的应是当时社会的上层统治阶级;第三类为平民墓,代表当时民俗的主流文化。从整体上看,山西地区元代第一、二类墓葬比第三类墓葬在规模上更大、装饰更精美、随葬品更丰富。但是,第一、二类墓葬之间相比,在墓葬种类、装饰技法、随葬品方面并没有严格的区别。山西地区的元墓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从侧面反映出了元代山西社会主流文化———蒙汉文化的交流融合,并形成了特有的时代区域性特点。元朝的建立进一步推进了中国多民族国家格局形成的步伐,也正是这种多民族的融合使蒙元时期的墓主人的族属情况很复杂。山西地区元墓就服饰而言,壁画人物多着蒙古服饰;张晓东先生在《蒙元时期蒙古人壁画墓的分期》一文中,认为孝义下吐京元墓、交城裴家山村裴氏墓、文水北峪口元墓为高度汉化的蒙古人墓葬。但山西其他墓葬中的墓主人族属问题还不得而知。蒙元时期民族因素和宗教影响复杂,族别问题对于元代墓葬的研究十分重要,所以山西地区元墓的族属问题仍是有待于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作者:郭智勇 单位:山西博物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元代壁画墓葬的考古学教育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kgxjylw/676543.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