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科学素养的必要性与培养途径范文

科学素养的必要性与培养途径范文

时间:2022-02-01 11:13:11

科学素养的必要性与培养途径

摘要:对于现代环境下的人才而言,科学素养无疑是其应当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方面,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其对科学素养水平程度的要求更是不言而喻,可我们反观当代大学生的科学素养情况,却远不足以达到令人乐观的状态。为此,我们在探讨大学生科学素养的必要性前提下,指出了相应的培养对策,以期为具体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科学素养;必要性;培养途径

“科学素养”也被叫做科学素质,属于个体处理自身同自然、社会等外部关系时所需要拥有的知识及能力,也就是人所应当具备的科学文化知识及应用科学文化知识的能力。按照国际科学界及教育界的理论观点:公众的科学素养层次越高,越对社会发展有益,而大学生是我们国家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力量,其科学素养水平如何,对国家的发展进步作用毋庸赘述。

1科学素养的界定及意义

科学素养(ScientificLiteracy)这个词意为系统化与完整化接受相关知识的影响。知识涵盖范围较广泛,既可以有自然科学知识,也可以有人文社科知识,是个体能力的全面综合。其中的主要内容有科学知识、科学技能、科学方法、科学思维模式、价值取向、处理社会问题的能力、创新发展的精神等等。在如今的教育体系改革过程之中,科学素养这一概念彰显着极为关键的影响力,现实意义非常突出。

2大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不管是考虑到大学生的个体发展,还是考虑到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发展,大学生接受科学素养培养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2.1应用型人才需要科学素养

对于我们国家来说,高素质人才需要立足本职工作,面向社会整体,强调实践应用。在这种需求视域下,高校学生作为一支社会发展的重要补充力量,其科学素养培养效果如何,便必然为学校及教育工作者所关注。从某种意义上讲,致力于大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将有助于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真正树立,从而为其成为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2.2社会发展需要科学素养

我国曾于本世纪初制定了一份全民科学素养行动计划,预计至2049年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的时候,所有成年公民均可以达到科学素养标准。可时至今日,具有足够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依然不足5%,这和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是非常不相称的,同时更是严重影响到我国成为世界强国的梦想。对于大学生来讲,其作为一支社会发展的重要补充力量,科学素养整体水平如何,对于全民科学素养的提升作用巨大,因此应当成为优先关注的对象。

3大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途径分析

3.1借鉴国外先进培养经验

我们观察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均对公民特别是大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工作非常重视。比如美国,其有两项具体工作值得我们关注,其一是政府部门以公民科学素养培养工作为出发点。政府每两年便进行一次全国范围的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研究。从克林顿政府开始,一直到后来的布什政府、奥巴马政府、特朗普政府,都会提及提升全民科学素养的议题,视之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并给予专门的科学素养激励基金支持。我们国家也可以仿照此项政策,考虑安排专项资金,用以支持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公民科学素养培养工作。其二是政府部门出于提升大学生科学素养程度的考虑,充分利用了通才教育模式,使大学生必须接受一定时间的科学教育,并安排相应的交叉学科即科学技术与社会课程,旨在真正有效地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

3.2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

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让授课方式尽可能变得丰富,这是促进当代大学生科学素养提升的一种重要方法。具体可以考虑到下述措施的变化,其一是增加关于科学技术概论方面的内容,注意到大学生存在的自主性薄弱的现实问题,用必修课的形式对其能力加以巩固,且在此过程中形成文理分管的尝试模式,例如,在文史类学生群体内,可以安排现代科学基础课程,在理工类学生群体内,可以安排现代社会学基础课程等。其二是保证选修课里面涉及到更加广泛的内容,增强其实践性。因为选修课程设置是教育的重要补充,同时也是将知识进行外延拓展的必要环节,为此高校需要注意到相应的引导和监督工作。例如增加选修课学分、丰富选修课内容,使之向科学素养角度靠拢等。其三是开设相关主题讲座。高校可以在校园内增加关于人文精神及科普知识等方面的系列讲座,所安排的讲座应当精当有效,且在同期加大宣传力度,用于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借助文理相互渗透的办法,使理工科的学生有机会得到人文知识的熏陶,文史类的学生有机会接受自然科学知识的培养。

3.3实现基于学生的第二课堂拓展

基于学生的第二课堂拓展,是促进大学生科学素养提升的一种较根本的做法。对于大学生来讲,其科学素养提升的本质在于主观能动性的进步,而第二课堂拓展恰可以满足此项要求。高等院校可以采取鼓励学生参与各类辩论赛、科普知识竞赛、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办法,使之以不同身份投入到相关活动中去。与此同时,还可以鼓励大学生自主组建各种类型的兴趣社团,像天文兴趣小组、摄影协会、数理研究小组、环保公益小组、机器人研究会等等。在这些兴趣社团之中,学生将会被任务所驱使,主动实现科学素养培养的自我认同、自我发展与协同进步。

3.4形成培养科学素养的环境氛围

高校应当从各个角度出发,全方位营造起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环境氛围,从某种意义上说,全方位营造氛围的作用对于促进大学生科学素养进步可谓至关重要。应当说,产生科学素养的过程,是离不开浓厚科学氛围支持的,一个较为良好的科学氛围,可以在无形中影响到学习者的思想和行动,促进其对人文科学或者自然科学产生较强烈的兴趣,以此保证科学素养意识的形成,事实证明,这一点是非常关键的。这就像有些学者所讲:欲至其用者,必先入其境。而关于如何从多角度培养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氛围,则可以考虑从下述两方面着手。其一是增加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与感染力量,在全社会的角度,我们需要增加广播、电视以及方兴未艾的网络宣传,设置专业化的工作部门或者基金会等,也可以定期举办相应的知识竞赛、人文科学或者自然科学讲座等,使得大学生处在良好的科学素养环境氛围之内。大量的国外实践成果显示:从社会层面所进行的努力,其效果更加趋于长期性和稳定性。其二则是力争创造更具多元化效果的、立体化的校园内部科学环境,这是因为校园为学生重要的学习和生活场所,其环境氛围如何,对于学生的影响最为直接也至为深刻,所以,我们需要利用下述几种方式,使校园产生更加浓厚的科学教育软环境,比如可以考虑成立以校园或者院系为单位的科技文化节,鼓励各种类型的科技作品投入其中,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科学竞赛,还可以组织相应的人文科技讲座、学生科学技术作品展示等。除此以外,学校将校园原本具有的宣传媒介充分利用起来,像校园广播、网络电视等,向学生普及当前世界先进的人文及科学技术成果,也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做法。

4结语

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培养,是一项和我国未来高等教育密切关联,有助于人才培养的战略选择,是全面促进我们国家公民科学素养进步的重要举措。因为新时期社会环境的变迁,特别是受到教育制度、高校环境、学生自身情况等因素的限制,我们国家的大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工作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事实证明,只有多个渠道共同进步,才能保证科学素养培养整体目标的顺利实现,为未来高等教育及社会发展进步提供必要保障。

作者:娄小韵 单位:贵州师范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科学素养的必要性与培养途径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