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制造类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范文

制造类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范文

时间:2022-07-30 04:54:07

制造类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

一、课程建设改革与实践

针对应用技术型本科视野下《刀具》课程建设还存在的问题,紧密结合行业和地方特色,更新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结构,探索教材创新,厘清课程的基本知识点与基本技能点(即“双基点”),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兴趣,切实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技能技术型人才。

(一)调整和完善教学计划在对应用技能型机械制造类人才培养方案全面透彻理解的基础上,按照“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的要求,对课程的基本知识点与基本技能点进行全面梳理与厘清,并调整与完善《课程质量标准》与《课程教学大纲》,在此基础上修订教学计划。修订教学计划时,突出实践特色,兼顾必要的理论深度,注意与机械加工实训、毕业综合实践和顶岗实习等教学环节的有效衔接。

(二)紧密结合行业和地方特色,创新教材体系和内容教材编写邀请行业专家参与,实行双主编与双主审制。编写过程始终以“制造类专业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所确定的本门课程所承担的典型工作任务为依托,以基于工厂“典型零件的加工”的真实加工过程为向导,结合德阳市重装龙头企业或校工厂生产实际零件制造的工作流程,分析完成每个流程所必需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归纳出《刀具》课程的主要工作任务,选择合适的载体,构建主体学习单元;按照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推行“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将真实生产过程融入教学全过程,实现人才培养与德阳重装产业的紧密对接。

(三)积极探索现代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在人才培养中的应用《刀具》课程既有抽象的空间概念,又有切削规律在生产中的应用。难教难学,学生感到难懂枯燥。在教学心理学中有一个公认的准则,那就是只有当人们对某一事物表现出兴趣时,他才会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在传统的“给出命题—模型推导—距离”的演绎式授课模式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即使在某一短时间内可以获得较多的知识点,但遗忘的速度非常快[14]。本课程紧贴岗位实际生产过程,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积极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1.理实一体教学法。刀具几何角度是抽象的空间概念,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是本课程的重点与难点所在,在教授这个知识点时就采用了理实一体教学法。教师先向学生展示车刀实物,让学生观察车刀的结构,逐步引入辅助平面参考系和刀具角度的概念,并讲解刀具几何角度图的图示方法;然后带学生到实验室测量车刀实物的几何角度,并画出所测车刀的几何角度图;最后带学生到砂轮房,发给每个学生一幅刀具图和废旧车刀,让其根据刀具几何角度的要求把车刀磨出来。经过理论与实践的反复交融,90%的学生都能掌握这个知识点。2.案例教学法。《刀具》课程与实际生产过程联系很紧密,如果把生产实际案例引入到教学过程中,避免空洞的说教,能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也实现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如在讲解进给运动对刀具工作角度的影响时,就引入了一个机加工实训时学生都遇到过的问题,即车端面时会在中心处留下凸台,先让学生分析凸台形成原因,再提出解决办法,最后以例题“用一把后角为6°的车刀以f=0.02mm/r的速度车削端面,求端面中心处凸台的直径”向学生讲解凸台直径的计算方法。3.课堂讨论法。针对某一问题开展讨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根据麻花钻结构,引导学生讨论麻花钻的缺陷和修磨方法。4.教学提问法。结合讲解内容,因势利导向学生发问,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讲解车刀刃倾角对切屑流向的影响时,向学生提出“内孔车刀加工盲孔和通孔时,分别选择什么样的刃倾角?”,由此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认真思考,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内容对比法[15]。通过直观性强的列表比较各相关因素的影响程度。如切削力、切削温度主要受工件材料、切削用量、刀具几何角度、刀具材料及切削液的影响,具体影响趋势及影响程度采用表格形式展现出来,并进行对比,有助于学生对此问题的分辨理解。6.探究式教学法。探究式学习过程会使学生产生很强的成就感,从而激发更大的学习兴趣。在进行探究式教学时,教师首先从某一具体问题出发,给出一组有待解释的现象,学生要想解决问题,就要先去把握事实,弄清原理,之后教师在此基础上再向学生提供所需的支撑信息。例如,在学习了“切削条件的合理选择”之后,教师引入了一个校工厂的典型加工零件,简述了加工工序,请学生选择刀具材料、绘出刀具几何角度示意图、计算出切削用量。该题目作为一个大作业,学生课下可以单独也可以自行组合为小组来完成,之后教师给出点评,通过这样的探究式学习学生体会到了自己解决问题后的成就感。

(四)加快“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刀具》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涉及知识面很广,因此,学习本课程不但要系统学习理论基础知识,还要注重实践教学。教授本课程的主体是年轻教师,他们大多数是从高校(主要是教学型和研究型大学)毕业后进入学校从事教学工作,缺乏实践教学环节的专门训练,自身尚不能成为行家里手,难以胜任相关的实践指导工作,“双师”素质亟待提高。鉴于“双师”型教师匮乏的现实,从以下4个方面采取了措施:(1)德阳市拥有中国二重、东电、东汽等龙头重装企业,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非常多,就聘请了多位专家作为兼职教师来参与课程讲授;(2)利用单周教研活动集体备课,老教师传帮带年轻教师;(3)鼓励年轻教师利用课余假期时间到校工厂实习培训,考取相应等级的技能等级证,目前教授该课程的年轻教师全部取得国家颁发的高级工及以上技能等级证书;(4)鼓励年轻教师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对外技术服务与培训,提升自己的工程素质,丰富自己的工程实践,目前教授该课程的年轻教师参与学院科研项目4项、德阳市科研项目2项、四川省科研项目1项、企业横向合作项目3项,参与对外技术服务5次、企业培训3次。

(五)健全教学评价与反馈机制课程考核采取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占60%的考核办法,平时成绩细分为出勤、实验、课堂主动参与讨论或回答问题、课程总结、研究式大作业等部分,期末卷面成绩必须达到60分,才计平时成绩。每节课预留5~10分钟作为学生对本节课的评教时间,主动参与评价的学生平时成绩加分。在学期开始时,教师将研究式大作业的题目下达给学生,题目有多个,学生自行选择其中1个,可以单独也可以自行组合为小组来完成,学期结束时将大作业交给教师。在学期结束,利用机动周召开课程学结会,每位同学都要发言,并上交书面总结。期末试题借鉴技能等级理论试题,紧扣并全覆盖“双基点”,增大题量,降低单题分值,让学生觉得面对试题有话可说。

二、结束语

随着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不断推进,课程改革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在《金属切削加工与刀具》的课程改革与实践中,聚焦于培养应用性和实用性的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定位,尝试在教材编写、教学方法、评价体系、实践环节及“双师”队伍建设等多方面进行改革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于学生而言:实践能力得以提高;开阔了眼界,培养了职业素养;增进了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提升了学习的能动性和责任心。同时,对于教师来讲:破解了教学中的难点,提高了教学质量,改善了教学效果;加深了对讲授课程的把握深度,扩展了知识领域;提升了自身的“双师”素质。

作者:孙涛 武友德 王春焱 陈远新 伍晓亮 单位: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工程系

被举报文档标题:制造类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kcgglw/676621.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