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中英高等教育对比范文

中英高等教育对比范文

时间:2022-04-06 03:50:15

中英高等教育对比

一、中英高等教育的历史

1898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综合性大学的开端。1931年6月,中国共有39所大学(国立大学l3所、省立大学12所以及私立大学14所),17所学院(2所国立、6所省立和9所私立),以及23所专科学校(国立3所、省立15所和私立5所)。在1947年时,中国共有207所高等教育机构,其中55所综合性大学。新中国成立以后,从1949年到1976年是中国高等教育的调整转型时期,其指导方针为“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是中国高等教育的繁荣时期。英国的高等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6世纪的修道院,他们将学生培养成牧师或神职人员。在l2世纪,英国世俗教育的发展导致了英国最早的大学——牛津大学的建立。在13世纪,由于和当地人的冲突,一部分牛津大学的教职员工转移到剑桥,并形成和建立了剑桥大学。此时的高等教育依然没有摆脱宗教的影响,大学里面的主要课程有拉丁语法,文学以及修辞学。当获得类似于学士的学位以后,学生继续学习算术、几何、音乐、天文学、希伯来语、希腊哲学和历史。在整个中世纪时期,古代作品像亚里士多德的作品被认为是最终权威,教师只是负责解释这些“事实”。现代英国的大学存在三种形式:以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为代表的旧式大学(OldUniversity);以伦敦大学为代表的城市大学(RedBrickUni—versity)以及开放型大学(OpenUniversity)。

二、中英高等教育的比较

(一)中英高等教育运行体制的不同

我国的高等教育是由政府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系列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确立了政府在国民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中的主体角色。政府在高等教育中所扮演的这种垄断性的角色决定了我国高等教育的两大运行特点:一是集权管理体制,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全面仿照苏联管理模式的方针指导下,政府集高等教育的投资人和管理人角色于一身,决定着高等学校的一切行为。在现实中高等学校隶属于各级政府,中央大学直属于教育部,其余高等学校分别隶属于各级省市政府。各级高等教育机构的经费来源、专业设置、招生计划等完全由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掌控。二是高等教育机构内部采用的行政管理模式。虽然1998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为高等学校党委、校长与学术委员会的职能和协调运行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在现实中高等学校基本上采用行政手段管理校内一切事务,包括学术事务。在大学内部建立了完整的校级、院级(处级)和系级行政级别和机构,以行政权力任意干涉或取代学术权力,极大地阻碍了高等教育的自由发展。在英国,尽管任何一所大学的设立必须得到女王的授权,但是大学享有高度的精神自由。以英国高等教育最具代表性的也是最著名的两所学府——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为例,由于私有性、非政府性以及运行经费的独立性,学校按照自身的发展规律运行并享有高度自治权,政府对于大学内部事务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力。学校自身对于经费的使用,教师的聘任以及课程体系的建立等拥有控制权。大学内部一般有校、院、系三级结构组成类似于联邦的体制,每级结构拥有一定的自主权,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相互配合以便能够有效地发挥制度优势。

(二)中英高校授课方式及教学管理的比较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高等教育传承了苏联的衣钵。这种体制延续到现在已经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问题,越来越不能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快速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第一,授课方式的僵化。尽管在改革开放以后进行了许多年的教学改革,但是填鸭式教学目前依然是大多数高校的主流。在国内课堂的组织形式一般是教师一人主讲,学生坐在下面听。如果教师所讲题目学生比较有兴趣或教师采用比较新颖的表达方式,学生还能坚持认真学习。由于授课方式上的天生缺陷和缺乏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的这种兴趣一般都不会坚持超过半个小时,其余的时间基本上被浪费掉了J。第二,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理工科学生每天都会有6~l2小时不等的课时,而这些课业后面附带着大量的作业;学生每天都在不停地上课做作业,基本上没有时间进行独立的思考。第三,考核方式的落后。目前,国内大学对学生的考核基本上都是及格制,在百分制基础上学生考试考过六十分为合格,所以有六十分万岁之说。在这种体制之下,学生的学习缺乏竞争性和相互监督性。由于每年考试题目的难易程度不一致,及格制对学生来说也是不公平的和缺乏可比较性。第四,“严进宽出”的管理体制使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世界上的著名大学大都是以高淘汰率为保障的。英国的高等教育被认为是世界最优秀的教育系统之一,它注重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批判性地接受知识,强调多学科的交叉以及重视教育的实践性。英国高等学校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成为社会有用人才,因此课程体系的设计和社会需求联系较为紧密。英国的高等教育模式和我国高等教育模式有着很大的不同。首先,在课程的组织形式上是以模块为基础来组织课程教学体系的。将具有高度逻辑联系并具有明确技能目标的课程组织起来就形成了一个模块。每一个模块都有对应的讲座课(Lecture)、讨论课(Seminar)和辅导课(Tutoria1)以及最后的设计实践环节。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只是起辅助作用。在教学方法上基于问题学习法(Problem—basedlearning)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教师根据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设计一系列涵盖课程内容的问题,通过学生自学、同学讨论以及和指导教师进行探讨来尝试解决这些问题,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学习内容,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后,英国高校是基于多方面对学生能力进行评价,他们很少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更多的是以论文和课程设计来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综合掌握和应用。在成绩上强调学生个人见解的创新性和对前人知识的批判性吸收。

(三)中英高等学校教师管理体制比较

我国的高等教育是属于事业编制,参照公务员管理体制进行管理。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教师在学校基本上是从一而终,缺乏流动性。近些年来随着管理体制转变为全员聘用制,教师的流动性有所增加,但是绝大部分教师依然保持稳定。我国对高等学校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依据职称管理,教师的职称分为助教、讲师、副教授和教授。由于职称具有终身制属性,因此,高校教师一旦评聘为教授职称就缺乏了前进的动力。除了职称,我国还有院士、长江学者、教学名师等社会荣誉授予在某些方面作出特殊贡献的教师。英国以《1988年教育改革法》为分水岭J。在此之前,英国大学大都采用终身教职制度,在短暂的试用期之后与教师签订终身合同。此外,大多数大学章程规定,只有通过相应委员会投票表决的三分之二多数票方才能解聘教师,这就基本上保障了教师聘任的终身制。教育改革法案通过放宽教师解聘条件,所有大学新聘教师不再得到学校终身聘用的保证,而且学校还可以视学校需要和可能以人员多余为由解聘教师,不必投票表决。《1988年教育改革法》对促进英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作用还是比较有限的,真正驱动英国高等教育保持优秀并继续前进的动力来自于每个人、每个院系和整个大学的荣誉感,这同时反映了他们教师群体的高素质。

(四)中英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比较

我国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最初以学术标准为主,因此,学术成就成为高等学校提高办学质量的主要目标。而2002年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使得全国所有本科院校的教学工作质量都应用同一个标准,这很明显并不能够适应社会对高等教育多层次的要求。由于我国高等学校都是置于各级政府领导之下,所以高等教育的质量体系也是以政府的标准为主,其在评估中起着权威作用。就评估队伍而言,我国高等教育的评估人员缺乏专业性,一般是由政府的行政命令来抽调高校的行政干部组成,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独立性J。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评价实行内部质量控制为主、外部质量监督为辅的政策。内部质量控制的标准由学校自己确定,外部质量监督一般采用QAA所定的标准。高等学校的各种委员会负责实施对应的内部质量控制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例如,大学的学术委员会是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的主要机构,各个院系都有对应的机构负责教学质量控制和标准的制定。外部质量监控主要是QAA通过对高等学校进行调研,对教学管理进行审核并对教学质量作出评价。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评估的工作人员分工明确,并在相应的领域内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准。

三、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建议

一是弱化行政在高校管理中的作用,实行“教授治校”以强化大学自身的自由发展,这是从体制上为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松绑。二是,在教学管理上实行宽进严出,一个合理的淘汰率会起到很好的鲶鱼效应,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刺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竞争性。三是改革授课方式,优化课程设置,突出重点课程。强调学生批判性地接受知识、创新性地解决问题和思辨性地讨论问题,强化学生为学习主体的角色。四是对教师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建立优胜劣汰的合理机制,增强教师的职业荣誉感。五是改革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高校内部建立科学严格的教学质量管控机制,外部主动接受专业机构和社会的监督。

被举报文档标题:中英高等教育对比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jyzylw/596842.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