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教育专业教师园本培训范文

教育专业教师园本培训范文

时间:2022-12-07 04:03:17

教育专业教师园本培训

一、非学前教育专业人员进入幼教队伍的现实背景

(一)教育改革创造了非师范人员进入教师队伍的机会

幼儿教师资格证制度打开了非师范生进人幼儿教师队伍的大门。论文百事通2000年9月23日,教育部第10号令颁布《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标志着教师资格证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启动。它意味着教师的任用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轨道,也意味着非师范专业的人员通过教师资格证书的考核有了从教的机会。

(二)学前师范办学层次结构失调以及出生人口高峰导致幼儿教师的不足

上世纪末以来,学前师范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师范教育由三级向两级过渡,专科以上层次快速发展。伴随着大量学前师范学校以及学前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升格,学前师范办学层次的结构失调问题也逐渐显现.尤其是缺乏专科层次的学前师资。

随着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生高峰时的儿童长大成人,并进人育龄期,婴幼儿出生基数增加。与此同时,城市人口增长,以及幼儿人园年龄提前,更是使幼儿园人园人数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和人园的需求量由此带来的庞大幼儿教师需求量相比,每年各种学前教育师范学院毕业的幼儿教师远远不能不能满足新开园的需求。这使幼儿教师不足现象普遍存在。

(三)幼儿教师地位的逐步提高吸引了非学前教育专业人员的加入

随着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提出,国家先后颁布了《教师法》《教育法》,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得到了不断提高,尊师重教的风尚也正在全社会逐步形成。很多人认为,现在的幼儿教师工作稳定、待遇不错,在工作的同时还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这都是吸引非学前教育专业人员进人教师队伍的因素。不容置疑,上海的地区优势也是吸引大量优秀的非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进人幼教领域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在2003年上海刚刚启动相关政策之初,一些区县纷纷以落户作为优惠政策吸引非学前教育专业人员加人幼儿师资队伍。

二、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特点分析

为了了解当前幼儿园开展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教师的培训现状,笔者对上海市30所幼儿园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且对42名教师进行了访谈。研究结果发现,人们在承认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存在专业方面的劣势的同时,普遍认同他们具有的一定优势。

(一)优势分析

1.有一定的社会经验,沟通能力较强。对于大部分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而言,幼儿园教师并不是她的第一份工作,他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社会阅历和社会经验,社会适应能力比较强,所以在与家长交流、社区沟通等方面显现了明显的优势,比较有活力、有朝气、乐观自信,善于开展一些家长活动。这种社会沟通能力在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社会招聘时已经表现得很突出,许多园长表示,她们当时就因为看好这些教师的这一素质而将其选留。

2.不同的专业背景使各自拥有一定的特长。调查发现,尽管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专业差异性很大,但是,相对集中于美术、英语、音乐等相关专业。这一现象也反映了幼儿园在招聘非学前教育专业人员时具有一定的倾向性。一般来说,这些专业背景的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各自拥有学前教育中需要的一些特长。此外,近年来选留的外地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也呈现出普通话水平、口语表达能力等普遍较强的特点。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这些教师缺乏学前教育专业的科班背景,但是他们可以给原先的课堂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东西,并在活动设计上打破常规,从全新角度去观察和思考。

3.比较虚心好学。作为第二次或者第三次择业,尤其是上海幼儿园教师具有良好的社会地位,这些教师都比较珍惜自己的教师岗位,有一份想在幼教工作上好好干的热情,当发现自己的能力和现实要求之间存在差距时,也比较努力,虚心好学,愿意接受新知识和再培训。

(二)劣势分析

1.独立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比较薄弱。由于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缺乏对于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教育规律、教学环节等的系统学习,存在无法准备把握“适合于不同年龄儿童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问题。在当前新课程强调整合、创新的背景下,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对于教育目的的把握比较模糊。

由于对儿童年龄特征难以把握,对不同年龄段儿童在各领域应该学习的关键经验缺乏系统的把握,这些教师经常高估或者低估幼儿的能力,加上教法不熟悉,活动设计有很大困难,教学手段缺乏,教学思路狭窄,活动质量不高。有的教师甚至将一些超越幼儿年龄特点的内容灌输给孩子。也有的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心里没有底,经常以网络上搜索到的一些教育教学内容为依据开展活动,遇到教学效果不好往往会责怪孩子能力差。

2.专业技能不足。幼儿期的特殊性决定了幼儿教育应该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要求幼儿教师拥有弹、唱、说、跳、画、编等多方面专业技能,能在教育教学中把枯燥乏味的知识形象化,使昏昏欲睡的教学活跃化,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行动热情。

一些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虽然自身拥有某项才艺,但是他们不能兼顾幼儿教育中的多种专业技能,同时,这些艺术类专业的幼儿教师普遍存在着技巧与理论素养不同步的现象:美术专业的幼儿教师常常将教室布置成自己的作品展,而不知道教室环境应该是师幼共同建构的有意义的环境。更多的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没有任何专业技能的基础,不会弹琴、唱歌、绘画,甚至因为欣赏、鉴赏能力有限,而导致呈现给孩子的事物缺乏美感。

3.专业技巧缺乏。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师幼互动的驾驭能力,在课堂中只关注自己备的课是否能够上完,对孩子关注较少,或者对于和他互动的孩子比较关注,而忽略其他孩子的反应。这类教师总体来说缺乏观察、诊释幼儿的能力。

三、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园本培训的行动路径

为促进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尽快适应园所需要,一些幼儿园开始尝试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教师培训工作,以教师个人教学能力发展需要为出发点,强调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更加贴近保教第一线,更能解决实际问题。

一是班级层面的师徒带教制度。师徒带教有两种形式。一是“一带一”模式。即将经验丰富的教师和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搭班,建立他们之间的师徒带教关系。这种师徒结对比较侧重于班务工作的日常管理。由于教育对象一致,有利于进行儿童观察分析和反思的培训。二是“二带一”模式。即一位非专业教师由两位教师带教,搭班老师带教重点在班级管理,同一教研组的经验丰富老师带教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在培训过程中,带教教师全方位给与指导,诸如备课、重点难点的把握、提问以及教育机智等方面,帮助新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动。

二是教研组层面的培训。教研组层面的培训主要内容是针对大部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普遍性问题进行研讨,例如教学的有效性、师幼互动、区角材料的投放等。培训往往结合幼儿园的专题研究,结合教研组的研究,侧重点并不一样,包括一课三研、同课异构、活动方案的设计与实施等相关培训。

针对一些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自身拥有某项才艺但是缺乏全面性的问题,有的幼儿园开展了才艺互助组的培训。在对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进行欠缺的技能技巧培训同时,也发挥了他们专业优势对于提升整个幼儿园师资素质的作用,从而增强他们工作的自信心。

三是幼儿园层面的培训。幼儿园层面的培训之一主要通过课堂实录模式(幼儿园保教录像解读,一边看,一边讲解)进行。这种培训方式是以改进实际工作为首要目标,以课堂实录会诊为平台,由园长、业务园长等组织新教师,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程序和方法、教师素养、儿童学习情况等维度进行诊断,对于保教工作中的优点和不足作出科学分析。

幼儿园还通过其他侧重于操作的培训,内容包括听课评课、区角活动、新教师如何备课、如何创设主题环境、家长工作、教态用语、运动保育以及一日常规管理等多个方面,着手解决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把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起来。

四是开展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联谊活动。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在工作中会遇到一些类似问题。会有一些相同或者相似的感受,又由于身份的相同,彼此容易沟通。因此,在一些非学前教育业教师人数较多的幼儿园,通过设立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俱乐部,为这些教师沟通提供平台,探讨幼儿园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教学技巧、观察儿童的方法、备课的方法、使用课程资源等等,交流心得和体会,使这些教师对自己的职业产生充分的认同感,有助于缓解压力,增强自信。

四、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园本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缺乏参与培训的动力

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进人幼教队伍是幼儿园教师供应不足背景下的产物,因此,这些教师一到任就被赋予带好班级的责任。幼儿园很少考虑到新教师的人职适应和培训的需要,而减少其工作量,现实生活中往往存在新教师带班人数略高于其他班级的情况。这使得幼儿园开展培训时存在培训时间和工作量之间的矛盾。这一问题在带教教师身上也很突出:他们一方面在和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配班时需要承担更多的工作量,另一方面还需要承担繁重的培训工作。长期的超负荷工作容易消磨教师开展培训的积极性,抵消其初人职时的学习动力。

(二)幼儿园各自为政、缺乏系统支持

目前幼儿园基本上都是在缺乏外部经费支持、师资紧缺的情况下进行各自的园本培训的。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背景差异很大,其中既有师范类,也有非师范类,但是培训能力的缺乏使园本培训只能勉强解决一些基本、共性问题,采用统一的培训方式,难以针对每个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具体情况进行个别化的培训。调查发现,大多数幼儿园尚未建立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园本培训个人档案制度,没有对这些教师进行职前评估、建立培训计划,也没有建立有效的带教教师培训制度。

(三)关注显性知识,忽略默会知识的培训

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在人职前经历了市级、区级师资培训,但是这些培训主要还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与幼儿园实践依然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幼儿园在开展园本培训时突出实践能力是在情理之中的,但往往存在以显性知识为主、忽略大量‘旧用而不知’的默会知识的问题。事实上,教师默会知识深深扎根于教师的思维意识中,成为教师考虑教学活动的逻辑起点,对教师教育行为有着重要影响。

在当前园本培训中,模仿依然是一种比较根深蒂固的方式。例如在带教过程中,指导总存在一种意识,那就是“跟我学”或“跟我做”,这一带教过程难以将积极的默会知识传授给新教师。相比之下,进行显性知识的培训的确能在短时间内使教师接受大量的信息,很快反映出培训的效果,而关注教师默会知识的培训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且很难通过模仿习得。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园本培训的难度。

五、开展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园本培训的建议

(一)激发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激发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自我发展内心渴望,是园本培训的主要职责,也是实现培训目标的关键。幼儿园需要建立合作型教师文化,实现从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培训方式向人际互动的培训方式转变。幼儿园必须认识到这些非教育专业教师的优势,打破传统的“师范为正”的定势,在开展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专业培训的同时,充分挖掘这些教师的特长和优势,让他们担当培训者,激起他们自强的信心和决心。同时,通过规章制度等管理手段,合理地平衡教师参与培训和工作量之间的关系。新晨

(二)构建幼儿园基地培训网络模式

所谓的以幼儿园为基地的教师培训网络模式,就是挑选出一些具有特色或者具有示范作用的幼儿园作为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培训基地,开展不同模块的培训。例如,可以针对非学前教育专业人员技能技巧缺乏的特点,围绕学前教育课程特点,由各基地幼儿园担任艺术、科学、语言等模块的培训。这种模式充分利用了幼儿园之间的集群效应,可以大大改善单兵作战的局面。

(三)引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模式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professionaldevelopmentschools,简称PDS)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教师教育制度创新的一种尝试。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是为解决新人职教师缺乏职业准备的问题而产生的一种培训方式,和当前我们面临的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缺乏人职准备的问题非常相似,对于我国有着很好的借鉴价值。

美国PDS以中小学与大学为合作伙伴,建立“以校为本”的合作关系,完善职前教师和在职教师教育。每一所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都遵循“以情境为本”的原则,为职前教师提供示范教育、为在职教师提供继续专业发展教育的机会。

我们可以借鉴这一模式,建立以幼儿园为基地的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通过幼儿园和大学的合作,建立带教幼儿园老师—带教大学教师—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合作伙伴。由幼儿园带教教师和大学教师共同带教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共同合作研究解决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教育教学问题,共同探究自己和他人的教学行为。在学习显性知识的同时,促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探寻和总结教学规律,建立有利于教育教学活动的积极的默会知识,提高自身的反思能力。

被举报文档标题:教育专业教师园本培训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jyzylw/559206.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