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教育学教学中师德教育的运用范文

教育学教学中师德教育的运用范文

时间:2022-05-03 11:30:56

教育学教学中师德教育的运用

一、教育学课程对师范生进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分入职前和入职后,师范院校对师范生进行的职前师德教育,对于形成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至关重要。在国家教育部2008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规定:“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教师法》中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是热爱祖国、献身教育;遵循规律、教书育人;学而不厌、勤于进取;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关心集体、团结协作;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等。依据教育学学科特点及课程目标,教育学课程对师范生入职前的师德教育应重点放在:一是对教师职业的热爱,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前提。培养和激发师范生热爱教师职业的思想情感,是使师范教育专业学生逐步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不断完善职业道德,全面实现师范教育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

二是对学生的热爱,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是教师对待学生应该采取什么态度以及如何处理好教师与学生关系的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特别强调要关爱学生。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很多教师从思想、学习、生活各方面关心爱护学生,为此,也获得了学生的爱戴和尊敬。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什么是我们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呢?可以不假思索地说,就是热爱儿童。”这句话精辟地论述了热爱儿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极端重要性。三是培养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意识,师范生在校期间,在掌握本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否打好职业道德品质基础,特别是能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关键在于师范生是否具有教师职业意识,这将关系到以后从事的教育工作的成败。

二、教育学课程实施师德教育的途径

(一)挖掘教材内容,结合学科知识教学,渗透师德意识教育学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师德教育内容和资源,需要认真挖掘和提炼,从而使这些内容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1.注重绪论课教学,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第一节绪论课,要求师范生转换角色,用准教师的心理与姿态来学习这门课程,思考教育教学问题,这样拉近了师范生与教师职业之间的距离,使师范生无论是学习教材理论还是讨论问题,都意识到自己是教师这一职业的“局内人”。2.选择教材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实施师德教育。在学习《教育的社会功能》与《教育的个体功能》章节内容时,要从认识教师职业的社会价值的角度来对师范生进行师德教育;学习《教师与学生》与《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章节内容时,要让师范生明确教师职业的特点、要求,教师的权利与义务,教师的职业角色,了解学生生活的特点,学生的失范行为等方面知识。通过系统知识的教学,使师范生明确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提高师德认识,而这些知识本身就是师德教育的内容。实际上,教育学教材的每一章内容都蕴涵着一定的师德教育内容,需要授课教师给以足够的重视,善于挖掘和运用。3.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删减与拓展。目前,在众多《教育学》教材中,真正适合专科层次、适合本校师范生学习、教师教学的教材却并不多。内蒙古师范大学近年来一直使用“十二所师范院校联合编写”的《教育学基础》,这本教材突出的特点是理论性、学术性比较强,在使用的过程中,我们依据课程目标与学生实际,制定了教学计划,对选用教材中的内容进行了必要的重组、删减、拓展。如,对教学章节结构进行了调整,在学习完《教师与学生》一章后,接着学习《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一章,以保证教学内容按教师、学生、学校的顺序依次呈现,使教学内容更符合师范生接受的心理顺序,有利于师德教育的渗透。再如,对《课程》一章的内容进行重组,压缩理论部分,增加、拓展有关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内容,使课程部分既容易让师范生接受,又让师范生体会到课程与教师职业的相关性。拓展《德育》部分内容,让师范生在领略德育教育规律的同时,又受到道德教育的熏陶。

(二)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和激发师德情感改革教学方法是教育学精品课建设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依据师范类专科层次的培养目标和本校“应用性”教学改革的总体要求,教育学课堂教学改革要突出“实践教学”,即在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师范生参与的积极性,在“做”的过程中实现课程目标。一方面,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师范生对课程学习兴趣与热情,另一方面,要让师范生产生热爱教师这一职业的情感。1.充分利用课前5分钟。每堂课都要求1—2名学生针对某一教育热点或焦点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再结合他们的观点巧妙地引入新课,不仅提高对教育问题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增强师范生关注教育问题、关注师德问题的意识。如,针对某位小学教师往学生脸上刺字这一事件,有目的的组织师范生从多角度(学校、教师、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从而引导师范生对师德问题的关注。2.引入典型案例。教育学比较倡导“案例教学”,如果在教学中只是注重于理论教授,往往会使师范生形成一种脱离实际、乏味空洞之感,难以接近教师职业。所以教师要注意收集大量案例,供师范生讨论、分析。如陶行知的“三块糖”、魏书生的“写优点”以及中小学优秀教师课例片段等,体验在处理问题时运用“爱”的情感对于学生成长的生命意义和发展价值,引发师范生的推理和讨论,在一种真切的情感体验中去深思教师职业的深远意义,使师范生走近教师职业,形成职业意识。3.观看教育影片。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条件,每学期依据教学内容,有目的的和师范生共同观看教育影片,创设有关教育情境,让师范生在课上做观后交流。如在《德育》部分教学中,穿插播放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师范生为法国乡村音乐教师马修的善良真诚而感动,意识到在教育教学中,充分挖掘孩子的优点天赋潜能和爱心,孩子才能很好地成长起来。这部影片印证了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的一句话:“漫天撒下爱心种,伫看他日结果时”。影片也让师范生明白一个道理:付出了爱,就会收获爱。4.组织模拟教学。如在《课堂教学》部分教学中,为了使师范生学会设计中小学课堂教学并模拟教学,将师范生分成6—8人一个小组,以中小学教材为内容,做课堂教学设计,按要求撰写教案,每个学生都要到微格教室进行展示,并互相评价,通过体验教学过程,感受教师教学工作的特点。

(三)通过教育实践,观察、体验教育教学过程,规范师德行为在教育学教学中进行师德培养,不应只局限于课堂教学,还要将师德培养的“实践教学”拓展到校外实训和见习等项工作之中。1.设计教育访谈实训项目。以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学生的学习状态等为主题,组织师范生以小组为单位,制定访谈计划,联系中小学,对在岗教师、校长、学生、家长进行现场访谈,写访谈报告,阐述访谈结论。师范生在访谈过程中,近距离接触一线教师,接触中小学生,既锻炼了交流、沟通与合作能力,又体验到了访谈成功的快乐,增强对教师职业的情感。2.开展教育学课程见习活动。利用不同师范专业建设的教育见习实习基地条件,在做模拟教学之前,带领师范生到中小学跟班观摩课堂教学,师范生以准教师的身份观察各门学科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过程,重点记录、评价本专业对应的课程教学,观察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课下与授课教师、中小学生交流,以解决疑惑。见习之后要完成见习报告。师范生对课程见习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课上是见习生,课下还能够践行教师角色、履行教师职责,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状况,处处为人师表的同时,表现出对学生的关爱。

(四)改革课程教学评价内容及方式,突出师德养成评价环节课程教学评价是检查教学效果、衡量和促进师范生发展的基本手段,也是检查培养目标是否达成的重要依据,对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目前,师范教育学课程对师范生学习情况的评价方式,以期末闭卷笔试为主,内容偏重于对师范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价,以考核记忆能力为主,这样往往会忽视师德养成的问题。所以,必须改革对师范生学习成绩的评价方式,既要评价师范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又要评价师范生师德养成的情况。在改革教育学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为了增强师生对师德培养的重视,对评价内容与方式也应进行相应的改革。1.改变评价方式。考核既包括期末的闭卷笔试,还包括平时项目访谈过程与报告考核、见习过程及报告考核以及模拟教学现场考核,将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综合评价和单项评价相结合,增强教师对通过教育学教学进行师德教育的认识,从而为师范生师德修养的形成提供保障。同时,调整考核的分值比例,平时成绩(包括课程见习成绩、教案成绩、模拟教学成绩、访谈报告成绩)占总评成绩的40%,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60%。2.改变考核内容。一是调整期末闭卷考试的题型和内容,增加案例分析题,将案例的选题范围侧重在师德问题方面,通过分析,深入思考师德的价值与意义;二是平时的教案撰写、模拟教学、教育访谈、教育见习等教学项目的考核,也要以师德表现作为评定成绩的标准之一。

总之,结合教育学教学对师范生进行师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并且在实践中也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因此,高师院校应该重视在专业理论课教学中进行师德培养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师范生的职业意识、职业素质和能力,培养出更多合格的中小学教师。

作者:潘宝红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教育学教学中师德教育的运用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jyxlw/643279.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