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非正规就业教育培训机制探索范文

非正规就业教育培训机制探索范文

时间:2022-04-25 11:42:22

非正规就业教育培训机制探索

博弈情景设定及核心问题

根据对潜在主体的损益分析,结合各自提供(或参与)培训的必要性、紧迫性、期望度、受众群等属性比较,能够寻找到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切合关系,进而可以确定非正规就业者教育培训的博弈情形包括三个层面(图1)。究竟由谁提供则存在着三种不同的路径:政府提供、市场提供、政府与市场共同提供。由于主体间优势和收益均存在差异,如何确定培训提供模式并在培训分工上做出合理的安排,这是政府与市场间博弈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由政府组织或提供对非正规就业者的培训主要涉及参与率的问题。不少调查研究表明,非正规就业群体具有积极参与相关职业培训的强烈愿望,但培训费用和效果是其关注的主要因素。因此,如何解决培训费用问题并提高培训的参与率就成为政府与非正规就业者博弈的关键点。

市场与非正规就业者之间的博弈情景:就市场主体与非正规就业者之间的博弈情形来看,市场化的培训机构提供培训的利益关系较为明晰,培训形式及具体操作上都相对简单;但用工单位提供的培训通常限于岗位培训,存在着人员流动的潜在利益损失。因此,用工单位与非正规的被雇用者之间的博弈需解决培训后被雇用者的留问题。

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博弈情景分析

理想的非正规就业者教育培训应当由公共部门与市场共同承担,以便更好地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假定:(1)政府与市场各自的成本与收益信息完全为双方所知;(2)政府单独提供培训的总收益和总成本分别为Rg和Cg,其净收益则为Rg-Cg,考虑教育的准公共产品属性[4],政府提供培训后市场(潜在培训方)相应收益记为Rgm;(3)市场单独提供培训的总收益和总成本分别为Rm和Cm,其净收益则为Rm-Cm,政府作为国家利益的代表,其收益可近似等同于企业收益Rm;(4)政府和市场同时提供时,政府净收益为Rm+Rg-Cg,市场净收益为Rm+Rg-Cg;(5)非正规就业者对于职业培训都有着积极的参与意愿,从而保证Rg>Cg,且Rm>Cm(见表1)。这是一个简单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用下划线法求的该博弈的均衡解为(提供,提供)。很显然,双方都会从中受益,理想的劳动力教育培训服务应该由政府和市场共同提供。而现实中非正规就业劳动力教育培训供给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与市场的分工不明晰,从而造成受益的不确定性和搭便车心理。

政府与非正规就业者间的博弈情景分析

上述博弈均衡结果(提供,提供)能够实现的条件之一是Rg>Cg,且这里的Rg是包含了经济利益之外的其他社会收益,否则政府就有可能被认为是非理性的。然而,这一条件在实现中并不严格地要求其必须实现,因为其存在不可控的要素且其社会受益是不易测算的。为方便对问题的分析,将这一条件转换为对于非正规就业者参与率的讨论。而非正规就业者是否会选择接受培训取决于多重因素,其中培训费用的高低对于非正规就业者教育培训的参与率起着关键的作用。而对于政府来说,通过提供培训补助提高参与率似乎没有太大争议,但如何提供则必须要慎重考虑。于是,这一问题再次转化为关于政府补贴模式的两类模型情景。

在现有的财政分权体制下,存在着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假定双方在不同策略组合下的收益如表2所示,这是一个典型的“智猪博弈”模型,其纳什均衡为(补贴,不补贴);也就是说,中央政府才是现行体制下改革的真正推动者,也是理论上为非正规就业者教育培训提供补贴的合理主体。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结果,是由于在劳动力可流动的条件下,存在着劳动力流出地和流入地政府之间的“囚徒困境”博弈(表3)。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该博弈的均衡策略为(不补贴,不补贴)。其主要现实原因在于:通常劳动力流出地多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因为不能创造足够多的就业岗位而出现劳动力外流,其地方政府也很难划拨专款用于劳动力培训;而劳动力输入地政府尽管财力相对宽裕,但培训收益的不确定性较大,为避免“为他人做嫁衣”也不太乐意对非正规形式的就业提供培训补贴。

市场与非正规就业者间的博弈情景分析

避免政府与市场博弈情形中(不提供,不提供)策略成为均衡结果的另一条件是Rm>Cm,这是一个从经济成本和收益角度必须严格要求其实现的条件,否则市场的自利动机和博弈规则将会受到破坏。专业性培训机构通过提前收取培训费的方法确定收益,其核心问题仍就在于通过政府的支持确保参与率;用工单位培训的收益通常要在接受培训员工的后续工作中体现出来,如果员工接受培训后离职,则企业不仅难以获得预期的更高收益,还将损失组织培训的成本。因此,员工受训后是否守约继续留在企业成为博弈的关键。首先讨论在没有任何外部干预的情况下,企业组织员工培训的情况。假定为接受培训的员工边际生产力(工资水平)为W1,相应的生产者剩余为R1,接受培训后分别为W2和R2;且W1<W2,R1<R2。此时,企业是否愿意组织员工培训取决于两个因素:其一,劳动力市场的竞争状况;其二,员工受训后守约的概率。对于第一个条件,当劳动力市场供不应求时,企业之间会形成争夺劳动力资源的竞争,积极组织员工并提高双方受益成为企业理智的选择;而当劳动力市场资源过剩时,劳动力之间形成寻找工作的竞争,对于大多数非特殊技能的岗位,企业更愿意等待求职者上岗之前的主动培训。对于第二个条件,员工守约则双方受益,有利于企业组织培训的积极性;员工违约则企业受损,企业宁愿不组织培训。

而员工是否违约则与企业的工资支付行为相关,如果企业按照边际生产力水平给予受训员工相应的工资增长,则员工不存在明显违约的动力,但企业的生产者剩余相应变小,如果不足以抵消组织培训的成本,则企业不会组织培训。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我们采用完全且完美信息动态博弈分析企业方是否提供培训的决策条件。因为员工接受培训后守约还是违约取决于其工资水平能否达到其边际生产力水平。如果企业方未做出涨工资的许诺(如图2),由于W2严格大于W1,无论R2和C取值如何,违约重新寻找更高工资的岗位对员工来说都是有吸引力的,按照逆向归纳法,此种情形的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解为(不培训,违约)。

如果企业方做出涨工资许诺的情形,如图3所示,守约和违约在理论上对于员工的受益没有影响,但员工能够获取高工资W2的前提是企业乐意提供培训,而守约与违约相比,很显然前者受益较大,员工为确保获得培训,选择守约是理智的行动。此外,放松假定考虑更为现实的情况,员工违约通常都会向企业交纳一定的违约金,寻找新工作岗位也需要付出一定成本,其最终的工资水平要低于理论值W2。因此,守约是其唯一理性的选择。同样按照逆向归纳法可求得此博弈的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解为(培训,守约)需要补充的是,第二种情况下,企业选择提供培训还有一个条件就是R2-C>R1,否则企业提供培训得不偿失。但如果培训成本由第三方(比如政府)补贴,从而确保该条件成立,则企业提供培训则成为确定结果。

总结及启示

综合以上三种博弈情形的分析,在认可市场趋利动机和非正规就业者教育培训准公共产品属性的前提下,政府作为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承担着不可替代的引导和规范职责,并和市场培训形成分工明确的良性互补格局。对于政府来说,应当做好以下工作:其一,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法规,确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非正规就业教育培训模式,明确各相关主体方的职责和行为空间,提升非正规就业领域的生产效率,稳定灵活就业者的工作预期;其二,借助各类公共窗口,加大多渠道宣传力度,提升各利益相关方对非正规就业劳动力教育培训的重视程度,尤其是激发广大非正规就业者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其三,政府通过财政补贴和间接参与,引导社会教育培训资源合理配置,充分发挥不同培训供给主体的优势,切实满足非正规就业者在公共文化知识、通用技能、特殊技能等不同领域的培训需求。

对于掌握教育培训资源的微观主体来讲,一方面要认清我国经济转型期的劳动力市场发展形势,积极响应政府“加强对非正规就业劳动力教育培训”的号召,遵照相关政策法规的要求组织实施培训工作,履行好自身社会职责;另一方面,各微观主体也要结合自身实情认真研究有关弹性就业课题,探索不同形式的劳动力培训模式,将国际因素、区域因素、行业因素纳入考虑范围,切实提高非正规就业者教育培训效果。

作者:课题组单位: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经济管理系

被举报文档标题:非正规就业教育培训机制探索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jypxlw/618128.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