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职教育产学合作模式分析范文

高职教育产学合作模式分析范文

时间:2022-04-01 04:23:09

高职教育产学合作模式分析

一、我国高职教育产学合作教育模式简述

产学合作教育是高职教育的最大特征,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必然需要。国际高职教育的成功模式几乎都离不开产学合作教育,如德国的“双元制”模式、美国实施的“技术准备制”模式、英国的“三明治”合作教育模式、日本的“产学官合作”模式、韩国的校企合同“订单”培养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等。

1999~2004年间,我国高职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由10%提高到19%。民办高校与数万在校生的巨型大学不断涌现,不善于读书的青年人在高职院校课堂上占据越来越高的比例,学生的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学校的教育资源严重不足。高职教育这种大批量、粗放式的经营模式使得教学质量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这期间,无论是宏观的政治经济环境、涉及法律法规的相关政策,还是高职院校自身的意识与周边条件,都不具备形成一种具有代表性、特色比较鲜明的产学合作教育模式的土壤。尽管如此,仍有不少院校研究并实践了多种形式的产学合作教育模式。北京教科院组织撰写的《必由之路———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操作指南》一书推介了9种合作教育模式,它们是:上海二工大的“实训—科研—就业”模式、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结合地方经济全面合作”模式、北京联合大学的“以企业为主”模式、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的“订单式”模式、云南机电高专的“双定生”模式、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倒实习”模式、河南机电高专的“2+1”模式等。类似的还有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的“学校—企业—社会”综合办学模式、郑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融入式”模式,以及见诸报道的“顾客导向模式”、“双轨轮换模式”、“贯通模式”、“理论—实习—理论—实习”双循环模式等。如果把我国见诸报道的各种合作教育模式汇集起来,可能不下20种,每种模式都有其局部特征,彼此之间出现大的交集。由于分类方法不统一,既不好比较,也给深入研究及推广带来障碍。按照科学的分类方法,分析我国高职教育不同产学合作教育模式的内涵与要素有着充分的必要性。

二、我国高职教育产学合作教育模式分类

(一)按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工”、“学”结构分类

这种分类方法是以专业教学计划中企业实习与在校学习之间的时段分隔为确定类型的依据,它能比较形象地反映在两种不同教学环境的理论学习与生产实践按照什么方式轮换进行,有利于教学计划的制定、执行、监督与评估。

1.工学交替模式。工学交替模式是20世纪80年代上海机械工程大学纺织学院从加拿大引入的,采取的形式是将一年分为三个学期,每一学年中有两个学期是在学校接受理论教育的长教学学期,一个学期到企事业单位顶岗实践的短工作学期。为具有普遍意义,我们将在校学习与企业实习交替时段比较明显的,都纳入工学交替模式,由此可以归纳成如下几种子模式。

(1)后期实习模式。后期实习模式是将学生在企业实习的时间安排在最后一学年或一学期,如“2+(1)”模式(学制三年,数字表示学年,括弧里的数字表示企业实习学年,以下同)、“2.5+(0.5)”模式。尤以“2.5+(0.5)”模式居多。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1997年就提出实施“2+1”产学合作教育模式的思路,研究与实践成果获国家2005年教学成果二等奖。该模式的优点一是学生是在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之后才去企业,能比较好地顶岗实习;二是学生临近毕业时可以将实习与就业统一起来,实现双向选择。但在具体操作中,要防止学生利用这段时间四处找工作而使企业实习流于形式。

(2)前期实习模式。前期实习模式是学生一入学就进入企业实习。除“(1)+2”模式外,还可以有“(0.5)+2.5”模式。前期实习模式又称为倒实习模式,这一典型案例出自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该院从主动报名的新生中选出学生送敏孚企业工作,企业发给工资,还负责学生工作之外的系统学习和在岗培训。这种模式的最大优点是学生入学前接受“工训”,有利于他们对所学专业形成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也有利于学生对企业文化的了解与熟悉,提高职业素质。不足之处是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结合不够紧密,在理论指导实践方面不如后实习模式。

(3)前、后期实习模式。该模式学生第一和最后一个学期在企业实习,其他学期在学校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前后实习模式又可以表示为“(0.5)+2+(0.5)”模式。这种模式既充分弥补了后实习与倒实习两种模式的不足,又充分体现了各自的优势。

(4)中期实习模式。该模式的实施办法是学生在企业实习安排在第一学期和最后一个学期之间,可以表示为“1+(1)+1”、“1.5+(0.5)+1”、“0.5+(1)+1.5”、“0.5+(0.5)+2”、“2+(0.5)+0.5”等模式。这种模式的最大优点是学生学习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后到企业有目的地实习,再回到学校学习理论,十分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巩固与提高。(5)半工半读模式。半工半读顾名思义是一半时间工作,一半时间学习(那种仅利用假期到企业实习不属于半工半读),其工学交替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可以按上下午轮换,也可按天、星期、月、学期或学年轮换。我国20世纪60年代为贯彻马克思主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同时解决教育资源有限、学生经济困难等问题,曾大力推行半工半读教育。那时候的半工半读,校企之间不一定存在协议关系,尚不能认为是产学合作教育。

2.工学并行模式。工学并行模式不具备企业实习与在校学习交替的明显的时段性,在校学习与企业实习在教学上的衔接比较紧密,有如下几种子模式。

(1)项目化模式。项目化教学模式是一种围绕具体的生产或产品开发项目或某项任务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学模式。教与学都围绕来自企业的真实项目进行。典型案例是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模具设计与应用专业围绕宁波精意工业设计有限公司“模具CAD/CAM”项目共同制定与实施专业教学计划。项目化模式教学目标清晰,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由于任务的大小和时间多少的不固定性,实施起来需要一个比较灵活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管理体制。

(2)课程化模式。课程化模式是按照教学计划的需要,将一些与生产结合比较紧密的实践教学课程安排在企业进行。实施课程化模式的专业比较多,如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与上海伟业人力资源公司合作,理论教学全部由专业教师完成,实践教学全部由伟业公司完成,他们称之为E(exoterica)&T(training)模式。这种模式学生可以学到最前沿的技术,由于涉及到具体课程,要解决理论与实践如何衔接的问题。

(3)产学融入模式。融入模式是企业提供软硬件设备,在学校建立技能培训中心或实验室,将企业的标准、规范和工艺要求等融入到实践教学中。职业技能训练的方式可以按课程也可以按项目或者其他方式进行。这种模式比较普遍,不少学校或多或少都有一两个专业实施这种模式。如白云职业技术学院引入了数十个企业培训中心,学生在充满企业氛围的培训中心接受实践训练。融入模式教学上专业掌握完全的主动权,有利于教学计划的实施。不足是两个教学环境中的企业环境不够鲜明,学生对企业文化与职业岗位的感受不如直接在企业实习深刻。

(二)按照合作就业模式分类

产学合作的重要目的除合作教育外就是合作就业,两者之间其实是枝与叶、花与果的关系。合作就业的模式可以衍生多种合作教育的模式,以此分类,有利于贯彻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发展思路,有利于面对高职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

1“.订单”模式。订单式教育模式是指作为培养方的高职院校与作为用人方的企事业单位针对社会和市场需求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签订用人订单,通过“交替”或“并行”的方式分别在学校和用人单位进行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合作教育模式。根据签订“订单”的时段与特点,衍生出如下几种子模式。

(1)远期订单模式。是指企业在学生尚未入校或刚入校就下订单,学校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与企业共同制定学生在校期间全过程的人才培养方案。该模式的成功案例很多,典型案例来自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与华中数控的合作。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按照华中数控对数控机床装配、调试、操作等方面的要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毕业后全部到华中数控或其客户单位工作。这种模式企业介入比较深,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足是订单周期长,之间的变数,尤其是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变数难以预测,大范围实施比较困难。

(2)中期订单模式。一般是学生经过一年学习以后,用人单位再下订单,学校按照用人单位的要求完成后面的教学。武汉职业技术学院通信系的学生在2年级期间,经挑选到与之合作的海尔集团工作一段时间,考核合格后就成为海尔的员工,其就业岗位是在中期确定的。这种模式实际上与工学交替模式之中期实习模式相对应,具备中期实习模式的许多特点。

(3)近期订单模式。一般是在最后一年或一学期,学校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采取填缺补漏的方式补修一些课程,学生毕业后到提出要求的企业就业。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许多专业普遍采用这种模式,专业教学计划中专门划定了一个时段用于填缺补漏。该模式几乎不存在企业在用人需求上的变数,专业可以按企业的最新要求组织教学,可以广泛实施。由于不同用人单位的需求不同,填缺补漏的内容不同,教学实施有一定的难度。

2.定向培养模式。定向培养模式实际上属于远期订单模式,将其独立出来是因为它具备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由企业出资资助学生学习,学生毕业后到资助单位定向就业。有如下两种子模式。

(1)定向招生模式。定向招生是学校面向特殊群体招收学生,学生毕业后到支持其读书的企业就业。典型案例是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煤炭企业神华集团合作。神华集团从职工子弟中招收学员,由当地招生部门组织考试,学院从考生中择优录取,学生享受正式在校生同等待遇,学校按企业要求培养学生,企业为合格学生提供学费支持。

(2)定向分配模式。定向分配是由学校按照企业的需求面向贫困学生实施招生、培养,这些企业往往工作条件艰苦、招聘人才困难。学生入校后接受企业资助,毕业后到资助单位就业。典型案例是昆明冶金专科学校按照冶金有色矿山企业的需求招生,学生进校后就与矿山、学校签订培养协议,在矿山的资助下完成学业,毕业后到矿山工作。定向培养模式既能很好地解决因特殊原因教育程度较差和经济比较困难学生读书难的问题,又能解决艰苦企业招工难的问题,在当前情况下有较大推广价值。

3.预就业模式。如果学生毕业前企业与学生签订就业合同,学生在毕业前已经到企业就业,享受企业员工的待遇,同时学生、企业、学校三方签订合作教育协议,则可称为预就业模式。预就业模式借鉴于早在我国本科工程类院校实施的“3+(1)+1”预分配模式。该模式是将学生的毕业分配和工作实践结合在一起,学生在校前几年与普通学生一样在校学习,正常毕业的前一年通过双向选择确定预分配单位,学生推迟毕业,到预分配单位实际工作一年后,再返回学校学习一年。在高职教育中,预就业方式没有必要延长一年学制,而其在企业实习的方式可以是工学交替式,也可以是工学并行式。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学生的“学”与职业岗位的“用”直接相关,完全实现了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

三、结束语

两种不同的分类方法,衍生出多种合作教育模式,每种模式都有其固有的特点,由于合作教育涉及到方方面面,仍不足以全面概括。比如从实现合作教育的途径及企业、政府介入的方式与力度等方面考虑,可以提出新的分类方法。但上述两种分类方法无疑有着广泛的代表性与概括性。2005年11月,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颁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大力实施半工半读教育模式的试点,为我国高职产学合作教育指出了新的发展方向。设想将半工半读置于产学合作教育的背景下,具备产学合作教育的基本要素,还具备如下主要特点:(1)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签订协议,按照学校、企业共同制定的教学计划实施教学。(2)学生在企业做工与在学校读书的时间相等,实行4-4制(上下午轮换制)或其他轮换方式;可以根据企业的要求不设寒暑假,以适应企业的生产与经营。(3)学生入学即就业,企业支付学生在企业做工的工资。这种和就业联系紧密、在产学合作教育下的半工半读教育模式,最好地体现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也能很好地解决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产学合作教育碰到的许多问题,应成为我国未来高职教育模式的主要形式。倘如此,中国高职教育必将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迈入新的辉煌。

被举报文档标题:高职教育产学合作模式分析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jylllw/596408.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