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居民教育支付能力思考范文

居民教育支付能力思考范文

时间:2022-03-15 04:08:39

居民教育支付能力思考

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

居民对高等教育的支付能力主要取决于其收入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总体来说还比较低。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抽样调查数据①,199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854.0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2210.34元。近年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不均等程度已经很高。根据卡恩、李思勤的研究②,1995年我国居民收入的分布。将城乡一起计算,全国收入最高的10%的人,获得了总收入的33.7%,是收入最低的10%的人的近18倍;农村收入最高的10%的人,获得了农村总收入的33.9%,是收入最低的10%的人的近15倍;城镇收入最高的10%的人,获得了城镇总收入的27.4%,是收入最低的10%的人的8倍。

利用上述1995年的收入分配研究结果,假定1999年的收入分配结构与1995年相同,并假定各地收入分配结构、户均人数相同,按国家统计局在全国范围的抽样调查,农村户均人数4.25人,城镇户均人数3.14人,以及各地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统计资料,可以计算出1999年全国及各地区分农村、城镇每个10等分组的户均年收入如表2、表3。从这两个表可以看到,我国居民的收入分配不仅存在阶层之间的巨大差异,城乡、地区之间的差异也很大。按全国平均数比较,城镇户均收入是农村的近2倍。经济落后地区城乡差距大于发达地区,如上海城镇居民户均收入是农村的1.5倍,贵州城镇居民户均收入是农村的2.7倍。地区之间的收入差异比城乡之间的差异还大,上海城镇居民的户均收入是甘肃的2.4倍,农村户均收入是甘肃的4倍,而上海城镇居民的户均收入是甘肃农民的6倍。由于居民支付能力主要由收入水平决定,居民间收入分配的巨大差异,导致高等教育支付能力的巨大差异。

二、我国居民高等教育支付能力估计

我们将农村贫困线上的人均收入作为农村居民的必要支出,以城镇困难户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作为城镇居民的必要支出。按照《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规定,世纪末的农村贫困线为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的人均纯收入500元③,相当于1999年的952.5元。按国家统计局的统计,1999年城镇困难户的人均消费支出为2328元。我们假定每户有1人上大学,则除上大学的人以外,农村户均人口为3.25人,城镇户均人口为2.14人,用户均人数乘以人均必要支出,可以得出户均必要支出。农村户均必要支出为952.5×3.25=3096元,城镇户均必要支出为2328×2.14=4982元。我们假定扣除必要支出后的余额都可以用于支付高等教育,将各收入组的户均收入减去户均必要支出,就得到了各收入组居民的高等教育支付能力。如农村第5个10%等分组的全国户均收入是6200元,该组居民的高等教育支付能力为:6200-3096=3104元;城镇第5个10%等分组的全国户均收入是13970元,该组居民的高等教育支付能力为:13970-4982=8988元。假定全国各地区居民必要支出相同,可以计算出1999年全国及各地区城乡不同收入水平居民的高等教育支付能力。

我国居民的高等教育支付能力有两个显著特点:第一,支付能力较低。从全国平均数看,1999年80%的农村居民户、40%的城镇居民户支付能力在8000元以下。按农村人口占69%计算,全国约有65%的家庭支付能力在8000元以下。第二,支付能力差异大。与收入分配差异相联系,居民高等教育支付能力在不同阶层、地区、城乡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如上海90%以上的城镇家庭、70%以上的农村家庭支付能力在8000元以上;甘肃只有10%的农村家庭、40%的城镇家庭支付能力在8000元以上。有不少学者在论证我国居民的教育支付能力时,以高达6万亿元的居民储蓄存款作为依据。诚然,居民储蓄存款可以支付教育支出,但居民储蓄存款的分布比收入分配更不均等。据一项研究结果,城镇金融资产的分布是:按家庭收入分组,收入的最高20%的家庭拥有48.5%,收入最低的20%的家庭只拥有7.1%,最低20%的家庭户均金融资产为18871元;按资产拥有量分组,最高20%的家庭拥有55.4%,最低20%的家庭只拥有1.5%。最低20%的家庭户均金融资产只有4298元④。农村居民的金融资产远远低于城镇居民,农村低收入家庭几乎没有金融资产。所以对于相当一部分家庭来说,即使金融资产全部用于高等教育,其数额也是有限的,只能负担部分高等教育支出,还有一部分家庭则没有金融资产可以支付高等教育。

三、我国高校学费水平评价

我们缺少居民实际负担高等教育直接成本和各高校学费的统计资料,只能从一些调查中获取相关信息。根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项调查,1998年在北京就学的大学生,年平均支出是7300元,其中学费2000元,其他费用5300元⑤。笔者对江西省高等院校招生委员会办公室编制的《江西招生》上披露的各高校2000年学费资料作了统计,有112所学校公布了文科学费标准,179所学校公布了理科学费标准。这些学校遍及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既有全国重点大学,也有地区一级的专科学校。

平均学费文科为4152元,理科为4142元。假定2000年全国高校学生除学费以外的其他费用年平均为4000元,据此估算,全国范围而言,2000年入学的大学生年支出在8000元以上。2000年全国农村人均收入增长2.1%,城镇人均收入增长6.4%,假定人均必要支出不变,可以计算出2000年居民的高等教育支付能力。其结果与1999年差异不大。全国范围考察,支付能力在8000元以下的农村居民仍占80%,城镇居民占30%,城乡合计占61%。也就是说,全国有61%的家庭其收入不能负担现有的学费水平。经济落后地区的结果更令人担忧。假如各地区2000年居民收入增长都为平均水平,支出水平相同,则2000年全国有7个省、自治区90%的农村居民,13个省、自治区50%的城镇居民负担不起现有学费水平。可以说,目前我国高等学校的学费水平已经超出了大多数居民的承受能力。我国公立高校的学费水平与其他国家比较也属偏高。1994-1995学年,美国公立院校的学费占最低10%组家庭年收入的55%,占第5个10%组家庭年收入的14%;私立院校的学费分别占前述两组家庭年收入的150%、39%。日本供养1名大学生的支出占中等家庭收入的15%左右。

澳大利亚规定,高等学校学费为中等收入家庭年收入的10%左右。欧洲国家的高校有的不收学费,即使收学费也很低,如英国只收1000英镑⑥。2000年,我国农村中等收入家庭(第5个10%等分组)的收入估计为6330元,城镇中等收入家庭的收入估计为14594元,学费按4100元计算,则学费占农村中等收入家庭收入的65%,占城镇中等收入家庭收入的28%。我国高于上述国家的水平。衡量高等教育学费水平的另一指标,是学费占高等教育成本的比例。1994-1995学年,美国高校学费占经常性成本的比例,公立为18%,私立为42%。学费占公立高校经常性成本的比例新加坡为20%,香港为18%,澳大利亚为20%,印度为18%,印度尼西亚为11%⑦。世界银行在其一项研究中,考察了33个国家学费占公立高校经常性成本的比例,其中低于10%的有16个,10%-20%之间的有9个,20%-30%的有6个,30%-40%的有2个⑧。1999年我国公立高校生均经常性成本(事业费)为11854元,假定2000年增长5%,2000年的学费以4100元计算,学费占经常性成本的比例约为33%。

这一比例高于大多数国家的水平。学费水平的提高对贫困阶层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会产生消极影响。雷斯利、布林科曼的研究结果是,学费上涨10%,有6.2%的中学毕业生会作出不上大学的决定⑨。陈晓宇的研究表明,在我国的大学中,学费水平的提高伴随着来自低收入家庭学生比重的下降⑩。因此,在现有学费水平已经超出大多数家庭支付能力的情况下,不能再大幅度提高学费。否则,高等教育机会不均等的现象将更加严重,甚至会影响社会稳定。为减少贫困家庭子女的就学困难,政府应该负起责任,建立起规范稳定的贫困生资助制度,维护高等教育的公平。学费影响到广大居民的利益,应该建立价格听证制度,听取各利益相关方的意见,以使公立高校的学费不致大大超出居民的承受能力,以维护教育的公平和社会的稳定。

被举报文档标题:居民教育支付能力思考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jylllw/593852.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