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中师教育传统价值观范文

中师教育传统价值观范文

时间:2022-02-10 02:49:28

中师教育传统价值观

1.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体现较强的全面育人内涵

中师教育是真正的全科教育,学校不分系,每一个学生都要学习所有课程。并且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琴棋书画、吹拉弹唱,样样在行,是师范生的基本特点,也是中师教育基本的培养目标。琴房全天候的开放,艺术兴趣小组自由组合,主题班会定期进行,课外联谊活动多向开发;学习节、艺术节、寝室文化节,轮番上演,普通话比赛、微型课比赛、“三笔字”比赛,全员逐鹿,演讲、辩论、手工等,精彩不断———通过丰富多样的各种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锻炼及培养了他们的各种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完善了道德与情感品质,体现了全面发展的育人目的。

中师教育对学生来说都有一套量化的、复杂的、严苛的综合评价体系,学习成绩不再是他们优劣的唯一标准。通过多样化的量化计分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表现,尽管某些计分有一定的形式化之嫌或科学化不强之虞,但其促进与鞭策作用是毫无疑问的。而且通过各种各样重在鼓励的奖励措施,较好地保证了教育目标的真正实现。如湖南一师的考核条例中,当班干部、做好事、校外辅导、参加各类比赛等都可以转化为德育加分,转化为成长道路上的助推力;相反,也有许多的减分细则。这种具体详细的计分方式在每周都有一次汇总,是一种重在过程的激励,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不断提高。

2.重视教学基本功训练,教学技能全面、扎实

湖南一师学生教学基本功的全面而扎实是学校的传统优势,用人单位对一师毕业生普遍反映“上手快”“、很好用”、“教学能力强”,这是重视教学基本功训练的结果,也是当时中师教育效果的基本反映。小学教师必须具备的教学基本功,如普通话、三笔字、弹唱、简笔画等,在湖南一师成为每日必修的课程,一入学就进行了这方面的基本训练。由于有高年级师兄姐的无形带动,还有定期或不定期的考核,以及通过墙报、展览、宣传、竞赛等形式的推动,学生的教学基本功得到了有效的培养。此外,各种教学设计大赛、微型课比赛、说课比赛、讲故事比赛等在班级和学校不同层面交错进行,并成为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的制度化项目,极大地促进了他们教学意识的形成与教学技能的提高,为他们以后走向教学岗位胜任教学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这种从进校开始就强化职业意识、注重专业化基础训练的做法,不能不说是中师教育的成功经验。

3.重视与小学的沟通与联系,架设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

湖南一师非常重视与小学的沟通和联系,其主要措施有三:一是聘请当地有名的小学教育专家、教师来学校讲授有关教学法课程或其他课程,打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阻隔,增进对小学教育实际的认识;二是安排师范生去小学任校外辅导员,以此熟悉小学教育的工作任务与要求,了解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特点;三是通过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来加强与小学的联系,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中师教育阶段一般有多次教育见习和两次教育实习,教育实习几乎是头等大事,都有具体的计划与要求,各任课教师都要下小学从头至尾跟班指导、听课。下小学前,学生认真备课,反复试讲;下小学后,整天听课、研讨、辅导。整个实习过程极为认真、刻苦,并且与小学老师和小学生建立深厚的友谊。真是胜读十年书。

一般说来,中师学校都有一所或以上的附属小学,这是它们固定的教学实践基地,也是促进它们之间联系的基本纽带,同时还赖此开展教学研究与实验。正是中师教育重视与小学的沟通合作,把中师生更多地推向小学教育的第一场景,感受小学教育的文化氛围,体验小学教师的劳动特点,从而极大地促进中师生的发展成长。

4.有严明的制度和纪律

中师生从初中毕业走入师范,身心发展还未成熟,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定型,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所以,中师教育都非常注重严格的制度管理,以确保培养质量。每个班级都配有专门的班主任,有固定的学习教室、明确的卫生与劳动任务,早晚都必须按时参加锻炼、自习,并安排专门人员定时进行学习或卫生检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表扬或批评。每周有学习、卫生单项排名,以流动红旗的形式召唤进步,每个月进行班级表现总分排名,先进班集体则由平时的综合表现产生。对学生个人的考勤记录也是非常详细、具体,奖罚分明,直接影响期末的综合考评等级和评优、评先。

严明的制度纪律是中师时代的一个鲜明特点,也是促使师范生规范、健全发展的有效保证。据笔者对湖南一师毕业生的调查得知,他们一致认为学校严明的制度、纪律对于他们的成长是十分必要的,这些措施保证了学习、生活的规律性,培养了良好的生活习惯,锻炼了意志,并能培养提高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互助协作精神。

5.浓郁鲜明的师范校园文化

华中科技大学涂又光教授提出“泡菜理论”,揭示校园文化对每一个学生主体潜在的深刻的影响。师范院校有“学术性”与“师范性”之争,这里的“学术性”与“师范性”主要是指课程教学方面而言的,但我认为,更应该把它延展到校园文化的范畴,“师范性”的校园文化是师范院校文化建设应有的价值向度,对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而中师学校文化在“师范性”这一点上是表现得浓郁鲜明的。

湖南一师的校园里到处醒目地挂着“请写规范字,请说普通话”的大标语,学生交谈只听见讲普通话。新生一进校就忙于练普通话和书法,教室里书声琅琅,翰墨飘香。艺术楼琴声悠扬,舞蹈排练室总是人满为患,各班的墙报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宣传栏是有关教育改革的政策形势和优秀教师的成长足迹,教室及走廊里挂满了教育格言、警句以及教育家的肖像。每天下午第一节课前有15分钟的练歌时间,晚自习开始有20分钟的读报时间。每学年中期都举办各种师范技能比赛、演讲比赛、才艺之星比拼……总之,营造了浓厚的“师范性”文化氛围。成长于斯,潜移默化,陶冶身心,师范生莫不受益于此。这是中师教育传统不可忽视的文化特征。

二、中师教育传统的价值分析

中师教育虽已不能满足时展对高学历人才的需要,但其教育传统的内在价值却是无法否定的。甚而言之,正是这种内在价值致使中师学生在目前的师范教育转型期凸显出自身的某些优势。不难分析,中师教育传统展现了如下价值优势:

1.培育了热爱教育的专业思想

热爱教育就是热爱教师这个专业,热爱学生,就是对教育的一种执着与奉献精神。正如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老师感言:“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爱是自然流溢的奉献。孩子们说他们都喜欢我这个老刘,实际上是因为我对他们付出了爱,我不见得对每一个孩子都面对面地对他怎么样,但是因为我付出了自己的爱,对他们的爱是无私的,是不图回报的。当你没有图回报,但是他却回报你的时候,你被他们所爱时,这样的人才是最幸福的。”顾明远先生多次指出:“教师是一种崇高的职业,教师的职业道德就是敬业爱生,严谨笃学。对学生倾注无限的爱心,对教育事业具有奉献精神。”[2]中师教育体现了较强的“师范性”特征,这种浓郁的“师范”文化使学生身心受到浸染与感化,坚定了从事教育的信念。而且从学生跨入师范的门槛起就有了明显的职业定向,加之学生是初中毕业生,入学年龄较小,可塑性较大,专业思想更容易得到养成。据我们调查可知,湖南一师毕业生热爱教育的专业思想受到社会的极高评价,这是中师教育培养体系的自然结果。

2.培养了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许多小学校长反映,现在本科毕业的小学教师反而不如中师毕业生那样适应小学教育。不少大学本科的师范毕业生难以胜任岗位,敬业精神和教学技能都欠缺,上不好课,带不好班。他们非常怀念以前的中师毕业生,师德好,技能好,有上进心,还非常稳定。更有甚者指出“,高师毕业生普遍‘不好用’”“,中师毕业生多是‘教学能手’”。[3]中师教育由于重视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教学技能的培养,以及浓厚的师范文化环境的熏染,所以学生表现出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对小学各种教学情境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有人形容“中师生普通话、三笔字等教学基本功扎实固硬,吹拉弹唱样样在行,课堂上的简笔画活灵活现,对小学教育的组织与开展举重若轻,很受学生的欢迎”。[4]

3.形成了全面的综合素质

中师教育实施的是全科型人才培养模式,不分专业,注重普通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突出艺术教育,强化教师教育。并且在中师教育的培养过程中,重视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活动,从活动中培养各种能力,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我教育方面是较为成功的。所以,学生形成了全面的良好的综合素质。学者指出:“小学教师需要的是宽广而不是专深的知识,而且他们最好在艺术方面有所专长,会唱善跳,能适应儿童活泼的天性。”[4]综合素质对小学教师来说非常重要。在对我省部分小学校长的调查访谈中,他们一致认为湖南一师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发展很全面,表现力强,能独当一面等。这跟我校长期以来的办学传统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是分不开的,也是中师教育不能忽视的价值所在。

三、如何看待中师教育传统

———关于教师教育现状的反思中师教育已经完成它的历史使命,高学历、开放性、多元化教师教育培养体系的时代早已到来,这顺应了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潮流趋势,也符合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形势特征。在此,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如何看待中师教育的传统价值呢?中师教育与高师教育有着怎样的联系机理呢?现行的教师教育体系存在哪些弊病呢?这是一个已经发觉但并未被我们仔细思考的问题,但它确实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

第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基本上取消了师范学校,教师学院取代了师范学校,转型后教师学历得到提高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但与此同时,它也留下诸多遗憾,使得教师教育机构最初建立的优势与特性渐渐消失。”[5]“优势与特性渐渐消失”主要是指教师教育机构身份与特征的消失,即师范性训练水平的下降。我国目前也处于这种转型时期,师范性特征的下降也是如今师范院校中不容怀疑的事实。如何汲取中师教育传统中重视“师范性”的特点,增强教育教学能力训练,在“学术性”与“师范性”中求得平衡,是我们要认真对待的一个问题。

第二,教师教育体系由封闭走向开放以后,综合性大学可以参与进来培养教师,这是无可非议的,因为综合性大学拥有较好的学科优势与学术条件,能对教师教育的整体水平起到一定的提升作用。但真正感兴趣的、参与进来的综合性大学并不多。但另一种趋势却愈加明显:升格后的师范院校越来越走向综合化,师范专业教育的领地日益狭窄,师范专业变成边缘性专业。而且各地师专、师院纷纷升格为综合性学院和大学,师范教育的资源流失严重。因为他们不是借用综合学科的优势来加强师范专业,而是挤占师范教育资源,削弱了师范专业。这对教师教育的发展十分不利。

第三,我国小学教师教育由中师向专科、本科转型中,基本上是割裂中师历史、另起高师炉灶的方法,中师教育传统无从延续,原来的优势无法保持。学者指出“:小学教师教育在转型的进程里没有扎根于小学教师培养的特点和规律,完全被原来的高等师范教育培养模式所同化。”[2]被同化的结果就是失去了原有的师范性特点,人才培养质量自然不理想。怪不得顾明远先生认为:“教师教育改革削弱了师范教育体系,降低了教师专业化水平,其中损失最大的是小学教师。”[9]这确实值得我们注意。

第四,我国长期以来的中师教育拥有优良的教育传统、丰富的教学经验、优秀的师资队伍,形成了一整套有关教育教学的思想理念、内容体系、方法手段和管理制度。升格为学院或大学之后,在高校重视理论、强调科研的“重压”冲击下,这一教学传统已难以为继。中师学校的教师均毕业于师范院校,懂得如何促进学生的师范性素养的提升,以培养教师为核心目标。而现在师范院校的教师基本上毕业于综合性大学,他们将大学的价值观带入教师教育机构,不认为他们工作的最终目标是培养教师,而是鼓励学生主修他们的学科专业,不再以培养教师为核心目标。也就是体现了较强的学术性和研究取向,师范性大为削弱。

总之,对于有着悠久办学传统的中师教育我们不能采取历史隔断或漠然置之的态度,而是要汲取其合理的价值元素与营养成分,推进教师教育的合理改革,促进教师教育健全、有序、科学地发展。

被举报文档标题:中师教育传统价值观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jylllw/589916.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