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教学评价实效性发展范文

教学评价实效性发展范文

教学评价实效性发展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课程评价观的转变作为重要枢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这是建构素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的三项核心任务之一。因为课程评价具有导向性和激励作用,所以,课程评价改革的成败将会成为制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败的一个重要环节。发展性教学评价不同于水平性教学评价和选拔性教学评价,它是一种重在过程的,重视评价对象主体性的,以促进评价对象发展为根本目的的教学评价。我认为要想充分发挥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实效性须做好以下几点:

1.评价要关注非学业性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在教学中,学业内容的学习和非学业内容的学习是密不可分的,是在同一个过程中完成的,既没有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没有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非学业评价的内容是新课程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部分,这种评价应与学业评价紧密结合,应注重学生的体验,注重实效,评价结果要采用质性描述的方式。首先在评价方法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巧用评价介质,不仅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对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合作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进行评价,比如介质性评价,可以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设立一些具有促进学生发展的奖项,如“合作小金星”、“思考小博士”、“进步章”、“质疑章”、在学生的作业本上盖“加油章”等,作业评价上除了描述性的评语式评价,还开展一些实践性作业的展示性评价。其次,还可以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渗透在课堂教学内容过程之中。课堂上老师们还特别注意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主要包括对学习内容、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面的评价。如当学生读课文流利、有感情时,教师评价“你读得真棒!”学生读的不理想时,一句“再努力一下”给学生以激励。教师还随时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灵活地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使学生对自己、对他人都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

2.评价要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评价,作为师生交流的有效方式,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这些看似平常而又不平常的话语,是孩子们的阳光,是课堂生命,极大地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空间。这种低点,小目标,快反馈的做法,学生最感兴趣,最容易接受,也最能拨动孩子的心弦。现代心理学表明,当学生某种良好的行为出现之后,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形成愉悦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断续向更高层次需要做出积极努力。“你的知识真丰富。”“把你不同的看法告诉大家,好吗?相信你能行。”等贯穿教学过程的随机性口头评价已经成为教师教育智慧和能力的一种表现。

评价还可以渗透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当中。比如课题导入时的评价,主要了解学生学习新课前的知识技能的准备和学习兴趣、积极性等态度情感的准备,了解学生间差异的水平。比如在讲授《白鹭》一课时,先出示白鹭的简笔画,让学生来比赛填色,学生一边游戏,教师一边观察,此过程我发现除了少数学生还忙于翻书以外,其他同学都能很快的完成。我一会儿微笑着竖起大拇指,一会儿点点头,表扬做得对的学生,并及时辅导几个不会的孩子。这样寓及时评价和反馈于教学之中,既做到心中有数,照顾了差异,又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效果。又例如在学习过程中也可以适时的进行评价。学习《海洋——21世纪的希望》时,我让学生分成小组探究完几个问题之后,写报告。结果发现有的同学懒洋洋地趴在桌子上,有的同学东张西望,还有的同学写得很起劲。于是,我在黑板上写下了三个词:海参、梭子鱼、悟性高,并对大家说:“我要看看大家谁像海参,懒洋洋地蠕动着,谁象梭子鱼,快速地完成学习任务,谁的悟性高、写的报告出色。”同学们在笑声中振作起来了。可见,贯穿教学的发展性评价,机会多,范围广,效率高,操作性强,更能体现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善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更能发挥评价的激励和调控功能,更能有效促进学生全面、终身发展。

3.评价要及时、适度

评价是否频率越高越好?心理学研究证明,答案是否定的。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强化是行为形成和改变的最根本规律,强化安排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其时间和次数的分配,他把这种分配叫强化时程表。斯金纳强化时程表认为那些定时或定比的间隔强化,既费时又容易消退,强化效果不好,而既不定时又不定比的间隔强化不易消退,且反应重复的频率也最稳定。根据心理学原理,评价过分强调定期评价、频率高、次数多,既费时效果又不佳。因此,发展性评价一定要适时适度,才更有效。上面提到的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发展性评价,也要做到适时适度,不可太过夸张。试想如果学生的每次回答都要奖一个“大苹果”、每一节课都要评比优胜小组,势必占用过多的时间,而且随着运用次数的增多,对学生的诱惑力也越来越小,这样的评价便不能很好地起到激励的作用,成为无效评价。所以说定期评价的次数不是越多越好,而应适量。

4.评价要多方参与

专家指出,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我反省与自我监控能力,让学生参与对他人的评价过程则是一个学习与交流的过程,不仅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学生学会交流、合作与分享;而让父母参与评价是让父母能清楚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与成长过程,从而做到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形成学校与家庭的联系。从中可以看出,评价的主体应该是学生,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将评价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的任务是指导、监控、展示学生的评价活动,必要时还可引入家长的参与,而不必事事躬亲。

5.教师评价要有科学性、艺术性

教师的评价用语也要注意适度。有的教师喜欢经常用“太棒了”、“好极了”、“你真聪明”、“老师太喜欢你了”等语言评价学生的作业或发言。我认为,这种评价用词过分多了,则起不到激励作用。因为这种评价缺少具体的指向,并且是浅层次的评价。国外有的专家做过这方面的研究,表明用“你真努力”比“你真聪明”表扬学生效果会更好,经常受到“你真聪明”表扬的学生往往会固步自封,不再努力。教师的评价用语应有针对性和导向性。如有学生解题方法新颖,教师可评价:“你的想法很独特,看来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如有学生提出了与他人不同的看法,并清楚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教师可评价:“你善于倾听别人的发言,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是一种很好的品质,而且概念清楚,用词准确,善于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真是棒极了!”其他学生听了老师的表扬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这样的评价高层次地肯定了学生的表现,也为全班提供了学习的榜样,具有鲜明的导向性。这就从专业化的角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该具有发现问题的敏锐力、快速解决问题的反应力,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更高的认知水平。

传统的学生评价面向昨天,从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多少去寻找差异,分类排序。发展性评价注重学生个体的过去和现在的比较,着重于学生成绩和素质的增值,它关注的是学生的明天。新的也罢,旧的也罢,教育人都要讲实效结合真实的教育实践对学生作有实效的评价是最有用的,真实,也只有真实,才有价值。不能只片面追求纸上谈兵式很花哨而又无多少实效的评价。教育与评价应是一个共存在教育情境之中的统一过程。在这,我想用这样一句话来结束本文:让教学回归教育,让评价服务教学,让评价对教学真正起到引领、定向、激励、强化、内化的作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