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创新才能培育中科学教育的研讨范文

创新才能培育中科学教育的研讨范文

时间:2022-03-27 02:43:04

创新才能培育中科学教育的研讨

深化教学改革,促进创新人才培养

1)改革教学内容。高校是创造文化、传承文化、开启文化的场所。高校在传播知识的时候要注意,不仅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压缩并取其精华,更要按照自然科学发展的现状及时更新学科内容,走在时代的前沿,开辟新型的综合性课程和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课程,扩大学科前沿知识的学习,注重多学科结合,加快教学内容的改革和课程建设,形成适应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新的教学体系。

2)改革教学方法。育人是高等教育之本,创新是高等教育之魂。高校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应在教学过程中传授和学习已知知识的基础上,注重科学思维与科学精神的培养。教学中要进行启发式教学,要改变以传授已有知识为中心、教学过程的一切都围绕考试来进行的应试教育模式,不断强化问题意识,激发大学生的好奇心与创新欲望。同时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推行问题讨论式教学,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入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学中知识的认知与获取知识的方式的讨论都应是学习的内容,并在这种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思维互动,让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学会深入思考。要在适度掌握知识的数量和精确程度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进行探究式教学,努力使教学过程带有科学研究的某些性质;同时通过这种教学,让学生体会科学研究,体会探索新知识的过程;还可以通过教学使学生不同程度地介入某些科研课题,了解科研过程和科研方法,并通过这种科学体验和科研实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改革考评方法。考评应包含对学生的考评和对教师的考评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彻底改变以考试为中心,以知识掌握程度为基础的考核制度,不断探索考试制度改革,采用多元的评价标准。在评价中要体现知识是基础,创新是目标的指导思想,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锻炼这两方面的考核要结合起来。考试的方式也应灵活多样。另一方面,对教师的考评也要从过去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知识传授的系统性,向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转变。更要强调的是,在评价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要增加教师的创新精神、创新水平以及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等要素指标,以此为导向,不断提高教师的创新素质。

加强高校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

1)建立高水平高质量的创新型教师队伍。创新型教师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与关键。为了更有效地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高校应该建设一支师德好、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有个性和创造性才能的师资队伍。首先高校的教师应该具有广博的科学知识与良好的道德修养,不仅注重“言教”更要注重“身教”,以完美的人格力量来影响和教育学生;其次,要优化高校师资队伍的结构,不仅在规模和职称上合理优化,更要在学历和年龄上合理优化。要大力培养中青年高学历教师,发挥中青年教师的主流作用,因为这个年龄是具有创造性的最佳年龄;同时也要注意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再次要培养教师的终身教育观念,教师要不断接受教育学习,不断优化和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是教师的权力也是教师的责任,更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2)建立健全高校教师激励机制。高校应逐步推行教师岗位聘任制,岗位设置要有利于形成合理、优化的队伍结构;同时要坚持效率优先、优劳优酬的分配原则,将业绩考核与岗位聘任紧密结合起来,激励教师积极投入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工作中;还要为教师创造公平的竞争机会,完善教师业绩考评手段,并通过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加以改进。这样既可以促进本学校的教师脱颖而出,也能吸引外部优秀的人才资源向本校流动。高校还要制定相关政策,激励教师积极参与到科研和教研中去,切实提高高校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学校还要多组织教师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实践深入基层,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才能,锻炼和培养其实践动手能力。

改善教学环境,营造浓郁创新氛围

1)努力营造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的校园文化环境。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过程往往会受到高校学术氛围的影响,这种氛围包括了校风、教风以及学风。高校应该为学生营造一种开放的、包容的校园文化环境。在物质文化环境方面,包括校容、校貌、校园建筑、教育教学设施等,要体现人文精神,突出创新型,这是实施科学教育、环境育人的物质基础。在精神文化环境方面,包括国家教育方针、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指导思想以及其他隐性因素,这些对培养创新型人才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2)努力营造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的课堂和素质教育环境。生动有活力的课堂是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学校必须把科学教育贯穿到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教师在课堂上不应只是对教学内容进行面面俱到的叙述,而应提倡在教学中对内容进行有重点的、富于启发性和探索性的评述,以此来调动和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敢于挑战权威的积极性,真正营造出一种有利于创新能力发挥的课堂环境。

课堂中要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努力构建相互帮助、相互交流与协作的教学模式,从以教为主导转变为以学为主导;从教师的“自我表现”转变为学生的“主体参与”;将学生的“维持型学习”转变为“创造型学习”。与此同时,还要组织多种形式的社会服务等实践活动,深入了解社会,拓展创新思维,培养创造意识,发挥创造潜能,展示创造成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创造能力。要在强调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特别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要在重视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重视基础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的学习;要在引导学生不断地发现美、创造美的同时,不断完善自己的人生,成长为创新型人才。

3)努力培养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的和谐师生关系。师生关系与创新型人才培养密切相关。在传统教育格局下形成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人格关系,教师为主,学生服从,师生不能平等地进行交流,往往会造成学生的心理失衡,对交流失去应有的兴趣,而创新意识、科学思维的培养更无从谈起。在科学教育格局下形成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强调师生之间人格上的平等,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方式,为学生创造生动活泼、有利于创造性发展的环境,乐于和学生平等地研讨问题,自由地双向交流,使学生形成探索真理、探求创新的健康向上的心理取向和性格特征。

结束语

值得一提的是,加强科学教育已是世界各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所采取的主要措施。西方发达国家历来就有重视科学教育的传统,并把它看成是增强国家竞争力的主要措施。从上到下不断强调科学教育的重要性,把以培养精英为目的的科学教育,转变为面向每个学生的基础教育中的基本要求,以普遍提高国民科学素质为目标,把推动科学教育的发展和改革作为应对未来,确保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措施。

在当今科技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我国应研究那些培养创新型人才比较成功的国家以及采取的教育政策,对我国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建设创新型国家会有所启示。当前经济的飞速发展,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同时肩负着创新科技和服务社会的神圣使命。因此,高校必须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教育观为指导,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以适应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对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作者:吕丽丽单位: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

被举报文档标题:创新才能培育中科学教育的研讨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jykjlw/617005.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