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网络思想教育界定思考范文

网络思想教育界定思考范文

时间:2022-03-21 02:45:02

网络思想教育界定思考

一、网络的界定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网”字有以下几种含义:第一,用绳线等结成的捕鱼捉鸟的器具;第二,像网的东西;第三,像网一样的组织或系统;第四,用网捕捉;第五,像网似的笼罩着。[1]《现代汉语词典》中对网络是这样界定的:“在电的系统中,由若干元件组成的用来使电信号按一定要求传输的电路或这种电路中的部分,叫做网络。网络种类很多,具有不同的形式和功能。”[1]在英文里,Net、Web、Network、Internet、Worldwideweb、LAN、MAN以及WAN都可以指“网络”。但是在词源上略有不同:Net原指捕鱼捉鸟时所用的网,大体相当于汉语中“罗网”,也就是上面所提到的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网”字的第一种含义。它是一种为某一特定目的而组建的网络。不过,它也具有“网,网状物;网状系统;通信网,广播网,网络”的意思,而且Net(即N-)特指“网”(因特网的简称)[2]。不同的网络因其依托的物理介质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影响力。在这个意义上,网络就是通过人们之间借以互动的物理手段而联系在一起的集合。因此,这种网络具有明显的“工具”含义。相比之下,Web最初指的是蜘蛛或其他昆虫用以捕食猎物的网,因此,我们似乎可以说,它是蜘蛛的工具。然而由于这种网只是蜘蛛类昆虫的惟一生存天地,所以,我们可以说,网就是蜘蛛的世界。[3]现在一般将Web翻译成“蜘蛛网,网络,网状物,错综复杂的事物”。Net-work,是指把一系列计算机、打印机和设备连接在一起,让用户共享资源和文件。[4]它含有“网状物,网状系统;电视网,广播网;网络;电路”的意思。[2]Internet是指因特网,也叫互联网、国际广域网络,为世界上千万的用户提供文件和数据库服务。任何人都可以使用Inter-net,并(通过电话)访问互连的几百万台计算机中的任何一台。[4]Internet的前缀词inter的含义是“交互的、互动的”,而作为这个词汇的核心的Net所具有的深刻含义前面已有所述。因特网是由世界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计算机彼此通过物理设备、物理技术以及软件协议而形成的覆盖全世界范围的超级计算机网络。因特网的计算机网络包括局域网(LAN)、城域网(MAN)以及大规模的广域网(WAN)等。这些网络通过普通电话线、高速率专用线路、卫星、微波和电缆等通讯线路把不同国家的大学、公司、科研机构以及军事和政府等组织的网络连接起来。[5]因特网是信息高速公路的雏形。今天,我们说到网络时,通常都是指Internet(互联网),但从计算机技术角度来看,网络的概念远远超出了互联网。

Worldwideweb简写为WWW,是指环球网,它在Internet内以大量的格式文本和图形页面(以HTML格式存储),让用户使用图形用户界面访问Internet,比命令行界面更友好。[4]从以上考察可以看出,Net、Web、Network、Internet、Worldwideweb、LAN、MAN以及WAN都可以表示计算机网络。但是他们各自的内涵与外延不同。Internet与Worldwideweb、LAN、MAN以及WAN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Net不仅可以表示一般的计算机网络,还可以表示Internet(用Net表示)、网、网状物、网状系统、通信网、广播网、网络。Web不仅可以表示蜘蛛网、一般网络(包括计算机网络),也可以表示网状物,错综复杂的事物。Network不仅可以表示一般网络(包括计算机网络),还可以表示网状物、网状系统、电视网、广播网、网络、电路。可见,在Net、Web、Network和Internet几个词中,Internet的内涵最大、最丰富,外延最小,Web的内涵最小,外延最大。Net和Network可以通用,表示一般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而Web除可以表示一般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之外,还可以表示蜘蛛网。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上,人类组建了大大小小无数的网络,包括交通网络、通信网络、人际网络等等。人类的历史因为不同物理介质的引入,从而导致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传输范围与速度的变化,从而使人类的互动范围、互动方式、互动内容、互动力度发生革命式的提升,最终导致人类生活的重大变化。在远古时代,人类首先征服了马,从而使人类的交通能力大大提高,提升了人类在人流、物流、信息流方面的传输范围与速度。在中世纪,人类的航海技术日益成熟,新航线的开辟,使人类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传输能力大大提高,人类的网络范围与传输能力在原有基础上又提升了一个数量级。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蒸汽机的发明与应用使人类的交通能力再一次得到大大提高,使人类的网络再一次获得极大的发展。同样,在电气革命的时代,“电”这种物理介质的发现与利用,又一次使人类的交流能力得到空前提升,电脑、电话的发明正是这一时代的象征。从物理介质的角度去看,电脑及其带来的计算机网络,因而被看作“电”这种介质在应用方面的延伸。由此可以说,“网络”作为一种概念,在西方并非全新的词汇,而是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对于“网络”这一概念的历史的探究,有利于我们用一种客观的眼光去看待今天的计算机网络。今天的互联网,起源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DefenseAdvancedResearchProjectAgency)的前身ARPA建立的ARPAnet。随着在应用过程中的发展,这个网络不断扩展,直至成为今天的互联网。在今天,互联网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基于TCP/IP协议簇的国际互联网络。互联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它是所有可被访问和利用的信息资源的集合。[6]本文所说的网络是指计算机网络。从各学科的角度来考察网络为何物,由于问题的复杂性会引起众说不一的结果。

目前国内外对网络的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第一,网络是信息技术系统;第二,网络是信息交往的平台;第三,网络是新经济模式;第四,网络是新型社会文化生活空间。[7]笔者最先倾向于赞成第四种观点,认为网络就是为了进行通讯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而把两台或多台计算机连接起来而形成的虚拟世界[8],后来又倾向于赞成第二种观点,认为网络就是为了进行通讯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而把两台或多台计算机连接起来而形成的信息交往平台。[9]但是随着思考的深入,我认为这四种观点都没有错,都有一定道理,只是各自研究的范式不一样。第二种观点和第一、三种观点一样,都是从工具视角给网络下定义,但没有反映出网络和人的本质关系。只有第四种观点接近反映网络和人的本质关系,把网络作为一种人的新型生存空间和生存方式。如果只是把网络当作一种工具来看待,那么这对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的意义不是很大。毋庸讳言,网络作为最具现代性的技术之一,对主体和社会都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但是如果我们局限于把网络理解为工具,势必低估了网络的力量和可能性。网络研究的最终意义在于对人本身的探索。[6]计算机网络也跟一般网络一样,既是工具又是世界。当一个人准备上网时,他最初可能觉得网络仅仅是一种寻找和交流信息的工具;一旦人们在网上尽情漫游,用它来接受教育、经营企业、购买商品、存取电子货币,它就不知不觉地变成了我们的世界。然而,不管你把网络当作“工具”还是“世界”,首先都必须得“上网”。有意思的是,任何“触网”的人———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儿童———都有一种切身的体会:只要上网就会上瘾———上网就是“落网”。用网络用语来说,这叫“一爪落网,全身被擒”!网络的历史就是人们落网的故事。

从这个意义上说,只要你觉得网络使自己的生活方便,网络游戏给你带来了难以抗拒的诱惑力,甚至只要你模模糊糊地感觉到网络代表全新的未来,你已经吞下了诱饵了———你已经落网了!互联网变成了我们看世界、看未来的视网膜,蜘蛛就是时代的图腾。[3]网络既是工具又是世界。无论是汉语还是英文,“网”这个词本身都包含着“工具”和“世界”这两重含义。[3]人们应该从自身的本质的发展来理解网络的本质。“学者们普遍的看法是,网络把使用电脑的人连接起来了。互联网最大的成功不在于技术层面,而在于人文层面,在于对人的影响。只是和现实世界不同的是,信息网络由于具有现实和虚拟的二重性,所以技术理性对人类主体的作用也呈现两个方面,即将个体置于不同的生存环境之中。具体来说,便是构造了‘双重生活世界’。在虚拟与现实的网络社会区生存的人,并不是抽象的人,而是具有‘可能生活’的‘现实的人’。他们所从事的网络在线活动也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信息资源,其‘网络化生存’还有赖于人的全面发展。这种网络能力的全面发展,既表现为网民的心智的全面发展,又表现为人的才能和志趣的全面发展。”[10]“事实上赛博空间的一切技术创造,归根到底还是人脑和人类工具理性的延伸,而且只有人的全面介入,虚拟世界才能真正‘活’起来,并体现人的生存价值以及人和自然的血缘关系。”[11](p.48)所以,网络作为一种虚拟世界,“也只有在人的介入之后才会有意义,将人的本质特征置于脑后,虚拟实践的研究亦便失去了意义”[11](p.45)。网络是人的身体器官的延伸。根据麦克卢汉的媒体理论,报刊是对人体眼睛的延伸,收音机是对耳朵的延伸,电视是对耳朵和眼睛的同时延伸,电话则是对耳朵和嘴的延伸。但是这些延伸都是对各人体感官机械的独立延伸。而互联网已经具备了传统媒体的所有传播特征。事实上无论是书籍和报刊,还是电话、传真、收音机和电视都已经成为互联网的内容。[12]

马歇尔•麦克卢汉说:“如果有人提醒我们说,在事物运转的过程中,媒介即是讯息,我们难免感到有点吃惊。所谓媒介即是讯息只不过是说:任何媒介(即人的任何延伸)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任何媒介的‘内容’都是另外一种媒介”,“‘媒介即是讯息’,因为对人的组合与行动的尺度和形态,媒介正是发挥着塑造和控制的作用”。[13]网络具有复制、剪贴和通信的功能,可以提供高效的信息资源共享能力,只要是上网的用户,就可以共享网上所有的资源;可以提供高效的信息传输手段。不管计算机分布在何处,只要网络相连,计算机之间就可以高速地交换信息,集中或分散地处理信息。[14]从本质来说,计算机网络是人的知识与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的理性思维力量的物化,或者说是物化了的人的意识和思维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电子计算机网络所具有的计算机能力,接受、选择、处理和加工信息与知识等,本质上都是人类的相关本质力量的客体化。同时,一旦网络被人们创造出来并作为相对独立的主体现实地发挥作用,它又会对人的本质力量的发挥和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和增强作用。因为人的本质力量尽管从可能上说是无限的,决不可能在某一天达到顶点,再也没有发展的余地了,然而,人的本质力量既不是上帝预置于人的身体之中的能力,也不是人天生具有的本能,而是人在社会实践中不断生成和社会性积累与突现的力量。也就是说,人的这种本质力量在每一个人的身体乃至每一时代的人类身上往往是有限的或者是潜在的,需要在现实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地生成和展开,由潜在的力量变成现实的力量,并在本质上还是人类社会系统的整体功能所凸显的力量。[15]人们应该从自身的本质的发展来理解网络的本质。因此我认为,可以给网络作以下的界定:网络是人们以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以实现便捷通讯和资源共享为目的的虚拟世界,是人们新的生存方式,是人的身体器官的延伸,是人的本质的发展,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和发展。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界定

在总体上,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工作还刚刚起步,所以人们对网络思想政治研究的时间也不长,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研究亦如此。这几年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界定基本上都是从工具的视角来进行的。张建松同志最早于1999年6月在《发挥校园网络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16]一文提出了“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概念。他认为“所谓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通俗地说,就是利用校园网络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这是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雏形“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所下的工具性质的定义。2000年2月刘梅同志在《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方式》[17]一文提出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根据传播学和思想宣传的理论,利用计算机网络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这是国内最先、最直接提出并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下的定义。这个定义也是从以网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的角度下的,没有反映出网络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但是不少人的研究都受到这种思维的影响,如有人认为“网络德育”是指运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手段,围绕现代德育目标和内容,开展德育管理和一系列德育活动的过程。[18]

曾令辉等人编著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论》是目前国内在理论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专著。该书介绍了人们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定义的几种观点:一是上面提到的华南师大刘梅同志的观点。二是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借助现代信息传播技术,在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以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心理学、行为学、传播学、现代信息技术等相关科学知识,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教育活动。三是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阶级、政治集团按照一定的思想规范、道德规范和政治要求,通过新型网络媒体对网民施加一定的影响,并使其选择吸收的教育活动。同时,该书作者认为“上述观点从不同的层面解释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也都含有一定合理性和科学性,但由于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规律、内容、对象及途径的研究都尚处于起步和探讨阶段,对其概念的完善和全面发展地把握和表述也还有一个研究和发展的过程”。该书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界定为:“所谓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阶级、政党、社会团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通过现代传媒———计算机网络对其受众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19]该书介绍的他人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界定以及作者本身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界定也都是属于工具性质的。笔者前两年的研究也受到网络工具性思维方式的影响,认为“网络德育工作,是指各级各类学校的党委(党支部)、行政、工会、共青团和其他群众组织的有关人员根据传播学原理和思想宣传的理论,通过利用计算机网络用一定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和政治观点,对上网的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实践活动”[20]。

“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是指我国党委、政府、工会、共青团和其他群众组织的有关人员根据传播学原理和思想宣传的理论,通过利用计算机网络,用一定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特别是网络道德规范)和政治观点,对我国网民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实践活动”[21]。上面提到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德育”、“网络德育工作”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都是网上意识形态活动,只是“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是大概念,“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中概念,“网络德育”、“网络德育工作”是小概念。前面提到的对这几个概念的种种界定都是从网络的工具视角来进行的。

这些界定(包括本人以前的界定),其定义的内涵除了以计算机网络为工具以外,其他内涵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教科书所界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内涵一样,创新力度不够大,也没有反映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征。随着笔者所收集材料的增加和研究的深入,笔者认为,光从工具视角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界定,是不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界定必须反映网络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涵盖网络与人的本质关系、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关系、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本质关系等。因此,我认为,在我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抓住网络本质,针对网络影响,利用网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网民施加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和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和信息素养的网上双向互动的虚拟实践活动。这个定义至少包括以下几层意思:

第一,要承认网络是人的本质发展。这是因为:首先,计算机网络是人的身体器官的延伸,是人们以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以实现便捷通讯和信息资源共享为目的而形成的虚拟世界。它推动人的实践形式的新发展,人们因网络而有了新的实践形式———网络虚拟实践。其次,网络深刻影响人们的社会生活,成为人们新的生存方式。再次,网络推动了人的本质的发展。最后,网络既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又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发展。所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必须以承认网络是人的本质发展为前提。

第二,人们可以利用网络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网络是适应人们的需要而产生的,人们创造了网络,网络又影响并满足了人们的需要。网络一出现,就被世界各国纳入教育改革的方案中。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的教育是广义上的信息传播交流过程。它同样是一种特殊的远程信息传播或通信,即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观念和技能等远程地传送给教育对象,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还能实时进行双向交流活动。网络能够使每一个人能随时随地将文本、声音、图像、电视信息传递给设有终端设备的任何地方、任何个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信息的获取、选择和传播的过程,就是用丰富、正确、生动的信息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改变人们的精神状态的过程。这就说明网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具有一致性。首先,网络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同样的功能属性。网络具有输入、存贮、传播和感化(熏陶)的功能属性,而思想政治教育则具有传播信息、接受信息、内化信息和外化信息的功能属性。实际上,这两种功能属性是一致的。其次,网络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同样的社会属性。网络可以传播信息和情感,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传播信息和情感的过程,二者都具有政治性和阶级性。再次,网络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功能属性和社会属性上的一致性使得网络可以承载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并容易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操作。网络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客体联结起来,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互动。既然网络同样可以具备“教育者-交流沟通-受教育者-信息反馈-教育者”这一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环节,那么在网络空间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一定会收到名副其实的效果。

第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针对网络对人们的思想、道德、行为等方面造成的影响来进行,否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会如同隔靴搔痒,漫无目的。

第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网上双向互动的传播活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网络传播。网络传播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融为一体。网络传播兼有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优势,又突破了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局限。网络传播具有人际传播的交互性,受众可以直接迅速地反馈信息,发表意见。同时,网络传播中,受众接受信息时有很大的自由选择度,可以主动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22]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网上双向互动的实践活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般是单向灌输,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则具有双向交互性。双向互动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区别。所以这一层意思就使以上定义反映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征。

第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虚拟实践活动。所谓虚拟实践,就是指人们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在计算机网络空间中有目的地进行的能动改造和探索虚拟客体的一切客观活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这样的活动。

第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包括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而且还包括信息素养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除了培养网民的思想政治品德之外,还要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这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所没有的,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内容和培养目标上的发展。信息教育要培养的是网民的信息素养。所谓信息素养,是指个体能够认识何时需要信息,能够检索、评估和有效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信息素养作为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同批判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起,构成了受教育者进行创新和学会如何学习的基础。信息素养不仅是一定阶段的目标,而且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终生追求的目标,是信息时代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多媒体和信息高速公路将成为信息时代重要的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成为使人类走出工业文明,步入信息时代的两个最重要的技术杠杆。而适应多媒体和信息高速公路所创造的数字化生存新环境,则成为每一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生存能力,成为每一个社会成员能否进入信息时代的“通行证”。因此,把培养网民的信息素养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理所当然的。

第七,由于网络是人的本质的发展,所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际上也是人的本质的一种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界定具有重要意义:第一,一改1999年上半年以来人们从工具视角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下定义的做法,从人的本质发展的新维度深刻揭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第二,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概念是人类理论思维的最重要的工具,人类意识以概念形式抽取和概括出事物中的一般的、必然的、稳定的、本质的东西。[23](p.449)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就是一种科学研究。科学研究的主要任务就是用概念揭示事物的本质。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共同的、本质特征的反映,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理性思维的起点。所以这个概念的界定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三,为规范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各种叫法(如网络思想教育、网络理论教育、网络法制教育、网络伦理教育、网络道德教育、网络德育工作、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奠定牢固的基础。第四,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念进行界定是概念的灵活性和可变性的重要表现。概念的灵活性和可变性的重要表现,就是随着人类实践和认识的发展而不断获得新的内容。

制定新概念、抛弃旧概念、改造原有概念就是概念变化、发展和更新的几种情况。实践和科学知识的内容扩展到前所未有的领域时,会形成新的概念。[23](p.451)对此,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早就明确指出:“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这难道需要经过深思才能了解吗?”[24]这番精辟论述推断出了一个不容置疑的道理: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已经发展到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已经扩展到网络领域,形成和界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是客观必然的。第五,更为重要的是,形成和界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需要。确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观念是网络思想政治实践进一步发展的首要任务。人类社会的每一次重大变革,总是以思想的进步和观念的更新为先导。任何精神生产和活动的内容及其方式的进步,总是伴随着人的思想和观念的进步。作为一个生产精神产品的新鲜事物,同时也作为一种新型的精神生产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毫不例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也同样离不开人们思想的不断解放和观念的不断更新。我们要接受这样一个新事物,就要有与之相适应的观念,就要尽快确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观念。[25]

被举报文档标题:网络思想教育界定思考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jykjlw/594638.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