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基础教育阶段教育教学课题判断研究范文

基础教育阶段教育教学课题判断研究范文

时间:2022-06-27 04:14:44

基础教育阶段教育教学课题判断研究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同时也面临着深刻的挑战,归纳起来,主要是学生减负、学生创新素养培育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三个重大课题。这三个课题,和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密切有关,如果没有想清楚,教师在实践当中就会出现思想混乱,甚至会感到无所适从。

一、对于学生减负的判断

当前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是一个事实,而且似乎学业负担越减越重,大家都感到无能为力。事实上,教师在减负当中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虽然个人很难改变社会方面引起学业负担过重的客观原因,但是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让自己所教的孩子实现减负。一是赋予学习意义。只要学生感到学习有意义,往往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在教学设计过程当中,教师要反复思考课程标准当中规定的教学知识到底在学生成长当中起什么作用,只有超越知识体系的束缚,从更广阔的背景下思考教学内容,并形成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赋予学习意义。所谓的启发式教学、项目式学习,其本质就是赋予学习意义。比如教万有引力定律,很多教师一上课就把万有引力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抄在黑板上,讲清楚各个字母代表的物理意义,然后就开始做题,这样的教学看上去效率很高,实际上就是典型的无意义教学。正确的方法应该是,站在牛顿当时社会背景下,理解大航海时代带来的天文观察巨大成就,从而呈现牛顿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发现定律的思维方法,并且启发学生对于万有引力恒量、距离平方反比等开展深入思考。做少量题目也是希望学生能够理解万有引力定律对于人类认识世界产生的重大作用,形成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人认识的这样一个逻辑关系。二是提高学生承受负担的能力。过去我们讲《凿壁偷光》《悬梁刺股》一类故事,现在减负说多了,这种故事说少了。PISA考试测评结果显示,上海学生的学习时间比较长,这反映其负担很重,但这件事要被一分为二来看:负担过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发展,这样的负担必须要减;同时也要看到,我们的孩子能够承受很重的负担,更是一个国家和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个人而言,能够努力刻苦地学习,是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情,能够承受别人无法承受的压力,是一个人才情、责任、能力的体现,养成努力刻苦的态度甚至本来就是要实现的一个学习目标。因此,教师在学生面前应该讲刻苦,而在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上要努力去减轻学生过重的、无意义的负担,这才是我们教师减负需要努力的方向。

二、对于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的判断

创新是时代的命题,我们国家正从快速发展转型阶段到高质量发展阶段,创新已经成为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对于创新素养培育的正确理解十分关键。一是创新不是智商高,而是思维不同。创新并不需要一个人过分聪明,因为如果所有人都很聪明,智商都是150,但是学习经历都一样,学到的知识都一样,思维方式也一样,那么创新还是无从谈起。才华横溢的健谈者或者有着广泛兴趣和敏捷思维的人便有可能被认为是具有创造力的。然而,除非他们的贡献具有持久的重大意义,否则这类人只能被归为有才华,而非有创造力。从实际情况来看,考试一直满分的人,也许并不是一个创新人才,所谓的“前十名现象”还是比较有道理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先生曾经说过,他从来没看到过拿诺贝尔奖的人考试是第一名的,倒数第一名的倒是有几个。因为创新不是完美,而是破缺;创新不是智力,而是热情。我们知道,学习是塑造大脑的过程,不同的学习过程、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程度会在大脑中形成不同的神经回路,而这些不同的神经回路代表着不同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从而使人对同样的事物产生不同的看法,对相同的问题产生完全不同的解决思路,这就是创新的基础。因此,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实际上很简单,就是努力塑造不一样的思维方式。一个人为什么创新,就是因为他的思维和别人的不一样。如果每个人都去学了一样的创新技能,那么还是不会有创新。虽然马云长得其貌不扬,但是大家认为他是一个创新人才,称他为“外星人”,就是因为他的思维跟我们的不一样,甚至和他高考考了三次这样特别的经历都有关系。可见,基础教育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不复杂,我们只要让孩子们学得不一样,多样化学习肯定会带来创新。我们国家人口基数大,学生人数多,要是这些学生的思维都不一样的话,中国就有无穷无尽的创新人才。二是文化使社会凝聚,创新使社会发展。学生们能够在未来真正成为创新人才,需要一个支持创新的人文环境,这样每一个人的创造性活动才能累积起来,从而真正实现社会进步。

创新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创新需要一种认同的环境和容错力,这个环境需要靠文化来塑造。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度,来源于这个民族的文化积淀;一个民族之所以千百年历经艰难困苦依然屹立不倒,依靠的就是对文化之根的认同,中国文化的精髓所在,就是和而不同,也是中国的创新和西方的创新的不同之处。语言、历史、地理等人文学科的学习,实际上是形成创新认同环境很重要的要素。有人认为我们的孩子缺少创新精神,是因为我们的教育缺少个性化,我认为这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因为我们的教育缺少人文精神,缺少对创新的尊重,缺少合作的培育过程,个人竞争强调过头了。应试教育的本质就是个人竞争,通过淘汰别人来实现自己。三是现代创新需要一个人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只有系统而持续的学习,才能形成比较丰富的大脑神经回路,为现代创新做好准备。从1921年起,智商之父路易斯•特曼(LewisTerman)启动了一项长达35年的天才跟踪研究计划,招募了1500多名IQ超过135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但是这个“天才军团”几乎全军覆没,没有对社会做出什么创造性的贡献,其中30%的男生和33%的女生甚至没能大学毕业。50年后,美国心理学家朱利安•斯坦利(JulianStanley)于1971年启动了一个超常儿童研究项目,在45年里追踪了美国5000名全国排名前1%的超常儿童成人后的职业和取得的成就。这个“天才儿童军团”却战绩辉煌,大多数成为一流科学家、世界500强的CEO、联邦法官、亿万富翁等,其中就有扎克伯格(Zuckerberg)、谢尔盖•布林(SergeyBrin)等。而斯坦利的研究对象正是SAT的数学考试中数学天赋超常的儿童。研究统计数据如图1所示。为什么斯坦利会考虑选择数学这一方向进行研究?研究人员对这两个长期的研究项目深度分析后发现,智商只是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产生比较大的作用,真正造就能取得重大成就的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坚持。之所以数学成绩优异的孩子们,比较容易成功,恰恰是数学学习需要长时间的坚持才能取得较好的成绩,而这份学生时期的坚持对于日后的工作和研究产生了持续发力的效果。

三、对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判断

对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国家利益和家庭利益实际上是高度一致的,国家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家庭也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孩子,我相信没有一个家长会要求自己孩子只要高分、进名校,而其他方面很糟糕。如何全面育人,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全面育人的价值观,在国际上也是广泛认同的课程价值观。因此,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显而易见。但是要找到目前教育当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准确理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真正涵义,并寻找到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路径才是关键。一是德智体美劳具有整体性。德智体美劳就像一朵花的五个花瓣一样,它本身就是一体的。德智体美劳不是五样独立的东西,而是人的五个侧面,也是育人的五条路径,目的都是为了培育健全的人。过去我们很长一段时间,只关注到了智育的重要性,而忽视其他育人的目标,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是残缺的花朵。二是全面发展也强调差异性。全面发展是对学习个体的要求,更是对学校整体的要求。理解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全面发展不是要把每个孩子培养成一个样子,更不是要把孩子培养成全面而平庸的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对每一个孩子的教育目标,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可能是平均使力、同时开展的,教育往往会通过聚焦一个学生的优势项目给孩子更多自信和学习动力,并从这个教育过程当中挖掘更多五育目标,在培育学生鲜明个性的同时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让每个人都实现全面的高质量发展实际上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孩子们的基础、能力、兴趣存在差异,在立德树人的基础上有个性的发展往往是育人的实际结果。一些创新人才可能还有些怪,比如:牛顿终身未婚、行为古怪;乔布斯性格孤僻、偏执极端,这些也许还是完成创造性工作需要付出的代价。因此,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更多的是针对学校教育整体的目标。

学校就是通过培养多样而个性化的人,来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的,从而满足国家发展需要的各种各样人才。三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这个创造性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一方面,全面发展是更多样的课程和更丰富的体验,需要学校和教师去创造更多样的课程,德智体美劳的主阵地在学校,只有下移重心,充分信任学校和教师的创造力,才能形成学校全面发展的研究和实践氛围。全面发展需要载体,这个载体就是学校课程,其间蕴藏了无穷无尽的资源和机会,需要教师去发现和实现。另一方面,全面发展对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来说都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育人就像根雕,需要按照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去因势利导,才会实现较好的育人效果。这里需要充分相信孩子们的学习能力和发展需要,通过最大程度激发起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和天赋,才能在孩子们的身上创造出教育的奇迹。四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需要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位一体来推进。孩子成长是一个长时间、多环境、富要素的复杂过程。德智体美劳的培养,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作用也十分重要。当下,特别要重视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实际上家庭教育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会促进孩子成为品德、智力、体质等各方面优秀的人才;不当的家庭教育会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严重后果,从而危及家庭甚至社会。现在往往一个孩子在学校里是一个好学生,在家里可能呈现另一种样子。很多跟踪研究表明,从小会做家务的孩子会更有出息,但是实际情况是很多孩子在家里完全不做任何家务,连理书包、削铅笔这种事都是家长来做的,孩子完全成了学习机器。因此,家庭教育绝对不是家长自己的事情,需要学校和社会进行有效的引导和帮助。要从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角度突出家校共育的机制,学校有责任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的知识服务,纠正错误的教育理念,提高家长和学校一起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指导力。

作者:倪闽景 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被举报文档标题:基础教育阶段教育教学课题判断研究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jyjxlw/735914.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