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校教育教学发展趋势(7篇)范文

高校教育教学发展趋势(7篇)范文

时间:2022-03-17 11:04:23

高校教育教学发展趋势(7篇)

第一篇: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发展趋势

摘要:现代社会素质教育蓬勃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也有所提高。有效运行教育教学督导工作,发挥督导在高职教育中培养人才的提供动力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国民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要求也越来越深层。就教学督导在学校管理中如何提高教师工作效率、提高育人质量,使管理工作进行有效优化,谈几点体会,并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督导;方法思路;策略

一、教学督导的工作职能和重要性

在学院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教学督导坚持办学指导思想,对在校教师的教学实施管理、教学方案、教学手法、教学成果进行督促、检查和评价,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2010年的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指出,今后十年高职教育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足以见得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重视,而教高[2012]4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也提出,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教学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对教师各方面要求更严谨,越来越重视培育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层面上注重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督导应积极参与学院的教学研究活动,积极发表自己意见、看法,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做出严谨的发言。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督导工作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新的监督工作的努力方向。

从宏观层面出发为学院的教学改革和重大决策提供建议,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使教学监督走上规范的道路。参与学院有关的评优和评审工作,积极发表正确的言论,促进学校朝更好的方向发展。受学院的委托,积极完成与教学评优和建设相关的其它工作,向学院及教学管理部门反馈教师教学基本信息,根据相应情况,制定精准的方案做出对应处理。加强教学督导对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对提高和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方面,发挥积极而重要的作用。督导各专业课程是否按照学院教材管理有关规定,选择使用适用教材,有利于进一步规范课堂,提高学习效益。深入教学第一线进行听课进行教学质量检查,课堂教学质量是教学质量检查的重点,教学督导积极进行调研、督促、检查工作开展情况,可不定期听教师的课,课后及时与任课教师积极交流、交换意见,认真评价任课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工作水平。

二、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督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来促进教学监督规章制度的顺利进行,督导部门定位不够明确,职责没有分工明细,没有统一的模式,保证督导工作有制度的进行,各高校对督导工作的分工、职责、设置部门都没有专业的统一。编制、机构也是五花八门的,没有具体的规则指导,仅凭经验主义来办事。“督”顺利实行,而“导”却自动流失,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督导工作顺利实施,众多学校仅把督导职责设定为对教师奖惩的依据,促使教师产生一定的排斥心理,不利于教师改善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发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督导工作的职能。部分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不够重视教学督导工作,往往安排一些退休老教师,进行教学督导工作,结构单一,不够专业。更有的学校甚至没有设置监督人员,而是兼职监督员,这样可想而知,工作的实施也不会太严谨、认真。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督导队伍的不完善,进一步影响督导职责所在的有效实施。同时不能规范教学过程,促使稳步提高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教学督导内容偏失,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忽视实际运用的掌握,信息反馈不够及时,导致教学质量提高的滞后,严重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督导方法

参考建议结合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方案提供参考。教学督导小组成员安排合理、正规,通常筛选出精英人员,他们可以包括副校长、教务处处长、督导室主任和教研室主任组成。避免参差不齐的督导队伍。为进一步规范教学过程,稳步提升教学质量。调整教学督导组成员以加强督导工作力度并制定实施办法。制定统一的督导制度,教学督导工作按照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日历等开展,督导小组采用随堂听课、检查教案、发放调查问卷以及与学生座谈等形式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督导小组每周对部门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跟踪督导检查。主要检查教学秩序是否有序和教学设施使用情况、教学环境检查是否利于学生学习,重点检查教师上课情况、备课本整理情况,学生到课情况、考试期间考风考纪和监考人员履行职责情况。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对各课程教学的意见和要求。认真填写检查记录客观反映情况。对收集来的有关教学信息进行整理,反馈给具体的教师,并向教师提出改进意见,限期完成改进任务。要做到日常督导专项督导,兼顾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统一教学督导方案、掌握教学动态,完善对课堂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价,重点检查教师迟到、提前下课、无故缺课、私自调课,随意改自习课等情况。

督导可以进入课堂切身感受课堂,积极召开班会听取师生的反映,走访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进行多方面了解。定时检查教案、学生作业、教师批改情况、实习报告等方法定时查看教学运行情况,抽查教学大纲、授课计划表,检查其与该专业本学年教学计划是否相一致。了解讲稿和备课情况是否有介绍课外补充材料。对教学状态、效果进行评价,对教师的敬业精神和教学态度以及知识更新情况进行了解,做好充足的准备,客观地掌握具体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对课堂教学质量提出整改意见。适时组织教学条件、教学管理和教学服务等方面检查,及时反映检查情况。值周校领导可以带领督导组成员每周不定时巡视检查课堂教学情况。时间由值周校领导确定。提高了随机性,结果更真实客观,容不得造假。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并督促改进。对教学反映良好的教师提出表扬,并在校、部各类教学评奖活动中作为优先考虑的推荐对象。

经研究决定,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为目标、以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为突破口,审核各专业教学计划,督促检查各教学单位执行教学计划和教学规章制度的情况,建议推广先进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对教学违纪人员提出初步处理意见,对检查到的各种情况详细填写检查记录,对发现的问题认真核实情况,对教学违纪人员提出初步处理意见,及时反映并协调处理重大问题。对在限期内未能达到改进要求的,按学校《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处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J].职业技术教育,2014,(18):50-59.

[2]李克俭.督导并举以导为先提高育人质量[J].教育教学论坛,2014,(24):194-196.

[3]林烨英.高职院校教学督导工作机制创新研究[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4,(05):44-49.

[4]艾纯志,杨凤翔.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方法与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02):90-92.

[5]余祖文,谭维奇,陈品生.高职院校教学督导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职业教育,2013,(06):10-13+77.

[6]林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督导评估系统的研究与实践[J].才智,2015,(35):6-7.

[7]周慎,张玲.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以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6):27-32.

作者:韩文进 单位:菏泽技师学院

第二篇:高职舞蹈教育教学改革思考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开展目的是培养社会需求的高等实践性人才,舞蹈属于一个较为特殊的教育科目。一方面,舞蹈是一种艺术形式,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然会存在较强的艺术倾向,这与职业培养的目的存在偏差。另一方面,将舞蹈作为一种“技术”对待,包括各种舞蹈动作、形式、基本功等,其课堂教学模式与其他学科又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由此导致长期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舞蹈教学工作的障碍。本文中笔者拟从高职舞蹈教育教学改革入手展开研究,对我国高职舞蹈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全面阐述,并结合存在问题展开改革思考。

关键词:高职教育;舞蹈教学;教学改革;思考

高等职业院校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人才培养方向上更侧重“高素质实践型”的特点,也是对单轨制教育模式的有利补充。相对而言,高等职业教育在教学体系、办学理念和教育模式等层面建设并不完善,尤其是一些与传统应试教育理念冲突较大的学科,在引进高等职业教育过程中存在较大的争议——舞蹈,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客观地说,我国对艺术教育并没有形成宏观方面的“专业性”,自古以来,从艺本身就是一种兴趣、爱好或者谋生之计,“艺”与“道”之间的联系并不密切。而“文以载道”的观点为理论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能否从中借鉴将其优势转移到高等职业院校舞蹈教育教学层面上来,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我国高职舞蹈教育教学现状概述

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艺术的认识

往往局限于“技术传承”,很少上升到艺术层面,这一观点也深刻地影响到现代舞蹈教育教学理念。客观上说,高职舞蹈教育教学存在两个方面的认知冲突,其一是舞蹈的“艺术性”,舞蹈通过肢体语言的表达来呈现特有的精神境界,符合艺术在文化领域的认知。其二,舞蹈本身需要一定基本功练习、动作记忆和团队配合,加上它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开展,使其本身又具有了强烈的技术特点。理论上说,任何一个方面的侧重都具有可依据的标准、规范,又都具有学科教育的合理性,这样就导致了很大的矛盾——在高职舞蹈教育教学中究竟是按照艺术理论开展还是按照技术方式进行,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

1.高职舞蹈教育教学的特点

舞蹈教育与其他艺术类学科一样,从早期的教育边缘化到教育常态化,不仅经历了较长的教育机制认同周期,并且这一过程也是舞蹈这一技艺形式向适应学校教育体制转变的过程。相对于专业舞蹈院校或普通高等院校舞蹈专业而言,职业院校除了在人才培养理念方面存在一些差异外,其他基本相同;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市场化。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理念是“实用性”,教育理念与市场需求密切相关,因此高职院校舞蹈专业教学工作也侧重于实践能力和知识理论的结合,这样更好地满足市场对舞蹈专业人才的需求。在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向学生教授舞蹈理论、知识、技巧,提升其艺术熏陶和审美能力,另一方面则要身体力行的开展基本功、技巧内容练习。第二,综合性。按照舞蹈教育的科学性要求,促进技术和艺术的综合性,在教学工作中实现两者优势的融合。例如在重视舞蹈技术性的同时,让学生充分了解相关动作体系的理论、审美特征等。第三,实践性。高等职业院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距离很短,学生毕业之后社会缓冲较小,直接面临着就业的需要。提高舞蹈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性,能够保障学生在现实中找到好的职位。俗话说“一日不练手生,三日不练心生”,无论将舞蹈看作技术或是艺术,它的优势都是建立在效果展示层面的,因此必须在教学工作中反复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2.高职舞蹈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高职舞蹈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高等职业教育引入舞蹈专业缺乏模式指导和经验借鉴,受到传统普通高等学校舞蹈专业教学的较大影响,而两者基于人才培养目的差异,必然存在很多不适应的情况,这种缺陷随着时间推移会产生较大的障碍。其次,现阶段我国高等职业舞蹈教育方向、内容、观念等于社会实际需求存在一定偏差,人才走进社会之后,无法适应要求,因此要根据市场导向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再次,舞蹈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弘扬文化、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有重要作用,其教育教学工作应该做到与时俱进。

二、我国高职舞蹈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生源不断增加,舞蹈专业的学生数量也相对客观,笔者通过调查分析共同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1.高等职业教育舞蹈专业缺乏完善的课程体系

相对而言,我国高职舞蹈专业开设的时间并不长,在形式上过度的模仿普通高校舞蹈专业,由此必然存在一定的误差。加上高职院校自身对舞蹈教育工作的理解,很容易在教学大纲中融入主观性意见,制订不符合现实需求的规则,尤其在课程体系方面,包括原则性内容过多、过度关注理论教学等现象,这容易造成对教学大纲理解偏差,也忽视了文化课程和舞蹈实践课程之间的平衡。

2.舞蹈师资力量不足且素质偏低

师资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核心力量,尤其是对于一些实践性较强的技能而言,教师自身的素质对学生能力将会产生重大影响。就目前而言,高校舞蹈教育师资力量呈现明显不足的现状。一方面,舞蹈教师来源较为复杂,既具有专业文化课能力又具有舞蹈技能实践能力的人才较少,同时在准入机制方面存在缺陷,难以确保个人综合素质符合要求,由此呈现人才缺乏的局面。另一方面,舞蹈教学水平的高低难以判断,无法利用常规考核模式进行测评,这就导致一些素质较低的人才流入教学岗位,加上后期培训工作不到位、师德教育匮乏等,舞蹈教师队伍的建设严重滞后。

3.高职舞蹈教育考核方式不科学

从学校教育系统角度分析,高职院校的学生主要来源于中职院校及部分高中学生,文化课水平普遍较低,缺乏自我管理约束能力,同时舞蹈学习具有很大的空间开放性、学习自由度,造成日常考勤工作的困难,不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直接影响学校管理制度的效应发挥。同时,高职舞蹈专业本身的实践性要求提高学生的舞蹈水平,这既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落脚点。然而高职舞蹈专业所采取的考核机制却与实践性脱节严重,通常是以文化课理论考试来决定一个学生的最终成绩,而舞蹈技艺水平退居其次,这显然是一种舍本逐末的表现,无法科学、全面、有效地反应出考核要点。

4.高职舞蹈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结合

笔者的实践经验,高职舞蹈专业的教学工作通常是按照教师自身的能力决定的,在沿袭传统舞蹈教学模式和遵循大纲涉及的内容要求基础上,教师能力偏向哪一方面,教学工作就倾向于哪一方面。如现代舞、民族舞等,没有固定的模式和稳定的量化标准;或者过度关注动作指导,或者过度关注理论讲解,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缺乏系统性、科学性,甚至一些老师一味强调“苦练”,不顾科学的训练方法和强度,这容易导致学生的方案和不安,自然不可能提升教学质量。

三、基于改革需求的高职舞蹈教育教学思考

1.建立高职舞蹈专业的科学课程体系

教育部门应该在高职舞蹈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自身职能,积极参与到方案制定过程中,其中,以自身指导性的优势联合相关院校、专家、学者等,共同制定广泛适应国内高职院校舞蹈专业的课程体系,为我国高职舞蹈专业教育教学工作提供科学框架;基于理论联系实际的出发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首先,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应体现出广泛覆盖上。以市场为人才培养的基本导向,构建广泛适合国内高职院校舞蹈专业使用的教材、教育大纲等,合理限定教育周期、学位制度、教学任务等。其次,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应体现在灵活调整上。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根据市场的需要提供相应的人才,这一点与普通高校存在明显区别。因此,高职院校在以课程体系为范本的同时,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做好调整,课程体系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在不影响舞蹈人才培养目标的大前提下,尽量地满足个性化需求。

2.加强高职舞蹈专业师资力量的培养

第一,合理设置高职舞蹈教师的准入机制。高职院校可以基于教研部门组建专业的评选团队,控制高校舞蹈教室的准入过程,在招聘、面试和选拔等一系列过程中,从多个层面综合评定教师的专业能力、个人素质和品质品德。在录取标准上不能仅重视教学经验,还要重视师资力量未来的成长可能性,是否具有发展潜力和提升空间,坚持优选原则、加强人力资源管控,从长远角度考虑师资力量的甄选。第二,注意在职舞蹈教师的岗位培训。一方面要提高舞蹈教师的教育能力,如语言表达、审美讲解等,另一方面要确保与教学方法改革的要求保持一致,能够将自身的技能实现良好的输出。第三,扩大舞蹈师资力量的来源渠道。除了坚持从专业教育机制中吸收舞蹈师资力量之外,还可以开拓新的渠道,如社会上优秀的文艺媒体、团队中,存在很多有丰富舞台表演经验的演员、艺术家,可以通过兼职或聘任的方式,补充到学校作为实践指导。

3.改革创新高职舞蹈教育的考核方式

高职院校学生文化课素养不高是一个现实问题,要弥补这一缺陷,就应该加强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管理,制定严格的学分、品行制度,对于不遵守学校规定和要求的学生做出必要的批评教育,但同时,在管理中必须强调以人为本,加强人文关怀,实现制度与教育的双重效应;同时,提高舞蹈教育中时间部分的考核比例,基于特色办学的要求,可选定某一个最具有技术代表性的舞种作为基础考核,如民族舞,科学摘选其中的动作要素,可以实现同一标准下的量化考核。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国文化形态、社会环境、艺术认知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高职舞蹈教育教学活动需要充分认识“艺术载道”及“技艺结合”的重要性,既满足教育目的下舞蹈的艺术性,也要满足教学目的下舞蹈的技术性,从而实现理论和现实的统一。在具体的舞蹈教育教学工作开展中,教师应该将学生的具体需求放在第一位,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之后,可以自发地实现艺术创新和技艺融合,提高自身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鱼航海.浅析关于高职舞蹈教育的思考[J].明日风尚,2016,16:162.

[2]朴红梅.多元智能理论在高职舞蹈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4,01:56-59.

[3]李瑶钿.关于高职舞蹈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戏剧之家,2014,07:231-232.

[4]姜春燕.浅析关于高职舞蹈教育的思考[J].山西青年,2016,23:167.

[5]刘忠华.关于高职院校舞蹈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策略[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19:111-112.

作者:夏琳琳 单位:山东艺术学院

第三篇:文化融入高职教育教学

[摘要]湖湘文化融入高职教育教学具有深刻的意义,如何将湖湘文化的优秀成果融入高职教育教学中,以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实现教育目标,进而提升湖南省文化软实力,就这一论题展开研究有着不同寻常的现实价值。

[关键词]湖湘文化;高职;教育教学

湖湘文化是一个复合体,它是历代(包括现实)湖湘民众在湖湘大地上所创造的实物、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从社会上学得的能力与习惯的总和。湖湘文化作为一种极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它的形成和演进已经成为了沟通和认同湖湘人民心理、思想、观念和生活实践的精神纽带。探究湖湘文化融入高职教育教学,使湖湘文化中的教育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推动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湖南的情怀,进而提升和增强湖南省的文化软实力是一个需要关注和重视的问题。

一、湖湘文化融入高职教育教学的现实价值

湖湘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底蕴深厚。其中,可挖掘的教育资源丰富,充分发挥优秀湖湘文化对当地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具有深刻的意义。湖湘文化融入教育教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推动湖南文化软实力提升

作为一种有特色的地域文化,湖湘文化不仅包含丰富的精神教育资源,也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教育资源。湖湘文化在高职教育中的运用,主要是通过对湖湘文化物质资源的展示或是介绍,给高职学生传递湖湘精神文化。高职学生在本土文化的教学氛围下,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会大大提升,这有益于高职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和认同本地湖湘文化,树立起继承和弘扬湖湘文化的使命感,进而推动湖南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二)促进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从古至今,湖湘文化的延伸轨迹清晰,其包含的教学资源为高职教育提供了很丰富的素材,如心怀天下的高尚品德、不屈不挠的艰苦意识、勇于创新的精神等。结合当前的社会现实来看,那些身心尚未成熟的高职学生,由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稳定、不明确,自身判断能力和控制力不足,他们在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下产生错误的自身定位和价值观念。湖湘文化融入教学中,可以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湖湘本地文化更容易影响湖南学生和被学生接纳,通过湖湘文化对学生潜移默化式的影响,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也将得到慢慢提高。

(三)构建湖湘特色高职教学课堂

湖湘文化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高职教学提供了更多的素材,也使高职教学课堂更加具有开放性。湖湘文化教育资源应用于高职教学课堂是针对湖湘学生的生长文化环境,因此更加具备说服力和感染力,湖湘特色高职课堂教学也就显得独具一格,并且具有针对性。湖湘文化融入高职教育教学,主要方向是将湖湘传统元素以及生活实际与课堂相结合,强调教育教学的生活意义。构建具有湖湘文化特色的高职教学课堂,对推动高职教育教学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二、湖湘文化融入高职教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湖湘文化经过先秦荆楚文化传统丰厚土壤的滋养、中世和近代荆楚文化的熏陶以及湖湘大地历代文人学士、官宦乡绅、宗族领袖及其他文化领袖体认、倡行、丰富、完善,逮至近代,逐渐形成了爱国救亡、经世致用、自强坚韧、强悍尚勇、独立创新、兼容并蓄的基本文化精神特质。湖湘文化的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很丰富,但湖湘文化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不足。

(一)高职教育教学充分利用湖湘文化的程度不够

高职院校一般重就业、轻文化,将湖湘文化融入高职教育教学需要不断地改革和创新,需要投入一定的经费和精力,一旦关注过少,高职教育教学充分利用湖湘文化的效率也就大打折扣。过于注重学院就业率而忽略了高职教育教学文化建设,导致优秀的湖湘文化得不到高职院校的重视,湖湘文化融入高职教育教学被摆放在一个次要的位置,其宣传和教育力度不足,这些都直接造成了高职教育教学充分利用湖湘文化的程度不够,极大地造成了湖湘教育教学资源的浪费。

(二)高职教师缺乏自主开发湖湘教学资源的意识和能力

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师由于时间和精力不够,如科研任务等的原因,在知识积累和素养方面存在一定欠缺,自主开发湖湘文化教育教学资源,将湖湘文化融入高职教育教学的教学课堂改革从根本上来说也就存在动力不足。此外,高职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较差,学校和教师对教学关注不够,按部就班地执行规范的课程计划和教学计划,在湖湘教育资源开发的概念、理念、方式了解和学习不够,在将湖湘传统文化融入教学的课程设计、实施、评价与考核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存在不足。因此,不论是从主观上还是客观上来说,高职院校教师缺乏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以及充分利用湖湘文化进行教育教学的能力。

(三)高职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内容形式单一化

目前,高职院校在保持和提高就业率上的重视程度比传统文化要高得多,在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力度小,造成教育方式较为单一。将湖湘文化融入高职教学不能仅仅依靠陈旧和古板的教材,湖湘文化知识陈旧、教学手段单一不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广泛阅读,并且在课堂中也不能很好地吸引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就算在教育教学内容中加入了湖湘文化元素,一旦高职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和热情度得不到提高,湖湘文化在对于高职学生的继承和弘扬本地文化、人文素质的培养也就得不到应用。

三、湖湘文化融入高职教育教学的主要途径

为了优化学习目标,提高教学效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而弘扬湖湘文化,提升湖湘文化软实力,高职院校需要在开发利用湖湘文化的基础上加强实践的科学性,在不偏离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因地制宜、灵活多变、与时俱进。从具体的教育教学实施方面来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级、教学考核以及教师的能力培养等方面都是可以创新和改革的方向。

(一)教学内容的创新

构建特色鲜明的办学理念,走内涵发展之路是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显而易见,湖南高职院校的内涵发展之路离不开湖湘文化的引领。充分利用湖湘文化物化载体融入教学目标,用经典人物的鲜明案例来进行教育,激发高职院校学生奋发向上。湖湘文化中经世致用的精神、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勇于创新的精神等都可以融入高职教学内容之中,如湖湘的经世致用文化体现在曾国藩为代表的湘人在洋务运动中的务实倡导,及以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在革命期间、社会主义建设期间倡导的一切从实际出发等务实精神,可以通过展示经典人物案例、游览故居、开展湖湘文化主题等活动将这些湖湘文化的物质资料、精神资料融入教育教学内容中。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开发和利用

湖湘文化资源,不仅仅是在课堂中给学生讲解湖南本地的名人名事、风土人情,也不是纯粹地对学生进行湖湘文化的直接灌输,而是在课堂实施中创新教学方法,如课堂教学环节设计、实践课的开设、充分利用互联网、借助微信互动等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使湖湘文化更好地融入高职教学中。特别是现在高职学生普遍对微信、互联网等的使用频率较高,在课堂中通过扫码加入互动群,在群中学习和探究湖湘文化,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教学媒介除了纸质版教材,还可以充分利用磁、光、电等媒介的出版物以及广播影视、报刊出版等,教学媒介的多样化也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三)教学评价系统的创新

融湖湘文化于高职教育教学中的成效,需要一套完善的评价考核机制。构建湖湘特色文化课堂,使湖湘文化更好地被学生接纳、吸收。湖湘文化融入高职教学的评价要注意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自评与互评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等,进而形成科学的综合性评价。湖湘文化融入教学评价考核体系的完善需要从多维角度进行,从考试内容来说,以高职英语教育为例,在期末考核中可以加入湖湘传统文化的考试模块,以考试内容为引导推动学生自主地去接触、认识和了解湖湘文化,这是最为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从考核评价者来说,可以通过湖湘文化主题公开课等方式,使学院教职员工、用人单位等多主体参与其中,推动探究湖湘文化融入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如湖湘文化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湖湘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等。

四、结语

湖湘文化的传承是湖南教育发展的文化底蕴,湖南教育的发展又是湖湘文化传承的优质载体。湖湘文化的传承为湖南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文化土壤,湖湘文化对湖南高职教育教学的推进需要借助于湖湘文化的融入。以湖湘文化为背景,在高职教育教学方面不断摸索和创新,提高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努力培养适应湖南经济的本土化人才,进而促使湖南高职教育保持鲜明的地域特色,这些将不断推动湖南省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聂荣华,万里.湖湘文化通论[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14-78.

[2]江陵.试论近代湖湘文化的基本特质及其文化精神[J].湖南社会科学,2011(6):39.

[3]廖佚.湘商文化融入高职商科院校素质教育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6(40):34.

[4]蒋作斌.略论湖湘文化对湖南教育的影响[J].湖南社会科学,2002(3):134.

作者:张微;戴顺;李响初 单位: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

第四篇:高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研究

【摘要】本文在分析民办高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改进策略,认为应多措并举,实现教、学、督、管全方位多角度建设。

【关键词】民办高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改进对策

当前,由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慕课、微课、在线课程等网络教学模式的不断更新,以及国家倡导的“互联网+”模式的启动,使得信息化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运用愈加广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日益丰富,信息化教学日渐普及。学校教学成为了应用新技术、新观念的重要领域,国内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高校教学管理部门也大都采用了管理信息系统对各教学环节进行信息化管理,已初步实现了对教学管理过程大量数据的批量处理,管理流程逐步规范,管理效率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尽管,我们在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效,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

一、民办高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普通高校特别是民办高校,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融合创新等方面与知名高校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对教学信息化的认识仍需进一步深化,还没有充分认识和体会到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革命性影响;信息化与教育教学仍没有完全融合,民办高校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有待提高,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体制机制仍需创新,广大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主动性有待进一步调动;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往往只注重硬件建设而忽视软件开发、人员培训,只管数据采集而不顾数据维护的粗放式管理模式比较常见等等。

二、多措并举,实现教、学、督、管全方位多角度建设

为了促进民办高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教学管理过程,不断提升学校教学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在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等各个教育领域,作为学校领导、广大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首先要转变以往只注重传统课堂教学的思维定式,努力推动教育教学理念创新,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教学方法及评价方式方法创新,以加快高水平应用型高校的建设步伐。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通讯及多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开放、共享、交互、协作的基本特征,开展与传统课堂教学相融合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活动,打破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只埋头苦学,不敢提问或质疑的定势思维、僵化思维。

其次,学校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及网络的优势,发挥外校名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组织广大师生共同学习、观摩、参与优秀学校优秀教师的教学过程,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化教学活动,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情况纳入到年终考评体系中,促进课程转型,进而带动教师转型。将教师的能力提升与学科教学培训紧密结合,鼓励教师将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深度融合作为当前课程改革的突破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以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为特点的教师授课大赛、教学比武和教学法的交流、培训,培养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个性化特色教学的能力。鼓励教师依托网络和现代信息技术,建设一批高水平、高质量的应用型课程,促使各专业形成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通过在线问卷调查、在线学生评教等方式逐步实现对学生日常学习状况的大数据采集和分析,从而帮助教师找到自身教学过程中的短板,逐步优化和创新教学模式,推动形成“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学新常态。

再次,鼓励和支持学生应用计算机、平板电脑甚至智能手机等工具,利用课余的碎片化时间开展微课、MOOC学习、拓展阅读、网络选修课等活动,以解决学生在传统教学过程中被动接受、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等突出问题,养成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家长应用网络媒介与学校、教师便捷沟通、交流,关注和了解学生学习成长全过程,帮助学校和教师共同督促和引导学生专注学习。

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校多个职能部门协调配合、通力协作。信息化管理观念影响着管理系统的发展速度,在进行信息化教学管理系统建设时,学校要做好整体规划,成立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领导亲自抓好此项工作。各级教学管理人员要认清信息化在教育教学中的意义和重要性,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加大宣传力度,使教学信息化的意识深入人心。学校要制定和完善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规章制度,明确各相关职能部门在教学信息化建设中各自的责任与义务,确保教学信息化正确、有序地建设。

在当今全球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不仅意味着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相关硬件、软件平台的开发建设,同时也对教学管理理念的现代化、科学化、高效化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作为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必须了解现代教学管理思想,具备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和能力,做一个创新型、复合型、技术型的全方位人才。在管理队伍的建设方面学校应坚持培养和引进相结合,在引进信息化高素质人才的同时,本着“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通过邀请名校教学管理专家来校讲座或外派本校教学管理人员参与调研、参加会议培训等形式,主动学习和吸取校外单位或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及做法,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重点培养和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帮助他们具备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基本操作、信息获取、数据分析、加工处理等能力。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于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各级各类教学管理人员及任课教师在日常的工作中要结合学校当前的发展方向,积极运用计算机、网络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探索适合本校的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道路。通过整合资源,创建新型的教学环境,将传统的学习环境和信息化环境相结合,实现两者的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结构,实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结构,实现新课改和社会对创新性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储朝晖.“互联网+教育”还是“教育+互联网”.互联网文档资源.

[2]皋春.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研究.南京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13-12-01.

[3]李亚非,林启慧,成华威.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11.

[4]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互联网文档资源.

作者:孙蓓 单位:西安思源学院

第五篇:浅谈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方案

摘要:文章探讨了在当今信息化社会的背景下,山区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由于地点的偏僻易导致各方面信息的阻滞,因此文章分析了各年级学生的学习需求及心理状态,提出了相应的教育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把握好大学时光,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走向未来的工作岗位。

关键词:山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各年级学生

如今社会发展迅速,短短几年间,物联网发展速度迅猛,社会已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通信方便、信息量大的社会。在这样一个讯息畅通的社会,山区各方面条件相对落后,无疑很容易和社会脱轨,信息停滞不前。而学生学成后即将走向社会,面临着各种挑战,所以山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任重而道远。

一、大一新生的教育教学工作

刚进入大学的学生,对大学生活充满着未知和憧憬。这时候的他们对于自己的定位还未成型,对生活的目标还很模糊,所以这时一定要做好新生思想工作,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同时提升他们对专业知识的兴趣点。防止学生因无法适应大学生活而自甘堕落,从而蹉跎了一生中最宝贵的年华。告知新生专业现状,以及在大学三年内所要完成的学业任务。尤其是毕业条件更加须要强调,让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对自己的专业有所了解,对毕业有所准备。例如要修满多少学分,让学生提前准备,勿要拖到毕业时因无法修满学分而延期毕业。同时,在对自己专业有所了解的同时,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好让学生更好地进入到以后的专业学习中,并渐渐的在学习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所以对于一个山区班主任,还应懂得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以及及时的行业动态,把最新消息传递给学生,打破山区信息滞后的枷锁。设置专业课程时可分为三个级别,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拓展课。

学生在大一时期可以适当增加专业基础课程,将学生引领进入专业领域,逐渐了解专业知识。相关课程内容应该循序渐进,旨在激发学生兴趣,打好专业基础,并为后续的专业核心课程奠定好基础。在教学时,可先引入案例,将知识点与实践相结合,这样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且更易于理解深奥的专业知识。教学中可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每次课程给学生布置一个相关知识的任务,让学生围绕任务学好本次课程。传递给新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思想。大学的学生虽然未入社会,但已成年。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这时应该放下身段,把自己当做他们的大哥哥或大姐姐循循善诱,细心劝导,要站在他们的角度说话。可以讲述自己的亲身体验,告知他们大学生活的重要性,告诫他们切勿自甘堕落,要活出青年人的朝气蓬勃,可以好好学习,也可以好好的玩,尽情享受生活,认真学习,积极参加学校活动。团结友爱同学,因为同学是每个人毕生的财富。而来到山区学习的学生家庭背景各异,所以身为教师还应懂得学生心理,掌握一些心理知识,才能更好的带领学生过好大学生活,不蹉跎时光。

二、大二学生教育教学工作

有了大一期间的苦口婆心,学生顺利地进入到大二生活。大二的学生由于懂得了学校的各种规则,开始游刃有余,开始发展自己的各项才能,当然,也不免有些学生自我感觉良好而沉迷游戏。因此对于大二的学生,更加应该强调学业任务的重要性,提前告知学生大三需要完成的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任务,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督促学生为毕业做好准备,抓紧为完成毕业条件。大二即将全面进入专业学习阶段,这段时间对专业素养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二年级主要开设的是专业核心课程,注重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增加专业知识的深度。由于专业学习理论性强,难免单调,容易让学生觉得枯燥,部分学生会因为觉得难以接受深奥难懂的知识而放弃专业学习。所以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强调专业学习的重要性,结合具体的工作岗位及工作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克服专业学习的心理障碍,督促他们静下心认真学习,慢慢研究。另外,在课程环节的设置中,教师应该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做,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自己领悟、掌握知识点,教师只负责讲解知识点和给予相应的指导,避免一言堂的行为。因此在教学时,需将教、学、做有效地结合,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三、大三毕业生教育教学工作

大三期间,学生要面临找工作。为了让学生多一个技能,拓宽学生的工作领域,可以开设较为实用的专业拓展课程,增加学生就业机率。由于拓展课程是专业课程的一个延伸,所以要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保证专业拓展课程的有效性。同时,在教学时,还可以穿插一些之前学过的专业知识,让学生在拓展的同时,将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由于学生即将走出校园进入社会,当今社会竞争激烈,所以要提醒学生随时关注招聘信息。由于山区偏僻,招聘信息少,给予学生的就业机会也相对较少,因此可以结合专业或学院,开展对学生的就业辅导工作,多鼓励学生参加招聘会或公司宣讲会,及时把握机会。学生实习后,要注意信息的反馈与收集,对学生实习状况做一个调查,例如让学生填写调查问卷,以此来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以及工作中对专业知识的需求度等,防止教学工作与社会脱轨,及时收集信息,调整专业课程,这样才能教学相长。

四、结束语

如今社会已逐渐成为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信息的闭塞就意味着与社会脱轨,山区高职院校的教师尤其要注意这一问题。山区高职院校的老师是多面的,不仅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学生及时适应学习和生活,还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将最新最前沿的专业知识和信息传达给学生。

参考文献

[1]黄石.高职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J].读写算(教研版),2014.

[2]王世枚.欠发达地区职业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7(11).

作者:杨凌 单位: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第六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探讨

摘要:新的历史阶段,民办高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在于内涵发展,提高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是实现民办高校内涵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本研究在简要分析制约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因素的基础上,从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加强队伍建设四个方面,对提高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的路径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路径

高校的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永恒的话题。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不仅事关民办高校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也会影响到整个高等教育的质量。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是高校总体教育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自身的独特地位,当前提高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制约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

(一)学校层面

对于多数民办高校来说,就业就是学校的核心工作,学校以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技术型人才为目标。因此,在具体的教学管理过程中,民办高校侧重的是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专业技能的培养,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部分民办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重形式、轻内容,这些势必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预期目标的实现。

(二)教师层面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般是大班授课,学生人数比较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难以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状况,并且教师忙于科研,与学生的接触也不多。部分教师理论功底不够扎实,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缺乏热情和相应的教学艺术,不能有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吸引力。同时,由于民办高校自身的运行机制,部分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相对不稳定,这不利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三)学生层面

民办高校的部分学生本身学习基础相对较差,进入高校后大多数学生学习目标比较模糊,自学、自控能力相对较差,学习目的不明确,对所选择专业以及课程缺乏兴趣,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同时也是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主要课题、开展活动的重要依据与教育效果的直接体现者。民办高校学生自身素质的差异决定了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有差别。

(四)课堂教学方面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绝大部分教学内容是阐述对世界、国家以及社会等普遍问题的共性看法,相对比较抽象和枯燥。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不能有效地将教材体系转化为课堂教学知识体系,将教材语言转化为课堂教学语言,必然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同时,在网络的冲击、价值多元化的影响下,一些学生只关注自身的当前利益,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实用价值,与自身的生活实际以及将来的就业没有什么必然联系。他们在思想上不重视,在具体行为中也会忽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民办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当前部分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认识存在偏差,把学生当成教育的客体,仅仅把思想政治教育当作规范和转变人的思想与观念的手段,而忽视了这个学科的本质在于追求人思想的解放与启迪人的智慧。因此,在民办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部分教师教学模式固化,照本宣科,难以调动学生思想政治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学生的参与度,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反感等情绪,进而严重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成效。

二、提高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的路径探析

(一)加快改革步伐,更新教学理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实践的深入,教育对象也在不断地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必须要改革,要与时俱进,用新科技、新知识、新观点来充实自己,保证思想政治教育不滞后、不为学生所厌倦。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必须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同时不断发展与创新,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增添新的活力。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摒弃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关注学生的思想状态、认知特点以及发展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要以时代的实际、学校的实际以及学生的实际为出发点,寻找学生关心、关注的问题,有效阐述、剖析这些问题,进而让学生从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中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魅力,助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改进教学内容,增强吸引力

现代教学培养的合格人才不是知识的固守者或机械的运用者,而是可以灵活地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创新型人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能够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实践者。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实现预期教学目标,必须使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产生关联,能够解决学生学习成长中的实际问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要实现由重知识到重生活的转变,使教学内容取材于生活、来源于生活,同时,学生在生活中的经历和经验也应是教学内容的重要来源。在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要将枯燥抽象的知识寓于生动直观的生活情境中,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解决学生学习、成才、交往等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他们的价值与意义,激发其学习动机,从而增强教学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使学生的思想境界在解决思想上和生活上的困难中得到提升。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的改进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三)完善教学方法,提高实效性

有调查结果表明,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效性的因素,除了社会环境,主要是教学过程本身的原因,其中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改革方面的问题是主要因素。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让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人,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从而促进教育理论的发展,达到应有的教学目的。因此,提高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吸引力,教师应从学生的具体特点出发,立足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优化运用。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以正确的教学理念为指导,针对情况因材施教,同时要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结合具体教学实践检验教学方法是否适合教学环境、学生状况等。对于新的教学方法,比如,情景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翻转课堂、慕课等,这些教学法各有新意、各有所长,也各有局限。我们应釆取支持和学习的态度,相互借鉴、大胆尝试,以教学方法创新为突破口,努力提升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教学质量

学校能否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教育的一面镜子,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是教书育人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高素质的师资团队和专业的教师队伍。对于民办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言,课程理论教育是基础。因此,民办高校应加强并完善课程建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首先,民办高校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培养具有专业知识、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完善教师结构,使更多专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投身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强化教育的专业性。其次,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知识的不断更新完善,民办高校应组织或者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教师培训,努力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使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者认清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校情、学情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教育的目的性与实用性。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学实践永无止境,教学创新也永无止境。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民办高校要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深化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度,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对学生的吸引力,提高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宋萍.民办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建议[J].法制博览,2015,(13).

[2]刘川生.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张素杰;曹丛丛 单位:郑州工商学院

第七篇:微课在高校教育教学的运用

[摘要]微课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表现在五个方面:微课可以展现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个人风采,微课可以成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水平管理的工具、微课可以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帮手,微课可以成为老师课堂授课的素材库,微课可以成为学校重要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为了更好地发挥微课的作用,内容上要求系列化、专题化;制作技术上增加良好互动和实时监控功能,建立反馈系统;应用上要与传统课堂教学融合互补。

[关键词]微课;素材库;信息化教学;作用;发展

2012年开始,中国教育界掀起了一股“微课”热。从中小学校到各高校,从地方院校到知名学府,从一线教师到教育管理者和研究者,大家纷纷投身于微课浪潮之中。2012年12月至2013年8月,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举办了第一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有12000多名一线教师提交微课作品参加比赛,最终有638件作品入围决赛。通过大赛和相关的培训,带动了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积累了数量可观的、制作精良的教学视频,促进了教师们之间的业务交流和资源共享。第二届大赛已经开始,分类型、分学科的微课竞赛也在进行。照此发展下去,在3至5年的时间里,可以涌现出成千上万件优秀的微课作品。这些微课作品来自于教学第一线,来自于教师的原创,贴近学生的需求。短短10来分钟的教学视频,饱含着老师的独具匠心地选题、富有创意地设计、引人入胜的内容、激情澎湃的讲授和尽善尽美的制作。这些优质微课在大赛中大放光彩。但在大赛之后呢?在高校教育教学中,这些微课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微课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

一、微课的定位从中国微课的理论

研究和实践应用来看,国内对于微课的认识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微课是以短小的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这也是把微课引入国内的。广东佛山的胡铁生老师给出的微课的定义。从其定义来看,微课是一种新型的在线网络视频课程。微课的外在形式是微视频。微课的微视频,与现在的微博、微信、微电影等移动互联产品一样,具有制作成本低、下载速度快、使用起来简单方便、内容海量化、个性化等特点,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微课的核心内容是课程教学内容,要选择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淆点,需要反复学习训练才能掌握的、操作性的内容等。微课的精髓是课堂内容的设计与传授。通过精心的设计,将课堂内容巧妙地连接在一起,引人入胜,融会贯通。对于操作性的内容,通过动作分解和数字标注,精准指导;再通过用户反复地收看微课和对照训练,练习精湛的技艺。按照“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为用户服务”的原则,在微课的制作上应该突出内容;在微课的应用上,要强调用户第一。微课的用户有学生、老师、教育教学的管理者,以及一切对微课内容感兴趣的人群。

二、微课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一)微课可以用于展现教师教学能力和个人风采

微课是课程,课程的实施主体是教师。教师既是微课的制作者,也是微课的使用者。每一位教师,在微课的制作过程中,从选题到设计、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都是精挑细选,把自己多年的教学活动中所观察到的,自己最有心得体会的、课程内容中最重要的、学生最需要的、最受学生欢迎的内容,挑出来。从若干中先进的教学方法中,选择最适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达成教学目标。在普通的课堂授课中,由于时间充裕,可以做好充分的铺垫和互动。但在微课中,只有10分钟。虽然时间短,但内容仍要精而全。“精”是指选题要突出,内容要精炼;“全”是指教学过程要充分,课程导入、内容精讲、课堂小结、巩固与提高,一样也不能少。而且在微课中,不能出现口误。有些老师,为了10分钟的视频录制,反反复复地要练习十几到几十遍。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些精心制作的微课作品,充分展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个人风采。随着这些微课作品的广泛应用,教师的影响力也会越来越大,受益的人群也会越来越多。

(二)微课可以成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水平管理的工具

由于一节微课的时间仅仅十来分钟,内容上还没有要求系列化、专题化,所以对于上课比较有方法有体会的老师来说,制作微课作品的压力还不算太大。不像以前搞精品课程建设,需要组织很多的材料和素材,动用很多的资源和设施。各高校可以邀请专家到校内开展微课制作技术培训,让老师掌握一些简单易学的微课制作技术和了解信息化教学的基本要求,培养老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通过组织校内微课比赛,以赛促练,以赛促教,带动老师将所学到的微课制作技术与精彩的课程内容结合,学以致用。通过有计划的培训和不断开展的竞赛,让老师们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不断提高,从不熟练到熟练,到精通。组织老师观摩学习国赛、省赛、校赛中获奖的微课作品,交流技能。借助于微课竞赛这种形式,促进学校师资队伍的内涵建设和教师教学水平尤其是信息化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微课可以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帮手

目前,国内高校有关微课的开发和制作还未形成系列化和专题化,优质微课数量还有限,微课资源只能成为传统教学的补充。学生在使用微课时,还只能局限于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包括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老师将制作好的微课放到学习平台上,微课内容侧重于是一门课程中的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淆点等,微课视频短小精悍,容量小,无论是在线观看,还是下载后再看,无论是用手机还是用电脑、IPAD,都很方便。学生可以在课前,利用自己的“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还可以对没听懂的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做出一些标注,到课堂上再与老师进行深入沟通和探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针对性会大大提高。课后,学生还可以把微课内容拿出来看,特别是一些实操性的项目,需要反复收看,对照练习才能掌握要领。通过微课,把课堂学习向前向后延伸,创造一个时时处处人人可以学习的条件。只要学生想学,24小时都有老师在身边。对于那些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来讲,丰富的、可自由选择的微课资源,极大地满足了他们需求。对于那些在课堂上走了神或缺了课的同学来说,微课可以及时体贴地帮助他们补上缺了的内容。对于那些接受能力弱一些的同学来说,课后利用微课来学习,可以查缺补漏。学生可以通过暂停、快进、快退、重复播放等方式,选择所要学习和掌握的内容。这种自己掌握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的权利,可以激发学生的责任心,真正实现“学习是你自己的事,你对你自己的事情负责”。

(四)微课可以成为老师课堂授课的素材库

在面对学生时,将自己的微课作品拿到自己的课堂上来播放是不可取的。但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老师精心收集的案例、数据、图片、视频资料、精心准备的课件,所采取的教学方法都是可以运用到课堂授课中。微课应该成为老师课堂授课的素材库。这个素材库不仅指上面提到的那些,还包括在微课的使用过程中,学生的提问、评价、同行的交流研讨,评审专家的评审意见等等这些互动的内容。有时,通过学生的一个提问,老师知道要在课堂上强化哪个知识点,或者提醒学生注意哪个方面的辨析。一个同行抛出的一个问题,引起很多人参与讨论,道理越辩越明,技术越练越熟,方法越想越多,在互联网条件下,真正能做到集思广义。这对于老师的课堂授课是非常有益的支持。

(五)微课可以成为学校重要的信息化教学资源

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一间教室,一个老师,几十个学生的传统教育模式和一张网、一个移动终端,几百万学生,学校任你挑,老师任你选的互联网教育模式会同时并存,但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可同日而语。学校教育仍然会存在,但学校教育的方式可能会发生变化。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让我们的教学手段更为先进,教学模式更加人性化和个性化。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手机课堂等都是互联网+教育的产品。在万物互联的趋势下,用户与用户之间通过社群、QQ等社交软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和信息的互通,人们的选择更快更多更自由。从事教育教学的高校,手上所能掌握的,可以用于信息化教学的资源的数量的多少、质量的优劣是非常关键的。在传统的课堂上,学生对老师授课内容不满意,可能会通过睡觉、玩手机的方式来逃避,时间也用上了,什么也没听进去。在信息化教学方式下,学生如果对授课内容不满意,马上可以中断学习,而且他还会告诉其他人这个内容讲得不好。“互联网+教育”中,互联网是工具,教育是内容,工具是为内容服务的。互联网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是越来越便捷,越来越便宜。但教育是需要积累和沉淀的,高校通过技术培训、大赛推进,制作出数量众多的,分类齐全的微课作品,这些微课作品将是高校重要的信息化教学资源。通过微课作品的应用、反馈、修改完善、再应用,高校可以拥有丰富的优质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以后,无论是开展微课教学、慕课,翻转课堂,还是开笔记本大学、手机课堂,都是轻轻松松的事情。

三、微课未来的发展方向

虽然微课在高校教育教学上有诸多用处,但也有明显的缺陷,如在学生的使用上,面窄量少。在信息化资源建设上,质量不高,应用单一。所以高校需要对微课的发展做好规划。

(一)内容上的系列化和专题化

从学生的使用和信息化资源建设的角度来看,建成内容上系列化、专题化的微课系列作品比较好。这是微课教学常态化的前提和保证,也是健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迫切要求。建议组成课程教学团队,围绕某门课程的教学重点、难点或核心知识点制作系列微课,实现知识的体系化。组成专业教学团队,根据专业课程的相互关联度,打破课程界限,制作内容相互补充延伸的系列微课,实现知识的贯通和应用。组成跨学科教学团队,围绕同一个知识点在不同学科的应用,制作一点多面的系列微课,让用户在学习中反复接触同一个知识点,但却是在不同的学科中,实现知识的大融通。通过系列微课的制作,把原来那些基于单个知识点、相对孤立的微课资源整合在一起,实现微课资源的体系化和关联化。制作出系列微课后,在信息化教学条件下,还可以借鉴现在流行的网络营销方式,如“看过这本书的人,还看过……”,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也可以借鉴可汗学院的做法,在系列微课中,制作出一个“知识地图”,解释一下哪个知识点在前,哪个知识点在后。然后编写一个程序,该程序为不同的知识点设置大约60个问题,通过程序将这些问题串联起来,自动地给学生分配新的练习。在前一个知识没有掌握好,回答不出有关问题前,不能选择后一个知识进行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强调系列微课中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自己学到了什么,以及将要学什么。

(二)制作技术上增加良好互动和实时监控功能,建立反馈系统

在信息化教学条件下,微课的制作技术上要增加能实现良好互动和实时监控的功能。亚马逊的创始人贝佐斯说:“如果你在现实世界中让一个客户不满,她会告诉6个朋友。如果你在互联网上让一个客户不满意,她会告诉6000个朋友。”所以,微课要想有长远而良性地发展,在制作技术上,要考虑到制作者(资源的拥有者)和资源的使用者之间的透明地友好地互动。之前各高校所制作地大量的精品课程网站,利用效率很低。一方面是内容庞杂,没有亮点,吸引不了人。还有一个方面的原因就是互动性不够,基本上是单向的输出。偶尔有个别同学在上面提问题,一年两年都没有人去回答。良好的互动功能,体现的是对用户负责的精神。通过互动,老师和管理员也可以及时收集到一些最新的关于课程内容的反馈信息,从而有可能对微课内容进行调整完善,实现“应用———反馈———完善———再应用”的良性循环。实时监控功能,对于学校里的老师和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信息化教学条件下,老师对于教学活动的掌握、管理是保证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哪些学生学了这节课?学了多长时间?什么时间学习的?对于要求掌握的内容是否已掌握?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是很难获得这些信息的。但在信息化教学条件下,获取这些信息比较容易。但需要在一开始就要去开发好这样的监测程序,并安装起来。安装之后,要容易操作,方便老师获取信息。这样的互动和监控,还可以帮助老师了解到学生更多的学习的信息,如学习习惯,学习兴趣、接受能力等,从而可以给予学生更加适合的、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三)与课堂教学融合互补

微课,作为教育与信息化结合的产品,在互联网条件下,有着明显的优势。但在中国高校,课堂教学仍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微课教学要和课堂教学融合互补。微课是未来推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到那个时候,学生先通过微课,学习相关知识点。对于重要的、或自己不太理解的内容,在互动过程中也没能得到很好解释的地方,做上标记,带到课堂上与老师同学交换意见。在课堂上,主要是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就某一个知识点的应用进行研究和探讨。通过这样的方式,检查学生是否真得掌握所学的内容。通过这种方式,训练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在课后,学生还可以根据课堂上所得到的信息,反复收看某一个内容的微课,真正看懂理解透彻。

[参考文献]

[1]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

[2]刘桂花.微课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4(6):122.

[3]黄振宣.微课的内涵及发展前景辨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5(10):124.

[4]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5.

[5][美]萨尔曼•可汗著,刘婧译.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互联时代的教育革命[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5.

作者:虎玲华 单位:南宁职业技术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高校教育教学发展趋势(7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jyjxlw/703218.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