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形势教学参与实践范文

形势教学参与实践范文

时间:2022-08-19 10:00:38

形势教学参与实践

形势与政策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有共性。但是,形势与政策课程在教育教学中也有其特殊性。现今有些高校的形势与政策课程偏重于传授、宣讲、灌输一定的形势知识和时事政策,这虽然是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方式的一种,却不是唯一的一种。高校需要改进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模式,采取参与式的形势与政策教学模式。

1参与式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模式的特点

1.1互动性现今一些高校的形势与政策课堂缺乏互动。一些教师认为形势与政策课程的任务就是宣讲国家的政策措施,传递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领域的相关信息。这种做法是不全面的。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模式需要互动,互动性是参与式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模式的主要特性。所谓互动性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教与学双方交流、沟通、协商、探讨,在彼此平等、彼此倾听、彼此接纳、彼此坦诚相待的基础上,通过理性说服甚至辩论,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拓展创造性思维,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1]。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互动性包括多个层面:从互动的主体角度观之,互动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与生生之间的互动;从互动的时空角度观之,互动又包括课堂之上的互动与课堂之外的互动。形势与政策课程的任务不仅仅是传递、宣讲一定的政策与信息,更重要的任务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研究社会问题、探索方针政策[2]。这种分析研究和探索的过程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充分互动。形势与政策课程的主题多为学生普遍知晓但又认识不够深入的国内外经济、政治、文化大事件。如果在课堂上教师仅仅停留于介绍一些人人皆可查知的信息,学生的思维则不可能从这些信息简单传递的过程中得到锻炼,该门课程的价值也就完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作用即体现在此处。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题在课堂内外进行讨论。通过讨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不同的观点得以交流与碰撞,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在马克思主义基本方法的指引下得出一些结论。

1.2开放性参与式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具有开放性。开放性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开放的内容。每个学期教育部社会科学司都会本学期的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这是为开展高校形势与政策教学制定的指导性文件。但是一些教师在每个学期进行教学时将教学内容局限在狭窄的范围内,仅仅围绕教育部下达的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进行简单的信息扩充。这样很容易将形势与政策教学局限在对一些信息的简单传递上,而没有引出隐藏在这些信息背后深层次的内容。这也是一些形势与政策课堂不能吸引学生的原因之一。参与式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呼唤开放性的教学内容。这是因为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其具有内容的开放性。形势与政策课程面临的主题都是国内外经济、政治、文化、外交中的重大事件、形势与政策。这些主题本身就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一个形势与政策主题即使主要是属于每一个学科门类,但是深入分析其现象,探究其原因,又往往涉及到其他学科门类的信息和知识。参与式形势与政策课程的互动性质也决定了该门课程内容的开放性。在互动教学中,每个学生的视角都可能不一样,每个学生都可能从其独有的知识背景和兴趣点提出对教学主题独特的看法。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前对教学主题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分析。另外,现今信息社会的特性决定了相关广泛的信息可以由学生轻易地获取,那种浅显易被学生掌握的信息已经不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所以,开放性的课程内容是势在必行的。其二,开放的理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3]。理论体系对于一门课程至关重要,一门缺乏理论的课程注定其吸引力是有限的。然而,形势与政策绝不是一门缺乏理论的课程。以往的形势与政策课堂给人以理论不深或理论不成体系的印象,这与教师不善于挖掘形势与政策课程丰富的理论体系有关,这也是当前一些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堂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参与式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呼唤开放的理论,需要教师从多方面、多角度寻求、挖掘本门课堂独特的理论,并形成本门课程独特的理论体系。

1.3实践性形势与政策课程的主题都是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大事件,这些主题本身即具有强烈的实践特征。另外,当代大学生对现实问题具有比较强烈的批判倾向乃至逆反心理,对社会现实问题更加笃信自己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得来的结论。这也是参与式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模式必须加强实践环节的原因。参与式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性体现在课堂实践、校内实践、社会实践等几个方面。

2实施参与式形势与政策教学模式的策略

2.1进行情景对话式教学设计,增强师生、生生互动传统课堂中那种宣讲式教学设计已经不能满足现今形势与政策课程发展的需要。参与式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互动性需要我们对教学进行重新设计,这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该在确定形势与政策的专题后,进行更加精细的教学设计,在相应专题内选择既能体现本专题形势与政策教学内容又富有争议性和对抗性的话题,精心进行话题设计,然后围绕这些话题进行问题设计,以便启发学生参与这些话题的讨论,将一部分的话语权交给学生。在进行相关话题的设计时,不仅教师应该提前做好功课,学生也应该做好准备。教师在进行相应的形势与政策专题设计时,应该将相应的情景和背景交待给学生,让学生围绕这些专题的情景做好背景知识的预备,教师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阅读相关材料,让学生在课前即对一些基础性、常识性的知识有所了解。这样课堂就从一些简单知识的传递中解放出来,教学双方就可以集中精力和时间进行较深层次的互动讨论。

2.2形成开放的形势与政策教学体系开展参与式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需要形成开放的形势与政策教学体系。具体而言:其一,紧紧围绕主题丰富和扩充本门课程的内容。形势与政策的教学内容应该以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为指导,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教师不应该将教学内容局限在一个较狭小的范围内,形势与政策教学内容应该以教育教学要点为指导,尽可能地丰富本门课程的内容。当然,这种扩充和丰富并不是漫无目的的,而是一定要紧密围绕课程教学的主题。教师应做到以一个主题为中心,多方面、多角度、多学科地收集相关信息和理论。这样才能有效地与学生开展对话式探讨,才能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其二,进行本门课程的理论设计。形势政策课程的理论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基本任务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研究社会问题、探索方针政策。因此,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关于形势分析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本门课程最直接的理论来源。例如,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社会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的观点都应在教学中有广泛的运用。二是形势政策课程要借鉴、吸收其他学科的基本理论,这是由其综合性决定的。形势政策课程所涉及的问题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密切相关,这就需要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研究某一问题时要自觉运用这些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如在引导学生学习、研究经济形势时,要用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分析社会问题时,可能要用“差序格局”等社会学理论来解释和研究。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主动、积极地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分析、思考、研究问题,决不能在没有理论指导的情况下将形势与政策课程降格成为一堂常识普及课[2]。

2.3加强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加强参与式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其一,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模拟、专题辩论会、主题班会等形式,将社会实践的部分特征在课堂上得以重现,增强课程的实践性。其二,实现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结合。广大学生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度较高,因而也可以成为参与式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实践环节的有效载体。学校可以抓住节日、纪念日和重大事件发生的时机,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也可以结合形势与政策的主题举办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教育活动,如歌唱比赛、征文比赛、演讲比赛、辩论比赛、知识竞赛以及研讨会等[4]。其三,实现与校园社团活动的结合。校园社团既是大学生文娱活动的载体,也可以成为形势与政策课程实践活动的舞台。很多校园社团具有强烈的实践色彩,如环保协会、爱心社、实践与就业协会、国家文化与交流协会、创业协会、民族文化与交流协会等。这些社团的主题和形势与政策的实践主题有一定的重合,两者的实践活动是完全可以结合起来开展的。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师可以与校园社团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引导校园社团围绕一定主题积极开展实践活动,投入社会实践生活。其四,实现与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的结合。“三下乡”活动是大学生通过实践认识社会、了解民情、服务社会的极好方式,这个活动也可以成为参与式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延伸。其五,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假期实践活动。现在很多高校开展了大学生假期实践活动,这个活动要求每个大学生在假期中深入调查本地的市情、县情、乡情,深入田间、工厂、公司、其他社会组织以了解民情和认识社会,并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这项活动可以与参与式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结合起来。教师可以跟踪所在班级的社会实践情况,并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予以指导,帮助完善学生的社会实践报告,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被举报文档标题:形势教学参与实践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jyjxlw/609361.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