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文学价值选择及合理性范文

文学价值选择及合理性范文

时间:2022-04-06 03:15:37

文学价值选择及合理性

一、教科书:一种经典

“经典”的代表性定义有多种,综合而言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经典是最重要的、有指导作用的权威著作。第二种观点认为,“文学经典”是由特定人群出于特定理由而在某一时代形成的构造物。2]第三种观点认为.单纯的审美本质主义是不能解释经典的本质的,因为无论是在汉语还是在其他语言中,“经典”都有规范、法则之意.“经典”不仅指那些在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以语言文字或其他形式保留的文本而且更包含着制约和规范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政治、文化和道德力量。从对经典的界定出发可以认识到,不仅一些历史典籍、名著是具有历史、文学价值的经典.教科书也可以被视为一种经典。首先,教科书的内容是从被普遍认可的经典中经过仔细挑选而形成的,这些内容是经典中最有价值、最值得传递的内容,因此可以说,教科书中的内容是经典中的经典。例如,中华诗词的经典之作浩如烟海,被精心挑选出来作为教育内容的诗词,是这些经典之中的“精华”。教科书以经典之作为主要构成内容以保存和传递经典为重要功能.因此教科书也成为了经典。其次,不仅教科书的内容选择决定了教科书的“经典”特性,教科书作为一个整体所具有的特点也决定了教科书的“经典”地位。依据经典的这一定义——最重要的、具有指导作用的权威著作——可以将教科书视为经典,因为教科书正是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对师生教与学起着重要作用的权威文本。学校教育就是围绕这一权威文本,对文本内容进行理解、解读,使学生接纳、内化的过程。由于教科书在较长时期内的稳定性及其使用范围的广泛性,它的经典性也得到巩同和扩大。教科书作为经过建构而形成的经典,具有了权威性与指导性地位.也具有了规范和强制的力量,它在学生成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文学经典教育的现实价值:教义的承载与

(一)经典化与价值选择

经典化.即文本转化为经典的过程。在成为经典的过程中.有些作品受到青睐,被传承和保留下来,并成为具有很高价值的文本;而有些作品则渐渐被人们遗忘或抛弃,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能否成为经典,涉及到各种力量的斗争。从阐释学角度讲,经典化的主题就是力量。经典化,展现为力量的斗争,而通过斗争形成的经典,又具有了强大的力量,表征着自身的合法性与权威性.并发挥着约束一部分人的力量。正如伊格尔顿所指Ln的:“莎士比亚的作品并非轻而易举就成了伟大文学,这是文学机构当时的幸福发现:他的作品之所以成为伟大文学是因为文学机构是这样任命它的。这并非意味着他的作品不是‘真正的’伟大文学——即所谓伟大文学只不过是人们对它的看法——因为根本无所谓‘真正’伟大或‘真正’如何的文学.独立于它在特定的社会和生活形态中受到的对待方式。”_4对于何为文学经典需要辩证地看待。能成为经典的文学作品,是作品本身的文学特性与社会权力建构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成为经典的作品,本身在文学性方面有不可否定的优秀之处,文学性差的作品不太可能成为精英所崇尚的经典。但是,文学优秀作品如此之多,一些作品能被奉为经典而流传下来,另一些作品则逐渐消失在公众的视野中;一些作品从经典走向边缘,另一些作品则从边缘走向经典。对经典认定的变动性反映出了价值的选择。教科书编者选择作为教育内容的文学经典的过程.实质上是文学作品经典化或再经典化的过程,即文学作品由普通文本转化为经典,或原本已被认定为经典的文学作品经过教科书编者之筛选而进一步强化其经典地位。选择哪些文学作品使其经典化,涉及到对文学作品价值的认定。“教科书的编撰者在选择或撰写这种文本时不可能随心所欲,而是必须遵循课程目标所规定的价值要求,选择那些能够体现国家主流价值观念的材料。这样,教科书便成了国家主流价值观念的载体.履行着‘意识形态的守护职能’。古今中外,这方面的事实俯拾即是。在这里,我们可看到的是教科书这种课程内容在价值观念上与课程目标及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之间的‘吻应’。”【5因此,文学作品经典化的过程就是知识价值选择过程。“所谓知识价值的选择.就是社会的统治阶层总要通过教育内容体现其价值取向,运用政治的和经济的权力与优势,使得自己认为‘有价值’的知识‘合法化’,并包装为最科学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性知识,成为名正言顺的教育内容,并在学校中占据主导的地位。”C6]由此可见,知识不是完全客观中立的,经典并不是永恒固定不变的,而是由参与主体不断建构的。经典的选择,是主体力量作用的结果,同时又能展现出社会控制的力量。“对‘经典真作’的研究必须突出对权力运作、兴趣作用和斗争动态的考察。这些因素对‘经典真作’的形成都是至关重要的。那些被认为值得保存下来并传授给下一代的文本进入了学校课堂”I7)通过价值筛选,具有社会性价值和思想教育意义的文学作品成为教育文本在教科书中得到保存和传递。

(二)文学经典教育与价值传递

经过甄选的、蕴含了种种价值内涵的文学经典被作为教育内容,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学生。学生反复地研读这些经典,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记住了优美的文句,更记住了什么是值得记忆的经典,领会了经典所传递的价值与精神。除此之外,学生还能逐步领会到什么是严肃的文学,什么是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从而形成共同的品味与情感,形成对民族、国家与社会的强烈责任感。因此,文学经典教育不仅是文学教育,更是价值观教育。学生学习文学作品不仅能形成对优秀文学与文化的记忆,更能形成关于经典以及经典精神的记忆与想象。由于教科书使用的广泛性,以及学校教育的相似性,学生所形成的这种记忆与想象,并非限于学生个体中。而是学生群体共同具有的。因此,文学经典教育的效果之一,就表现为学生群体所共同形成的关于主流价值观的群体性记忆与想象。从深层次而言.学生的群体性记忆与想象的形成意味着社会主流价值观得到维护与传承,一方面,通过对教科书中的文学经典进行精心的价值选择。传统文化的精华得以保存,并通过学校教育得以传承。由此,对文学经典的认定与传承使文化秩序得到稳定。而进行文学经典教育,学生内化这些经典并具有了文化资本。借助教育的分流与筛选.学生进入社会的各个领域。凭借文化资本的作用,现有社会秩序得到维护。另一方面.文学经典教育不仅仅是保存和传递主流价值,还发挥着主动的“引导”作用。通过文学作品进行文学经典教育,引导学生去认识什么是值得学习的经典作品,什么是有价值的、严肃的文学,应该形成什么样的价值观。文学经典教育,不仅是将一套固定的价值标准传递给学生,更是引导学生按照社会主流价值标准.掌握判断与选择价值观的能力。通过学校教育对学生思想与行为发展方向的引导.既维护了现存的社会结构与秩序,又引导了社会成员的发展方向.实现着对社会运行主动权的把握。因此,以经过价值选择的文学经典对学生进行教育,促使学生形成群体性记忆与想象。群体性的记忆与想象。实质是社会主流价值观得以维持和传承的表征.是社会良性运行的重要依据。

三、文学经典教育价值选择的合理性

一个民族的生存是不能缺乏精神内核与民族文化的,承载这精神内核的是经典文化。”,8利用经典文学进行教育的过程.是民族文化保存和传递以及民族精神延续和传承的重要过程。例如,文学经典教育中,诗词教育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中国诗词的人文精神主要表现为忧国忧民的情怀,~方面是时代感与历史责任感,一方面是忧患意识与批判意识,总而言之,是对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的热切关注诺贝尔奖得主大江健三郎于2000年在北京发表过一次演讲.认为中国文学史上始终有一种感时忧国的使命感,近现代也连续不断。感时忧国的使命感正是中国文学的深远传统,是人文精神的核心内容,‘蚌痛成珠’构造了从古到今大诗人创造力的心理基础和内在动因。在全球文化价值的普世化价值企网日益被人们识破的情况下,民族性的文化自觉和感时忧国的使命意识已变得越来越迫切,也要求精英阶层能承担起维护民族文化的使命。”中学语文教育中,诗词以其短小的篇幅、音乐般的节奏、洗练的词句,易于被学生记忆和传诵。在熟读与背诵诗词的过程中,经典词句以及经典词句所传达的思想与精神逐渐深入脑海与心灵中。学生能吟诵出一些经典诗词,例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等等。经典诗词传达着作者以及那个时代的人们对国家、时运和自身命运的深刻思考,折射出他们的崇高人格境界。传递着自强、愤争等积极精神。接受诗词经典教育,在对这些传唱千古的经典诗句的记诵、理解与领悟的过程中,学生潜移默化地受着作者人格和诗作境界的感染,体会自尊自强、坚韧、奋斗与抗争的民族精神,逐渐培养对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的责任感。通过文学经典教育,文学经典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得以保存,民族精神也得以一代一代延续。对一个社会、一个民族而言,缺乏某些一致的价值观与某种共同的精神,就失去了维系这个社会或民族的精神支柱。缺乏向心力的社会与民族是一盘散沙,无法凝聚民心与民力。不管是否已经意识到,在我们tl,中,留存着的某些信念与精神时刻影响着我们的行为。

这些信念与精神的形成,重要的来源正是通过对文学经典的学习与理解,逐渐将经典作品所传达的精神与价值内化为自身的精神与价值的过程。通过文学经典的一代一代传递,民族精神也一代一代延续,丰十会因此才能和谐发展。因此,文学经典教育在向学生传递民族精神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些人、事、物与精神成为了学生的集体记忆。学生思想价值观的一致性有助于他们形成较强的社会认同感与集体归属感.从而使社会凝聚力得到增强.这些都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从长远角度来看.学生思想价值观的一致性将促使他们齐一tl,协力进行礼会建设,确保社会的长治久安与健康发展。林语堂先生曾说:“如果说宗教对人类tl,灵起着一种净化作用,使人对宇宙、对人生产生一种神秘感和美感,对自己的同类或其他生物表示体贴和怜悯,那么依著者之见,诗词在中国已经代替了宗教的作用,宗教无非是一种灵感,一种活跃着的情绪。中国人在他们的宗教里没有发现这种灵感和活跃情绪.那些宗教对他们来说只不过是黑暗的生活之上点缀着的漂亮的补丁,是疾病和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但他们在诗词中发现了这种灵感和死亡。诗词教会了中国人一种生活观念,通过谚语的诗卷深切地渗入社会,给予他们一种悲天悯人的意识,使他们对大自然寄予无限的深情,并用一种艺术的眼光来看待人生。

诗词通过对大自然的感情,医疗人们心灵的创痛,诗词通过享受简朴生活的教育,为中国文明保持了圣洁的理想。我们几乎认为,假如没有诗词——生活习惯的诗和可见于文字的诗——中国人就无法幸存至今。”从教育之于社会发展的角度而言,文学经典教育发挥着保存和传承民族文化,传递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重要作用。文学经典教育的现实价值指向有其合理性。然而,在肯定现实的合理性的同时,我们不能止步于文学经典教育之于社会主流价值观念传递的价值。利用经典作品进行教育的真正作用是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因而要加强文学经典教育在促进学生情感与审美体验的作用,使文学经典教育回归到培养人的人文情怀层面。总而言之,每个个体鲜活灵动的成长,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建构作为教育内容的文学经典,就必须追求双重价值:作为教育内容的价值与作为文学作品的价值。在文学经典教育的现实价值的基础上.如何更好地兼顾文学经典的教育性与文学性.保持文学经典教育的工具和理性与价值和理性,是教育的不断追求。

被举报文档标题:文学价值选择及合理性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jyjxlw/596828.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