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特性探索范文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特性探索范文

时间:2022-12-28 05:30:26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特性探索

摘要:近20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中小学信息教育发展迅速,在各个方面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这其中也存在很多隐患,有的甚至问题很突出。象在教材的编排和内容的选择上,仍需改进。本文主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内容和特点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中小学;现状;发展预测

一、引言:

技术在进步,国家在发展。信息可以决定一切,技术可以达到一切,而教育决定了信息技术。我们早已步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发展,信息技术教材直接关系到未来人材的,养,通过调查,我们对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有了一些了解,从而就国内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内容和特点进行了比较与分析。

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地位

2000年10月份,教育部召开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并颁发了“关于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和新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三个重要文件,决定从2001年开始用5-10年的时间,在中小学(包括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从此,“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这个名词取代了沿用了近20年的“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从而也揭开了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史上新的篇章。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期间共出现了三次浪潮,对应三个阶段,也对应三个不同的热点发展领域:信息技术课程、课程整合、网络教育。

三、我国信息技术教材的特点

3.1教材编排

部分教材以应用软件(主要是MSOffice)的教学为中心,以学习操作使用软件的方法顺序为主线安排教材体系,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软件实用技术。这类教材的发展趋势是编排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彩色印刷、操作细分、循序渐进,有利于初学者对照操练计算机软件技术。教师的教学方法以讲授和示范演示为主,学生跟着反复操练,然后完成课后作业,以掌握软件实用技术为主要教学目的和评价标准。

3.2.教材内容

部分教材以信息技术知识,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原理,软件操作的学习为中心来组织教材体系,辅以“任务驱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活动中学习信息与计算机知识和软件使用技术。这类教材的主线索是计算机应用软件(MSOffice系列软件)和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以任务为中心来组织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软件的教学,把学生机械地模仿软件操作的学习方式转变为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的过程中灵活地学习。这种教材安排体系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和软件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3.3.少部分教材的特点

少部分教材的表达方式符合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按照由近及远、由浅入深、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等教学原则来安排教学内容。教材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方针,不仅适合教师的教,也适合学生的上机实习和自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

少部分教材根据科学性、先进性与可操作性原则,采用模块组合、弹性结构。教师在保证完成必学部分的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可根据学校教学条件选择选学内容。如教学设备状况改善了,就可以马上调整教学内容和要求。这为学校计算机教学提供了可发展的教学空间。

3.4教材优势

大部分教材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目标,即信息技术教育应重点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及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及综合素质。教材既注重以操作功能带动实践能力的培养,又注意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进行原理性知识的教育,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部分教材在版面设计上图文并茂,在知识结构与技能培养上层次分明、重点难点突出,较好地体现了“模块化”的要求,不少教材还体现了“任务驱动教学”的思想。

四、目前我国信息技术教材的主要局限

目前我国信息技术教材的开发处于百家争鸣阶段,出现了一些好的信息技术教材,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存在许多不当之处。

4.1.教材编写的出发点

目前有一些教材基本上属于传统的计算机教育教材的翻版,不能体现信息技术课与计算机课的区别,一翻开书就是计算机知识与操作界面,让不少教师产生了“信息技术课=计算机课”的印象。教材体系基本上还是没用传统的计算机课程的思路,没有真正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没有将任务与学生学习的实际生活区联系起来。大多数教材实际上只是对某个软件知识点的罗列,信息技术课基本上是对某个软件的功能介绍,只是对软件功能的讲解。这样的教材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令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更不用提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其原因很大程度上不在于这些教材的编写没有一个明确的理念指导,没有找到教材开发的适宜切入点。

4.2.信息技术教材内容

信息技术教材内容陈旧,很难适应时展的需要。我们知道,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我们不能拿过时的、淘汰的知识去教学生。选入教材的内容应用适应发展潮流,具有先进性。但这一点我们很明显做得还不够,比如,校外Windows2000系统已风靡多时,广大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仍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的Windows98版。这固然与我们各校的硬件设备有关,但教材内容陈旧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信息技术教材体现人文方面的内容太少。我们知道,信息技术在体现技术性、科学性的同时,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体现着一定的人文特征。而大部分信息技术教材只是知识的讲解,没有体现技术所蕴含的艺术、文化与道德责任。

4.3教材衔接

系统研究中小学教材,就会发现小学、初中、高中教学内容的合理衔接有问题。例如有些内容小学讲过了,到了初中还讲,甚至到了高中还要再讲,重复交叉很严重。

五、当代信息技术教材的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课程在基础教育中的普及,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与信息能力已经成为共识,教材的编写应贯彻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5.1.内容深入

渗透人文精神,突出信息伦理道德的培养。信息技术是人类文化财富的一种积累形式,教材的编写要于信息技术之中始终体现人文精神的蕴含,用信息技术中表达的艺术、文化和道德责任打动学生的心灵。信息时代的信息伦理与道德、虚拟世界的法制观念,将是学生未来生活的基本信条。教材要重点加强对这方面意识的培养,引用现实生活的实际案例,对错误行为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及相关责任人受到的惩罚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够理解并遵守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负责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

5.2立体化出版

教材应包括书本教材、光盘资料以及支持网站三部分。计算机是处理信息最便捷的工具。为了能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自身的优势进行辅助教学,笔者认为在书本教材发行时,配套的光盘教材也应随之发行。增加视觉、听觉信息是多获取信息最可取的方法,而载有操作示范、过程讲解、模拟练习以及技能测验等内容的光盘教材,图文声像动画并茂,能有效补充书本教材的不足。支持网站是学科教师获取更多资料的途径,是交流和表达教学问题的空间,也是通过反馈修订教材的通道。新晨

5.3教学方法

引导符合信息技术课程特点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教材内容多而杂,要求用较少的课时学习较多的知识点,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因此在教材的编写方面应体现创新教学方法的引导,比如(1)创设问题情境,(2)引导知识迁移,(3)提倡探索性学习,(4)重视知识的交叉应用,(5)引导学生开展创作活动。

六、总结

开发新型的信息技术课程教材,需要将信息技术的知识、技能以及对之的态度融合在一起,兼顾信息技术的知识体系、必要的计算机操作技术以及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进行综合考虑,形成几个学习循环。通过循序渐近的学习,学生在从简单的模拟操练到复杂问题的解决的过程中,培养高级认知智慧和信息素养(而不仅仅是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技巧),从而能够灵活地、创造性地和有目的地使用计算机,并能够将信息技能运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之中。

参考文献:

[1]肖作均,信息技术课程何去何从

[2]王晓林,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与分析

[3]刘向永,美国当代信息技术教育思潮评介

被举报文档标题: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特性探索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jyjxlw/560396.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