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诚信校园文化构建原则范文

诚信校园文化构建原则范文

诚信校园文化构建原则

论文关键词:以人为本诚信主体人格

论文摘要:构建诚信校园文化不失为提高大学生诚信品质的有效途径,在构建过程中应坚持以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为价值目标,即以主体意识觉醒为契入点、主体能力培养为落脚点、主体价值实现为归宿,在坚持这一指导原则的同时还应以人为本、内容与时俱进、建立健全体系。

时代和我国国情要求大学生群体成为具有较高诚信品质的群体。可以说,提升大学生的诚信品质,是以德治国的重要方面,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对建设诚信有序的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然而,反思目前的大学生诚信教育较多从社会需要层面提出要求而实效性不佳的现实,笔者认为,通过构建诚信校园文化,以塑造大学生主体人格为价值目标,通过确立主体意识、发展主体能力、发挥主体价值,使诚信转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追求,内化为大学生的精神品质,不失为提高大学生诚信品质的有效途径。

一、构建诚信校园文化要以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为价值目标

所谓诚信,就是诚实和守信。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诚与信互为诠释,即“诚者,信也”。不过从另一种意义上说,两者还是有所不同的。“诚”更多的是指“内诚于心”,指道德主体的内在德性;“信”则偏重于“外信于人”,更多的是针对社会群体提出的双向或多向要求,体现为社会化的践行,着力于人际间的伦理关怀。“诚信弘扬了人性,弘扬了道德关怀,它关注如何做人的问题,关注如何提升人生的境界,表现了人与人之间互为目的而不是手段的人文关怀。诚信所蕴含的这种道德追求,在本质上完全契合于新时期大学生的主体精神。”所以,以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为价值目标是构建诚信校园文化必须坚持的指导原则。

1主体意识的觉醒是诚信校园文化得以确立的契入点。所谓主体意识,是指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主体的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主体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观念表现。它包含主体的自我意识(主要表现在人与自我关系上,意识到“每一个人都无可争辩地有权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对象意识(主要表现在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上,意识到人能将外部世界变为有益于自身发展的“人化世界”)。就此而言,主体意识的真谛正是诚信精神,它既包含对他人的尊重,又表现出对自己所承担义务与责任的体认与坚守。

首先,诚信校园文化有助于确立学生的自我意识。诚信是主体意识的道德基础。孔子曾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并强调“民无信不立”。诚信作为一种重要的道德,是我们宝贵的精神遗产。《增韵·清韵》中指出:“诚,无伪也,真也,实也。”通过构建诚信校园文化,能促使学生发展追求真善美,尤其是求真的能力,这种能力能使学生不仅认识自己的直观环境,而且得以超越直观环境,放眼更广阔的世界,意识到个人是最真实根本的主体,从而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以真正确立。

其次,诚信校园文化有助于确立学生的对象意识。“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社会关系既是人的活动的结果,也是人的活动的条件。对于个人来说,它首先是先于个人的条件。每个人在他的任何一项活动之前,都要首先面临一个如何处理各种社会关系的问题,这一过程实质上就是主体的对象意识确立的过程。诚信对调节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起支配作用,它要求个人充分了解包括自己在内的每一个体应享有的权利,并由此认识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所应尽的义务。只有在充分了解权利与义务的基础上,个人才会对他人、集体、社会持合乎道德的态度,即把尊重人的权利、履行对集体和社会的义务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需要强调的是,诚信并不是一味要求个人自我克制或自我牺牲,而是要求个人的自我实现不悖于义务和权利相一致的原则。

2主体能力的培养是诚信校园文化构建的落脚点。大学生主体人格形成的另一个基本方面是主体能力的形成。主体能力是潜藏于主体内部,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并在主客体对象性关系中表现出来的能动力量。主体能力是多种规定性的综合,它不仅包括主体的实践能力,而且包括以情感、意志为主的非理性因素。诚信校园文化构建有助于主体能力的发展。

首先,在现代社会,主体要想获取能力发展所需的各种物质、精神条件,必须依靠诚信品质。人是社会的存在物,其发展依靠社会和他人。能否得到社会和他人的认同和赞许,是人的一切利益中最基本的利益。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交往日益普遍和复杂,交往范围日益扩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要不再是建立在情感的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之上。人们不再凭着自己的直觉,而是根据对方的诚信度才信任对方。而要得到社会和他人的认同和赞许的关键正在于一个人是否诚信。因而构建诚信校园文化,作为培养大学生诚信品质的重要途径,是大学生主体能力发展的客观需要。

其次,从人的心理素质来说,诚信校园文化对人的智力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的成长也是大有益处的。因为浓郁的诚信校园文化,能使学生在内忠实于自己,在外行其真心所欲行,对人生目标执着追求、艰苦奋斗,而不是逃避困难、一心找捷径、想歪门邪道。浓郁的诚信校园文化氛围能使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高层次的理想追求,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从而成就一番事业。

3主体价值的实现是诚信校园文化的构建的归宿。马克思说过“‘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主体的人对其他人或社会的需要的满足,就是主体价值。当代大学生寻求主体价值,离不开诚信的支撑。

首先,人要发挥价值一步也离不开社会。大学生的人生价值是在其与他人交往,与社会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等实践中实现的。诚信品质是保障这些实践活动能够顺利开展的前提。微软中国研究院前院长李开复回国前,写了一封致中国青年的公开信,他在信中说的第一点就是:事业要成功,需要恪守一些原则,而这些原则是他所遇到的中国学生所最缺乏的,其中第一个原则就是要诚信、正直;第二才是才能,如果有才能,而不守信,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比能力差的人造成的更大。大学生如果缺乏诚信品质,将会失去很多成功的机会。通过构建诚信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熏陶大学生,提升其诚信品质,塑造其健全的人格,能更好地为大学生步入社会成就事业奠定基础。

其次,从社会角度看,市场经济的本质是契约经济、诚信经济。诚信是市场经济得以有效运行的道德基础。无信则乱,无信的市场无“市”可言。特别是在WTO的框架下,国际竞争对诚信的要求更广、更高。一位在德国留学的中国学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到各大小公司应聘都遭到拒绝的原因就是:他的个人信用记录上有3次公交车逃票的记录。正如康德所说:“由于说了一个谎,一个人抛弃了,甚至可以说彻底毁灭了做人的尊严。”

二、构建诚信校园文化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要培养大学生主体人格,建立和健全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机制,营造诚信校园文化氛围,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应以人为本。要树立大教育观,打破以往就教育论教育,就道德谈道德的空洞说教的教育理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大学生是诚信教育的主体,诚信教育能否奏效,归根结底依赖于教育对象的“自我”作用。因此,在构建诚信校园文化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指导大学生进行“自我”建设,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性,从而使大学生自觉主动地践行诚信要求,实现他律到自律的转化。

2内容要与时俱进。诚信校园文化在内容上应当与时俱进,不断拓宽内涵。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进程要求我们构建诚信校园文化时必须融入时代精神,使传统的本土化的诚信教育逐步走向现代化、国际化,尤其要注意两个结合。一是诚信意识要和规则意识相结合。规则意识和诚信意识是紧密相联的,规则意识淡薄,诚信意识必然不强。在构建诚信校园文化过程中我们应当把诚信教育和规则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懂得:规则的制定是按规则进行的,规则是必须遵守的,规则面前人人平等。二是诚信意识要和创新意识相结合。构建诚信校园文化氛围要求积极改造社会,包括使社会环境更有利于诚信的回归,这就需要创新,诚信意识与创新意识的结合点就是社会责任感的增强。

3建立健全体系。构建诚信校园文化,在管理上必须实现制度规范化,建立完备的信用体系和奖惩制度。诚信道德的形成必须有完善的信用体系作保证和相应的奖惩制度作后盾,不能只停留在道德认识的层面上。制度化的关键在于人与制度之间必须建立一套良性的互动机制,使得每一个人在自律基础上,能通过制度渠道达到自己的目的。若诚信不能得到利益保证,欺诈不能得到应有制裁,诚信将会遭人践踏,尽管它是道德的、正义的、崇高的。并且学校要将这些制度纳入整个教育约束体系,让硬制度和软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他律机制与自律机制实现良性互动,对大学生主体人格的塑造发挥合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