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美育导向下思政教育改革研究范文

美育导向下思政教育改革研究范文

时间:2022-10-22 04:30:50

美育导向下思政教育改革研究

摘要: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挖掘革命文化的育人内涵,实施革命文化教育资源库建设工程,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复兴重任”主题教育活动,组织编排展演一批以革命先驱为原型的舞台剧。为了落实教育部指示,徐州工程学院师生根据同名长篇小说《苍茫大地》自编自导自演原创红色话剧,本文将从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角度阐释红色话剧《苍茫大地》排演意义,探索革命文化育人与以美育人的内在关系,总结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新路径、新方法,深入解析革命文化之美对于培育大学生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方面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美育;思政教育;红色文化;苍茫大地

一、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

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同时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何利用美育方式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就成了我们每一位需要思考与探索的新问题,要想实现二者的有益结合,则需要深入把握二者的关系。(一)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异同。美育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美育指艺术教育,广义的美育指审美教育,即通过各种美的手段与途径,在潜移默化中对人进行美的陶冶,培养人的健康审美力和高尚人格的塑造。从概念上来看,狭义的美育注重强调美育的内容,广义美育则侧重于美育功能的阐释。美育作为一种交叉学科兼具人文学科、美学学科和教育学学科的多种特性,它对人的审美力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对于审美态度的养成会直接影响人的世界观的养成,以美好的态度去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促进身心的协调发展,逐步达到人的“诗意”生存。我国大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的道德素养、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关系到国家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思想政治素质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在大学生人格培养中具有思想引领的重要作用,它保证了社会主义的人才培养方向,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思想保障。思想政治教育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思想政治教育专指学校教育,而广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则指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心理素养,使学生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实践活动。美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同之处有二,其一都是对学生思想、意识、品格上的锤炼,其二是二者对人的塑造都是潜移默化、影响深远的。但二者亦有其不同之处。第一,二者的教育目的不同,美育侧重于人的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道德规范、素质教育等方面的培养,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第二,教育手段不同,美育教育以潜移默化的氛围熏陶为主要方式,而思想政治教育目前现阶段在大学中主要以思政课程、主题班会、学生活动等传统方式开展。(二)美育和思想政治中的问题及其思考。随着手机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多元文化充斥着大学校园,面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很多大学生无法产生浓厚兴趣,甚至部分学生在扭曲价值观的影响下,思想政治教育甚至在利益的驱使下才能开展,很多教育活动便成了思政工作者们的独角戏,这是一种目前我国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中产生的不良现象。美育教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建筑美育、造型美育、音乐美育、舞蹈美育、语言美育、网络美育等,相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美育教育却受到了很多学生的欢迎,但学生喜欢的大多以“俗”文化为主,甚至有些由于审丑心理的趋势,而出现了崇尚“丑”文化的态势,而对于审美及创造美能力具有更好提升功用的“雅”文化却因为较难被大众所接受而曲高和寡。可见,美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都有其自身发展问题,那么是否可以取长补短将二者相结合呢?利用美育教育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既可以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单一的问题,又可将红色文化、革命文化等优秀文化植入美育教育之中,使学生在生动的艺术形式中接受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文化传统等思想方面的熏陶。

二、红色话剧《苍茫大地》创作纪实及教育意义

话剧《苍茫大地》以叶瑛1980年寻找五十多年前失散的丈夫许子鹤的故事为序幕,选取许子鹤舌战群雄、组织运动、营救同志、惩处叛徒、舍身掩护、慷慨就义等故事情节,生动塑造了雨花台传奇烈士、我党历史上第一位留德博士,原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河南省委书记许包野信念坚定、勇于担当、胆识过人、博学睿智、忠贞爱情的高大形象,还原了风雨如晦年代仁人志士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展现了革命先烈心怀坚定信仰和民族大义,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献身精神。话剧《苍茫大地》自2017年10月开始由徐州工程学院话剧团开始创作,由三位主创老师带领150余名在校大学生经过六个月的创作、排演搬上舞台,这期间很多老师和学生放弃了假期休息,夜以继日的排练、磨合,每个人都倾注大量心血。话剧巡回公演时,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很多老师和同学克服了教学、学习、家庭的困难,义无反顾的投入到编排演出中去。其间多次征求专家指导意见,力求作品叙事性、戏剧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最终于2018年4月11日在徐州工程学院学生剧场举行首演仪式,取得圆满成功。2018年暑假期间,主创团队在旧版的基础上对剧本进行了二次修改,创作了新版《苍茫大地》,新版于紫金文化艺术节艺术节进行首演,再次取得巨大成功,新版较之旧版更加强化理想信念教育,传承红色革命基因,更加符合话剧表演规律,提升艺术感染力,更加充分挖掘原著内涵,立体塑造人物形象。至2019年,话剧《苍茫大地》在国内共巡演20场,逾三万人观看了演出,该剧获2018年紫金文化艺术节江苏省大学生戏剧展演优秀剧目奖。2017年12月,教育部下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其中明确指出要挖掘革命文化的育人内涵,实施革命文化教育资源库建设工程,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复兴重任”主题教育活动,组织编排展演一批以革命先驱为原型的舞台剧。话剧《苍茫大地》正是对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贯彻落实,不仅可以发挥革命文化的教育浸润功能,教育引导师生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锤炼高尚品格,更是学校利用文艺手段开展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特色和创新之举。(二)话剧《苍茫大地》美育及思政教育价值。话剧属于戏剧艺术,是一种融合文学、美术、音乐、语言、表演等多种艺术元素为一体的综合艺术。话剧《苍茫大地》以学生为创作主体,学生在创作、表演和观赏话剧的过程中,都是接受艺术美育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从自身美的需求出发,以欣赏的态度进行编创和观照,从而创造美、表现美或感知美,从话剧的美中得到善的启迪,从而美善和谐,获得人格和心灵上的改造和陶冶。话剧《苍茫大地》在舞台之上讲述革命故事,展现革命精神之美,在这一过程中,美的终极创造和美的欣赏是同步而行的,因此通过话剧等戏剧形式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性和即时性的特点。戏剧表演的过程本身就是美育的过程,话剧将主人公许子鹤所经历的事件、心怀天下的形象以及为了掩护同志而最终慷慨赴死的悲剧命运生动展现在学生眼前,以动态直观的剧情和情感释放,直接传达给表演者和观众,引起学生思考,从而能够即时将对话剧和人物的爱恨转化为善恶判断,从而产生褒贬之感,由于话剧让观众直接看到了演员对美的创造过程,看到了人物理想信念上的矛盾冲突,无论是参与演出的学生还是观看的学生都能够即时的参与和体验,因而在大学生美育中具有特殊的美育功能。同时,话剧《苍茫大地》作为徐州工程学院课程思政改革项目,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艺术实践之中,该剧通过对于“许子鹤”这一英雄形象的塑造,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及人生观教育。

三、高校开展美育思政教育的优势及戏剧思政教育基本路径探索

(一)高校开展美育思政教育的优势。首先,中小学美育形式常以音乐课、美术课等课程美育的形式为主,部分地区虽为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将美育教育亦纳入升学指标之中,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美育很难与思政教育结合,且课程美育很难具有生机和活力。大学摆脱了应试教育的束缚,大学生更具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可以按照自身的审美需求及现行品味创造各种艺术作品,在这一过程中,可对其进行主题、题材、内容方面的引导,从而由学生自发地将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美育。第二,大学文化娱乐硬件设施及学生社团为学生自我创造提供了物质保障和组织基础。大学相较中小学有各种供学生开展校园文化的场所,为美育思政教育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且由学生按照兴趣组织的学生社团可以令大学生凝心聚力,以特色活动为契机发现美、创造美、感受美。第三,思政类学科及艺术类学科为美化思政教育提供了智力支持。现今,各高校都有开设各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且部分高校有音乐、美术、舞蹈等学科专业教师,这些条件都确保了思政教育的正确性和教育活动的艺术性。(二)高校戏剧思政教育基本路径。以话剧《苍茫大地》为思考,笔者认为在高校进行戏剧创作应分为三个阶段,且各阶段应按照学校实际进行。其一,编剧创作剧本阶段;其二,导演排练阶段;其三,演员表演阶段。第一阶段的核心重点是选题定位,剧本蓝本可选取文学作品、真人真事,也可由学生自行创作,但要始终将政治立场放在首位,确保作品内容的正确性,弘扬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在剧本创作中应突出矛盾冲突这一核心要素,将故事更集中、更强烈、更典型地展现在作品之中,同时应选定剧所要展现的集中点,建议以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道德、社会主义法制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基础,融汇爱情、友情、亲情等情感因素,从而达到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目的,以美夺人、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情感锤炼,完成整个教育环节的“初创造”。第二阶段是导演的排练阶段,应选定导演人选,可由老师或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担任,导演应与编剧共同讨论戏剧表现重点,同时确定服装、道具、舞美、化妆等方面问题,并进行整体把握。同时,导演根据剧本应对每场戏演员的台词、调度进行初次设计,明晰每场戏所要展现的内容和精神实质,理清幕与幕之间的关系,找出并突出戏剧高潮,强化戏剧的教育效果,完成“再创造”。第三阶段是演员的表演阶段。很多高校由于未开始表演专业,故演员大多由非专业学生担任,因此演员的表现力则成为制约很多高校开展戏剧思政教育的因素之一,有了剧本和导演,却很难表现出来,针对此问题建议校园戏剧以稚气美为特色,保留大学生原始可爱的表演,因此对于学生演员来说,应当在原有剧本的基础上融入带有自我情感色彩的表演,同时撰写人物小传,确保二度创作人物的同时保留原有性格,完成既定角色任务,保障整部戏的主旨不动摇,教育方向不改变。

四、高校开展美育思政教育的现实意义

首先,美育思政教育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美育思政教育是在我们原有思政教育基础上的一种补充,以艺术的形式展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开拓了思政教育的新阵地,更是对大学人才培养新形式的有益探索。第二,美育思政教育传播高雅艺术,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美丑观。如今手机成为学生了解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一些网络上的丑趣人物一度成为学生追求和效仿的“网红”,甚至部分学生以丑为美,开展美育思政教育活动,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审美观,抵制不健康的审丑心理。第三,美育思政教育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社会主义道德与法制,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张新科.苍茫大地[M].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7.

[2]钟仕伦,李天道.高校美育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3]李天道.美育与美育心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4]曾繁仁.美育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5]沈希飞,彭小川.德育与美育融合视角下高校育人途径新探索——以华中农业大学原创话剧《牵挂》为例[J].艺术教育,2016(5):261-262.

[6]马知辰.美育融入大学思政课堂的路径探究[J].亚太教育,2016(3):62.

作者:顾行健 张茜 李知然 单位:徐州工程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美育导向下思政教育改革研究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jygglw/743148.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