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范文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范文

时间:2022-04-22 10:00:38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

[摘要]

近年来,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发展迅速,但各培养院校仍然存在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单一的问题,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比较突出。本文以昆明理工大学“汉堡包”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课程设置为研究个案,提出“三化一特”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模块化,能力培养核心化,实践教学主导化;以区域化、国别化为特色。

[关键词]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课程设置;能力培养

一、目前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前身是对外汉语专业,对外汉语专业自1981年在全国首次招生以来,已历经30多年的发展。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世界范围内的汉语学习需求不断增长。原有的对外汉语专业,无论是专业名称,还是专业内涵都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此背景下,2012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2012年)》将《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1998年)》中的对外汉语、中国语言文化、中国学3个专业合并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近年来,作为体现国家软实力有效途径的汉语国际教育得到迅猛发展。目前,全国共有300多所大学开设了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每年招生人数达到1.5万人以上。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实践少、毕业生就业“出口”窄等问题。如何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使培养方案真正符合培养“从事与语言文化传播交流相关工作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应用型专门人才”①的目标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课程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的主要方式和途径,要培养高质量的汉语国际教育人才,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是前提和基础。国内许多高校和学者对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也达成了一些共识。但部分院校由于办学定位不清晰,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办学环境、师资条件的限制,在课程设置上存在一定问题。概括而言,目前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汉语国际教育课程等于汉语言课程和英语类课程的简单相加。课程没有形成有机的体系,只是两个专业部分课程的机械组合。第二,重知识,轻能力。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语言文学类课程比重过大;忽视培养学生的汉语教学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等综合能力,教学法、跨文化交际类的课程较少。第三,重理论,轻实践。大部分课程为理论教学,形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实践性课程比重小,形式单一,质量不高。有些院校的实习名不副实,流于形式,大部分学生没有进行汉语教学实习,而是随意寻找实习单位,以一纸实习证明交差了事。第四,培养模式及课程单一,培养单位特色不明显。世界各国对汉语教师的需求是多样化的,但我们的课程设置普遍缺乏具有国别性和针对性的课程。面对成人的汉语教学和面对幼儿的汉语教学显然是不同的,在美国教授汉语和在泰国教授汉语也有很大的不同,但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很少涉及针对不同国别和不同教学对象的课程。

二、“三化一特”———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实践探索

(一)课程的概念及设置依据在拉丁语中,课程一词指的是“一门运行中的课”。“课程体系是在中学、学院、综合性大学中教授的某一学科的所有课程的总称。”(CollinsDictionary)“课程体系可被看做以培育学生为目的的一系列有计划有安排的事件。”①由此可见,课程设置是指学校等教育机构各类课程的设立和安排,课程设置必须体现两大原则,即目的性和计划性。也就是说,课程设置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途径和手段,是培养目标在课程计划中的集中体现,它必须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同时,课程设置必须是有计划的,它直接反映特定专业对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应当具备的能力的要求,也体现了人才培养单位对所培养人才的设计和规划。基于以上对课程设置定义的分析,我们认为设置课程的依据有3点:第一、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或机构,如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对相关学科、专业课程设置的指导性意见;第二、国家权威机构对特定专业培养人才规格的要求和标准,如:《国际汉语教师标准》;第三、市场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

(二)“三化一特”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1.“汉堡包”式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汉堡包”式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昆明理工大学基于培养应用型国际化人才的理念,针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培养综合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所谓“汉堡包”,既指培养过程的“国内—国外—国内”,更是用来形象比喻“理论—实践—理论”的培养模式。昆明理工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于2011年开始招生,至今已招收五届学生。该模式全力培养学生的外语水平、国际视野、汉语教学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强调实践教学,着重培养学生在海外独立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力主推进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接轨,真正实现以素质培养、综合应用能力提升为主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2.“三化一特”课程设置特色与亮点“汉堡包”式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的特点可概括为“三化一特”:课程设置模块化,能力培养核心化,实践教学主导化;以区域化、国别化为特色。该课程体系的设立依据是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及社会需求分析。教育部2012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确定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能在国内外各类学校从事汉语教学,在各职能部门、外贸机构、新闻出版单位及企事业单位从事与语言文化传播交流相关工作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应用型专门人才。”在对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培养人才的要求进行认真解读的基础上,我们对东南亚(主要是泰国)中小学对外汉语教学师资的需求进行了调研和分析。据此设计了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具体阐述如下:(1)课程设置模块化该模式将四年制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分为三个阶段实施教学,每个阶段均有各自侧重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第一阶段(一年级和二年级):汉语基础知识、多语能力、教学能力培养阶段。这一阶段传授汉语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多语能力(精通英语,掌握一种小语种)及汉语教学能力。第二阶段(三年级):海外全真教学实习。学生在泰国的中小学进行顶岗实习。第三阶段(四年级):专业理论提升。在一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一步完善理论知识,撰写毕业论文。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以汉语类、第二语言教学类及英语类课程为主,中外文化交流、中国文化等课程为辅,结合学校的区位优势,为学生开设泰语、越南语、老挝语等东南亚小语种课程。共开设87门课程(含选修课),课程类型分为公共基础课(26门)、学科基础课(32门)、专业课(29门)3类。学生4年学习需修满172个学分,77门课程。除去公共基础课外的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可划分为以下4个模块:模块一为基础理论课;模块二为特色理论实践课;模块三为实践性教学环节;模块四为专业方向课,课程设置充分体现了模块化和集中化的原则。模块一为基础理论课程,包括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语言学概论等汉语语言本体及学科基础类课程。模块二为特色理论实践课程,该类课程将理论知识讲授与教学能力训练有机结合,按照理论与实训课程的性质与特点,将相关课程划分为不同的课程组,实现知识与技能的融合交叉。主要课程为:对外汉语教学法、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微格教学,课程综合训练,专项教学实训等。模块三为实践性教学环节,既包括学生赴海外实习前的实训课程,也包括学生长达一年的海外教学实习。模块四为专业方向课,该类课程的设置目的是为了在海外实习之后提升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主要课程为:学术论文写作、汉语语法专题研究、汉语国际传播理论与方法、国学经典导读、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赏析等课程。(2)能力培养核心化传统的对外汉语专业较为关注微观的语言本体的研究,忽视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达不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存在培养模式与学生专业实践技能培养的矛盾;也存在学生就业的困难,出现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人才培养规格与目标是课程设置的指导,课程设置必须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因此课程设置应当充分体现综合能力培养这个核心。综合能力包括异域独立生活能力、海外独立工作能力、汉语教学能力、语言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等。能力培养的核心地位主要体现在特色理论实践课程的设置,其目的在于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内化理论学习的知识,再外化为实践能力,并通过实践过程强化巩固理论知识,这一过程为后期的实践性环节打下牢固的基础。不同课程之间进行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的网络型交叉,强调在实践中学习。将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法、语言学概论、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等理论课程与微格教学、课程综合训练、专项教学实训课程等实训课程有机结合,突出教学实践课程在专业能力培养中的比重。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以能力为核心并不等同于忽视知识的积累,没有牢固的汉语本体知识和对第二语言习得与教学规律的掌握,不可能成为合格的汉语教师。我们认为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人才的培养不需要深刻研究汉语知识,而需要了解各类语言现象,利用掌握的汉语基础知识灵活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具体问题。(3)实践教学主导化Richard在《语言教学的课程发展》一书中认为语言教学的课程设置应该达到六个目标———学术理论、社会与经济效益、学习者中心地位、社会重构、多元文化观)。①其中,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特别强调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需求,强调通过实践进行学习,强调通过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实践性教学活动进行学习。而为了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观,则强调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培养的是未来的汉语教师,教师是一个要求具备将知识转化为应用能力的职业。因此,在对未来汉语教师的培养中,我们应当始终贯彻学习者的中心地位,强调在做中学,在用中学。在教学过程中,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增加实践性技能的培训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实践教学为主导主要体现在实践教学环节。在学生赴海外实习前的实践教学环节中,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对接留学生汉语培训项目,安排学生分组跟班听课,后期担任助教,将理论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进行教学反思,自我学习的能力,学以致用。同时针对海外特定教学对象进行具体的分技能培训,通过实训课程增强了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学实践类课程采取“以赛代考”的形式进行课程考核。组织讲课比赛,安排指导教师进行赛前辅导,以比赛的形式完成考核,以比赛结果评定实践课程成绩,重点提升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实践类课程形式多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教学能力,为在海外的教学实习做好充分准备。学生通过国内实践训练后,到国内外教学实习基地实习10个月,方可获得本课程学分。(4)以区域化、国别化为特色世界各国的汉语需求千差万别,对汉语师资的需求也有很大差异,而我们的汉语教学人才基本上是按照一个规格,一个模式来培养的,因此在海外工作时常常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要解决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订单式”培养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2015年考察云南时提出,云南要建成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云南地处中国经济圈、东南亚经济圈和南亚经济圈的结合部,是中国连接南亚东南亚的国际大通道,拥有面向三亚(东南亚、南亚、西亚)、肩挑两洋(太平洋、印度洋)、通江达海沿边的独特区位优势。为了突出学校服务区域发展特点,同时发挥东南亚小语种师资充足的优势,我们将培养面向特定区域、特定国家的具有针对性的汉语国际教育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特色。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特色的集中体现,区域化、国别化特色主要体现在外语类及文化类课程当中。从语言能力上着力培养学生的第二外语能力,在外语类课程当中,除了英语外,开设泰语、越南语、老挝语、缅甸语等东南亚语种作为第二外语。同时开设了东南亚概况、泰国国情与文化、国外教育概况等介绍东南亚国家历史文化、社会现实的课程,以培养学生适应特定区域、特定国家汉语教学环境的能力,缩短就业适应期,提升学生的专业竞争力。

三、“三化一特”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实施评价及存在问题

课程设置是一个综合概念,一般可分为3个阶段:课程计划、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对“三化一特”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并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可以促进我们对该模式的反思,并在项目实施中使之不断趋于完善。

(一)课程设置实施评价该模式已成功应用在昆明理工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11、2012、2013级三届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共计117名学生赴泰国东北部及中部的107所中小学进行教学实习。从运行结果看,“汉堡包”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达到了培养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第一,2011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海外就业率达28%,大多数学生到实习的泰国中小学继续担任汉语教师;第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习学生的教学效果得到泰方学校、家长及学生的普遍好评;第三,本项目得到国家汉办的经费支持,将该赴泰实习项目纳入“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

(二)课程设置存在问题“三化一特”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了学生的充分肯定。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将有利于促进课程设置更加合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更加完善。1.建立稳定的海外实习基地是项目实施的保障大规模、长时间的海外实习需要建立有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实习基地。几十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在同一时间到海外实习,涉及海外合作单位的接收能力,学生的管理等问题。如果不能为学生搭建海外教学实习平台,那么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只能是纸上谈兵。昆明理工大学与泰国教育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学生在泰国教学岗位的安排均由泰方负责。国内培养单位应当尽量利用现有的校际合作交流项目、国家汉办的志愿者项目等资源,搭建海外教学实习平台,为学生创造海外汉语教学的“实战”机会。2.课程的合理衔接是项目成功的关键长达一年的海外实习打乱了常规4年的培养计划,根据学生海外实习的时间需要对课程的先行后续、课程内容、学时、考核方式等进行重新安排。课程的先后顺序是否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课程内容和学习时间是否同时吻合教学大纲和学习者的需求,学生实习前和实习后的课程如何有效衔接,这些问题是项目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同时借鉴国外第二语言教师教育的理论和方法,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才能真正培养出世界各国需要的汉语教师。

四、结语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是一个年轻的专业,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使之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符合专业建设的需要,还有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进一步明确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突出专业特色和优势,优化课程设置,加强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和创新性,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才能培养出能够满足海外汉语教学需求,胜任海外汉语教学岗位的汉语师资;也才能促进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健康稳定发展。本文以昆明理工大学“汉堡包”式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课程设置为研究个案,提出“三化一特”的课程设置特色,是对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一种思考和探索。传统的对外汉语师资教育和培养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正在蓬勃发展的汉语教学需求,培养模式的多元化是国际汉语教师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

作者:潘玉华 李英姬 陈展 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国际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jybklw/692209.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