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建筑教学论文:农林院校建筑学的实践教学范文

建筑教学论文:农林院校建筑学的实践教学范文

时间:2022-01-20 07:30:02

建筑教学论文:农林院校建筑学的实践教学

作者:1洪苗,2何礼平,3颜晓强

1国内农林院校本科建筑学的发展

不同院校将建筑学划归不同的学院,包括水利土木工程学院、风景园林学院、城乡建设学院等,体现出各院校差异化的专业办学背景。部分农林院校建筑学建立在原有园林景观专业的基础之上,体现出农林院校建筑学区别于其他工科院校的专业发展基础和条件。

农林院校本科建筑学基本都属于新办专业,由于办学历史短,专业实力普遍较弱。

比如教学资质浅,基础底子薄,发展力量弱,缺少明确的指导方向。在众多院校的建筑学专业中,处于竞争的劣势地位。但是基于中国快速城镇化的现状,村镇建设蓬勃发展,不排除未来几年农林院校新增建筑学专业的出现。若只是原封不动照搬资深建筑院校的办学模式,结果可能因为缺乏自身特点而适得其反。农林院校有特殊的发展条件,其特殊的院校背景是跨学科建设专业、寻求发展的有效途径。基于办学特点和基础,在现有框架下发掘自身特色提升办学实力,走基于自身特征的发展道路至关重要。

2农林院校建筑学特色化发展条件

2.1村镇建设蓬勃发展

我国城乡发展方针历来突出乡镇的地位和作用,由于乡镇的庞大数量,以及在发展农村经济、吸纳农业人口、推进城镇化等方面的强劲作用,乡镇的健康发展得到更多关注。另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农村工作是目前重点。除村镇建设发展外,各类古村古镇保护非常急迫,需要大量人员进入一线研究。乡镇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需要一批力量强的建筑队伍,有一批熟悉设计施工业务的监理工程师。作为农林院校有一系列与农村农业相关的专业体系,与建筑专业相结合能更好地服务村镇发展建设。农林院校应抓住机遇,建设有基于自身特点的建筑学。

我国乡镇管理还未能完全纳入科学轨道,为改善乡镇管理,提高乡镇建设质量,需要大量较高学历人才的介入。从学校办学背景来看,农林院校学生毕业后有一部分将服务乡镇。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每年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学生毕业后,都有部分学生服务乡镇政府机关,今年也有7名学生考取乡镇公务员。长此以往,可以为乡镇建设管理输送更多专业人才。

2.2绿色生态成为社会发展的共识

目前,绿色生态低碳的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建设低碳城市,开展绿色建筑技术研究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一些发展较快的高校已设立绿色生态节能技术的建筑学研究方向,但是由于不具备植物学、生态学、农学、林学等学科的学术背景,较难获得大量定量的数据支撑,也难以形成一定的学术族群和梯队,设计和研究往往建立于空中楼阁。农林院校具备植物学、农学、生态学、林业等学科优势,为建筑技术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为开展研究提供坚实的保障。另外,在建筑学发展过程中利用学校优势背景,将生态以及节能设计作为教学的环节贯穿设计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运用新技术、新材料解决生态与节能问题,充分体现地域自然生态的特征和运行机制,树立正确的整体环境观,有助于培养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建筑学学生。

3结合农林院校学科构架,构建课程体系

农林高校建筑学应设定特色鲜明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方向,特色专业方向的建立与课程体系有着密切联系。特色化发展首要建立专业自主建设机制,探索合理的课程体系。

3.1课程体系改革

农林高校的建筑学,本质上属于交叉学科,课程体系建设上应考虑融入学校的发展优势。在课程设置中增设观赏植物学、景观设计、村镇规划建设、环境学、生态建筑概论、建筑节能设计、新型节能建筑材料、乡土建筑等基于学校优势背景的专业课程模块。部分学校将此类课程作为选修课设立,而农林院校由于具备较好的专业发展背景、并基于特色化发展需要,可以考虑将部分课程增设为必修课。特色课程的加入,一方面是专业特色化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建筑学专业的有效补充。比如景观设计课程的设置,能强化学生对于场地的关注和处理,防止学生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建筑内部功能调整与外部造型设计上,忽视场地的结构和关联性,本身是对建筑学教育的一种补充和促进[2]。

3.2核心设计课程构建

建筑设计类课程是建筑学专业最核心的课程。五年的教学,建筑设计课程贯穿始终。根据农林院校的背景,设置设计任务的时候融入一定的特色化考虑。课程中加入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设计、不同地域的农居建筑设计、山地建筑设计、节能建筑创作等与专业特色相适应的课题,从核心课程设置的角度实现特色化发展。从大三至大五,学生对设计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设计课程可融入绿色建筑设计理念。鼓励和指导运用新材料新技术,尝试解决生态与节能问题,提倡设计结合地方气候与环境,从而使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更富于特色化倾向。

4协同农林院校特色专业,寻找科研突破

农林高校建筑学科以新办为主,因此一般自身学科基础较弱,科研能力往往不强。

科学研究应基于学校特色专业,寻找突破。

①以学校的特色学科为基础,促进建筑、园林、生态等多学科交叉融合。从形成学科的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的角度,增强学科的综合竞争力。比如与风景园林学科相结合,充分利用建筑学与园林景观互补的优点,开展景观建筑学的科学研究。

与生态学和植物学、木材科学等学科相结合,注重低碳化可回收的绿色建筑材料开发利用,实用和低成本的绿色建筑技术研究以及应用推广。

②基于农林院校学校背景,将面向乡镇的低成本与实用性研究作为未来主攻方向。

结合学校农业农村研究的背景,开展对村镇规划建设模式与不同地域的适宜性农村生产生活建筑形式探索。进行乡土材料与建筑技术研究,利用竹木等乡土材料和工业废料再利用,替代高污染、高能耗的材料,并进行新型材料运用中的室内环境评价。结合乡土材料探索合理的结构构造形式提升节能降耗、抗震等性能。针对农村建设经济支撑条件有限的现状,主攻低成本农村建筑技术和新型低成本工程材料研究。

5基于办学背景,强化学生实践教育

学生培养是办学中的重要一环。其一,从目前社会就业情况来看,建筑学毕业生一入单位,就要求能胜任各种类型的工作。农林院校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主,未来进入中小设计院的机会较多。某些中小型设计公司甚至要求毕业生能够独立完成从方案到施工图以及后期服务等工作。其二,农林高校的建筑系学生未来有一部分将服务乡镇机构,乡镇对于设计本身的要求未必很高,但是目前乡镇可以用于培养新入职人员的技术人员较匮乏。其三,不同高校对于人才应实现差异化培养。比如同济大学、南京大学提出以培养建筑学高端人才为目标[3],而作为农林院校建筑学,应以迅速适应普通民用建筑设计为主。因此,农林高校建筑学要加强工程技术方面的训练,以各种形式加强实践性环节的教学,把培养切实掌握专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作为主要培养目标。

5.1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首先,充分利用学校的校办建筑设计研究院,让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实践。如不具备校办的条件,可以与校外联合承办教学实训基地。如与各大设计院联合建设实训基地,既可以提搞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为设计院提供了考察毕业生能力的机会。其次,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一些特色化工程项目。例如浙江农林大学老校区建筑和建筑学专业教室正面临改造,可让学生参与学校的改造设计,未来可使用改造完成的学校建筑。对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体会实际建筑空间,十分有益。其三,在校内建设建筑设计和施工实训基地。让学生假题真做,完成一个小型建筑物从规划报建、方案设计、施工管理、监理质检、竣工验收等内容的全套设计流程,以进行实训训练[4]。通过实习和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学生工程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使学生尽快适应社会需要。

5.2暑期组队“绿色家园”行动服务团

美国奥本大学的乡村工作室,每学期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来到美国最为贫困的地区,了解当地的需求,实地调研,筹集资金,实现建筑从策划、设计到建造的完整过程。教师在整个过程中给学生以关键性的协助与建议[5]。一般农林高校都承担一定的基层服务职能,为乡镇建设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支撑。暑期学生具备完整的时间参与社会服务,可借鉴美国经验,结合学校社会服务职能,以学校名义组织学生举行各类的“绿色家园”行动服务团和社会实践活动。为乡镇农家乐、农村庭院改造、农居建筑改造、旅游规划提供方案。服务团由不同专业学生构成,学校老师带队指导。锻炼学生设计能力、配合协作能力。

5.3开放实验室项目和学生创新课题

由学生申请,跟随老师进行本学科或跨学科的实验室项目操作,参与各类小的创新课题研究,并由学校出资承担各项目经费。

此类项目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也为部分考研学生提前介入科学研究提供条件。

笔者曾带学生参与杭州新农村建设的学生创新课题,走访各类新农村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学习积极性均得到较大的提高。

由于学校提供各项资金,减轻了学生参与研究的经济压力。

结语建筑学的建设发展非常迅速,这就需要每个院校进行新兴学科的优化,挖掘各高校在相关领域的发展优势。农林院校建筑学要取得长足发展,必须基于自身特殊发展背景,走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提高办学效率。不断深化科研,树立专业的影响力,进而使专业发展产生持久的生命力。

被举报文档标题:建筑教学论文:农林院校建筑学的实践教学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jxlllw/614864.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