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比较视角下流动女童家庭教育论文范文

比较视角下流动女童家庭教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2-12-01 10:30:41

比较视角下流动女童家庭教育论文

1流动女童家庭教育情况分析

1.1流动跨度和性别因素影响家庭教育类型总体上51.4%的家长认为自己对孩子采取的是“情感温暖”型的家庭教育,但是,随着流动跨度的增加,采取这一教育类型的比例在下降,相反采取“严厉型”教育方式的比例在上升,从本地家长的11%上升到来自外省流动家长的25.7%(参表1)。流动家长平时生活压力大,工作劳累。文化程度较低,一旦遇到孩子顽皮或犯错误时,由于缺乏亲职知识和技巧,采取严厉惩罚手段便不足为奇了。这明显地体现在流动家长对男女童差异性的教育方法上。56.3%的流动女童认为父母对自己的教育“以朋友式沟通为主”,同比只有42.3%的流动男童持同样的观点。反之,在“基本是命令式教育”“以枯燥说教为主”“以打骂式教育为主”三个选项上,流动女童的选择均要比流动男童低5%左右。卡方检验结果为0.000,低于0.05,说明流动儿童的性别与家长对他们的教育方法存在显著关联性。但是,值得欣慰的是,不管是哪一类流动群体,家长以身作则总体情况良好,32.7%的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能主动履行对孩子的承诺,并做好表率,另有58.7%的家长“基本能做到”,比起郭黎岩等人的调查结果“占2/3的流动儿童父母所使用的教养方式不恰当”,这无疑是比较令人欣慰的。这说明,随着对城市生活的逐渐融入,流动农民工在家庭教育上还是接受了一定的科学观念,家教行为也有所改进。

1.2家庭收入水平影响家庭教育类型家庭人均收入越高的家庭,越趋向于采用“情感温暖型”家庭教育类型。不管哪一类流动群体,随着家庭人均收入的提高,在家庭教育上采取情感型教育方式的比例也逐渐上升,但是同时选择“严厉惩罚型”的家庭也逐渐增多。究其原因,很可能与家长的教育理念及价值观有关。当经济条件达到一定程度的好转之后,部分流动家长会更加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希望后代能通过学习改变命运,因而在教育孩子上会接受更加科学的理念和采取更符合教育规律的做法;相反,另有部分流动家长因为在城市感受到了收入增加带来的快感,会激发更强烈的追逐财富的欲望,因而无暇顾及孩子的家庭教育,往往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缺乏耐心,采取简单粗暴的严厉惩罚就不足为奇了。而在采取“自由放任”教育类型的家庭中,以流动一类的人群中家庭人均月收入达3000元以上的家庭最明显,为55%;流动二类的人群中家庭人均月收入在2000-3000元的家庭最明显,为41.7%。

1.3家长文化程度影响家庭教育类型随着家长受教育程度的提高,选择“情感温暖型”的比例也越来越高,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流动家庭,选择这一教育类型的比例都在五成以上,其中以“高中(中专)”这一教育层次的家长比例最高,达61.0%,而小学文化程度的家长选择这一家庭教育类型的只有四成出头。同时,随着家长文化程度的提高,选择“严厉惩罚型”的比例逐步下降。这些与郭黎岩等人的研究结果“父母文化程度越高,越倾向于采用科学的教养方式”是一致的。

1.4家长疏于关心孩子学业,家校配合较被动,流动女童家长更少联系班主任“经常”辅导孩子学习的只占到33.3%,“偶尔”辅导的占到57.1%,还有近一成的家长从没辅导过孩子学习。因为流动家长文化程度较低,普遍是非正规就业,迫于生计压力,为追求更多的收入,延长劳动时间是必然的生存选择,即无暇辅导;另一方面,由于受自身文化水平限制,在辅导孩子学业上,他们显然力不从心,即无力辅导。这与访谈的结果相当一致,疏于关心孩子学习基本上是所有班主任的共同印象。绝大部分流动儿童家长在家校配合上都显得比较被动,89.6%的流动儿童认为,父母有参加学校的家长会,而且流动女童与男童的家长在这方面不存在差异性。但是,家长卷显示,七成的家长除了参加学校的家长会之外,就没有参加孩子学校组织的其它活动,三成的家长平时基本上与孩子的班主任没有联系,一个月至少与班主任联系一次的家长只有26.9%。相比之下,流动儿童对家长联系班主任的频率预期还更高,只有12.4%的流动儿童认为父母“基本没有”与班主任联系。此外,家长联系班主任的频率与孩子性别有显著关系。认为只有在开家长会时,家长才联系班主任的流动男童占到27.1%,流动女童占到35.7%,只有在犯错误时联系班主任,流动男童占到24.3%,流动女童占到13.2%。总的来看,流动女童的家长联系班主任的频率更低些。这可能与“流动儿童到城市学习的费用高于在家乡求学,在中国农村传统的家庭观念支配下,女孩比男孩更加不易到城市来学习”,“因此到城市学习的女孩比男孩更加珍惜学习机”有关。因为机会来之不易,所以流动女童在异地他乡求学路上表现得更加遵守学校和社会规范,更不会因为调皮捣蛋或违反校纪校规以致家长与班主任联系更频繁。

1.5家长对孩子性格评价总体向好,流动男女童自我反馈差别大无论是哪一类流动群体的家长,都有过半认为自己孩子主要的性格特点是“活泼开朗”,认为自己孩子“内向胆小”“任性”“孤僻”的分别达到28.3%、15.5%和2.9%。相比之下,流动儿童对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的反应会保守些,42.5%的流动女童认为身边的老师同学或亲戚一般都认为自己“活泼开朗,乖巧懂事”,相比之下,流动男童要低得多,只有32.9%,但是流动女童选择“内向胆小,乖巧懂事”的比例要高过流动男童5.2%,而对他人如何评价自己“不太清楚”的男生占到近五成,为46.2%。如果以“年级”为变量考察发现,无论在哪个年级的流动女童,总体上都是比较“活泼开朗,乖巧懂事”的,低年级流动男童和高年级流动女童更加倔强,流动男童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都对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不太清楚”。这可能与步入初中阶段的儿童身心发生剧烈变化,自我评价处于矛盾状态有关;也可能与男童比较少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有关。

2结语与建议

总体上看,流动女童受教育的家庭环境不太理想,但是,随着流动家庭经济状况的改善和父母文化程度的提高,流动儿童的家长趋向于采用更加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这是可喜的进步。同时发现,流动跨度和性别因素影响家庭教育类型的选择。由于流动女童更不易获取跟随父母进城就读的机会,流动女童总体表现更加懂事乖巧,因此,她们的父母与班主任的联系不如流动男童的家长与班主任的联系频繁。此外,由于受到文化程度的影响,流动儿童的家长需要花更多时间忙于应付生计,所以,在辅导孩子学习和配合学校教育方面,显得比较被动和力不从心。建议学校加强对这些流动家庭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导。倡导学校与社区提前介入,干预流动儿童家庭对未成年儿童的监护和教育,强化父母的家庭教育责任。政府可以以购买服务的方式介入,通过在社区设立为流动人口服务的教育工作者岗位,专门为流动人口的家庭教育提供咨询和指导。

作者:苏雪萍单位:福建省家庭教育学会会员

被举报文档标题:比较视角下流动女童家庭教育论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jtjylw/659858.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