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少数民族的传统家庭教育研究范文

少数民族的传统家庭教育研究范文

时间:2022-06-30 09:55:19

少数民族的传统家庭教育研究

1苗草村及其学校教育简介

苗草村位于三都水族自治县的西北山区,为大河镇所辖,426户,人口1685人(2010年数据),100%为水族,是典型的水族聚居村落。该村以农业生产为主,种植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兼种大豆、花生、辣椒。村民普遍饲养牛、猪、鸡等家禽。村里只有一所学校,即苗草小学。据周崇启、韦族安、石国义所编著的《水族教育史》记载:“1945年,随着全国经济的崩溃……于是,一些学校裁撤了,也有一些学校因经费支绌,陆续停办。至1949年7月,在水族聚居区仅余小学30所,其中中心小学16所,国民小学14所。”苗草小学即是这14所国民小学之一。苗草小学虽在民国时期就已建立,但规模极小,只设有一年级一个班。后来虽有扩建,但也只有一至五年级各一个班。并且读书的人很少,没有女学生。直到1992年得到深圳的资助,重建教学楼,这才形成了一至六年级完整的一所乡村小学。可见,苗草小学起步晚,规模小。因此,苗草村的教育,在过去主要依靠家庭教育,父母既是家长,又是老师。

2苗草村水族传统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

苗草村水族传统家庭教育的内容丰富多彩,有传奇、神秘的历史来源故事,有独特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生产生活技能传授,以及价值信仰等等。苗草村的长辈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教育子孙后代,其传统家庭教育方式及教育内容得以世世代代的传承。

2.1历史来源

苗草村人从哪里来?苗草村人的祖先怎样来到这个地方?在日常生活中,长辈们常以讲故事的方式,给孩子们讲述其历史来源,包括族源、村源和姓氏来源等。关于族源的故事,最普遍讲到的有《水族与鱼的故事》和《水族与诺仙术的故事》等。《水族与鱼的故事》讲的是:在很久以前,洪水滔天,有一对兄妹躲藏在葫芦瓜中,在茫茫波涛里漂泊,有幸获得两只大鱼率领一群小鱼,从底部托浮着葫芦瓜,这对兄妹俩才免遭洪荒浩劫,成为水族的始祖。《水族与诺仙术的故事》则讲的是水族如何来到今三都地区。相传远古之时,水族人民成群结队地逃荒。这里,一直找不到落脚地,搬来搬去,搬到哪里也不合心,走到哪里好呢?大伙皱着眉,叹着气,总拿不出办法。这时,看见一群诺仙术(诺仙术是水语中的一种鸟名)飞过来,在人们的头顶盘绕了几圈又飞走了。人们知道诺仙术最会挑选落脚的地方,说是跟它走准没错。于是就随着诺仙术的影子走,一直走到今天的三都地区,诺仙术停了下来,水族人民也就在此地定居下来,繁衍生息。长辈们还讲到了苗草村的来源故事。“苗草”是水语的直译,是“苗”和“草”的组合。“苗”是苗族、苗人的意思。“草”是指草丛。据长辈们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对兄弟,带领族群来到今天的三都县水龙乡拉佑村,在此定居下来。由于人口不断增长,地区的狭小面积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所需。因此,有一天,弟弟就带领着一小群人,去寻找另一片生活天地。他们来到了离拉佑大约五公里的一片平地,这里土壤肥沃,很适合人类居住。但是,草丛极其茂密,草丛中还有几户苗家(苗草因此而得名)。弟弟率领众人在这里开创家园,这个地方从此属于水族人的地盘。现在苗草村一个叫“姑端”的山坡脚下面,有一个完好的坟墓,据说就是当年苗人留下的,村民们都叫做“苗坟”。苗草村是一个典型的同宗同姓聚居村落,全村除了有王、潘姓各一家(祖辈是上门女婿,至今只有三、四代人)之外,其余全是韦姓。据长辈们说,韦氏也是有历史渊源的。很久以前,苗草村的祖先,姓韩而非姓韦。相传,在一次动乱中,韩氏家族被追杀,韩氏家族的领袖,扛着写有“韩”字的布旗,带领本族人逃命。不料,在逃跑的过程中,韩字布旗被荆棘撕破了,只剩下“韦”字那一半。当敌人追近的时候,一看写的是“韦”字,认为是韦氏家族,这才免遭灭族之灾。此后,韩氏的族人们为了感激“韦”字的救命之恩,就把自己的姓氏改为韦姓,苗草村和水龙乡拉佑的韦姓便由此而来。然而并非所有的韩氏从此都改成了韦姓,有些地方仍用韩姓,也有些地方用韩韦复姓。但韩韦二姓的兄弟情谊,直到今天仍然深厚。苗草村的长辈们,以讲故事的方式,把族源、村源以及姓氏来源讲述给孩子,使后代了解和认识有关本民族、村寨的历史,让孩子们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祖先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和艰辛换来的,从而使宗族观念、民族习俗,以及同宗兄弟情感在头脑中根深蒂固。

2.2生产和生活技能

苗草村是以农业为主、养殖业为辅的村落,加之交通闭塞,生产生活方式较为传统。为了便于生产生活,孩子们在很小的时候就接受了长辈们的技能教育,其内容主要是灌输有关生产生活的经验和方法技能。在教育过程中,尤为重视情景教育。在苗草村,到农忙季节,父母早早的就上坡干农活,上山之前会交待孩子在家煮饭等着,因此很有必要教给孩子煮饭的一些技巧。苗草村在1997年才开始通电,在通电之前,都是用柴火煮饭。父母在教孩子煮饭之时,都会给孩子做相应的示范,同时给孩子讲解煮饭的要领,比如说,一碗米放两碗水;当煮水刚刚干的时候(听锅里发出的响声来确定),把锅抬在一边,等一会再抬到灶上去。当然,在孩子实践的过程中,父母会说一些鼓励、表扬的话语,比如说:“嗯,煮得好吃,以后就这样煮。”如果学得不够理想,父母就会用比较温柔的话来安慰孩子,比如说:“不怕,以后多做几次就好了。”父母的言传身教,耐心指导,不但让孩子有积极性,同时也让孩子从中知道了做事要耐心、认真的道理。当带男孩子上山劳动时,就会把砍树、浇地、播种、耕耘等经验告诉孩子。如,当长辈扛犁耙去耕田时,常常会让孩子牵着牛一起去。长辈累的时候,就会让孩子试着去做,自己在一边指导。慢慢的孩子就掌握了犁地、打耙的技能。在农闲季节,长辈则把加工竹器、木器、铁器和石器的技术以及纺纱织布的经验教给孩子。比如马尾绣的制作,长辈们带着子女坐在走廊上或大树下,一针一线地传授着马尾绣的制作技艺和方法:先取马尾3至4根做芯,用手工将白色丝线紧密地缠绕在马尾上,使之成为类似琴弦的预制绣花线。然后将这种白丝马尾芯的绣线盘绕于传统刺绣或剪纸纹样的轮廓上。接着用7根彩色丝线编制成扁形彩线,填绣在盘绕花纹的轮廓中间部位。最后,按照通常的平绣、挑花、乱针等刺绣工艺绣出其余部分。通过反复示范操作,使孩子逐步掌握这些世代流传的技能。水族的家庭教育活动,涉及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孩子很小就掌握了生产生活的方法技能,如料理家务事,每到冬天,苗草村的中老年人纷纷南下到广东砍甘蔗(这是一种体力活儿,由于是在农闲时间,很多村民都选择去),家里的一切事务,就是由一些小学初中的孩子们来打理,并且都能打理得井然有序。

2.3风俗习惯

风俗习惯也是苗草村水族传统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其教育方式主要是让孩子参与其中和记住相关谚语。水族一年一度的端节(端节是水族的年节,是最隆重的节日,是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庆典)中的每个环节,都要按照传统风俗习惯进行。父母为了教导孩子,都会让孩子亲自参与其中。在端节期间,有三次祭祀祖先的活动,第一次是在戌日晚上,供品主要是鱼和豆腐,不能有其他荤食。第二、三次是在亥日的早晚各一次,供品较第一次则要讲究许多。首先是蒸糯米饭,并用少许品红染色。接着是用清水煮“稍头肉”,煮时也有讲究,不能盖盖子。接着是把所有买来的年货每一样都放一点摆在神龛前的桌上,并摆放六个杯子、六双筷子、六支香和一些纸钱。在六个杯子里倒上酒,烧香、纸钱,然后拿起最右边的那双筷子,在每个杯子中轻轻点一下蘸在供桌上。同时,嘴巴念念有词,其内容主要是请祖先来一起过年,一起喝酒吃饭,祈求祖先保佑全家平平安安,诸事顺利,子孙满堂等。念完后放一卷爆竹,之后全家人才可以用餐。在端节期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活动———赛马。赛马一般在亥日午饭后进行。赛马是一项既刺激又危险的活动。因此,长辈们要把骑马的经验技巧传授给孩子。如赛马前,要掌握马的脾气,与马进行交流;骑马时,双脚要夹紧马的肚子(水族赛马无马鞍、马镫),双手要抓住马的鬃毛;马跑时,身体要稍微地弯着,并禁止赛马时穿颜色鲜艳的衣服,尤其是红色等。苗草村的长辈们还常借助谚语格言将本民族特有的风俗习惯教给孩子。如“卖马不卖马鞍”、“卖田不卖田角”、“卖房不卖梁”等。关于“卖马不卖马鞍”、“卖田不卖田角”的习俗,据长辈们说,田和马是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田和田角、马和马鞍本来就是一个整体。虽然是卖掉其中重要的部分,但不能全都卖掉,要留下一小部分。否则就被认为是一无所有,倾家荡产,会带来厄运。因此,田角即便自家不去种,任其撂荒,买家也不能去耕种。一般而言,在水族地区,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把自家的旧房卖给他人。但水族卖房的时候有一个习俗,那就是“卖房不卖梁”。宅基地可以卖,屋上的瓦可以卖,柱子楼板门窗等都可以卖,唯独房梁不能卖。水族人认为,人要有脊梁才能够昂首挺胸,干栏式建筑要有房梁才能够巍然屹立。房梁在水族人心目中的地位是神圣的,被视为一个家庭的精神支柱,所以人们在卖自家住房的时候是不能轻易卖掉房梁的。长辈们常说“再穷不能卖房梁,卖了房梁家就名存实亡”。通过这些谚语格言,苗草村民世世代代都保留和遵从先辈们的教导,也形成了水族独特的传统风俗习惯。

2.4价值信仰

苗草村水族传统家庭教育十分强调道德伦理、崇尚劳动和互助和谐等价值观念。水族传统道德伦理中尤为注重一个“义”字,“义”在水族人的眼中就是对得起族人朋友、助人为乐、舍己为人等,是水族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的标尺。苗草村有一个广为传诵的情义故事———《潘公金阳歌井》:潘公金救了病在途中的老人阳歌。他无微不至的照顾,深深感动了阳歌。为答谢潘公金一家,阳歌叫潘公金当一个国王,他不愿,又给他无数财宝,他也拒绝了,并说:“钱财贪多,心要变黑”。他只求阳歌修造一口井,为乡亲解决吃水困难的问题。阳歌修完井,悄悄留下无数钱财。潘公金一家用部分钱修路,其余全分给乡亲。水族人民通过传诵《潘公金阳歌井》的故事,赞颂二人的义气之举,鼓励子孙后代在待人处事上,要注重义气,讲究气节。水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水族人民热爱劳动,视劳动为光荣、幸福。苗草村有许多歌颂勤劳鞭挞懒惰的谚语,如“家业旺,勤俭为上”,“干活吃得饱,摇宝()死得快”,“勤是摇钱树,懒是钻心虫”等。这些谚语简单明了,通俗易懂,便于传唱,易于接受,孩子从小耳濡目染,从而形成了热爱劳动、勤劳朴实的传统。水族人民十分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团结互助,强调人际之间温情脉脉的关系。在苗草村,每遇办喜事设酒宴招待客人,是由同一个家族共同分担,客人一家一家的走遍,长辈们也时常安排给孩子相应的待客任务。而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如耕田、栽秧、收割等农忙活,常常不是单家独户的干,而是集中起来,一天一家地干。这种互帮互助的集体观念,在增强苗草村家族内部凝聚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为人处事的能力和合作的作风。苗草村水族传统家庭教育十分强调子女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讲究礼节。这方面有很多具体规定,如走路先让长辈,进屋让长辈先坐,吃饭先盛饭给老人,不在老人面前打口哨,不在老人面前吐痰,不跨火坑,不在长辈面前翘脚,不从长辈面前经过,不在老人面前东摸西摸、窃窃私语等。这些规定使水族孩子从小就养成了谦和、礼貌的良好品行。水族是一个典型的泛神民族,信仰的鬼神有七八百个之多,对鬼神菩萨的信仰崇拜也是水族传统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过去,长辈们时常借助鬼神来教育子女。看到孩子淘气,爱踩别人鞋后跟,就会跟孩子说,踩鞋子的后跟,晚上走路的时候会有鬼跟在后面。父母还常用鬼神来恫吓孩子不要一个人独自上山。有一次,本村的一个男孩在家劈柴时,不小心砍到了自己的手,血流不止。此时家里没人在家,小孩就独自跑去山上采草药,结果迷路,一夜未归。第二天,当家人在山上找到他时,孩子因失血过多,又饿又怕,脸色苍白,奄奄一息。对于小孩的这种行为,长辈们都说是有鬼神在作祟,是鬼神将其引领到山上去的。因此,就会叫法师巫婆做法来驱鬼敬神。菩萨则是苗草村人们排忧解难的守护神,这里的菩萨并非佛教里的诸天菩萨,而主要是怪石、古树等自然神灵。逢年过节,苗草村的人们常常烧纸钱、香来祭菩萨,以求子、求顺利、求平安。长辈们教育子女要敬菩萨,千万不能亵渎菩萨神灵。一旦对菩萨不敬,就会遭到菩萨的惩罚。对鬼神菩萨的信仰崇拜作为传统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灌输给孩子,使苗草村的孩子从小就相信世上有鬼神,相信偱规蹈矩才能得到菩萨的保佑和庇护,以此让孩子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但无疑带有落后和迷信的成分。

3苗草村所展现的水族传统家庭教育的特点

苗草村所展现的水族传统家庭教育,其特点如下:

3.1教育内容的广泛性

苗草村水族传统家庭教育的内容涉及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有精神上的内容,更有大量物质生产生活方面的内容。通过给后代传授历史知识、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价值信仰等各方面的知识,让孩子既了解和认识本民族本村寨的历史渊源,学到如何生产生活,也知道了如何遵循和信守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和价值信仰。

3.2教育形式的多样性

苗草村水族传统家庭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除传统说教方式外,还有上述提到的讲故事、念谚语和情景示范教育等,此外还有唱歌谣、做游戏等教育方式。歌谣大多简短明了,通俗易懂,如《劝学歌》,其歌词大意是:“不读书一生学不到真本领,年幼时就得及时入学,这段年龄正是学习的时候,超过年龄读书就不容易,就像一去不复返的水,劝告大家从小就刻苦学习。”做游戏的教育方式如《猜调》,问者问道:“你猜什么是尖头王?你猜什么是虾子房?你猜什么是水盖饭?你猜什么能罩天?猜对了就来唱歌,不会猜就靠边边。”被问的人通过对歌的形式,回答对方提出的问题。“我说笋子是尖头王,我说水藻是虾子房,我说浮萍是水盖饭,我说云层能罩天。我说错了你尽管骂,我说对了你快来这边。”这种轻快活泼、简单明了、寓教于乐的形式,使孩子易于接受,从而收到既娱乐又启迪智慧的教育效果。

3.3侧重生产生活技能教育

生产生活技能的教育在水族传统家庭教育中占相当大的比重。孩子从小就接受长辈们生产生活技能的培训。对此前文已有论述。侧重生产生活技能教育是水族传统家庭教育的一大特色,这一点跟汉族传统家庭教育中侧重书本理论知识的教育是不太相同的。水族虽有自己的文字———水书,但水书的释读却仅掌握在少数水书先生手中,故在水族传统家庭教育中书本知识的教育并不常见。

3.4注重言传身教

苗草村水族传统家庭教育十分注重父母对子女的言传身教。父母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影响孩子,可最好的方式还是父母的行动。每一个孩子生下来时都是一张白纸,父母言传身教的示范教育,会使孩子深受影响,受益终身。在苗草村的生产生活技能教育和风俗习惯的传承方面,都大量体现了这种言传身教的教育方式。特别是在价值观的传承方面,苗草村的长辈们更是强调要用言传身教的方式教导子孙后代热爱劳动、团结互助、注重义气、讲究气节、孝敬父母、尊敬长辈,为后代树立良好的榜样。

3.5重视道德伦理

苗草村水族传统家庭教育具有重视道德伦理的特点,且对道德伦理的宣扬和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儒家文化有共同之处。苗草村水族传统家庭教育强调集体内部的互帮互助,做到互助和谐。而儒家文化中也有“和为贵”的观点。苗草村水族传统家庭教育还强调孝敬父母,尊敬长辈,重视礼仪。而“孝”和“礼”也是儒家文化的重要内容,有“百善孝为先”和“不学礼,无以立”之说。此外,水族人民把道德伦理中的“义”看得尤为重要,将“义”视为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的标尺。而“义”也是儒家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儒家核心概念“五常”(仁、义、礼、智、信)之一。可见水族文化既有其独特的民族性,又深受汉族儒家文化的影响。

4对苗草村所展现的水族传统家庭教育的评价和展望

首先,传统家庭教育对于水族这样一个学校教育传统较为薄弱的少数民族曾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苗草村水族传统家庭教育使本民族的历史得以世世代代传承下来,使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会了相应的生产生活技能,并遵从本民族的风俗习惯,从而形成与长辈们一致的价值信仰。因此,水族独特的历史文化、民族风俗得以延续、传承,使后代产生民族共识,实现民族认同,对延续和发展水族文明起着无可取代的作用。其次,苗草村水族传统家庭教育总体上属于一种较原始的家庭教育,教育内容多侧重于生产生活技能方面,书本理论知识很少,还存在着鬼神崇拜等落后、迷信的成分。改革开放后,随着水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人们的视野愈益开阔,水族传统家庭教育的内容开始遭遇新思想、新观念的冲击,一些和现代社会相背离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价值信仰等不断被摒弃和排斥,传统家庭教育正逐渐被现代家庭教育所取代。再次,过去苗草村的学校教育不发达,因而传统家庭教育成为教育的主要方式。而在学校教育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许多孩子从小就接受学校教育,传统家庭教育的功用则有所减退。有鉴于此,我们一方面要看到水族传统家庭教育在保护和传承水族民族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将水族传统家庭教育中积极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继承下来。另一方面还要做到与时俱进,为水族传统家庭教育增添现代教育内容和方式手段。此外,还要实行多元一体化的教育,做到传统家庭教育、现代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协调、共同发展,使孩子们既了解和接受本民族的历史,传承本民族传统文化,又能接受到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以成为一个真正的现代人而立足于社会。

作者:彭凯韦仕娟单位: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少数民族的传统家庭教育研究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jtjylw/647621.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