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范文

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范文

时间:2022-02-11 03:24:36

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他们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对外在压力拥有较好的自我调节能力。经相关调研发现,虽然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在不同年级存在消长现象,但总体上与学历无关,但与性别和所学专业存在显著差异。而学业压力、择业压力、专业兴趣、人际关系等方面,正成为大学生的心理困惑的主要来源。当然,文科类学生的心理困惑要高于理工类学生,农村学生的经济困惑要高于城市学生。当面临压力和困惑的时候,大学生消极应对手段较一般人群少,较少采取依赖不良嗜好来应对,大多数学生选择的是自我调节,或者和同学朋友聊天等方式排解。于此相对应的是,与教师或家长沟通不是学生排解心理困扰的主要解决方法。这说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青少年大学成长阶段缺乏有效的心理疏导教育。总之,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对个体心理健康有着综合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取决于其拥有的支持系统是否充足、有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保健意识不强,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应通过传授相应的心理健康知识和应对技巧,减少学生的社交困难,增强学生的道德感和利他性,从而形成较好的个人行为习惯,使其可以勇于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教育对策

(一)学校教育

我国传统的高校教育主要集中于对大学生的德、智、体发展方面进行教育,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明显落后于一些发达国家。这既体现在政府和高等学校对大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体现在心理教育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以及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广泛性和多样性。可以说,这些发达国家从管理者到教师均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解决学习问题和生活困难的方法和心理咨询服务。近年来,我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得到了广泛重视,很多高校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并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这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教育部在2005年6月成立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同时,一大批关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省级和部级课题相继开始进行研究,这也为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资料,对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心理健康模型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当前,我国处于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目标的重要时期,社会的转型必然给高校的大学生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困惑。而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基本上还处于空白期,其主要体现在:

第一,有能力和资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的院校很少,大部分院校的心理健康课程是由学校的思政教师或高校医务人员担任,缺乏专职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涉及诸多领域,如教育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咨询心理学、行为评判与治疗等,其专业技能、知识结构和工作经验都要求很高,同时要具有很好的亲和力与沟通能力,这都是其他专业教师无法短期内达到的。

第二,我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手段单一,主要以课程的方式进行,或坐等学生上门咨询,对一些国外常用的心理学量化工具和方法缺乏了解,同时大多数院校未配置相应的技术设备。大学生存在排斥心理治疗的思想,治疗的主动性较差。

第三,高校在新形势下对大学生的心理影响研究不足,教育主管领导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对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偏见。强调机械式教学方式,忽视学生的个性特征。将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将学生的心理问题看成是品德问题,将学生的学习问题看成是智力问题等。

第四,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课题,而我国高校的很多从事该方面工作的教师缺乏必要的信息交流的机会,无法及时获取国内外最新的相关资讯,这直接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效果。

鉴于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多是以校为单位进行,同时其研究领域具有广泛性特点,应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来进行,加强师资建设,落实持证上岗制度,建立一支由心理学家和心理咨询师组成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将现有的补救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转为主动教育模式,将教育方式从强调个别问题学生辅导转为群体辅导。通常以心理咨询为主的工作方式,无法有效地全面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应立足教育,通过课堂和课外辅导等环节将教育与咨询相结合,心理治疗和行为矫正相统一。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在普通高校教师和管理人员中的普及,使其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入心理健康教育,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高校应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使大学生在校期间获得良好的个性培养,这就需要教师借鉴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结合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开阔思路,有步骤地发展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二)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既包括: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聘请专门从事家庭教育的教师对子女的教育。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中国家庭教育通常存在以下问题:第一,过度保护和溺爱。父母注重孩子的外在需求而忽略内在需求,表现为对孩子行为的过度要求,或剥夺孩子表现自我的行为,缺乏心灵上的沟通。第二,揠苗助长和专制教育。父母习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子女,使孩子的心理失衡,成长中的恐惧造成或唯诺或焦躁,甚至出现拒绝学习,报复社会的心态。

第三,低估孩子和以偏概全。有些父母怀疑孩子的潜能,用主观期望对待孩子,以学习为发展的唯一目标,缺乏思考能力训练,当子女脱离父母进入高校茫然失措,面对诱惑误入歧途。

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是通过对子女的言传身教,使其了解社会,形成正确的认知观和行为规范。而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孩子的心理扭曲,产生对社会的错误认知,这都直接影响其在大学的表现。家庭教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但当前很多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主要体现在其幼儿园至高中阶段,对大学阶段存在漠然或放任的情况,他们更多关注经济支持而不是心理成长。实际在大学阶段的青少年其精神需求和情感需求更高,当离开父母遇到各种挫折和困难时,更需要父母的理解和支持。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大学阶段,家庭教育主要不是体现在智力教育,而应更加强调子女对陌生环境的适应和抵御诱惑的能力上。当然,好的教育不是溺爱或粗暴干涉,好的愿望也要通过子女可以接受的形式、方法来实施。家庭教育主要体现在:

第一,言传身教。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父母的言行、道德观和价值观也直接影响到孩子。所以父母首先需要有正确的社会认知观,可以想象,愤世嫉俗的父母怎么能有热爱生活的子女呢?孩子身上的优良品德并不完全靠学校教育得来,而大多是从父母的共同生活中培养起来的。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单亲家庭或家庭不和睦的学生,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所以和睦、平等的家庭氛围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大学阶段,孩子的心理发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易受外部因素干扰。家长应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注意观察,发现问题及时沟通,通过开导和疏通。每年各高校都有学生因考试作弊等原因被学校处以纪律处分甚至开除学籍的状况,这种对是非观的教育失误不仅是学校的责任,父母的关心不够也有一定的责任。教育孩子做诚实正直的人比给孩子更多的钱更重要。

第三,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父母应采用民主的教育方式,通过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知识,父母与孩子相互尊重,营造民主家庭环境,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对孩子错误的观点采取说服与限制相结合的方法,努力增强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这可以有效预防子女心理问题产生。

三、总结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很多,但作为大学生成长环境的学校和家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在大学阶段,学校教育要以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和实践能力为主,而家庭教育要以健全学生心理素质和人格为主。二者互相影响、相互作用,共同保证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这不仅关系到家庭的幸福,也是国家兴旺的基础。

作者:张航姜江单位: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jtjylw/638351.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