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中学美术教师教育实训教材类探析范文

中学美术教师教育实训教材类探析范文

时间:2022-10-21 04:22:51

中学美术教师教育实训教材类探析

摘要:近年来,我国中学美术课程作为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应用类科目的教学改革更是不断深化,因此,培养中学美术教师的高等美术教育体系中与之相适应的教材建设改革刻不容缓。本文通过简要梳理我国美术教材的演变历程,结合河南省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相关实训课程教材的发展现状,从教材品目、编写人员和新课程改革三方面进行分析,探索河南省中学美术教师教育实训教材的建设思路。

关键词:教师教育;美术;教材建设;实训

河南是我国的文化大省,本着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学术态度,在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教师〔2011〕6号)等政策文件的指导下,紧密结合中学美术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教学实际情况,探讨提出对构建河南省中学美术教师教育课程实训教学体系教材改革的建设性意见,为高等院校美术学(师范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也是在新形式下,适应社会对于中学美术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和教学能力的新要求,提高全省中学生美术综合素养和应用能力的直接手段和必然要求。目前,河南省各中学美术课大多采用人教版、人美版或湘美版的美术教材。在教学内容上,更注重对于学生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中学阶段美术课程教学内容涵盖范围更广,在教学中频繁使用数码相机、电脑、ipad等电子产品逐渐成为发展趋势。传统意义上的美术专业基础教学内容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其他皆为实践应用类。而与之相对应的是,河南地区中学美术教师教育的重要摇篮——高等院校美术学(师范类)专业学生的培养并没有完全适应教学需求。存在以下问题,首先,高校专业教学方面仍然受传统美术教育影响,以素描、色彩等绘画类专业基础训练为主,应用型训练为辅。换言之,重视造型能力,忽略应用能力,与现行中学美术课程标准相悖;其次,与社会连接更为紧密的实训类教学,如教学技能训练、微格教学、教育实习等在整个总学时中所占比例过少,直接造成美术学(师范类)专业的学生教学能力受限,在毕业进入中小学从事教职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适应工作要求,进而影响了教学质量;第三,忽略了学科间的交叉与共融,人文素质方面的培养相对匮乏。从根源上解决上述问题,强化实训环节,探索相关教材建设思路尤为重要。

一、美术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美术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十九世纪的德国,指用美术内容对人的教化与养育活动,即对学生的整体素质教育,美术教育与其他学科共同构成整个教育系统,这也是现代学校美术教育的理论基础。在我国,1917年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将美术教育提升为综合素质教育的一部分。2012年,艺术学独立成科,美术学科在艺术学门类下,分为美术学和设计学两大类,包括绘画、产品设计等12个方向。全国综合类大学基本都设置有美术相关专业。从培养目的上来看,一般分为以技法培养为主的专业型和理论研究为主的学术型,此外,师范类院校为培养美术类教师还设置有师资型的培养方向。由于绘画学科和设计学科涵盖面广,因此课程数量多、分类较细致,技法基础课程以石膏、人物素描、静物、风景色彩及速写为主,技法高级课程按不同发展方向细分为油画、国画、书法、篆刻、海报粘贴、建筑制图、印刷、制版等40余门。除此之外还包括美术概论、技法理论等10余门专业理论课程。毕业生就业面向政府和公益机构、美术事业单位、各级教育机构、以及广告、服装、影视设计公司和文化传播机构等。非美术专业的学生以一至两学期固定学分的方式设置必选公共美术课。我国高等美术教育学科分类逐步精细化、课程设置系统化、人才培养个性化、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大方向发展。河南省亦是如此,在美术素质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行的大背景下,学科细分,课程增多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发展的趋势,教材作为课程学习的核心材料,高等院校美术类教材的建设将是美术学科发展的基石,值得引起关注。

二、美术类教材建设现状

教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教学工具,从某种意义上讲,教材是教与学的枢纽,1922年,仿效美国学制的“壬戌学制”的颁行,中国的美术教育模式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在此之前,中国美术教育没有专门教材,多采用“师徒相授”的教授模式,以培养学生习得谋生技能为目标,为避免其多年的经验“外传”,师傅往往以亲身示范、口头讲解的方式传授重要的绘画技法,也陆续出现了《古画品录》《芥子园画传》等介绍美术技法的画谱、画本。总的来说,美术教材建设尚未形成体系。“壬戌学制”颁行后直至今天,我国的美术教材已经形成了系统化趋势。早在1927年,上海美专便已经使用美术技法类教材包括:《色彩学》《艺术解剖学》等五种;美术史教材包括:《西洋绘画史》等三种,基础文化教材包括《教育心理学》等四种。现阶段高校美术教育使用教材在此基础上有所扩充。而中学生的美术教材也逐渐由建国初内容较为单调的《图画》书转变为内容更为丰富生动的《美术》书。与中学美术课程实践教学相对应的系统化的教材使用,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整体素质,积累实践经验,学会工作方法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当今河南省高校所采用的美术类教材数量众多,出版单位和编写者也不一而同。通过查阅省内四所综合类大学所采用的基本教材与辅助教材,结合国内主要的三个图书网络销售平台共287种美术类教材进行样本统计分析:1.教材种类。美术学科不同于其它各学科,临摹是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南朝谢赫在“六法”中将其归纳为“传移模写”,中外美术教育都将临摹作为初学者夯实基础和快速提高水平的有效手段。因此,图册类为主的教材在美术教材总数中占绝大多数,在已统计的287种我国高等院校美术学科教材中占204种,比例达到了71%,除去占总数约6%的19种纯粹照片的摄影和服装展示教材之外,在剩余的185种图册教材中,美术基础类图册共76种,占总数约27%,绘画类图册共57种,占总数约20%,设计类图册共47种,占总数约17%,美术理论类教材共62种,占总数约21%,以文字解释为主的美术技法类共14种,占总数约5%。公共美术类教材共12种,占总数约4%。美术类教材种类分布如图1所示:通过列表比较可以看出:第一,我国高等院校现有美术类教材中占绝大多数的是图片为主的图册类教材,内容丰富、数量众多。与之相对应的是介绍专业技法知识的文字技法类教材数量偏少,教学过程中仍以教师的言传身教为主。第二,公共美术类教材可选择范围较窄,内容大多是中外美术史专业教材的精简版,文字说明搭配插图的形式较为单一。第三,理论类教材是美术教材中建设最成熟的区域,包括美术史、美学等理论教材编写严谨、配图丰富、学习要点清晰准确。这既得益于美术理论学者孜孜不倦的深入研究,也和理论学者更擅长运用文字来表达思想的习惯有关。2.教材编写人员及销售状况。教材编写人员是教材质量过硬与否的决定性因素,编写人员需要通过长时间的专项研究得出成果,并经过长期的教学活动检验和修正,才能编写出一套高质量的教学用书。本文通过对比查证的287种美术类教材中,教材编写人员在国内各个高校中担任教职、或在国内研究机构工作的总计258人,占总数的约90%,尤其是在中国画、美术理论等领域,几乎全部由国内作者完成。国内职业画家和国外作者等编写者总计29人,仅占总数的约10%,集中在摄影、服装等少数几个领域。而亚马逊等三家国内最大的网络售书平台艺术类图书的销量排行中国内职业画家和国外作者的销量排名则相对靠前。这一方面表明目前我国各高校和研究机构在美术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另一方面也体现出社会希望能够从更多的角度来分析美、理解美。因此应该鼓励不同类型的编写人员更多的参与美术教材的编写,达到相附相成的作用。此外,在网络售书平台中,艺术类图书销量排行前十名中,有四本需要读者动手为书中图片填色,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学习者希望能够更灵活的参与性。3.学科建设相关教材。随着河南省内教育改革的发展,美术学科建设和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许多交叉学科的课程被纳入高校新培养方案。公共关系学、大众传播学、消费心理学等新纳入课程的教材建设还处于摸索阶段。例如省内某综合性大学美术学专业必修的公共关系课所采用的教材为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公共关系学》,全书深入浅出的解析了公共关系理论的形成与应用,被评为全国优秀畅销图书。但这本教材的编写初衷是为公关、公共事务专业的教学服务,对美术专业学生则有些艰深,学科建设的辅助性有限。

三、美术类教材建设建议

当今社会对于美术类人才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决定了教材的编写不仅要符合美术专业发展的自律性,同时要兼顾实际需要,辅助实训教学,对此,提出如下建议:首先,美术类教材应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一方面通过调查发现,现有教材在美术相关实际应用类科目的涉猎存在一定不足,尤其是河南省内使用的美术类教材,应尝试加强泥塑、剪纸、蜡染等具备地域性特色的相关技能训练方面的内容。另一方面美术类教材应针对社会实际需求,突出教学重点,提高动手能力。其次,美术类教材应具有关联性与时效性,笔者通过实际教学和研究发现,现有教材偏重独立性、个案类教材的编撰,较少以全局观的角度解释某种艺术现象形成的原因以及各种现象相互之间的关联性。例如,中外美术史教材通常以各自独立的“时间-作者-作品-历史意义”等模式编写,但中国美术史作为世界美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规律必然与世界美术发展规律相关联,将同时代中外美术作品、事件进行比对,能够帮助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世界美术。除此之外,现有美术类教材有相当数量的教学主要内容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前编写的,严重缺乏时效性。这与艺术流派的快速更新,以及应用领域的时代性需求相违背,因而急需改善。第三,美术类教材应具有规律性与差异性,艺术是一个强调个性的学科,编写教材时,在满足国家艺术教育需要、符合艺术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应考虑到地域性文化与特征、不同性质院校的培养目标以及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并对应性采取措施。目前,一些专业性较强的院校在实施教学时,采用工作室制度,将不同特点的学生分类进行特色教学。美术类教材在编写时也可借鉴这种方式,在编写时充分考虑地域文化、校园文化、学生特征的规律性与差异性,积极开发学生自主学习。最后,美术类教材应具有直观性,实现数字化,美术始终是一门视觉艺术。无论是实践类图书的示范画,还是为美术或设计理论做佐证,都要求丰富、精美的图片展示。现有教材编写也对此十分重视,大量的图片不仅使美术类教材成为所有教材中最“好看”的教材,同时提高了印刷成本,使其成为各门类教材中价格最高、最不易携带、最容易损坏的教材。在数字化时代,美术类教材应扩宽思路,尝试增加配套资源,充分利用各种电子产品使用方便的优势,大力推动电子教材、多媒体教材建设,不仅可以降低成本,也可以将课程化整为零,结合MOOC、微课等新兴教学方式,充分实现数字化,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

结合当前河南省中学美术课程的发展需要,通过增强教材的实训性,构建全新的中学美术教师教育教学体系,推动全省中学美术教师教育教学的改革,提升中学美术教师预备力量的实践应用能力与创新意识,从而最终实现以美育人,培养具备人文精神、审美品味,会创新、懂实践的中学生的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南楠.高校美术教育理论与发展研究[M].中国纺织出版社,201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作者:张垒 单位:河南科技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中学美术教师教育实训教材类探析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jsjylw/743142.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