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等师范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实践范文

高等师范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实践范文

时间:2022-10-10 04:55:47

高等师范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实践

摘要: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教师的基本素质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败,更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高等师范院校的使命是培养适应未来教育的新型教师。但在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高等师范教育存在着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何衔接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方面高等师范教育如何与课改后入学新生的学习理念、学习能力、学习方式、知识体系等衔接;另一方面高等师范院校培养的未来教师如何无缝对接改革后的中学物理教育。基于这两方面的衔接问题,我们以“中学物理教学法”这门物理师范生教师教育主干课程为改革重点,并带动其他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创新与实践。

关键词: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创新;实践

目前,高等师范教育依然存在着教师专业知识缺少根基、教师教育课程“碎片化”、教师专业训练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等问题。为此,应重构基于实践的教师专业知识和教师教育课程,强化教师职业的实践性,使教师的“临床实践”成为一种习惯,促进大学与中小学的深度融合[3]。实践取向是近年来教师教育改革的应然选择,教师教育的课程也应该从传统技术取向转向实践,这是基于教育在本质上具有实践性需要[4]。

1调整课程内容体系结构,优化课程内容

基础教育新课程遵循全新的教育理念,在课程的目标、结构、功能、内容、实施、评价、管理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革。课程改革所出现的新变化,必然要求实施新课程的一线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方法及评价等方面都有相应的转变。因此,教师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如探究课教学的组织与引导、活动课程的组织和实施、常规教学中小课题探究的设计、课堂教学评价、现代教学技术的合理运用等,这都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而广博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全新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超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鉴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我们对师范生教师教育课程,尤其是主干课程“中学物理教学法”进行了课程构架和内容的调整。

1.1课程内容体系结构的调整

各师范院校开设“中学物理教学法”课程的学时数多在54~68学时。由于学时数有限,该课程大多以教学法理论的讲授为主,即使有一定的实训内容,也多是停留在教学示范或观摩层面,基本上没有时间来让学生在学习物理教学法理论的同时,进行相应的教学技能训练;而“教学实习”与“中学物理教学法”分属于不同学期,课程侧重点也不同。该课程又无法使学生在学习物理教学法理论的相应内容时及时进行训练,不便于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运用。鉴于上述原因,我们将“中学物理教学法”更名为“中学物理教学法与教学技能训练”,课时从原来的54学时调整为108学时,其中理论讲授48学时,校内教学技能训练60学时,且理论讲授与教学技能训练交叉进行。该课程安排在第三学年上、下学期,分别安排54学时,正好衔接第四学年上学期的“校外教学实习”。这样操作能将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实践及时、有效地结合起来;能有效促进学生在教学实习之前将理论与实践性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教学实习前有一年的时间接受教师角色意识的训练;实践证明,将这两门课程合并开设更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1.2课程内容的优化

“中学物理教学法与教学技能训练”是物理教育专业(本、专科)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课程的名称鲜明地体现了课程的特点:它是一门技能性、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课程。因此,我们对课程内容进行了优化,将课程内容分为理论性内容和操作性内容,并将两类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上、下篇内容交叉进行。增加了与课程改革相关的内容,删掉了一些与课程改革不相适应的内容;合并了一些理论性内容,增加了一些操作性内容,使课程内容得到优化,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实际需要。

2改变课程教学模式,对接基础教育课改

为了较好地与课改后入学学生的学习理念、学习能力、学习方式、知识体系等衔接,更好地促进未来教师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对“中学物理教学法与教学技能训练”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

2.1营造动态、开放的教学氛围

在该课程中,教师注重营造动态、开放的教学氛围,这里的“动态”是指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动态地调整课程内容、节奏和方式,将课改先进省市和国外一些新的教学思路、模式、方法等引入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教学中锐意改革创新;这里的“开放”包含师资的开放、学生的开放和教学资源的开放,比如聘请中学一线教师担任本课程教学示范和教学实践环节的指导教师;学生在小组充分备课的基础上,推选代表部分承担章节教学任务;建立开放和动态的教学资源库,将教师和每届学生收集或开发的教学资源(包括视频、课件、实验器件、文本等)纳入教学资源库,作为不同年级学生的共享资源。动态、开放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师生打开眼界,关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完成角色转变。

2.2师生互动交流成为教学常态

由于营造了动态、开放的教学氛围,形成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因此,师生互动交流、生生互动交流就成为了该课程教学的一种常态,让“教”“学”相长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比如,教师与学生一起收集物理教育教学的相关经验和研究成果,并在课堂上相互交流和探讨;选择几个典型的教学课题,学生分小组集体备课,教师参与小组备课,并进行适当指导;各小组推荐代表在班级说课,并进行小组PK,教师与学生一起评判,学生点评,教师总结,这不仅促进了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也提高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3教学技能比赛促进学习目标达成

让每位学生都参与物理教师基本教学技能比赛,以比赛促进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比如,教学设计与教案编制比赛、教学课件制作与讲解比赛、创新实验设计与制作比赛、板书板画设计与书写比赛、说课比赛等,这不仅是一种任务促进,更是让学生树立竞争意识、磨练教学基本功、顺利形成“师生角色二位一体”的有效方式。因为一名好教师既能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又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和设计教学。

2.4导师引领下的有效教学训练和顶岗实战

在本课程学习的同时,配以导师引领下的教学技能和综合教学训练、教学观摩,并与中学协作,让学生适当参与中学物理教学短期顶岗活动。通过理论学习、针对训练、顶岗实战相结合的方式,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学生的实际教学能力也大幅度提升,受到学生、家长、中学的普遍欢迎。

3开展“切点式”教研

这里的“切点式”是指学生以各自认知基础为切点开展的思考、释疑、探索等研究性活动。有思考才有研究,有研究才有收获,有收获才有提升,有提升才能与时俱进。因此,通过开展“切点式”的教育教学课题研究,让学生具有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如:通常要求学生对自己每次教学训练进行反思、回顾自己的中小学老师是如何教学的、对观摩课的感想等,从教学目标的设置与达成、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评价等多个角度撰写成小文章,并与全班共享;让学生观摩和参与中学的教研活动;引导学生开展简易物理实验研究和制作等。这样的“问题式教研”会通过量变最终达到质变,不仅形成了学生正确的教育观念、行为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也对师德的培养和强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4以评价促进学习和训练

由于本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也是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一门重要课程,因此,该课程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就业。为了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能在教育教学理论和物理教学技能两个方面有长足的进步,并在就业选拔中占据优势,我们对学生课程学习的考试方式进行了改革。“以评价促进学习和训练”是我们的评价原则。因此,我们在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

4.1评价内容

取消期末闭卷考试,将物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采用书面作业和实践作业两部分记分,其中实践性作业以比赛为考核形式,激发学生在教学技能训练中的竞争意识。多元化的评价内容能促进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习得多维度的知识与技能,促进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

4.2评价方式

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评价,比如参与各种教学技能比赛的评价,每项比赛都以教师量化评分和学生量化评分取加权平均,分别为60%和40%。要求学生用同一尺度评价全体同学,并由教师对每位学生的评价进行量化评估,以作为学生成绩的一部分。比如,让出现奇异评分的学生在全班公开评价理由,并接受质疑和进行阐述。多项比赛成绩之和加教师对每位学生的评价进行量化评估加平时参与教研、完成作业等成绩等于学生该学科的期末总成绩。这样的评价方法不仅促进了学生对教学评价方法和标准的把握,还帮助学生进行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并能公正、公平地对待被评价对象,这是作为教师的基本职业素养和师德,但也是很多教师至今都还欠缺的东西。

5专业课程教学和学生课外活动的积极配合

仅靠本课程的教学和实践,要无缝衔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还是不够的,因此需要专业课程教学和学生课外活动的积极配合。我们将基础教育课改理念和方法运用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并让学生有一定的教学实践机会,比如在热学课的教学中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选出一个小节的热学知识,提前布置给学生,分组讨论,撰写小组的教学设计,并派出代表现场实施教学。教学后听取其他同学的评议和建议,写出教学反思,总结经验和教训。这种方式对学生的教学设计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课程资源开发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等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利用学生课外活动,开展教学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比如普通话比赛,让学生结合物理课程教学,用教学语言进行表达。通过广泛的课堂与活动的配合,不仅强化了学生的教师角色意识,也让他们的教学语言表达能力、课堂教学组织能力、教学创新能力得到完善和发展。综上所述,“中学物理教学法与教学技能训练”课程的一系列改革与创新,是高等师范教育与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衔接的尝试,实践结果表明:通过改革与创新,促进了该课程教学效率的提高,提高了学生对课程改革的理解和新课程教学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学生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等都得到迅速提高,在就业选拔中占据了优势,毕业生首次就业于中学物理教学一线的比例大幅度提升。

参考文献:

[1]赵文刚.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育课程结构的优化[J].教书育人,2009(6):60-61.

[2]弯晶,张红洋,刘童童,等.中美物理师范教育课程对比[J].物理通报,2018(11):102-106.

[3]赵华晔.教师教育专业化危机与应对[J].教师教育学报,2018(6):8-16.

[4]李娟娟.实践取向教师教育课程:价值、困境及出路[J].山西能源学院学报,2018,31(5):95-97,102.

作者:杨祖念 杨果仁 单位:成都师范学院物理与工程技术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高等师范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实践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jsjylw/743092.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