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基于中高职衔接的计算机教学分析范文

基于中高职衔接的计算机教学分析范文

时间:2022-04-23 09:39:42

基于中高职衔接的计算机教学分析

[摘要]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职业技术人才,中高职有效衔接的教育体系可以为人才培养提供更多的机会。然而,目前计算机教学存在中高职脱节的现象,在课程内容、课程与专业结合、课程评价、教材等方面都没有达到有机衔接。因此,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要联合起来,进行计算机教学改革,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合作编写配套的教材;计算机课程内容和专业结合的衔接;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合作改革课程评价方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计算机教学方法。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计算机应用基础;职业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属于职业教育中的不同教育层次,其中的“中”和“高”主要体现在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上,而这两者又直接地体现在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上。课程体系作为培养目标的载体,是提高教学质量、保障人才培养水平的关键所在。然而,目前我国还未建成一个健全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之间存在着严重的脱节现象,导致目前的职业教育体系不能体现高职教育在中职教育的基础上的延伸和深化。中职和高职院校均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但该课程并未实现由中职到高职的有机衔接。因此,随着中职和高职教育的不断改革,为建立具有适应需求、有机衔接特点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能力的过程中还有待进一步地调整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

一、中职和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内容的衔接问题

为了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教育部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2009)》中,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的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建议和要求。尽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作指导,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同中职学校即使使用同样的教材,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内容也存在偏差,尤其是教师会选择性地进行教学,一些教师为了完成考试目标,通常只挑选考试必考的内容教学。因为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没有统一的指导文件,所以并没有与中职计算机教学进行有效衔接。中职和高职计算机教学内容的重复化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有些中职学校的计算机课程内容完全覆盖了甚至超出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内容。尽管绝大多数学生对知识或技能的掌握并没达到高职的培养目标,但内容的重复化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差异的认知,会削弱学生的学习热情,间接影响计算机教学质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二)课程考核与评价方式的衔接问题

除了由任课教师出卷的课程考核外,一些中职学校还需参加省市组织的中职学业水平考试或计算机等级考试。在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的考核多为学期末的学校统考或计算机等级考试,一些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会将计算机等级证书和毕业证书联系起来,采取“课证融通”的考核评价方法。由此可见,计算机课程的考核内容和考核评价方式在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的相似性和应试性,使得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养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在高职院校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因此,在计算机课程考核与评价的具体实施中,需要做到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的有效结合,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注意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为实现中职和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有机衔接创造条件,提升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与专业结合的衔接问题

无论是中职学校还是高职院校都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作为一门基础课程,计算机课程与很多专业有密切的联系。计算机教学和专业密切结合,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以基本的操作能力为主,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重视计算机技术中最基本的内容,它们都缺乏将计算机教学与相关专业进行有效结合。虽然学习了计算机技术,但是很多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并没有运用到计算机技术,没有有效发挥计算机在专业学习中的作用。另外,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还缺乏一定的补充性和发展性。[1]

(四)教材的衔接问题

在计算机教学中,中职和高职的教师都主要以教材为准,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职和高职的教材衔接存在一定的问题。[2]比如,中职学校的计算机课程教学与课程大纲存在出入,教材的内容比较混乱,有些中职学校缺乏统一的计算机教材,而高职计算机教材没有和中职计算机教材形成有效的衔接,内容相似度较高。

二、中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衔接的策略

(一)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合作编写配套的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参考依据,因此,在中职和高职的教学衔接方面要实现教材内容的有效衔接,减少中职教学内容和高职教学内容重复,突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重点,教材的编写要符合各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教师要从中职和高职不同阶段的学生特点和认知水平出发,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注意计算机教学内容的价值。教师要及时纠正教学过程中的错误,适当地调整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的进度,注意满足学生各方面的需求。此外,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合作编写配套的教材时,要根据相应学段的要求,注意分阶段完成教学任务,注意内容上的衔接。

(二)计算机课程内容和专业结合的衔接

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都是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因此职业教育中的计算机教学要结合专业特点。在教学内容上,可以将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职业能力的教学结合在一起,选择符合学生专业学习需求的内容进行教学,注意减少冗余内容的教学,计算机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专业知识的学习。计算机教学结合专业教学,可以将教学内容以“1+N”的模式进行划分,“1”是指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N”是指加入专业的内容。例如,会计专业的学习可以增加数字速录方面的计算机知识,造价专业的学习可以结合工程造价的专业理论进行Excel数据分析的教学,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可以增加更高技术含量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知识。结合不同的专业进行教学,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合作改革课程评价方法

目前,中职学校的计算机课程评价标准不够规范、不完善,为了更好地实现计算机课程评价方法的有效衔接,促进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评价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中职学校要从传统的课程评价方法入手,认识到传统评价方法的不足之处,要采用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课程评价手段完成课程评价。在改革的过程中,学校可以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在过程性评价的过程中,要对学生的日常考勤、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课程作业等方面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终结性评价可以通过期末考试等方法来实现,计算机期末考试可以采用笔试与上机实验相结合的形式。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计算机期末考试可以考核不同的内容,教师在设计考试题目时要选择有价值的考题,这样才能得到有价值的评价结果,并将其作为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参考和依据。另外,教师可以安排一些计算机特长生参加计算机专业技能竞赛,他们在比赛中获得的成绩可以作为加分项,以调动计算机特长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计算机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呈现更加生动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兴趣。教师还要注意选择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此外,教师也要注意拓展计算机知识,让学生了解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前沿,可为学生提供一些视频或者课件,便于学生课下完成自主学习。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包括和学生的线上互动,及时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计算机知识。[3]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之一就是掌握计算机技术,除了基本的办公软件使用外,一些专业技术人员要学会使用本专业的软件。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中职学生和高职学生学好计算机技能是基本要求,只有中高职计算机教学有效衔接起来,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昭稳.浅谈中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科学衔接[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3):117-118.

[2]阳琼芳.中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有效衔接研究[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6):62-64.

[3]王忠,闫红霞,王四海.基于“1+X”模式的高职计算机公共课教学研究与实践[J].职业,2011(14):105-106.

作者:沈继云 单位: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基于中高职衔接的计算机教学分析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jsjjyyjlw/713661.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