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校师德建设范文

高校师德建设范文

高校师德建设

[摘要]以人为本是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以人为本的高校师德建设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以实现其真正全面自由的发展。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在教学活动中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努力建立和谐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树立严谨的学风和治学态度。

[关键词]高校;教师;以人为本;师德建设

Abstract:Humanismistheguidelineandthebasicrequirementtobuildupteachers’professionalethicsinthenewera.Theconstructionofperson-orientedteachers’professionalethics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mustemphasizethestudent-orientedviewpointsoastoletstudentsdevelopfullyandfreely.Teachersshouldpursuenewteachingmodelsconsistently,renewteachingideascontinuously,trytoestablishnewlydemocraticrelationshipwithstudents,putstudentsinthefirstplaceandsetupconscientiouslearningstyleandacademicstudyattitude.

Keywords:collegesanduniversities;teachers;humanism-centered;constructionofteachers’morality

师德师风建设在任何时候都是永不过时的话题。改革开放30年,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转型,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师德师风建设的重心也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党的十六大把发展高等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强调必须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因此,如何把“以人为本”这一比较抽象的哲学理念具体地落实到师德建设的实际工作中去,就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也是高校落实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

一、“以人为本”是新时期师德建设的指导思想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高等学府是培养高精尖人才的摇篮,它的中心任务就是教育人和培养人。在高校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学生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满足学生的多方面要求。高校的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他们的潜能,切实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作用,以实现其真正全面自由的发展。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新时期师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特征。“以人为本”也是教育的本质所在,因为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解放和自由及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目标。高等教育坚持人本理念,就是追求对人本身的关怀,完整全面地关照人,提升人,鼓励人自由发展,认识人,关爱人、教育人、尊重人,开发人的心智,提升人的道德水平[1]。

“以人为本”是一种科学的教育哲学观。高校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人本关爱的巨大作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有服务育人的意识,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爱惜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一切为了学生,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教师要用自己美好的心灵和良好的道德行为启迪、感化和影响学生,为培养合格人才而不懈努力。古今中外的思想家教育家都把热爱学生看做是教师的主要道德标准。只有热爱学生才能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才不愧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2]。

二、新时期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教师历来受到社会的尊重,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教师被人们比作蜡烛,点燃自己照亮别人,这就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严谨、求实、奋发、奉献的精神风貌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但是目前高校教师思想道德方面还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长期以来,受“师道尊严”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被作为客体对待,师生之间的关系成了服从和被服从的等级关系,学生习惯于服从,不愿提出任何异议,教师的服务意识淡薄,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以个人为本位,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和沟通,缺乏民主平等的气氛。

有些教师功利化倾向严重,对个人价值和利益看得较重,片面关注自己的科研情况以获得更高的岗位级别和津贴,而不太主动考虑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过程只为完成课时而教学,不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敷衍了事,教学效果不能保证,因而不能更好地培养合格的人才。更有甚者,有些教师把工作仅仅当作是一种“稳定”的谋生手段,不能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当中,从事和自己业务关系不相关的其它工作,使本职工作受影响。

有些教师思想道德观念淡化,只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忽视了自身道德品质的培养,更经受不住大风大浪的考验,以至于在生死抉择的关头,弃学生的生死不顾,只身逃命。今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范跑跑”事件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在灾难突然降临的一瞬间,都江堰光亚学校教师范美忠不顾学生安危第一个跑出教室,不仅没有尽到一个教师应尽的责任,事后还毫无廉耻地为自己的行为开脱,丝毫没有负疚感,带来了极恶劣的社会影响。同为教师,既有舍生取义的英雄楷模谭千秋,也有逃之夭夭、人人不耻的范美忠,显而易见,不是法律规定出了问题,而是师德建设存在严重问题。范美忠的行为不仅违背了师德,甚至丧失了一个普通人所必须具有的最起码的道德品质。“范跑跑”事件说明师德已有下滑的趋势,必须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

有些高校教师不仅职业道德修养不够,学术道德观念也比较淡薄,缺乏严谨的治学态度,学术心态功利,学风浮躁。学术造假、学术泡沫、学术舞弊、学术交易、学术贿赂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一些名牌大学的著名教授也存在学术上的造假和腐败问题,刻苦专研的精神较弱,缺乏扎实根底和求真务实的态度。

三、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再思考

市场经济导致的价值多元和功利趋向等问题不容忽视,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重大而紧迫的问题。针对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应当采取一些对策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

首先,在高校师德建设中坚持以学生为本,就是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改变把教师作为教育主体、把学生视为教育客体的现象,打破服从与被服从、支配与被支配的陈旧观念,以学生为本,建设新型的师生关系,这是师德建设的核心内涵,是现代教育的根本要求。高校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从学生的差异入手,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从被动的受教育者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和自我教育者,成为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角,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看作是一个有主见、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热爱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热爱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钥匙,是教师和学生心灵之间的一条通道。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精神,增强学生的价值感和成就感。师生平等对话、互相信任、和谐相处,既是以人为本思想对现代高等教育的要求,也是时展对高校师德建设提出的必然要求[3]。

其次,在高校师德建设中坚持以学生为本,就是要不断创新教学理念,打破以往教师教、学生学的单一教学模式,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寻求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改革要着眼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学习能力和自学习惯。教师要定期更新教学内容和教材,不断充实新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要汲取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及时将先进科研成果和学科前沿动态传授给学生;要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手段,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要加强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使学生积极参加科研、创新和社会实践。学校在课程设置上,要给学生更大的对专业、教师、课程和学习时间的选择权,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通过开设大量选修课、开放实验室以及灵活的学分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和激发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平台。

三、高校师德建设中坚持以学生为本,就是要求教师要不断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和自身的品德修养,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教师的道德修养是一种精神体现,是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味的体现。良好的师德形象是一种精神的化身,它孕育着真,引导着善,创造着美,奉献着爱。因此,师德建设不能靠简单的说教,也不能期望制定一纸法律条文就能解决问题,它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关注和全体教师长期的努力。要想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优秀教师,不仅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渊博的学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影响学生,还要不断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具备高尚的师德,因为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前光亚学校教师范美忠的言行不仅没有给学生展示一种舍己救人的崇高境界和良好的职业素质,反而传播了一种不健康的道德观,因此范美忠职业道德的缺失和职业责任的不作为绝不能被社会宽容和谅解。爱学生是教师最重要的职业道德,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并不因学生的毕业而终止,而会在他们未来的工作学习中继续产生重大影响,甚至会伴随他们的一生,可见师德影响之深远。

师德建设坚持以人为本,还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教育引导大学生既要学会做事,又要学会做人;要对大学生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加强集体主义和团结合作精神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引导大学生在增长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提升思想政治素养,知行合一,德才并进,和谐成长,最终使大学生的理性与非理性、科学与人文、知识和品德、智力与人格、个性和潜能、精神与文化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

四、以人为本的师德建设更要注重教师学术与学风的建设。“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学术是非常崇高而神圣的事业,学术失德是大学教师的耻辱。大学教师要以造就高素质创造性人才、培养国家栋梁为使命和责任,要讲学术道德,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要自觉维护学术的尊严和学者的声誉。不讲学术标准和操守,则无法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所以,以人为本的师德建设,要求学校要营造良好的学术文化环境和氛围,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确立教师在学术道德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强化教师的学术主体意识,培养优良学术道德,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赵雅芳.“以人为本”促进高校师德师风建设[J].鸡西大学学报,2004(6).

[2]李宽亮.高校师德建设中的人本前提[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4(10).

[3]林崇德.做高尚师德的实践者[J].中国高等教育,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