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基础教育资源共享专递课堂困境及应对范文

基础教育资源共享专递课堂困境及应对范文

时间:2022-10-13 10:19:00

基础教育资源共享专递课堂困境及应对

摘要: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共享对实现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专递课堂作为促进偏远地区享受基础教育优质资源的重要途径,能有效帮助薄弱校和教学点开出、开足、开好国家规定的课程,但在实施过程中却面临着认识、技术、实践和管理等多方面的问题,影响了实施效果。本研究从认识重塑、技术重构、协同实践和统筹管理四个角度提出建议,期望能对专递课堂的实施提供可借鉴之策,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推动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发挥作用。

关键词:专递课堂;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共享

专递课堂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以促进区域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共享得到了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教育部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应用专递课堂通过网上专门开课或同步上课、线上推送优质教学资源等形式帮助农村薄弱学校和教学点强化师资、开出开足开好国家规定的课程,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1]。教育发展的目标是公平而有质量的发展,可以通过专递课堂的实施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实现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均衡和教育公平[2]。专递课堂是实现主讲教师与教学点学生的双向互动的重要途经,是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创新实践探索,是实现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保障教育普惠公平的重要手段[3]。许多学者围绕专递课堂应用策略、效果评价、师生互动三个方面展开研究:策略方面,通过分析专递课堂五要素,根据学情有针对性选择适切的教学内容、方法、策略和媒体等进行教学设计,实现优质校教师与教学点学生之间双向互动[4]。明确主辅教师职责、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加强信息技术在专递课堂中的应用有助提高专递课堂教学质量[5]。效果评价方面,利用专递课堂和区域研修能够有效缓解农村学校专业教师不足、从根本上提升教师教研水平及推动教育方式的变革[6]。专递课堂使教学点“开好”课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7]。师生互动方面,专递课堂中师生互动对于学习效果具有正向显著影响[8]。良好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9]。以上对专递课堂整体实施过程的研究相对有限,典型的专递课堂实施案例对专递课堂的常态化发展影响有限。鉴于专递课堂的常态化按需应用对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的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对专递课堂在实施过程中认识上、技术上、实践上和管理上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保障专递课堂顺利实施的策略和建议。

一、专递课堂的内涵特征

与传统面对面课堂相比,专递课堂是一种以人(这里指优质校教师和教学点师生)为主体,“互联网+教育”环境为依托,网络平台设备为纽带,跨越时空建立在优质校和教学点间师生良好交互的开放系统。在接受信息和输出信息的过程中,促进师生教与学向有序化发展,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实现城乡优质资源同步共享和教育公平。对专递课堂的内涵可以从协同教研、学生学习和教学互动三个方面解读:从协同教研方面看,两端教师跨校协同教研,应用资源服务平台开展区域研修;从学生学习方面看,教学点学生根据学习需要基于资源展开学习;从教学互动方面看,优质校教师和教学点师生三方互动同步开展教学活动。为了更直观地体现专递课堂环境中教师如何协同教研、学生怎样学习和师生间如何互动,构建了专递课堂实施流程图专递课堂的内涵有以下几个特征。1.专门性专递课堂对准开不出、开不足、开不好国家规定课程的薄弱校和教学点,以互联网的方式推送适切的优质教育资源。2.公平性专递课堂的实施,最大程度地发挥了优秀教师和优质资源的作用,实现各区域和学校的师资共享、资源共享。3.交互性教学交互包含了界面交互、信息交互和概念交互[10],专递课堂中以环境支持的界面交互和教学活动设计的信息交互为基础,目的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概念交互。4.育人性专递课堂中教师的道德品格体现在对学生的德育教化,促进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5.协同性专递课堂系统内部需要教师、学生、教学环境、技术设备等相互协调配合,共同围绕教学目标协同运作,各自发挥应有的功能。

二、专递课堂实施的困境

积极推进专递课堂的实施,形成区域优质资源、师资均衡共享是信息化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但实施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1.认识问题

以网络技术为支撑开设的专递课堂,颠覆了传统教育模式[11],赋予了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等相关管理层、两端教师和教学点学生新的含蕴,同时三方都面临认识上的挑战:从相关管理层面来看,进行省、区域和学校间规划、协调,监管和激励师生开展教学活动是各级各类领导的职责,他们仍需要重新认识和深度解读专递课堂的实践对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推动课堂变革和促进育人方式转换的重要意义;对于两端教师,专递课堂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要求毋庸置疑给教师增加了工作负担,开展过程中两端教师的作为与不作为全凭教师主观意愿和对付出与回报合理性[12]的认识,教学点教师会因为价值错位[13]产生心理落差;从学生层面来看,管理层监管机制和激励机制对促进教师教学的动力不够使教学点学生没有得到及时正确的引导,从课堂主体沦为被动的视频观看者,影响学习体验。

2.技术问题

利用专递课堂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在技术上还面临三个方面的问题:在平台设备维护和管理方面,技术支持的平台维护和管理比较复杂,维护成本和技术要求较高,之前课堂中现有的设备与专递课堂进行适应和相容的方案尚未完善,出现设备重复建设、现有设备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问题;在资源共享方面,国家数字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数据庞大,资源繁杂,对资源的吸纳、整理和应用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用于传输资源的平台和设备作用发挥不充分导致资源供给效率相对降低,专递课堂互动性、共享性和智能化没有得到充分展现;在环境保障方面,学校作为技术实践的实施主体,需要凭借学校自有文化资本,对平台和设备进行甄别、选择和适配,教学点存在硬件设施和软件资源方面的短板,容易受到网络传输、网络安全等影响出现卡顿或被迫中断,开展各类教学活动和资源的共享受到相应的影响,不稳定的课堂环境和氛围影响了师生的教学感受。

3.实践问题

协同发展理论认为,系统内各子系统间相互作用和影响,使系统从无序到有序,脱离混沌达到稳定[14]。专递课堂系统运作在实践中因为实践方式、研修团队和实践效果等三个方面的问题无法达到常态化按需应用。在实践方式方面,没有清晰明确的实施方案,对学校和教师等没有制定相应的能力和业务培训项目,学校和教师的管理和教学实践犹如盲人摸象,专递课堂的应用管理和服务水平提升较难;在教师团队研修方面,缺少专门针对专递课堂应用能力的研训队伍和教学研修团队,两端教师的共达性不一致、协同意识淡薄和协同乏力导致两端教师没有充分的协同教研,教学点师生只能被动接受而得不到优质校针对性的帮扶和可借鉴的经验,教学点的内生动力未从根本上激发;在互动效果方面,只有社会临场感、教学临场感和认知临场感强烈时有效的学习才会发生[15],两端师生隔着屏幕互动,教师的临场感与学生的认知临场感不强,可使用的交互方式有限,学生面对教师提问回应的积极性较弱。

4.管理问题

对于专递课堂异地同步教学的管理面临着三个方面的问题:在整体安排方面,缺乏相应的管理层对专递课堂整个系统宏观的把控、结构的梳理、具体的规划调度,进展和相应的制度更新缓慢,工作进展和应用成效延缓,实践流于表面;在质量监测方面,专递课堂质量监测体系不完善,各区域各校各行其是,教师是否使用平台设备和资源辅助教学无依据可查,应用效果无法测评;在评价反馈方面,根据地方政府特点和专递课堂实施点的督导认定评估工作、效果评估的指标体系和评估办法的制定待完善,以评估报告促进教学安排、质量监测和应用效果再评估会因此受到影响。

三、专递课堂实施的策略

针对专递课堂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下将从认识重塑、技术重构、协同实践和统筹管理四个方面提出针对性策略。

1.认识重塑

管理方面的认识重塑: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要明确工作职责,教育部门出台相关配套政策,组织制定实施和考核办法,为专递课堂应用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学校明晰对专递课堂运行环境和应用服务进行维护管理、对教师教研指导和组织培训的责任;教师认识重塑:教师作为教育信息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主体,必须反思传统角色并从中挣脱出来,重新审视自身新的角色定位[16];优质校教师的教育理念要紧随从面对讲台到屏前授课方式的转换,以多元开放的原则接受新理念、新知识和新的教学方式[17],积极促进教育的变革和创新,使专递课堂顺利开展;教学点教师可以通过教委或学校组织认识层面(政策解读、专递课堂的优势及对教师自身发展的帮助)的专项培训和疏导、优质校教师对课程设置征求教学点教师意见和定期组织主辅教师教研交流活动,帮助自身缓解心理落差从而更好地适应角色;学生认识重塑:优质校教师对教学点的学生面对面地开展教学或课外活动,帮助学生消除心理上的陌生感和打消屏幕的距离感,让学生更容易接纳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增强教学体验。

2.技术重构

专递课堂依靠信息技术的支撑来增强教学交互,其对信息化环境的要求极其严格[18],需要进行技术重构。技术支持的设备重构:通过代码重构的技术手段改善平台的性能,使平台的设计模式和架构更加合理,提高平台扩展性和维护性,充分利用现有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普通教室,将教室中现有设备的特点和平台设计的模式相整合,避免重复建设,使原有设备得到充分的利用和适应于专递课堂;技术支持的资源重构: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为专递课堂提供优质丰富的资源,建立UGBS模式(U研究机构、G政府、B企业、S学校)[19]等促进资源有效供给,通过课程需要的动态资源服务平台,利用数字资源辅助教学,让优质教学资源惠及每一所学校;技术支持的环境重构:确保教学点的学生沉浸于学习情境中并且运用平台中的资源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教学,需要加强宽带网络和技术设备环境的稳定性,进一步完善教学过程中教学管理、实施与评价等功能,持续优化系统,加强专递课堂与网络学习空间应用的融合,利用网络学习空间拓展资源共享、教学交互和学习评估等服务,借助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等增强专递课堂的共享力和互动力,不断完善教学过程,提升环境创生力和营造有温度的教学氛围,拉近两地师生的距离,实现学生学习的概念交互。

3.协同实践

实现专递课堂内部系统有序运作,需要关注教学实践方式的变革、教师协同研修团队和教学实践效果。对于实践方式,同时关注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两端教师极力发挥各主体的协同效应,各司其责、共同合作以形成良好的协同意识,相互协调形成合力,鼓励教学点学生相互进行协作与交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思考方式的转变;对于协同团队,依据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建立各中小学校优秀教师、省市县教研团队、高校学科教学专家等多方联动的专递课堂应用能力研训队伍,组建研修共同体,利用已完善的平台针对性地设置专门的教学研讨空间或线下交流,组织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方法和教学心得等方面的交流研讨,提升两端教师共达性的同时对教学点教师提供可借鉴经验和针对性帮扶,使专递课堂的实践从教学与教研两方面展开;对于互动效果,保持良性的师生互动能够促进师生情感交流、维持师生关系和端正学生学习态度[20],两端教师需要在课前进行充分交流和准备,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基本情况,通过协同备课、教学和评价反思等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来增强师生教学互动的同时削弱因距离和屏幕带来的分离感,增强师生的教学临场感进而帮助学生积极融入师生、生生的协作关系中,增强学生交流沟通和协作能力。

4.统筹管理

健全的保障机制和科学的统筹是基础教育信息化实践的根本保障,要注重发挥聚合效应来提升效益[21]。因此,专递课堂的统筹管理需要健全相应的运行机制给予保障。对于总体安排,构建“行政指导、电教牵头、教研引领、师训保障、学校落地、督导考核”的保障体系[22];各部门厘清责任分工,合理调配资源,根据区域教育发展水平制定分级分层、相互协调的专递课堂推进计划和实施方案,各学校结合实际,制定专递课堂常态化应用的实施细则,为教师开展教研活动提供依据。对于质量监管,利用网络平台,以网络巡课、教学实录的方式进行信息采集和数据分析实现对专递课堂应用效果的动态监管。对于效果评估,依据对各地方人民政府出台的评价指标制定专递课堂效果评估方案,定期对各校开展测评及反馈,促进质量监测与应用效果的再评估,提升专递课堂应用效率和效果。专递课堂是利用信息化手段让乡村学校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城乡教育均衡配置的有力手段。为总结专递课堂实践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发现的问题,通过走访实施专递课堂的城乡学校,对区域管理者、教研人员、实践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从认识、技术、实践及管理等层面总结问题、分析困境、提出策略,根本目的在于为共享专递课堂实践成果、发挥专递课堂资源效能、推进专递课堂走向深入、实现城乡学校共同发展,为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共享提供经验。

作者:黄威荣 杨晓娟 单位:贵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基础教育资源共享专递课堂困境及应对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jcjylw/751146.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