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基础教育中的感恩教育探究范文

基础教育中的感恩教育探究范文

时间:2022-10-31 03:53:40

基础教育中的感恩教育探究

[摘要]每一个适龄教育者都需要接受基础教育,他们的身心素质的奠基阶段都需要在此阶段进行,可以说,基础教育关乎受教育者个人、社会的进步、国家的未来。长期以来,感恩教育即为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内容,然而如今,由于受不同因素的影响,部分儿童存在自我主义思想,感恩缺失。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感恩教育的现状,探讨基础教育阶段实施感恩教育的紧迫性以及改进措施。

[关键词]基础教;感恩教育;感恩之心

21世纪,国家、社会日益关注人才的综合素质,推崇人才的知行、品德合一,这其中感恩教育作为人性教育的重要内容,成为了基础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感恩教育即学会感恩,实现推己及人,进而回报他人、回报社会、回报国家。基础教育阶段进行感恩教育,既是对学生个人道德发展的要求,也是中国传统美德的继承要求,同时也是整个社会的发展要求。在物质资源丰富的现代社会,许多儿童习惯于索取,缺乏自我管理能力,责任意识淡薄,对于父母亲人及其他相关人员的付出视为理所当然。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感恩教育的缺失、错位、误读。如何利用感恩教育激发儿童的良善之本性,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感恩教育的内涵

感恩教育名为感恩,实际上它包含着多个层次,是一种受教育者认识恩情,内化为自我感恩意识,转化为回报恩情的行为并养成奉献精神的一系列人性升华过程。在认知、情感、实践层面上,感恩教育均对受教育者产生影响。在感恩教育的发展特点方面,感恩教育传播性强,在受教育群体中极易相互感染,但与此同时易流于表面,转化升华为自主行为存在一定的教育难度。

二、目前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现实情境中,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不断渗透感恩教育思想,儿童基本的感恩意识比较完备,但感恩活动形式化明显、家校脱离等原因使得感恩教育举步维艰。部分儿童漠视他人付出,以自我为中心;部分教师错误解读感恩教育,以给父母洗脚、制作感恩卡片为基础感恩教育的全部;部分家长溺爱儿童、忽视儿童的情感交流。这些均是当前感恩教育发展的严重问题。当今信息高速发展,网络媒体资源丰富,跨文化融合严峻地考验着我们原有的传统道德观念,儿童接受的信息繁杂,感恩易被忽视、误解。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社会不良因素易歪曲儿童脆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校教育中,基础教育重视知识的理解,忽视人文教育。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育儿经验匮乏,缺少对感恩教育的认识,同时部分家长难以以身作则,这些因素对于身心发展尚不成熟,自律观念淡薄的儿童感恩意识的塑造、感恩行为的选择产生极大的冲击。

三、开展感恩教育的途径

(一)家庭—唤起感恩之心

感恩教育不同于知识教育,不存在一蹴而就,其重点就在于日常生活的感恩意识的渗透。家庭教育中,部分父母的溺爱行为催生了儿童的自私品格。因此,感恩教育的前提即父母端正育儿态度,使儿童理解父母的辛苦,感恩父母的付出。在家庭生活中,感恩教育可以随时随地开展,告知儿童父母工作的不易,鼓励儿童帮父母进行力所能及的家务,激发儿童的感恩行为。儿童的衣食住行等都存在感恩对象,父母润物细无声的感恩教育将会使孩子知道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有他的存在价值,都有感恩之意义,最大化激发儿童的感恩之心。

(二)学校—开展感恩活动

学校是儿童接受教育的主要阵地,感恩教育不仅需要学校教师思想的宣扬,更需要一系列活动使得儿童的感恩行为得到落实、巩固。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父母与儿童接触的密切性,教师可以利用活动情境首先激发儿童的感恩父母之心,体会父母养育、培养他们的付出。在感恩教育内容方面,教师不能仅限制于制作感恩卡片、给父母洗脚等方式,还可以开展体验教育活动,组织儿童转换为父母身份,进行生活体验,从而使其认识到父母的无私奉献和关怀。同时,教师应抓住教育机会,指导儿童感谢周边同学的帮助,尊重他人的劳动,关心周围的世界。另外教师还可以拓展自然、社会等感恩活动,如在自然方面通过活动树立儿童保护自然意识,学会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等。

(三)社会—营造感恩氛围儿童心理、生理的不健全

使得社会氛围对于儿童行为的选择存在深远影响。经济的发展冲击着传统观念,感恩教育需要社会给予积极向上的正面影响,基础教育阶段的感恩教育更是如此。感恩教育需要回归儿童生活,在社会环境中,成人彼此相互礼让、互相帮助,儿童长期观察、注意该社会现象,更有益于感恩行为的内化。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容易被具体的事务吸引,易于为他们所理解和模仿。社会需要树立典型感恩人物形象,同时必须与时俱进,在雷锋、孔融等传统感恩形象的基础上增加现代人物,广泛宣传其行为,减弱儿童的时代感,距离感。感恩教育不仅限于家庭、学校,更是社会责任,儿童的生活环境氛围积极向上,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知道感恩,自然有利于感恩教育的开展。

(四)家庭、学校、社会—相互融合

儿童的观念认识易被动摇,家校不一不利于儿童正确感恩之心的养成。家长与教师统一感恩教育认识,彼此支持感恩活动开展,加强沟通与交流,更能夯实感恩教育的教育效果。社会的氛围搭建需要家长、教师的共同努力,以身作则,三者形成合力将会使儿童时时怀有感激之心,事事懂得相互协作,实现感恩教育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齐冬莲.论感恩教育[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

[2]许婕,杨波.论感恩教育的时代性[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02).

[3]张桂权.感恩意识与感恩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6(01).

作者:佟丹 单位:河北大学教育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基础教育中的感恩教育探究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jcjylw/708646.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