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与基础教育对接范文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与基础教育对接范文

时间:2022-04-01 09:28:10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与基础教育对接

摘要:目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如何适应基础教育需求已成为基础教育备受关注的问题。而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基础教育需求对接仍存在诸多问题。该文分析了相关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明确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完善课程体系;改变教学方法和手段,适应新型体育教学模式;注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高校体育教育与基础教育交流机制,促进相互学习。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基础教育

2011年,新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颁布,吹响了新一轮基础体育教育改革的号角。高校体育教育向来是培育基础体育教育人才的摇篮,是产生基础教育体育教师的“工作母机”。然而,从新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颁布到现在,改革的效果却始终不尽如人意。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高校体育教育人才培养与基础教育的对接脱节,未找到两者合适的切合点。这也将成为影响基础教育体育教师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结合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中、小学的现实情况,探讨高校体育教育人才培养与基础教育需求对接的有效途径是极其必要的。

一、高校体育教育人才培养与基础教育需求对接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各项专业能力与水平,培养一批面向基层教育的合格的中、小学体育教师。然而,由于目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受到旧大纲及许多现实因素的影响,如过度重视体育竞赛成绩,学科体系不完善等,导致体育教育专业与其他相关专业,特别是与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区分不明显,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异化为培养“运动员型教师”。这种教学培养目标过度强调培养体育老师某一项运动项目的能力,而忽视了本科教育的重点是培养既精通一项专项运动,又对各个运动项目、运动技能都有初步了解的“复合式人才”。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体育课程是高校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的设置要适应培养目标的需要。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例如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不具针对性,课程体系庞杂,专业化程度较低。心理学、教育学、教学论等科目多是宽泛的理论知识,脱离中小学基础教育实际,既无对中、小学生学习需要的分析,又无对各个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学情的分析,不利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胜任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工作。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过度注重专业课,而忽视基础课,从而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知识面比较狭窄,无法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对厚基础、宽口径、全方面发展的体育人才的需求。

(三)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落后

目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方法依旧是以“填鸭式”“仓储式”教学为主。教师根据教学计划,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常规方法一般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方法相对单一,不具针对性、创造性,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较少,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及积极性。同时,教师对学生各项技能的掌握程度比较注重,忽视了学生教学能力、组织能力的培养。

(四)学生学习项目技能单一,专业水平不高

一方面,大多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步入大学前学习体育的时间短,练习次数少,运动技能掌握不全面;另一方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由于自身条件有限,无法选择两个及以上专项进行学习,且大多数学生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越来越不注重个人专业技能的学习与提高。新课程标准改革要求体育教师的教学要多样化,因此,对体育教师的项目技能要求就更全面,且中、小学的学生大多心智未健全,学习方式主要以模仿练习为主,假如教师的示范不标准或错误,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体育课学习的兴趣。体育教师的项目技能、专业水平是衡量体育教师是否合格的重要依据,也是高校体育专业培养的关键点之一。

(五)高校体育教育与基础教育缺乏有效交流

长期以来,高校体育教育人才培养与基础教育需求一直存在缺乏沟通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理论与实际操作两个方面。例如,在理论研究方面,高校体育教育与中、小学体育教育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小学体育教育多研究小学体育教育问题,初、高中体育教育多研究初、高中体育教育问题。其研究的立足点均从自身出发,几乎未从整个体育教育的发展视角来研究问题。关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方面,高校一般也只考虑到了自身的师资力量、场地因素、地方特色资源,同时结合其他高校的课程理论研究、实践经验,却忽视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应结合中小学体育人才需求特征。

二、高校体育教育人才培养与基础教育需求对接的策略

(一)明确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合格的体育教育人才。如今,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体育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也应与时俱进,以培养适应社会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另外,注重与基础教育的实际相接轨,协调发展学生的专业基础、专业技能、教育理论、科研能力,且加强实践能力锻炼。因此,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在人才培养上应更加明确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中、小学的实际情况,全面思量中、小学的人才需求,为基础教育输送更多、更优秀的实用型人才。

(二)完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其与受教育对象的思维方式、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就业等密切相关。基于此,笔者认为完善课程体系是十分必要的,且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首先,课程设置更具针对性,在强调体育教育专业技术的基础上突出师范性,同时,重视体育教育类课程的作用,培养学生教的能力。其次,结合中、小学体育人才需求及高校自身资源特色,删减不合时宜的课程,增添学生喜闻乐见的课程,优化课程结构,丰富课程体系。再次,与时俱进,在当前体育产业人才缺口巨大的市场背景下增加体育管理学、体育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等学科的课程比例。最后,增加实践类课程的比重。

(三)改变教学方法手段,适应新型体育教学模式

体育教学与其他科目的教学活动有着很大的区别,每个学生的先天身体素质、学习基础、学习需求、兴趣爱好等方面均参差不齐,如果体育教师在教学时未考虑到这些,将使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降低。优秀的体育教学方法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和欲望,营造一个和谐欢快、团结友爱的学习氛围,使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体育课带来的快乐与幸福。同时,随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进一步改革,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应更提倡启发式、情境教学式、案例教学等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四)注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实多于第三学年下学期或第四学年上学期以集中实习的方式进行,时间大概为2—3个月左右[4]。这种教育实习的时间较短,未能全方位地锻炼学生的体育教学、班主任工作、教育调查等方面的能力,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基于此,笔者认为,学生在大一至大四学习期间,应尽可能多地去中、小学参加见习、实习等其他实践活动,而不是仅通过最后某一阶段集中的实习。一方面,这有利于学生及早了解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发现自己与一名合格的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差距,并进行努力。另一方面,高校体育教育的学生和中、小学体育教师沟通加强,有利于其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促进高校体育教育与基础教育合作关系的建立。

(五)建立高校体育教育与基础教育交流机制,促进相互学习

为提高基础体育教学质量,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进一步加强高校体育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例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相关教师可深入基础教育第一线,全面了解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可深入中、小学课堂进行观摩和研究学习;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师可邀请知名度高的中、小学体育教师担任教学技能比赛、师范生技能大赛等活动的评委;高校体育教育教师可定期邀请中、小学体育教师到高校举办主题讲座等。通过不断的沟通和交流,双方相互发现问题,探讨问题,从而更进一步了解彼此的需求,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推进高校体育教育与基础教育改革的对接。

参考文献

[1]谭祝平,黎文普,秦小平.高等体育教育与基础体育教育改革对接的背景、现状、困境与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12):83-87.

[2]肖威,江玲,吕新颖,等.高师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基础教育需求关系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2):1681-1682.

[3]伏小亚.宁夏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基础教育体育教学对接研究——以体育“教师教育”学科教学课改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1):105-106.

[4]崔哲雄,张晓菲.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中小学体育教育人才需求脱节的原因及解决对策[J].体育学刊,2013(3):78-80.

[5]关北光.《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与基础教育对接的策略[J].体育学刊,2013(3):75-77.

作者:吴力;邹欢 单位: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与基础教育对接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jcjylw/703577.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