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范文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范文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小平同志的这一论断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尤显得重要。因为,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它既不是中等职业教育的简单升格,也不是本科教育的压缩,更不是欧美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翻版,它是按照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举办的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这种新型的教育是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为目标;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途径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以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设置专业;以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推行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所有这些改革与创新都要依靠一批技术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的教师来完成,否则寸步难行。教师,是职业院校中第一重要的教育资源,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学校各项教学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在我国,大规模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尚处在初创阶段,学校师资现状与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差距较大,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普遍缺乏生产实践经验,技术应用能力薄弱;教师的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意识滞后;一些紧缺专业师资来源匮乏,缺乏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来校兼课;中青年教师流动性大,不稳定。因此,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教育理念先进、改革意识强、有较高的教学水平、较强的技术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稳定的教师队伍成为职业院校当务之急,长久之虑。

一、教师梯队的构成

一名教师从大学毕业或研究生毕业入职学校,从实习教师到合格教师、主讲教师、骨干教师甚至专业带头人,少则十几年,多则二十几年。

一个专业按普通高校工科类专科层次的最低教师数配置:至少有2名副高以上高级教师,2名中级职称教师,2名中级技能型教师。

根据教师的成长规律和专业教师的配置标准,结合近几年来的实践,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应是以青年合格教师为基础,“双师型”专业教师为中坚,骨干教师为核心,专业带头人为领军的梯形结构。

(一)以青年合格教师为基础

具有大学本科或研究生学历的青年新教师,依靠本人努力和老教师的帮带,经过2-3年时间的历练,一般能够顺利完成一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和一个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具有基本的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他们了解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领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熟悉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体系,掌握课程教学规律,对学校、对学生建立了感情。这些青年教师年轻,成长性快,可塑性大,是学校教师队伍中最具活力的一个庞大群体,是教师队伍的基础。在民办职业院校中恰又是这部分教师最不稳定。

(二)以“双师型”专业教师为中坚

主讲教师是高等院校承担教学工作的主力军,在高等职业院校中他们应该是“双师型”的。因为,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使命,其人才的培养特征是理论够用、实践为重。这就决定高职院校教师必须是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很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双师型”素质,在职称上他们既是讲师又是工程师,或经济师,或程序设计师,或技师等等的“双师型”。有了这样一支队伍才能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实践、校内基本技能训练与校外顶岗实习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且在数量上,“双师型”专业教师要达到专业教师的80%以上,所以“双师型”专业教师是职业院校教师的中坚力量。

(三)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核心

堪称为中青年骨干教师的教师能胜任2门以上专业基础课或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教学水平高,效果好,能起示范作用,又能从事各项教学建设,诸如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编制课程标准、撰写课程教学进度计划、开展教育科研,并取得优秀教学成果。他们热爱职业教育事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帮带青年教师,他们是专业教师团队的核心力量。

(四)以专业带头人为领军

专业带头人学术(业务)水平高,教学质量好,教学科研成果丰硕,具有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在一个专业教师团队中,他们能够团结、凝聚全体教师深化教学改革,组织重点专业、精品课程建设,组织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开展科技服务。专业带头人往往是学校中某个专业学术水平、教学水平的代表,是专业建设的领导力量。

二、教师梯队的组建

为了组建教师梯队,引导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使他们有明确奋斗目标和较强的上进心,学校要制订教师各个梯队的评选(或认定)标准和考核办法,包括青年合格教师认定办法、“双师型”教师认定办法、中青年骨干教师评选办法、专业带头人评选办法,制订和实施这些《办法》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突出教育思想和教师的职业道德

入选教师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明确培养目标,教育教学定位正确;热爱职业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诚实守法,团结协作;严谨笃学,为人师表。

(二)促进持续稳定

入选教师必须具有教师任职资格,有一定的校龄和教龄。一般,各个梯队教师至少有1年及以上校龄,青年合格教师须有3年以上教龄,“双师型”教师要有5年以上教龄,中青年骨干教师至少有8年以上教龄,专业带头人要有10-15年教龄。教师能对学生进行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均衡教育,要有一个长时期的教学、研究的实践过程,澱积经验,时间短了是不成的。

(三)有一定的教师职务要求

青年合格教师首先是助教,“双师型”专业教师须是讲师又是有工程师或经济师或技师等职称或职业技能资格。中青年骨干教师也须有讲师以上职称,专业带头人须具有副高以上教师职称,且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

(四)强化教育教学能力

设置教师梯队评选(认定)标准时,要充分体现教学为主,标准内容要涵盖教学工作量、学术(业务)水平、教学能力、教研能力、教育管理能力以及教育教学效果与业绩等诸方面,规定要具体、明确,宜于操作。各梯队教师之间的标准互相衔接,形成由低到高的知识、能力的梯度结构,防止评选(或认定)时各梯队教师标准界限不清。

(五)严格评选程序

评选(或认定)时,由教务处、科研处、督导处分项组织考核、考评,提供翔实材料;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确保公开、公平、公正;发动广大师生参与,使评选(认定)过程成为推动教师提升学历、职务(职业资格)、学术(业务)水平、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的过程,也是学校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

(六)实行动态管理

实习教师、合格教师、“双师型”教师、骨干教师或专业带头人表示教师成长历程,处于动态过程之中,学校每学年评选(认定)一次,每学期考核一次,考核不合格者,第二年取消其教师相应称号及其待遇。年复一年持之以恒,成为一项师资队伍建设的制度。

三、教师梯队建设的保证措施

建设教师梯队学校需加大投入力度,制订相应的政策措施,构成教师成长的保障体系。

(一)拓宽师资来源

按照学生与教师的生师比18:1-23:1要求,逐年扩大师资队伍,尽可能从“211工程”大学遴选优秀的本科毕业生、硕士毕业生,有计划地从校企合作企业中聘请有专长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争取专兼职教师之比达到1:1;从兄弟院校中调整,引入高学历高职称的专业带头人;在学校内凡有教师任职资格、有教学能力的教学管理人员、教辅人员、政工人员都应兼职任教,充分发挥他们双肩挑作用。

(二)鼓励中青年教师学历提升

有计划的组织有2年以上教龄的中青年教师报考攻读在职硕士学位,只要专业对口,学校给予时间保证,并给取得硕士学位后的教师三年内报销全部学费,这一点对民办高职院校尤为重要。通过几年努力,使得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占中青年教师总数的35%以上。

(三)通过各种渠道培训教师

在高职院校中,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着力点在于学校自己培训打造。建立导师制,让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都承担青年教师的帮带任务,带领青年教师从备课、授课、辅导、改作、考试考核、实验、实训、实习等每一个教学环节一步一个脚印的走过来,做到规范到位。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实验室、实训室的基本技能训练,逐步取得中级工、高级工、技师及高级技师的职业资格。利用假期组织中青年教师到校企合作企业顶岗实习或挂职锻炼,取得企业生产、管理的直接经验。组织教师参与企业科技服务、科技开发,提高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建立教师梯队建设奖励基金

对各类入选教师:青年合格教师、“双师型”专业教师、中青年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按月发放津贴,津贴金额视学校财力,最低起点的如分别给200元、400元、600元、800元的月津贴,其中青年合格教师、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的津贴就高不就低,避免重复,“双师型”专业教师的月津贴可与它们重复。实践证明,学校投入这笔款项,总金额并不太大,但对教师尤其对中青年教师有很大的激励作用、稳定作用。

(五)营造和谐思奋的文化氛围

学校要以人为本,对教师的劳动要充分尊重、爱惜。对教师的工作条件、生活环境要努力改善,帮助教师解决住房、孩子入托、入学等种种困难问题,解除后顾之忧。在工作上放手使用,鼓励教师的首创精神。在业务上、学术上倡导科学、民主、兼容、和谐的风尚。营造团结思奋、温馨友善的文化氛围往往是赢得教师稳定的最好的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