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多模态与多元智能理论下的视听说教学范文

多模态与多元智能理论下的视听说教学范文

时间:2022-06-08 05:39:26

多模态与多元智能理论下的视听说教学

一、视听说课程设置与教学研究

视听说作为一门课程在外语或第二语言教学中非常普遍,尤其是国内高校,以英语教学为主体的各外语语种教学一般都开设了视听说课程,汉语教学也不例外,但汉语视听说课程无论从课程体系、教材编写还是教学研究等诸多方面来看都不及外语。视听说作为一门课程是何时开始开设的?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要准确地回答出来可能并不那么容易。我们通过追溯外语教学法能发现其中的某些线索,刘珣(2000:250)在总结听说法的主要特点时说:“(听说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手段如幻灯、录音、电影、电视,从多种途径强化刺激。”从这里较为容易推导出,听说法教学实践中包含了视听说的因素和课程雏形,而之前的各教学法流派并没有这一特点,后来从听说法衍生出了视听法。当然,在听说法指导下的教学实践是否明确开设视听说的课程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何教学单位何时开设了视听说课程,在汉语教学研究史上语焉不详。据王飙(2009)研究,中国大陆第一部对外汉语视听教材《你好 北京》于1990年正式出版,之后陆续出版了《汉语情景会话》等教材,另从冯惟钢(1995)对当时北京语言学院编写的视听说教材《对外汉语视听说课本》相关情况的说明中,我们可以推测,国内对外汉语教学明确开设视听说课程的时间应该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而之前在听力、口语或其他分技能教学中会含有视听说的因素或形式。从国际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来看,视听说作为一门课程是分技能教学的结果。国内高校汉语教学的课程体系基本采取分技能教学模式设课,把语言技能拆分为“听、说、读、写”四种主要技能,课程设置按照“1+3”或“1+4”模式进行组合,“1”是“精读课”或“综合课”“基础课”,再配上“听、说、读、写”等课程,诸如“听力”“口语”“阅读(或泛读)”“写作”,在此基础上再开设复合技能课或专业领域技能课,如“听说”“读写”“新闻听力”“报刊阅读”等课程,“视听说”课程就属于衍生出来的复合技能课。吕必松(2007:211)在讲到听力训练的途径和方法时,将听力分为“聆听”和“视听”,并界定“视听”包括看电影、看电视、看录像等。所以“视听说”是在“视听”的基础上再加上“说”,“视”是“听”的辅助与补充,“说”是“视听”后进行口语表达,“视听说”是“听、说”复合技能训练课程。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国家汉办”)2002年颁布了《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长期进修)》《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短期强化)》《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在建议课程设置中,“长期进修”部分没有视听说课程,“短期强化”在高级阶段每周有6课时视听课,“汉语言专业”在第一学年下学期开设每周4学时的汉语视听说课。可在实际操作中,囿于硬件、教材、教师等因素,视听说课程在各教学单位语言技能课程体系中都处在可有可无状态。相对于琳琅满目的其他类型汉语教材而言,视听说教材的数量少得可怜:王飙(2009)统计,到2008年只有21种;槐珊(2015)提到,截止到2014年也只有29种。这种状况王飙(2009)概括为“(视听说教材,编辑加)同教材出版的繁荣局面很不相称”,这也折射出视听说教学的状况。相对于汉语教学其他领域,有关视听说教学的研究也很薄弱。在中国知网上以“汉语视听说教学”为主题词进行查询,搜索到的文献不足10篇,而以“视听说教学”为主题词进行搜索则得到718条结果,大量的成果是非汉语教学的。200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一套由赵金铭任总主编的“商务馆对外汉语教学专题研究书系”(简称“商务馆书系”),共22本,是此前汉语教学研究的集大成者,涉及汉语教学的各个方面,但没有视听说专集,有关口语教学、听力教学的两本专集均未提到视听说教学,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理论和实践两本专集中提到一点视听说教学。从上述事实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汉语视听说的教学与研究很不够、很滞后,与外语教学视听说研究的兴盛状况有较大差距,与汉语教学研究的兴盛状况也不相称。

二、视听说课程性质与再认识

诚如上述,国内关于视听说课程的研究非常少,不多的文献研究的内容主要是针对具体操作层面的,教材编写是其中的主要内容,如王飙(2009)、冯惟钢(1995)、张璐(2015)、张璐和槐珊(2017)、刘立新和邓方(2017)等研究都是围绕教材编写展开的,即使涉及对课程的认识或教学方法,也多是将其作为背景,所以有必要对视听说课程进行审视,尤其是从学理上进行再认识。首先应该厘清视听说课程与视听法的关系。视听法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法,来源于直接法和听说法,20世纪50年代产生于法国,它强调在一定情景中听觉(录音)感知与视觉(图片影视)感知相结合。它克服了听说法脱离上下文和一定的语境孤立进行枯燥乏味的机械句型操练的缺点,把情景视觉与听觉相结合,重视整体结构感知。(刘珣,2000:251~253)视听法是对听说法的改进,其实质是把句型操练情景化,强调有意义的刺激,也形成了完整的操作程序。今天的视听说课程的形式与视听法的教学主张应该说有很大相似性,就是采用视听材料开展教学,但今天的教育技术手段已经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了。更重要的是,今天的视听说课的视听并不是简单的视听法所说的有意义的刺激,也不是硬件条件的简单升级,它是多模态学习结合多元智能理论下的一门语言技能训练综合课,后面将进行详细论述,在此不赘。其次,对视听说课程的作用与地位应该进行再认识。视听说课并不是直接从视听法中衍生出来的,尤其是汉语教学开设的视听说课程。从上述对视听法的简单描述我们知道,视听法同时利用听觉、视觉材料开展教学,是鉴于听说法句型操练枯燥乏味的不足与教训,是为了使操练变得有意义和有趣,本质上并没有太大革命性的改变,所以在诸种外语教学法中,视听法的影响反而不及听说法,似乎是后者的一种补充,无论是教学实践还是理论意义都湮没于教学法各流派之中。传统上,我们都认为,视听说课程是一门复合语言技能课程,视听是输入,说是输出,其中视为听提供辅助信息,使听更容易,这样理解不能说完全不对,但有望文生义的嫌疑。也因为如此,我们习惯把视听说作为听力或口语课程的补充或附庸,所以就出现了前述“商务馆书系”中听力和口语专集都没有视听说内容,教学实践中视听说课程开设时可有可无、随意调整的情形,这些都显示出视听说在课程体系中的尴尬地位。实际上,此前学者对视听说课程的性质有着清楚的认识,指出视听说课程是“把视觉能力、听觉能力和说话能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图像信息和声音信息作用于感官,使各感官获得的信息在大脑中综合融汇,进而产生飞跃,使外语水平得到提高”(冯惟钢,1995)。这种认识可以说是跳出了视听法的窠臼,非常有前瞻性。基于上述认识,视听说课是“将情景视觉、录音听觉和语言表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的技能训练”(冯惟钢,1995)。所以视听说课程不是听力或口语课程的衍生品与补充,而是较之听力、口语课程的单一技能训练更为综合、科学的综合技能训练课程,且更符合人类认知与语言学习规律。最后,对视听说课程的性质要有清晰的定位。众所周知,工具的革命是生产力进步的显著标志,语言学习亦是如此。视听法的产生依赖于视听工具的出现与革新,视听法推动了语言教学的进步,工具在其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今天的教学信息技术与硬件环境跟当初视听法教学的条件相比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还在以超出我们想像的速度进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视听说课程的发展前景是非常让人期待的。从“商务馆书系”我们可以看出,听力、口语专集不见视听说的踪迹,反而是计算机辅助教学两个专集对视听说教学念念不忘,可见学界“技术流”的专业眼光。实际上,语言教学已经面临教育技术的很大挑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分技能教学模式等诸多方面已经显示出了许多弊端,如何适应新的形势进行语言教学作为一个很切实的课题摆在了我们面前,视听说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密切相关性在提醒我们,或许它就是一条出路或突破口。前文阐述过,视听说教学既符合人类认知与语言学习规律,又必须依托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它代表了未来语言教学的方向,需要我们去努力开创和探索。

三、视听说课程与多模态学习理论及多元智能

通过上述对视听说课程的诸方面的再认识,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视听说课程是一门在多模态学习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语言综合技能训练的课程,它是在现代教学手段日益发展与成熟的条件下,充分挖掘人的认知潜力与学习能力的语言教学新途径与新方式。从信息论角度看,语言只是信息传递的媒介和途径之一,交际时还可以通过其他非语言手段完成交际,所有的交际渠道与媒介就是不同的模态。人对世界的感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五种感觉来实现,相应也产生了五种交际模态,即视觉模态、听觉模态、触觉模态、嗅觉模态、味觉模态。(朱永生,2007)人们在进行交际时,有时可能只运用其中的单一模态,但往往要运用两种以上的多个模态,这就是多模态话语(multimodaldiscourse)。在分技能教学模式下,教师采用的往往是单一模态的话语方式,基本上是“教材+黑板+讲练”形式。随着教育技术的普及,教师也会使用PPT或利用网络资源等辅助手段,但多是点缀式的,PPT的主要功效是取代了教师的板书,采用单一模态话语开展教学的基本状况并没有改变。在实际交往中,采用单一模态话语的情形实际上并不多见,往往是多模态的,而我们教学的单一模态方式显然与交际实际脱节,对培养与训练学习者的语言技能也是不利的。视听法的初衷是克服听说法的单调乏味,但由此衍生出的视听教学方式和视听说课程则与多模态话语理论相吻合。多模态话语理论20世纪90年代在西方兴起以来,在很多领域产生了影响,第二语言教学领域便是其中之一,而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则为多模态理论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技术可能。在汉语教学中,教师应该自觉以多模态理论为指导开展视听说课教学。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就应该超越视听说课堂教学“输入—输出”关系的简单认识,以及视听说课是听力、口语课的补充或附庸的错误认识。视听说课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运用多模态话语开展教学,与采用单一模态的传统分技能教学相比,它的特点或优势有四点。第一,符合人的学习的本质。前文已阐述,交际不会是单一模态的,人与外部世界的互动不会是单一模态的,而是多器官、多模态互动的,人的记忆也是多模态的,所以视听说教学有利于使通过多模态互动获取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进行联系,借助多媒体实现多模态信息的处理与解码,能使学生做到学中用、用中学。第二,多模态学习符合人的认知规律,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看,对于同样的信息量,同模态的输入比异模态的输入认知负荷要大,记忆持续时间也短,所以多模态学习能使学习者减轻负荷,强化记忆,学习效果自然也比单模态好。(张舍茹、闫朝,2014)第三,多模态能使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这点无须多言,前面阐述视听法的产生背景时已经几次提到。最后,也是很重要的一点,视听说课的多模态教学切合自主学习、智慧教学的发展方向。当今时代,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为未来学习,特别是语言学习昭示了方向,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虚拟技术的进步,话语的模态会更全,视听说课可使用的模态也会更多,其前景非常让人期待。还需要指出的是,视听说课的多模态形式与多元智能也有关联。我们反复强调,视听说并非简单的先输入后输出,也不是听力课、口语课的补充,视听说课是综合训练课,视听说是一个整体,不能分割,而且多模态话语教学也调动了学习者的多种智能。加德纳(Gardner)在《智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人的智能可大致分成七大类,分别是: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关于多元智能,在此我们不做进一步展开。多模态就是交际性产品或事件中不同符号形式的结合——如语言和音乐的结合,所以视听说课程采用多模态话语开展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元智能进行语言学习,在日益成熟的多媒体技术支持下,学生能尽量发挥自身的智能长处,多种感觉器官并用,达到语言学习的最佳效果。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视听说课程在发挥学习者的多元智能方面会更有效。

四、视听说教材编写的再设计

我们在对视听说课程性质等问题进行再认识、再思考之后,还是要谈谈教材编写问题,因为教材是教学的物质基础,是将学理认识落实到教学的最有效途径。以往视听说教材中的选材、话题选取、练习编排等都具有合理性,也切合教学实际,为今后视听说教材的编写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依据。但基于上述对视听说课程的重新认识,我们认为在吸取以往研究和已有教材编写经验的基础上,在编写新的视听说教材时要遵循以下几条原则。第一,视听说教材要对学习者进行综合训练。根据上文对视听说课程性质的重新定位,我们在教材编写时要真正认识到,视听说课程不是听力课或口语课的补充或附庸,而是一门综合语言技能训练课程,所以教材体例、选材、练习方式等各方面都要体现出综合技能训练课的特点。以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6年开始推出的《中国微镜头》系列视听说教材为例(下同),该教材即体现出这一理念:(1)“使用说明”明确指出,该教材是一套“立体化综合语言教材”,“既可用于单独开设的视听说课程,也可作为教学材料用于综合课、口语课或听力课等课型”;(2)教材的练习内容也是以听说为主,辅以读写,不像过去只把视听当成输入材料,之后简单地过渡到口语输出,其练习方式涵盖了读(朗读、阅读)、说(多种方式)、书写等;(3)实现各水平阶段全覆盖。以往无论是国家汉办颁布的教学大纲,还是教学研究或教学实践,视听说课程只在某个汉语教学阶段开设,这都体现了对视听说课程认识的不到位,视听说教材应该成体系、全覆盖,《中国微镜头》虽然尚未出齐,有的还在编写中,但教材编写计划涵盖了各个水平、层级,分为初、中、高三大部分六个层级,能满足各个阶段的汉语教学需要。第二,视听说教材采用的话语模态要尽可能多。前文已经详细阐述了视听说课程的本质是多模态教学,且与学习者的多元智能密切关联,所以教材一定要落实这一点。实际上,多模态对应的是人的五种感官,在现有条件下,不可能采用涵盖五种模态的话语材料,如嗅觉模态、味觉模态,触觉模态也很受限制,但应该在可能的前提下,使每种模态的表现方式尽量多姿多彩。《中国微镜头》的材料形式包含了“专题片、新闻、生活情景剧、纪录片、脱口秀、访谈、娱乐节目、影视剧、微电影、广告、歌曲等内容”,大大超过了王飙(2009)所归纳的2008年之前视听说教材所采用的视听形式(之前有影响的视听说教材《秦淮人家——中高级汉语视听说教程》《汉语视听说教程:家有儿女》①采用的主要是影视剧),如《中国微镜头•校园篇》,“精视精听”“扩展视听”选用了纪录片、专题片,还有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歌曲《同桌的你》,这样的编排尽量选用多种形式的材料,加入歌曲,既能调动学生的音乐智能,也能调节课堂节奏与气氛,使学生的语言综合技能得到全面与有效的提升。第三,视听说教材要适应智慧教学与自主学习的趋势。在教育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语言教学受到的影响与冲击也非常大,教学智慧化、学习自主化的趋势非常明显,相对于其他课程,视听说课程是最契合这种趋势的课程,所以教材编写也要紧跟这一趋势。《中国微镜头》在编排上是一课一个主题,一课一册,每册教材封底印有二维码,学生只要扫码进入教材专用的微信公众号,就可以运用视听材料进行学习,所以教材完全是立体化的,突破了课上课下的时空界限,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也适应了当今碎片化学习的趋势。今后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教材无论是在话语模态方面还是学习方式等方面都还会随之变化,视听说课程完全可能独领风骚。

作者:潘先军 单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汉语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多模态与多元智能理论下的视听说教学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dyznlllw/734471.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