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问题教学法在土壤地理教学的应用范文

问题教学法在土壤地理教学的应用范文

时间:2022-07-02 10:06:12

问题教学法在土壤地理教学的应用

摘要:土壤地理学是交叉性较强的学科,其涉及的知识面范围广,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复杂性与实践性,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就土壤地理学的课程知识特点提出问题教学法在其课堂中的应用,探讨该教学方法在土壤地理学中的教学特点、意义及其实施方法,并对该种教学模式在土壤地理学中的教学效果进行分析评价。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教学模式;土壤地理学

土壤地理学是地理科学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是培养学生理解人地关系,形成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观的重要学科。土壤地理学是土壤学与地理学、生态学、地质学、地球化学等学科的交叉学科,是整个地球系统科学、特别是地球表层系统科学中的重要基础。本学科涉及的范围很广,对当前的大学生来说,存在理论艰涩,内容繁杂的特点[1]792-801。问题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中心开展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方法是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的重要内容。心理学上认为,人类的思维起源于问题。问题是兴趣的启发剂,问题可以引发学生认识上的矛盾,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从而得以诱发[2]1-2。有效的问题设置可以统领整个课堂,成为点燃学生思维的导火索,有利于培养学生各种思维素质、启发学生思考。在综合性和复杂性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引入问题教学法具有可观的教学效果。

一、问题教学法引入土壤地理学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土壤地理学课程包含课堂教学、室内实验和野外调查实习三种形式。课程注重新理论和新技术的探索,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土壤地理学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学科专业知识,为学生学习和理解其他专业课程知识奠定基础;提高学生认识和分析土壤的能力,为评价、利用、改良和保护土壤资源,促进地方可持续性发展提供科学依据。课程授课对象有文史类和理工类学生。由于缺乏实验探索条件,学时有限,部分教学内容有待更新等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教学形式枯燥、缺乏师生知识互动、教学实践和知识的拓展不足等问题,导致学生对学科的兴趣不足,教学目标难以实现,甚至影响了学生的专业兴趣。当前的大学本科生在经历了中学应试教育后,普遍缺乏自我学习、思考和动手能力,对知识的探索也缺乏兴趣,应该从问题着手引发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逐步建立学科的学习兴趣。从理论知识的整体掌握上看,整本教材可以通过“土壤是什么?”“为什么如此?”“如何演变?”“如何改良利用?”等几个问题联系起来,因此需要设置完整的问题集将分散的知识点串起来,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体系。从课程的探索性和实践性要求上看,由于当前的地理师范教育缺乏实验条件,野外实习调查时间压缩,需要设置一些探索性和前沿性问题及课堂的情景模拟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思考学科知识,并指导学生敢于动手解决实际问题。

二、问题教学法的教学设计

(一)问题设置类型

针对不同的课程其问题教学法存在较大差异,根据土壤地理学知识结构体系和自己的教学经验,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整个教学过程由问题来统领,问题贯穿于每一堂课,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置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根据课程的知识框架结构分为主干式问题和散点式问题。贯穿于整本教材的“土壤能为我们做什么?我们能为土壤做什么?”是整个教材的主干问题,另外每一章节有自己的主干问题。例如在讲解土壤的固相组成及其诊断特性一章,其主干问题主要有“土壤有没有骨骼,其骨骼是不是和人类一样有不同的组成?”“观察自己手中的土壤,眼耳鼻手分别能得出什么结论?”。主干式问题的设置主要是老师来设置,贯穿本次讲课的各主要知识点,对整个教学过程能起主导和支撑作用,引发学生参与、讨论、思考和理解,从而整体加强学生对课程知识框架结构的理解。散点式问题是课程知识结构中较为繁琐的、不以整体串联的问题。该类问题一般难度不大,主要是解决主干式问题中的新问题。散点式问题的提出主要是由学生来完成,学生通过探讨主干问题中常常有好多为什么?怎么会?之类的疑问,起疑问的知识点往往局限于某个点上,这种问题的提出利于老师掌握学生的兴趣点或者是疑难点,通过这些老师可以更好地把握课堂。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只是兴趣点,偏离了课堂知识内容,老师则可以结合主干问题和当前学生讨论的问题提出新的散点问题穿插到课堂内,两者充斥在课堂中,让学生在兴趣讨论中轻松学到课程知识。根据问题的设置方式可以分为固定化问题和随机性问题。

固定化问题是教师根据知识体系及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以理解和解决的问题,是课程知识的重难点,难于掌握和理解,知识点衔接较难,问题答案没有固定模式,学生答题往往是不全面,如“土壤圈与其他圈层的关系”和“几大成土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随机性问题是讲课过程根据知识结构及学生兴趣点不同而提出的。如给2012级地科学生讲解土壤分类的时,同学们讨论积极,参与度高对两种分类进行比较较多,此时抛出问题“土壤发生分类和系统分类谁将是将来分类的主流”。该类问题的设计完全是讲课过程提出,有利于进一步引导学生去探讨,与前沿知识联系起来。根据问题给出时间可以分为课前问题、课程问题和课后问题。课前问题是指上课前老师与同学聊天中提出的问题,一般从学生或社会关注度较高的事件引出。如通过2013年1月因山西苯胺泄漏造成邯郸大面积停水而引发的“抢水事件”,引导学生思考土壤与水的关系,水污染与土壤污染的关系,土壤污染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课程问题是指讲课过程中提出和要分析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前面介绍的主干式问题和散点式问题。课后问题是指课后要思考的问题,如在讲解“土壤水分和空气”后可以让学生课后思考,人们每天用的自来水与土壤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课前课后问题要与课程问题相互衔接,两次课程间的问题也要有一定关联,从而保证学生思考问题的完整性和连贯性,提高学习效率。根据问题的提出者可分为教师问题和学生问题。老师问题具有系统性和针对性,学生问题更偏向于自己感兴趣的热点问题,老师要时刻注意协调统一这两种问题,引导学生从专业角度观察现象发现本质。

(二)问题设置方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简单传授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和工具,自主地通过意义建构的过程而获得的,简单地说,学习是一种自主建构的过程[3]6-7。所以说课堂的问题教学设计是以建构主义的教育心理理论为基础的[4]118-120。课堂的最终主体是学生,老师设置的问题再完美,可是一旦在同学们中应用不下去,或者大多数同学对此不感兴趣,同样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在实际课堂中注意问题的设置及应用技巧。问题的设置技巧是对课程知识问题的一种包装,包装是形式多样的,同样的问题有没有包装及不同的包装方式可能产生决然不同的教学效果。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设置技巧首先应找着切入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当前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的提出一定选择同学们感兴趣的热点或者被同学们用得很频繁的词语但是不懂的其内涵,如2011年李娜法网大满贯的红土球场,和我们讲解的红土一样吗?2.学生普遍不关注的但与学生有关联的。通过土壤重金属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关系,讲解土壤资源与可持续利用。3.学生的生活和思维习惯。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手机“倚赖病”,或者说是网络依赖症,只是相信网络,大家交流的较少,内心孤独。因此,问题设置和提出的时候不能都是问答式的,也不能不通过思考或者简单的思考就可以,而是让同学们尽量都参与进来。即使有好的问题,好的提出方式,整一堂课不能是老师在讲,让学生参与“讲课”,时不时动用班级里面的“影响人物”来提出“问题”,班里的活跃分子一定让其起到凝固作用,绝对不能通过学习的优劣来安排学生教课。再就是学生的课下思考题一定要紧紧围绕课堂中的“主要问题”下课后进一步消化。在整个过程中一定要多鼓励学生,激发学生敢讲想讲,而不是担心知识点的正确性。4.重大科研项目。读研究生是当前大学生的普遍追求,如果让学生提前接触到该学科的前瞻性问题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课堂知识理解、拓展学生知识、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在问题的设置上,不仅仅是“为什么?”“怎么样?”“如何演变?”等问答式问题,而是根据课程内容调动学生积极性积极参与到问题中来。

问题一提出,好多学生脑海中就有答案,但是答案中又带有疑问,这样有利于启发学生思考从而使知识点环环相扣。例如在讲解土壤流体组成及其诊断特性一章,同学们不理解土壤还有真正的呼吸,更不明白土壤水还有那么多存在形式,更不要说各种形态的土壤水之间的相互转化。讲解本章主干问题不能单单从琐碎知识点出发,笔者提出的问题是“矿泉水、矿物质水、纯净水、自来水之间你了解多少,你平时超市买的是何种水?为什么各种水之间价格有差异,是不是越贵越好?”给学生一定的讨论时间,期间自己不给出答案,学生疑问重重或者大家意见各不相同的时候提出下一个问题“知道什么是太空水不?这种水好喝不?贵不?和太空有关吗?……”,学生疑问点越来越多,从同学们非常熟悉的广告词“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出发,提出“土壤水”从土壤水开始讲解本章。在讲解过程中一边答疑一边要求学生提出自己的新问题,同时把相关知识内容讲解完成。土壤地理学是交叉性很强的学科,知识面广,各章节之间的系统关联性不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置、提出与回答没有固定的模式,而是根据自己的教学准备过程和学生的参与度、各章节知识情况进行调整。崭新的课程知识、丰富的课外知识及多样化的知识展现方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针对大学生的学习特点,为了更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要求学生提前预习,但是在整堂课的讲解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新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当时就讲解清楚,但是有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只是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留给学生课下解决,让学生通过网络、课外阅读等去了解相关的知识点。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相关交叉学科的东西联系起来就很自然了。

三、问题教学法的教学效果

面向于社会对能力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和我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学习特点,针对“土壤地理学”在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探索问题型教法在“土壤地理学”课程各环节的新尝试,丰富了课程内容,激发了学生课程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以达到提升教学质量,实现能力型人才培养目标。通过两年的教学效果来看,问题教学,贯穿于土壤地理学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较好。通过老师的主线问题能充分调动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另外讲解过程中散点式问题的提出,加强了同学们参与课堂的热情,扩充了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接受新知识,而不是总觉得土壤地理学的知识学了也不用,或者是这些知识点太怪异,和生活实践联系不大。奠定了专业课基础,通过学生作业来看,该种讲课方式学生确实可以学到不少东西,而且懂得把自己的想法加入到课堂中,把自己的专业课知识转移到生活中,好多专业语言不再那么难以理解。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甘霖,史学正,龚子同.中国土壤地理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土壤学,2008(5).

[2]邓艳红.新课改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提问艺术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

[3]王淑珠.问题教学法的实践探讨[D].福建师范大学,2007.

[4]郑芹,周莹.基于“问题提出“的数学教学[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

作者:李福燕;李许明 单位: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问题教学法在土壤地理教学的应用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dljxlw/715784.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