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新时期促进大学生就业对策探析范文

新时期促进大学生就业对策探析范文

时间:2022-12-08 05:28:04

新时期促进大学生就业对策探析

摘要: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显著。新时期国家确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部署,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总书记明确指出,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关乎社会安定稳定的重大社会问题,在这种背景下,政府、高校、家庭、学生自身都要积极思考策略,为毕业生顺利就业保驾护航。本文从政府、高校、家庭、学生自身四个层面分析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利弊关系并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政策引导;用人单位;就业指导;职业发展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稳则心定、家宁、国安[1]。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递增,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并变成各个高校的突出问题。自年国家全面恢复高考以来,我国经历了不同的就业政策,总体看来,就业问题的出现和演变与就业政策的变迁息息相关。自新中国成立到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实行的是大学毕业生“统包统分”的就业政策[2],在这种政策背景下,大学生只要进入大学校门就意味着有了稳定的工作,几乎没有毕业生为毕业后的工作忧虑,因此当时的社会并不存在就业问题,如果有忧虑,应该就是毕业生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人实际情况等选择自己心仪的单位。因此,有时不免存在“乱点鸳鸯谱”的现象,并不能使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完全满意;年,我国就业政策开始调整,并逐渐形成“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这种制度的建立扩大了用人单位的用人自主权,增大了毕业生就业选择面,促进了社会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了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的“多赢”,但也在无形中引入了优胜劣汰机制,让所有大学生对于找工作都有了危机感,因此引发了全社会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1年我国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毕业生人数逐年飞速增长,而经济体量的增速,社会就业岗位的增速不能与之匹敌,因此全社会的就业问题日益突出[3]。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8.5万,5年增加到338万,到0年增加至874万,且疫情以来对经济及就业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加剧了人才市场与高校毕业生的供求矛盾[4]。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张,社会各行业在用人需求上都有了质的提升,在原有就业岗位的基础上又新增了很多前所未有的职业,因此当今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仅严峻,而且复杂,需要每个毕业生擦亮眼睛,在清晰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基础上,为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有广阔发展前景的行业和岗位,为自己在社会上立足迈出稳健的第一步。

1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就业现状

1.1没有最难就业季,只有更难就业季

随着高校的扩招,不同层次的高校毕业生每年都在大量增加,5年高校毕业研究生20万人,本科生1万人,高职高专生万人;5年这三个数字分别是万、万和6万。研究表明,大学生就业层次与所取得的学位层次之间存在正相关,因此高学历层次人才的增加势必给低学历层次人群带来竞争和压力[5]。6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7万,7年75万,8年有望突破800万,许多大学生在进入大四阶段就开始在各种招聘会、双选会上来回奔波,为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在逐年增加,网络上流行的“最难毕业季”“更难毕业季”说法不胫而走。

1.2传统行业用工遇冷,新型行业急需人才

我国目前正处在经济结构大力调整和新型工业化迅猛发展的时代,随着“人工智能”在各个行业尤其是制造业的渗透及“互联网+”大潮的来临,实体经济和网络经济竞争激烈,生死交织,导致制造业、房地产业、煤炭、钢铁、水泥等行业用工需求和就业数量明显下降[6],而互联网餐饮业、信息通讯、数字技术、健康养老等新型行业对毕业生的需求持续上升,相关毕业生在招聘会上一人难求,企业用工需求两极分化明显[7]。

2促进大学生就业建议与对策

2.1政府加强宏观政策引导,社会建立大学生就业专门机构

政府是市场形势和就业情况的宏观调控者,应当颁布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有针对性地引导大学生进行职业选择。第一,政府应该积极发现和挖掘与本地高校对口的优质企业,开创校企合作模式,通过打造校企合作平台,为在校生提供量大质优的实践机会和工作岗位,从而为日后学生的就业选择打好基础。第二,政府可以和高校建立长效对接机制,定期安排就业政策宣讲人员走进高校开展宣讲,与大学生面对面讲解、交流、互动,不仅可以促使毕业生了解相关政策和扶持措施,也可以及时收到大学生的就业反馈,为未来就业政策的修正提供依据。第三,社会可以设置专门的大学生就业服务机构,为学生提供政策解读、招聘信息、法律法规知识等相关服务,为学生在就业、择业、创业培训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当前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一带一路”背景下,政府可以从政策和宣传上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到基层、到边远地区工作,在祖国的广袤土地上挥洒青春,大有作为。

2.2高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教育和就业指导

2.2.1多方面加强高校就业指导教育,为毕业生就业全程做好保障

高校要将就业服务纳入招生、培养、就业的全过程中,建立一支专业的、职业的就业导师队伍,在学生入学之初就教育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在教学中除了讲授理论知识外,还可以邀请具有校外或企业的专业人士讲授实践经验,同时将就业指导课程贯穿大学全课堂,尤其是思政课堂中,思政课堂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国家大政方针,与就业指导课互相融合,互相补充[8]。另外,高校每年对近几年就业市场提供工作岗位数量、质量等进行分析,为当年毕业生提供详实的就业形势分析报告,使毕业生确立自身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有据可凭,高校对历年毕业生就业数据进行跟踪调查,分析利弊,及时对在校生的就业指导和教育进行调整,从而提高毕业生应对就业市场风险的能力,保证毕业生稳定就业。同时,高校要与各专业相关的企业、单位、公司等建立合作机制,为学生创造优质的实践实习岗位和机会,让学生在毕业前就能磨砺过硬的工作技能,提前适应职场工作状态,从而在找工作时目标明确,游刃有余。

2.2.2建立线上线下立体信息平台,为学生提供精准、最新的就业信息

利用微信、微博、网络、院系毕业生群等渠道第一时间为毕业生各类招聘信息,尤其是对某些需要笔试的应聘,如公务员考试、招教考试、事业单位考试等提醒学生提前复习准备,不错过考试时间。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专业相关的或考试相关的集中或单独课程培训,帮助学生提高成绩。同时在线下举办专场招聘会、大型招聘会、就业双选会等就业机会,为学生就业提供更多选择。

2.2.3着力推动创新创业,鼓励和引导基层就业

高校作为社会上最年轻最活跃的社会群体,中央文件有号召,高校回应就有行动。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具有素质高,专业强的天然优势,高校要积极引领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强化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帮助毕业生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高校要创新教育模式,强化师资力量,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针对学生创业缺资金、缺场地、缺机会、缺指导的情况,通过自设专项基金、筹措校外资金、助贷银行资金、吸引风险投资等方式解决资金问题,通过建设众创空间、电商孵化园、校内外实践基地等方式解决场地问题,通过引进校外创业导师、提供相关企业实习机会、举办创新创业大赛等形式解决经验欠缺问题,切实帮助大学生自主创业和扶持创业项目走向正轨,稳健运行,从而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基层工作地是高校毕业生发挥用武之地的重要舞台,在国家“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一带一路”等的引领下,高校要积极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工作。高校尤其是公办高校要时刻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工作中强化国家意识,体现国家意志。因此,我们要唱响基层主旋律,鼓励学生到西部、到基层、到边远地区、到艰苦地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报效祖国。例如国家实施的“国家特岗教师”“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等基层项目,高校要积极宣传、大力倡导,鼓励毕业生参与其中。

2.2.4热情帮扶,实施就业援助

主动关注少数民族、家庭困难、残疾及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锻炼自己的工作能力,并及时适合他们的招聘信息,为就业有困难的人群提供量身打造的就业服务,保证他们顺利就业。

2.3用人单位积极选择英才,为大学生构筑多元的就业平台

虽然现阶段由于大众化的高等教育使大学生人力资源总体质量较低[],但用人单位要正确看待高校培养的人才,摒弃用人歧视。制定公平合理的用人标准,根据自身的企业规模、性质、岗位实际需求等制定详细的岗位职责说明书,科学制定招聘考核机制,严格执行,择优录用,为当代大学生提供阳光透明的招聘环境,鼓励人才的良性竞争。同时,用人单位应积极与相关高校建立合作互动平台,为在校生提供实习岗位和机会,帮助大学生提高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还要与高校开展岗位交流,将用人标准和要求反馈给高校,帮助高校有针对性地调整就业指导方案,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就业技能。

2.4家庭作为毕业生的坚强后盾,应全力支持毕业生的职业发展

大学生就业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家长不宜将自己的主观意愿强加到大学生身上,而应该根据大学生的兴趣、意愿提出合理的建议。另外调查显示,大部分毕业生希望到一线城市或东南沿海等薪酬水平较高的地方工作,毕业生家庭要引导学生毕业后到二三线城市就业,扎根,生活,这些地方往往能为其提供福利更好,相对稳定的工作岗位,而非扎堆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或省会大城市等寻求就业机会。

2.5大学生掌握过硬本领并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更受用人单位青睐

大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学习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进行深入的职业生涯规划,对自身职业发展方向有准确把握,同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岗位实习,从内在和外在共同提升自身的就业技能。研究表明,当代大学生就业必须的几种基本能力是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适应社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等[11,12],而这些能力的欠缺是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因此大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多参与社团活动、集体活动,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软能力,从而增加自身求职就业时的筹码。另外,大学生在找工作时要善于运用“反木桶原理”,不仅要强化“木桶原理”中自身的能力短板,更要突破传统思维定式,打造自身的亮点和特色[14]。这就要求大学生在平时锻炼自身技能时,要着重加强某一项的训练,或着重自己在某方面特长的培养,让自身在求职就业时有一两项别人不具备的素质,从而出奇制胜。大学生作为社会上的高素质人群,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挖掘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主动参与到自主创业中去,在时代的浪潮中勇立潮头,争取自己的一席之地。同时,大学生作为国家培养的专业人才,要勇于投身到基层工作、西北边远地区、贫困地区等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发挥自己的专业才能和聪明才智,为祖国的前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3结语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毕业生就业日渐困难,针对这个问题,文章通过对社会、高校、家庭和学生自身各层面的分析,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技能、就业方向的影响和利害,对政府决策、高校就业指导、用人单位选聘制度、家庭就业引导、个人锤炼就业能力等各方面提出了建议,以期达到高校培养的专业人才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自身擅长的、可以为自身发展提供广阔前景的就业岗位。

作者:李敏 单位:信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新时期促进大学生就业对策探析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daxueshengjiuye/752287.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