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情境分析范文

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情境分析范文

时间:2022-01-16 03:30:59

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情境分析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各个学科的改革方案初见成效。根据已有的经验,将先进的教学方法引入到教学实践当中,是促进教学改革进步与教学质量提高的不二法门。在笔者的教学实际中发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积极创设各种生活化的情境,尝试将物理知识融入到生活化的情景当中,用以降低专业知识的理解难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体现物理学科紧密联系生活的特点,教会学生用物理学的研究思想和研究态度去学习、生活和工作。尽管还略有不足,但还是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有效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效率提供有益的参考[1]。

一、用生活化的故事吸引学生

物理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学科,具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和叙述规范,例如物理定义、公式、定理等,在表达和使用的时候都必须严格遵从相关的要求。但是在初中教学实践过程中,这种严谨科学的要求反而成为了制约教学效率的不利因素,很多学生一听到公式、定理就会觉得枯燥乏味,甚至产生一种“我肯定学不会”的畏难心理,这对于后续的教学工作是十分不利的。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将物理知识巧妙地融入到一些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故事情节中,利用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对于新鲜事物有强烈好奇心的心理特点,激发起学生对这种描绘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物理学科的浓厚兴趣,以破解传统物理教学中出现的教学形式僵化和教学效率低下的难题。例如在学习“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一课时,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导体的电阻,可以利用课间操学生上下楼梯来解释。学生如同电子,楼梯就是导体,当楼梯上障碍物少时,学生通行遇到的阻碍少,通行速度就快,这就相当于电阻小的导体内部阻碍电子通过的阻力小,电子更容易通过;而电阻大就相当于楼梯上障碍物多,那么学生上下楼梯遇到的阻碍就多,通过楼梯就会很慢,相当于电子在电阻大的导体中通行的速度变慢。而当同样数量的学生从教学楼两侧较窄的楼梯来到中间较宽的楼梯时,原来感觉拥挤的情况就减轻了,学生的通行速度加快了,这说明导体的横截面的大小与电阻是成反比的。如果楼梯非常长,那么学生上楼梯的速度就会越来越慢,即越长的楼梯学生通过的时间越长,也就是说导体的长度与电阻是成正比的。这种贴近学生生活的表达方式很形象地说明了电阻与导体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导体与电阻的概念以及计算方法。再比如在讲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一课时,可以采用故事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学们都知道东北地区的冬天是非常冷的,冷到什么程度呢?洗完的衣服挂在外面,一会儿就冻得硬邦邦了。”学生们哈哈大笑,教师继续讲,“那么洗完的衣服过了几天仍然晾干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时学生的兴趣完全被激发起来,纷纷议论道:“冻成冰了怎么能干呢?不放在暖和的地方冰是不会化的。”“老师,是不是拧干了之后晾的啊?”面对学生们的热烈讨论,教师应当表现出支持的态度,静待学生的情绪稍微平复一些,然后再抛出答案:“虽然冬天会使得衣服中的水分结冰,但是低温和低压环境能够引发升华现象,使得衣服上的冰直接由固态变成了气态,衣服自然就干了。”学生们恍然大悟,还有的同学对升华现象没有完全理解,教师可以趁热打铁,将升华的原理以及相关知识一起进行讲解,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2]。

二、用生活化的体验展示教学

要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用生活化的体验来示范和展示物理中的有趣之处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亲身体验的乐趣,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学习兴趣,使知识成为快乐的源泉。”教师在教学当中,也应该利用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生活体验,精心构建一个好的示范导入,让学生亲自感受到物理知识的魅力,进而对学习物理知识产生兴趣。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三节“摩擦力”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摩擦力的概念和意义,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两摞纸的每一页交叉叠放在一起,要使用多大的力才能将这两摞纸拉开?”学生们纷纷动手将手边的书本交叉叠放在一起,发现确实很难拉开。即使是大小不一样的两摞纸,也仿佛是被粘住了一样,紧紧地贴合在一起。学生在惊叹之余,亲身感受到了摩擦力的存在,教师这时再对摩擦力的特点进行深入介绍,使学生对摩擦力的理解更加准确。教师还可以借助网络技术和多媒体设备来进行体验展示,这样有效地弥补了物理教材编写滞后与课堂实验环节不足的缺点,并节省了实验成本。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二节“滑轮”一课时,教师可以搜索央视创办的大型科学实验节目《加油向未来第三季》中的滑轮拉飞机一集,在节目中,年仅10岁的少年通过八组滑轮拉动了重达十几吨的飞机。教师在视频播放前可以先用提问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你们认为一个少年可以拉动一架飞机吗?”学生们几乎一致回答不可能。通过观看视频,学生亲眼见证了利用简单机械完成了这难以置信的任务,也深刻地感受到了物理知识对于生活的巨大影响。滑轮拉动飞机不仅是机械应用,还涉及到了重物的静摩擦力计算,这就要求教师要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热情,将相关的知识串联起来,使教学效率得到真正的提高[3]。

三、用生活化的习题验证知识

习题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所谓学以致用,除了根本意义上的把物理知识变成生产力参与生活生产,习题是用来检验所学知识,验证学习成果的一种方法,学生不应当视习题为洪水猛兽,一提到做题就会不自觉地产生畏难情绪。教师可以在习题中引入生活化的因素,让学生愿意阅读习题、接纳习题,进而从心理上消除对物理习题的恐惧感,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解题时发挥出自身应有的学习能力。以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为题:“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常见的便捷且环保的家用电器,是我们生活中的好伙伴。一般的太阳能热水器的容积是150L,在夏季自来水上水时的温度是25℃,暴晒十个小时后,水温可以升高到75℃,请问此时热水器中的水吸收了多少热量?”这道题虽然是简单的热能计算,但是题目中利用太阳能热水器引出热能计算的方式,使题目更加地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在读题的时候更加流畅和认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对于习题的消极态度。再如在讲解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第三节“串联和并联”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题目来帮助学生验证所学到的电路设计知识。在火车上使用卫生间比较费时,如何只利用电源、导线、开关和灯泡来设计电路让旅客能够在座位上就判断出卫生间是否有人,从而节省时间和精力。由于很多同学都坐过火车,对于车厢内的拥挤以及使用卫生间的不便都深有感触,立刻就对这个题目产生了兴趣。这个问题虽然并不复杂,但是很考验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很快就有学生设计出了图1的电路:当卫生间有人时,锁门的同时开关闭合到红灯一方,红灯亮;当卫生间没有人时,门未锁开关就闭合到绿灯一方,绿灯亮。教师还可以趁热打铁,鼓励学生从其他角度出发设计出更加简便的电路。很快又有学生设计出了图2的电路:当卫生间有人时,门锁关闭电路连通,灯亮;当卫生间没有人时,门锁开启电路断开,灯灭。可以看出图2电路的实用性和经济性要强于图1,这也是学生经过反复验证所学知识而得出的结果[4]。

四、用生活化的实验来巩固学习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且多数实验都是具象的直观的。教师可以在教学当中适当增加实验的环节,使物理教学与物理实验融为一体,将物理中生动有趣的一面展示给学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从而达到巩固学习的目的。生活中一些随手可得的物品都可以作为实验道具来使用,如矿泉水瓶、硬纸片、小型手电等。这样既可以增加实验的生活化元素,也便于学生自己动手去完成实验,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于物理实验的兴趣[5]。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一节“浮力”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浮力产生的条件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可以使用常见的矿泉水瓶来进行实验。教师先将三个大小不一的瓶子放在水盆里,三个瓶子都漂浮起来。这时教师提问:“如果将沙子放入瓶中,瓶子还能浮在水面上吗?”学生有的说可以,有的说不行。这时教师将等量的沙子依次放入三个矿泉水瓶中,然后放到水盆里。只见最小的瓶子沉了下去,体积中等的瓶子稍有下沉,最大的瓶子依旧稳稳的浮在水面上。教师还可以继续试验,向三个瓶子内再次添加等量的沙子,这时最小的瓶子和体积中等的瓶子都沉了下去,最大的瓶子也出现了轻微的下沉。教师这时再向学生讲解,浮力F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G,而液体重力G等于液体质量m和重力加速度g的乘积,即F浮=G排=ρ液gV排,在液体不变的情况下,液体的密度ρ不变,则体积成为了影响浮力的唯一变量,因此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同样重量的沙子在不同的瓶子里才会有浮有沉。学生至此才恍然大悟,利用很常见的沙子、矿泉水瓶和水盆,就使得看似复杂的公式一下变得直观而生动。可见,通过实验可以有效地巩固学生所学到的知识[6]。

五、用生活化的情境联系实际

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目标之一,也是物理描述物品基本性质和运动规律的意义所在。很多物理知识都是经过细心观察生活而得出的,因此在教学中应当利用生活化的情境来帮助学生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深层认知。例如在讲解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第二节“电路”一课时,会涉及到导电的知识。教师先向学生讲授物质导电的原理和条件,让学生形成初步记忆。然后再向学生提问:“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导电的呢?”学生们纷纷举手回答,大部分常见的金属都是导电的,而塑料、橡胶等物品则是不导电的。之后教师可以提出另一个问题:“水是导电的吗?”学生马上回答是,因为在生活中或电视节目中经常会听到和看到有人在水中触电的事情发生。教师此时就可以借这个回答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真正纯净的水其实是不导电的,但是这种绝对的纯净的水在生活中很难见到,所以同学们就会认为水是导电的了。我们生活中的水由于充满了各种杂质以及丰富的离子,所以具备基本的导电性。同学们在下雨天出门的时候一定不能随便去蹚浑水,避免造成意外触电的事故。”教师幽默的语言不仅营造了生活化的情境,加强了知识与实践之间的联系,还提醒了学生在生活中要注意安全。教师利用生活中最常见的物品营造出了最贴近学生生活且又最容易迷惑学生的情境,让学生对于所学到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物理学研究的事实和结论可能被学生忘记,但物理学研究的思想方法、研究态度一定能够长久地支持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是不会“还给”物理教师的[7]。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积极进行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知识就在身边,掌握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以及在生活中应用物理知识的思维习惯和能力,以实现学科育人,培养学生的学科精神。

参考文献

[1]王强.情境创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7(04).

[2]黄新禧.浅谈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J].教育科学,2016(02).

[3]蔡鹏飞.问题情境创设与案例分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7(05).

[4]施秀英.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5(05).

[5]李强.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认识与实践[J].现代教育科学,2012(12).

[6]苏明义.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12.

[7]林钦,陈峰,宋静.关于核心素养导向的中学物理教学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5(12).

作者:贾雪省 单位:河北省新河县教师进修学校

被举报文档标题: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情境分析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czwllw/746609.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