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新课改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分析范文

新课改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分析范文

时间:2022-02-12 09:18:23

新课改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分析

摘要:初中数学复习在数学教学中地位突出、作用重要。如果说新课教学是“画龙”,那么复习课教学则是“点睛”。分析了复习课存在的常见问题,以具体实例,阐述了复习课的策略制定、内容组织必须具备针对性准、系统性好、运用性强、趣味性佳,才能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知识网络的形成。

关键词:初中数学;复习教学;针对性;趣味性

在数学教学中,新授课是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是帮助学生“画龙”;而复习课则是巩固知识,进而引导学生将已有的点状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将独立的知识板块构建成知识体系,是帮助学生“点睛”。通过复习,不仅要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理解,更要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以形成完善的知识网络,全面提高综合运用水平。从教师教学的角度讲,复习就是查漏补缺、能力提升的过程。因此在新课改的今天,“初中数学复习课教什么、怎么教”,如何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需要我们不断进行认真研究、探索。

一、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中,存在这样一些问题:有的教师追求知识全面,又迫于时间有限,做到了对知识点的回顾而忽略了对知识点的整合;有的教师训练题目多,提炼方法少,整节课选取大量的题目,即便也有变式练习却缺少通解通法的提炼;有的教师主导多,学生应用少,整堂课采取问答式教学,不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不利于求知欲望的激发;有的教师忽略发散思维,知识迁移不够,只注重知识系统本身,忽略让学生思考与系统有关的知识,学生难以形成知识迁移。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规律,在学习的某一阶段,巩固、梳理已学知识、技能,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复习课的基本要求。教师要努力将平时教学中点状、零散的知识系统化,让学生形成线状、网状的知识网络,同时将澄清学生所学知识的疑惑点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将所学知识中重要的思想方法加以提炼,从而达到“点睛”的效果。在复习课中,教师不能简单地对知识进行回忆或再现,也不能有急功近利的思想,一味追求知识点多而未能着眼能力发展。备复习课时不仅要关注教材,更要关注学生,尤其要对学生的数学现状加以分析。不要一味采用“题海战术”,而忽视了帮助学生将头脑中的知识加以梳理,构建网络。复习课需要练习但不应是为了练习而练习,多给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重视让学生思维发散,形成知识迁移。

二、初中数学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一)复习课的课型初中数学复习课可分为基础复习课、专项复习课、综合复习课。(1)基础复习课。包括章节复习和阶段复习,主要用于章节结束和期中期末阶段。(2)专项复习课。根据知识结构的性质或针对学生学习存在比较集中的问题而设定的针对性非常强的复习课,主要用于期中期末和升学复习。(3)综合复习课。主要用于期中期末和升学复习阶段。复习的内容多而全,突出综合性,既有基础又有层次,注重提高学生的能力,以及知识体系的形成。

(二)教学设计原则由于每种类型复习课的要求不同,侧重点不同,目标不同,因此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不管什么类型的复习课,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设计。好的教学设计,需要从四个方面下功夫:一是针对性。即教学内容设计要围绕知识重点和学生对新授课知识学习的不足点,进行巩固强化;二是系统性。即教学内容设计要努力将新旧点状、零散的知识系统化,让学生的知识形成有机联系的网络结构;三是运用性。即教学内容设计要精选好的题型,一个题型要尽可能的涵盖多个知识点,让学生去演练思考,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趣味性。即教学内容设计,尤其是对题型的精选,要新颖生动、贴近学生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让学生像对学习新授课一样充满热情。针对性和系统性,是要求进一步帮助学生“画好龙”,即巩固已学知识;运用性和趣味性,是要求帮助学生“点好睛”,即形成知识网络和增强运用实践。因此,需要教师要立足学生主体地位,做足准备工作,深入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需求,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学生学习力发展的特点,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在学生重点、全面、系统地掌握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获取真正意义上的温故而知新,实现“画龙点睛”。

三、初中数学复习课的策略

复习课的课型比较特殊,它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一定知识的基础上,对旧知的复习巩固和提高。因此,在复习课教学中要高度注重对学生的“启”和“发”,引导学生主动将旧知识带入到新题目、新情境中思考,强化学生“举一反三”的思维模式,从而实现学生新的知识结构的生成以及思维能力的发展,帮助学生进入到高一级层次的“愤”和“悱”的状态。

(一)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初中数学复习课有一个突出的矛盾,很多教师在设计安排教学时,常常会觉得内容多、时间紧、任务重。既要回顾旧知夯实基础,又要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解题能力,似乎二者不能兼顾。因此,根据不同的阶段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极为重要。在章节复习课中因刚刚学完旧知,学生对于基础知识遗忘的还是较少的,学生需要的可能是知识网络的构建以及思维的发散。在阶段复习以及升学复习中,由于时间间隔较长,对于知识点会有较多的遗忘,此时的复习应以夯实基础为主,同时兼顾前后知识点的关联,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更为重要。在专题复习中,由于知识点已基本掌握,更应注重思维的拓展以及知识的迁移。制定教学目标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目标要结合新课程标准,对于知识点的把握要准确,结合中考要求,适当做一些思维上的拓展迁移。二是目标针对性要强。基于复习课的知识点较多,在课前要设计好需要的课时,并且为了不要继续炒冷饭,教师在课前应该对学生有所了解,对于个性的问题可以单独交流,课堂上主要解决共性的问题。三是目标要具体,不能空泛。这节课需要学生掌握哪些知识点,在哪些问题上需要进一步的拓展延伸。目标不能太多,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以八年级下章节“反比例函数”复习课为例,笔者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考虑到学生在八年级上已学过一次函数及“正比例函数”的内容,对函数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准备“反比例函数及其性质”复习课时,有意识的将进一步帮助学生领悟函数的意义及方法,积累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训练作为课程设计重点,同时这些内容对学生以后学习“二次函数”也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不仅关注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图象及其主要性质,确定反比例函数表达式,能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而且关注学生经历探索反比例函数性质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研究函数的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函数图像性质的应用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要以“图像”为主要载体,以逐层递进为主要方式,随时随地渗透“数形结合”的思维能力训练;同时,注意和一次函数的联系与区别,设计选取问题时注意与一次函数的结合。

(二)设疑问激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复习课一般从熟悉的知识点引入而后进一步练习巩固,这就很容易让学生觉得复习课是一个简单的重复过程,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取设置问题或任务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相关知识点,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唤起对知识的回忆,自觉将碎片知识梳理成系统知识。从一个好的问题或任务出发,层层深入,既复习了旧的知识又把学生带入一种积极探究的状态,一步一步让学生从“山重水复”的困惑到“柳暗花明”的喜悦,从而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在设计章节“全等三角形”复习课时,首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已知:如图1,(1)当AB=DC时,再添一个条件证明ABC≌DCB,这个条件可以是;(2)当∠A=∠D时,再添一个条件证明ABC≌DCB,这个条件可以是。分析说明:在ABC和DCB中,已经具备了什么条件?(1)若要以“SAS”为依据,还缺条件;(2)若要以“ASA”为依据,还缺条件;(3)若要以“AAS”为依据,还缺条件;(4)若要以“SSS”为依据,还缺条件。归纳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以及基本思路:(1)已知两边;(2)已知一边一角;(3)已知两角。这个问题的设计尽管起点低,但层次高,面向所有学生,既让学生对所学习过的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进行复习,又引导学生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形成基本的解题思路。同时通过设疑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投入、参与到学习中来。

(三)加强小组合作,构建知识网络复习课教师不仅要做到“查缺补漏”,更要把复习课定位在“自主生成知识系统化”目标的实现上。学习是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教师替代不了。如何让学生自主地思考、探究、质疑,并对知识加以梳理使知识系统化是教师需要关注的重点。采取小组分工交流合作的形式,对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独立能力、自主能力都有较好的效果。用学生擅长和喜欢的方式在独立思考后进行交流整理,相互借鉴、共同探索,在感受知识获得的曲折过程中产生思维的碰撞,不仅能促进知识系统的生成,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在设计章节“中心对称图形”复习课时,在课前布置预习任务,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本章的知识结构图。同时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1)中心对称图形的典型图形有哪些?他们之间有怎样的联系?(2)从哪些角度研究了这些图形的定义、性质、判定?具体内容是什么?(3)这些图形之间有哪些共性?哪些个性?(4)常见题型有哪些?解决问题时存在哪些问题?应用时要注意什么?(5)自主构建知识网络结构图,以小组为单位整理交流。在带着问题自主探究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交流、展示和梳理主要知识点、方法及规律,取长补短、互相补充形成知识框架。各个小组整理的方法不同,有的采用表格式,有的采用树形图,有的采用结构图等,在定义、性质、判定等知识的整理中各有优劣。在交流时,让孩子谈谈对自己构建知识网络的看法,在此框架的基础上帮助孩子进一步完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提出、探索、解决。充分调动各组学生之间自主学习的能动性,鼓励学生,挖掘学生的优点,提高学生的成就感,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生成知识网络。

(四)精选例题,拓展思维能力数学课堂是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战地,而例题教学为学生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了思维发展的起点和伸张点。在复习课的例题选择中,题目类型要精选,题目涵盖的知识点要全面,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典型性、灵活性、综合性,注意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关注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过程,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体会、观察、思考题目中蕴含的思路及方法,自我总结解题规律,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在设计中考专题“动点问题”复习课时,考虑到本节课是中考二轮复习课,学生对于基本知识已有较强的认识,因此更应关注激发学生在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认知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发现与主动建构,让学生在主动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悟数学思想和方法。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首先让学生思考初中数学中的动点会产生哪些我们所熟知的数学问题?接着设计了一道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动点问题的方法及策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0,2),B(0,4)。P为直线y=x上的动点,见图2。思考:(1)你能根据ABP中边的变化来设计一个问题并加以分析吗?(2)你能根据ABP中角的变化来设计一个问题并加以分析吗?问题提出后教师展示动画,学生在观察P点运动过程中,ABP的哪些元素发生变化后以小组为单位思考教师提出的几个问题。学生在教师引导思考后提出并分析了这样一些问题:(1)P运动到什么位置时,P到A、B的距离和最短?(2)P运动到什么位置时,P到A、B的距离差最大?(3)P运动到什么位置时,ABP为直角三角形?(4)ABP为等腰三角形时,P点的个数有几个?(5)若ABP的面积为4,求P点的坐标?(6)若ABP的周长为10,求P点坐标?分析学生提出的问题后进行方法的总结,再设置问题:点Q为反比例函数y=(3/x)上一动点,若A、B、P、Q四点构成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求点P、Q的坐标?通过让学生自主设计问题,关注学生问题的生成、提出与解决的过程。在学生展示和说明的过程中总结出由动点产生的几种基本题型,初步感悟动点问题中“动中取静”与“以静制动”的解题策略。同时感受转化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方程思想以及数形结合的思想在动点问题中的应用,体会知识迁移的重要性。

四、结语

复习课需要一定的练习量,但也绝不能将复习课上成习题课。复习课没有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但是采取多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是每位初中数学教师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只有不断改进完善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才会成为学生学习思考的课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努力让复习课真正做到复而不重、教而有效、学而有得,从而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是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仝太亮.怎样上好初中数学复习课[J].中学教学参考,2012(26):37.

[2]马德君,迟麦英.“反比例函数”复习课教学实录与评析[J].中小学数学(初中版),2010(21):30-33.

作者:徐静 单位:扬州市梅岭中学

被举报文档标题:新课改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分析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czsxlw/728231.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