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探究初中数学教学(5篇)范文

探究初中数学教学(5篇)范文

时间:2022-12-19 03:31:16

探究初中数学教学(5篇)

第一篇: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模式的优化调控策略

摘要:在进入21世纪以后,人类科技及文明高速发展,我们已经很难通过个人的努力完成研究工作,我们在工作、生活及研究过程中必须信赖自己身边的同事与伙伴,通过合作与配合完成相关活动。初中数学是一门非常有助于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及逻辑思维能力的课程,在这门课程中推进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既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本文主要对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模式的优化调控策略展开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合作学习;优化调控

合作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这项教学理论在提出后即得到了广泛认可和迅速推广,合作学习在应用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同时也有很多教师对于合作学习模式理解不清、认识不深,导致合作学习的形式大于内容,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

一、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现状

合作学习模式是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教学设计,教师通常会根据课程需要及学生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小组形式,教师将会引导学生通过彼此合作与共同努力进行探索学习,教师帮助学生完善他们学习中的不足,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最终实现合作学习的教学目标。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中应用较为广泛,很多教师都开始积极尝试应用这一全新教学方法,而学生们也普遍对合作学习充满兴趣与好奇,他们也非常积极地参与到合作学习活动中。因此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很多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提高了自己的数学能力,而且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大大提高。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模式总体上得到了良好的应用,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同样存在很多问题,使得合作学习模式的形式远远大于实质,部分教师并没有真正掌握合作学习模式的精髓,合作学习模式开展的有效性未能达到预期,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促进力度不足。

二、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合作学习模式在本校数学教学中应用已经有一段时间,但是通过笔者的观察及研究发现合作学习模式并未能起到预期效果,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模式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

1.优秀学生起到主要作用,其他学生参与度不高当教师给小组学生安排任务后,小组内优秀学生会迅速参与其中,开展研究与讨论,而其他学生则基本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很少有人主动参与。教师们也习惯了有优秀学生起到主导作用的合作学习模式,因为这能够更快地完成教学任务,避免合作学习过多占用教学时间。但是这也导致合作学习并未能够真正发挥作用,仍有很多学生游离于合作学习模式之外。

2.学生之间分工不明确,合作学习内涵不足合作学习模式需要依靠所有学生的共同努力来完成学习目标,每一个学生擅长的工作有所不同,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帮助学生们进行分组,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发挥自己的作用,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并发挥学生积极性。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学生之间分工不明确的现象非常严重,合作学习的内涵未能得到落实。

3.教学设计中缺乏侧重,学生合作目标不明确在开展合作学习前,教师应该根据教学需要进行教学设计,合理选择一些问题交给学生们进行合作学习及分组讨论,但是很多教师却并没有帮助学生完成初步的筛选,反而将所有问题都交给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这也使得学生们的合作目标变得不够明确,他们在讨论、分析过程中七嘴八舌,无法明确自己的方向和目标。

三、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模式的优化调控策略

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和推进需要不断进行优化及调控,而现行的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中暴露出很多问题与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一些优化调控策略:

1.建立合作小组,明确成员任务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需要及学科特点建立合作小组,具体到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小组的构建应该尽量简单明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清晰地了解学习任务和研究方向。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基础及学习能力的不同,教师要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任务,使学生能够实现自身价值,同时教师也要根据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来调整分工及任务。

2.帮助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合作学习不仅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及合作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学生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例如可以以体育比赛为例向学生们说明合作的重要意义,一个团队内所有成员通力合作才能够获得更好的成绩,而数学学习同样如此,只有彼此之间相互信任并共同努力才能够取得良好的结果。

3.提高教学设计有效性,帮助学生明确目标

合作学习模式并不是单纯依靠学生的努力就能够完成全部学习任务,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发挥比常规教学更加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引导,因此教师在利用合作学习模式前应该对教学方案展开深入研究与设计,进行有效梳理和分析,从中选取最适合初中学生学习实际需求的问题,使得学生们在进行合作学习时可以明确自己的研究目标。

四、总结

中国学生长期以来习惯于依靠个人的努力去学习,这也导致很多中国学生在走入科研工作岗位后表现出合作能力缺失。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努力推进合作模式的研究与应用,对于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进行优化调控,确保合作学习模式的高效推进。

参考文献:

[1]张伟刚,孙文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5,(2):150.

[2]徐凤友.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J].中国校外教育,2015,(8):117.

[3]桑明杰.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赤子(上中旬),2015,(14):289.

作者:徐雪兰

第二篇:初中数学教学中情感态度目标的达成

摘要:新课程标准立足学生的数学发展,将学生作为数学学习的中心设置了数学教学活动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知识与技能这一目标得以有效实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个维度的目标的实现差强人意。因为在以知识灌输为主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注重知识与方法讲解,忽视了学生的数学认知和是否能有效接受所传授的知识这一情况,使得大部分学生在死记硬背下掌握了知识,但却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甚至对数学学习毫无兴趣可言。对此,在本文中,我主要立足情感态度目标的达成来进行详细论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三维目标;教学活动;情感态度目标;情感教育

众所周知,情感是一个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中所倡导的三维教学目标的情感态度主要是指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中产生的数学兴趣、动机和自信心等。但是在长期的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师的照本宣科将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扼杀在了摇篮之中。因为学生在大量抽象的知识灌输下,难以深刻理解基础的数学知识,无法灵活运用其来解决问题,无法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尤其是在数学考试中其成绩是越来越差,这也就导致学生在长期的枯燥的教学方式和学习压力下,丧失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心。对此,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有效实现情感态度目标,可以将情感教学引入其中,借助多样的情感教育手段来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一、寓教于乐

正如上文所提及的,知识灌输的方式只会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丧失兴趣,将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扼杀在摇篮之中。对此,教师可以在古罗马著名诗人贺拉斯寓教于乐理念的指导下,采取以下方式来调动学生的情感:

(一)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情感教育活动开展的基础是借助丰富的课堂教学内容来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会借助系统编排的数学教材内容向学生统一传授抽象的前人的知识、经验,忽视了学生个性差异的存在。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其产生求知需求的基础,既然教师要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其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就需要从其个性差异入手,选取符合其数学学习实际情况的内容来满足其学习需求,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以“几何”教学为例,倘若教师在教学之初直接将什么是几何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仅不能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几何,在抽象的概念中还会使学生产生几何难学的意识,其学习几何内容的兴趣可想而知。对此,我会直接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储备的基础上,采取问题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平常所看到的篮球架为什么要设计成三角形的呢?为什么我们看到的车轮都是圆形的呢?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工厂大门的折叠门是四边形的呢?……在生活几何现象的引导下,学生自然会对解决“为什么”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此不用教师过多的驱使,他们自然会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

(二)满足学生的成功需求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环境中,对于数学认知能力差的初中生来说,数学是极其难以理解的,而且在长期的考试中,他们无法顺利解决考试问题,得不到良好的成绩,认为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以此在长期的考试失败中丧失数学学习的自信心。由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满足学生成功的需求。由于学生个性差异的存在,不同数学学习层次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数学学习成功的需求。纵观我所执教的班级,数学学困生比较多,所以我会对学困生给予自我表现的机会,如我会指定每一个学困生每人每天轮流准备一则数学小故事或者数学新材料,在每次上课之初会让他们进行演讲,以此来满足学生的数学表现需求,更能使其在生动的数学小故事中受到数学家为了真理、科学不懈探究的精神的感染,以此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意识。

二、以情施教

(一)教师在教学中的自身情感调控

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不光其自身的教学活动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影响,教师自身的教学情绪、言行等都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对此,我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会以最饱满的情绪来面对学生,在此作用下,使学生深受感染,以此在上课的时候也能以饱满、热情的情绪来进行学习。在授课的过程中,我会理清自己的教学思路,以清晰的语言和丰富的体态语来感染学生,如此学生会在我的情绪调动下产生一种亲近之情,课堂氛围自然会变得愉悦、轻松。

(二)对数学教学内容的情感处理

学生数学情感的产生除了其自身的兴趣、自信等之外,还来源于数学本身的魅力。当学生能深刻地领悟到数学的独特的魅力的时候,他们自然会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当他们一味地觉得数学难学的时候,数学的魅力会被枯燥所遮蔽,以此学生难以在学习中产生浓厚的兴趣。对此,教师为了实现数学教学的情感态度目标,可以从数学独有的魅力入手,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将数学魅力展现在学生面前。纵观初中数学知识,尽管其包含着无尽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自身就独有魅力,甚至描述问题的语言也是极具吸引力的,这就为教师借助数学自身的魅力来调动学生的情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我在组织“平面图形”这一内容教学的时候会引入“黄金分割”,接着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对“黄金分割”进行调查,弄清楚什么是黄金分割,如何用黄金分割来解释蒙娜丽莎这一世界名作带给人们的美感等。如此,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还可以使其在数学探究中领略到数学的美。

除此之外,数学本身就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科目,通过分析当前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毫无兴趣的原因,主要在于数学与生活相割裂,数学知识作为抽象的理论内容而存在。对此,我会借助生活化的手段来将与所讲授的知识有关的生活内容引入其中,以此在降低数学抽象性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其数学探究兴趣,使其在生活中自主探究到有价值的数学知识。我在组织“一次方程”教学的时候,会利用一杯水、一瓶果珍来进行生活小实验,在实验中使学生直观地弄清楚浓度问题。生活实验本身就对学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学生在兴趣的内驱下自然会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并获得数学学习的乐趣。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可以采取寓教于乐、以情施教等手段来唤起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使其在多样化的数学学习活动参与中享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以此实现情感态度这一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赵立忠.基于情感教学理论的初中数学教学实验研究———以七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为例[D].云南:云南师范大学,2015.

[2]张研.初中数学情感教学的现状调查与思考[D].吉林:延边大学,2011.

作者:刘祥

第三篇:数学文化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的渗透方法

摘要: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以知识为本位仍是广大数学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主要理念,教师通常采取知识灌输的方式来讲解解题思路、方法等,学生只能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作为工具来应付考试,数学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因素无从谈起,这与新课改中所倡导的在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融入数学文化是相违背的。对此,教师需要在新课标的要求下,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将数学文化渗透到数学教学活动之中,以此在文化教学中降低数学的抽象性,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文化;渗透;方法;数学史

纵观以知识为本位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数学与社会文化相脱轨成为一种常态。对此《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就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教师在组织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在知识传授的基础上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受到文化的渲染,产生文化共鸣。尽管我们无法改变应试教育这一教学背景,但是我们可以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将数学文化渗透到数学课堂教学始终。

一、借助数学史料,展现数学文化

在谈及数学文化的时候,很多数学教师的大脑中首先会出现数学史这一词汇,甚至有些教师错误地将数学文化与数学史等同起来,直接将数学史当作数学文化来进行教学。尽管将数学史当做数学文化来组织教学同样可以实现文化教学的目的,但是却将文化教学的内容和方式局限了,此时需要我们先弄清楚数学史与数学文化的关系。数学史作为数学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主要展现数学理论、数学结论等形成、发展的过程,在生动的发展过程中,学生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抽象的数学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并为那些伟大的数学家的不懈探究精神所感染。所以,我在初中数学文化渗透中,一般会借助数学史来向学生展示数学理论创造的真实过程。比如,我在组织“整式的加减”这一内容教学的时候,会将代数学的发展历史呈现在学生面前,从古代人们用文字表示代数问题的解法讲到丢番图首次使用字母来表示未知数,再到韦达首次使用字母来表示未知数的发展过程。生动的代数学的发展故事的讲解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们在其历史发展脉络中可以追本溯源,加深对代数学的理解,并为数学家们不懈的科学探究精神所感染,为其数学学习自信心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鼓励数学创新,感知数学文化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的照本宣科将学生的思维局限在了狭小的书本和教室的空间之内,这也是为何当前大部分学生只能借助所学知识来应付考试的一大原因。对此,在新课改理念的引导下,教师要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中心,积极地开创创新性数学活动,以此使学生在丰富的活动参与中自主地感知文化、理解知识。我在数学文化渗透教学互动的时候,一般会借助古题新用这一方式来实现数学创新,因为古题中蕴涵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学生借助有趣的古题不仅可以在问题解决中掌握数学思想方法,还能将其迁移运用到新问题之中,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接马分马”该古题为例:在很久以前,一位阿拉伯商人在临终之前将自己一生所得的19匹马分给自己的三个儿子。他在遗嘱中明确指出,大儿子分得的马匹数量是总数量的二分之一,二儿子分得的马匹数量是总数量的四分之一,而小儿子分得的马匹数量是总数量的五分之一。在按照遗嘱分马匹的时候,三个儿子犯难了,无论怎么分,都无法获得一个整数。于是,三个儿子向父亲的好友锡克求助。锡克在看了遗嘱之后,从自己家里牵来一匹马,此时一共有20匹马,大儿子分得了10匹,二儿子分得了5匹,小儿子分得了4匹,剩下的一匹则为锡克自己的。学生对古题有浓厚的探究兴趣,在古题解决中很容易地获知铺设媒介量的重要性,借助该问题我会创新一道新问题:学校小超市新出了一项规定,用三个空汽水瓶子可以换一瓶新汽水,倘若一个学生现在一共有十个空汽水瓶子,那么他最多可以换几瓶汽水呢?在已有的古题“借马”思维的引导下,学生很快会想到再借一瓶,如此学生很容易地获知最多可以换5瓶。

尽管新题和古题看起来具有相似之处,但新题却是“借马分马”的创新,而且学生在古题和新题解决中有利于树立数学建模思想。除以上的方式之外,教师还可以借助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来引导学生体验数学文化。因为,数学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在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可以借助生活内容来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以此使学生在生活问题解决中感知数学,领略数学的魅力。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在知识教学的基础上采取多样化的手段向学生渗透数学文化内容,以此在激发学生数学探究兴趣的基础上,使其人文素养得以提升,为其应用数学文化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李伟元,李荟.浅谈融入数学文化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以折纸游戏在辅助“轴对称图形”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为例[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04).

[2]姜跃琪.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3,(11).

[3]张维忠.论数学文化研究及其对数学教育研究的启示[J].教育研究,1994,(03).

作者:隆淑兰

第四篇:如何做好初中数学试题分析教学

摘要:初中生要想学好数学,除了课上功夫外,还需要习题练习,巩固知识要点,但这往往还不够。本文从初中数学试题教学入手,探讨教师如何有效利用试题帮助学生掌握考试内容以及判辨错误原因。

关键词:初中数学;试题分析;知识点;易错点

学生要想学好数学,除了课上认真听课、做好笔记外,还离不开大量的习题练习,只有这样才能提升他们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而且也能够帮助他们熟悉教材内容,巩固知识要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虽然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试题练习,但是却并不注重帮助他们进行试题分析,仅单纯地讲授每道题的答案以及解题过程,这就使得学生不会的问题仍旧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这次的错题下次遇到还会出错,教师的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都非常差。针对此种情况,笔者建议教师在日常的授课当中应该做好初中数学的试题分析教学,帮助学生总结、概括试题考试当中经常考查的知识点,找出他们在做题当中容易忽略的内容,从而降低他们在考试当中“常规题”的出错率。

一、知识点分析,精确把握考试常考点

考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检测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初中学生由于年龄以及阅历的限制,他们当中的大多数还没有掌握从试题中分析考点的能力,因此,在实际的试题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给学生们讲解每道题目的正确答案,而且要给他们分析、总结考官所想要考查的知识点,从而帮助他们精确把握常考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材基础内容的学习,逐渐培养和锻炼他们从题目中挖掘理论知识的能力。这样一来,不但能够让学生吃透各类考题,意识到考试的真正意义,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而且也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水平,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高效。

二、易错点分析,帮助学生判辨错误原因

错题是每个学生在考试当中都常遇到的问题,这不仅是他们的丢分点,而且也能够体现出他们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的地方,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发现大部分学生并不会有效利用错题,他们通常只是弄明白大致的解题步骤便将错题搁置一边,认为已经完全掌握了此类题目的解题技巧,而到下次考试时,题目仅仅进行一些简单变化,他们还是会出错。针对此种情况,我们教师应该在试题教学时,帮助学生分析题目当中的易错点,让他们学会正确处理错题的方法。例如:2015年中考数学题“《九章算术》是中国传统数学最重要的著作,奠定了中国传统数学的基本框架。它的代数成就主要包括开放术、正负术和方程术。其中,方程术是《九章算术》最高的数学成就。《九章算术》中记载:‘今有牛五、羊二,直金十两;牛二、羊五,直金八两。问牛、羊各直金几何?’译文:‘假设有5头牛、2只羊,值金10两;2头牛、5只羊,值金8两。问每头牛、每只羊各值金多少两?’设每头牛值金x,每只羊值金y两,则列出方程组。”

很多学生在刚读这道题的时候,由于题干中对《九章算术》进行了描述,再用文言文的形式提出了问题,最后又将问题进行了翻译,这就给他们分析题干、寻找当中有效的解题信息造成了干扰,但如果学生单独将译文部分提取出来,就可以发现此题主要考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相关内容,进而迅速从题目中找到解题的关键条件:“5头牛、2只羊,值金10两”“2头牛、5只羊,值金8两”。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列出方程组:5x+2y=10、2x+5y=8。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二元一次方程组”这部分内容的熟悉程度和应用能力以及从题目中快速、正确地提炼出关键条件的能力,而有效条件的寻找是学生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也是后期需要他们重点培养的能力。

总而言之,试题分析是初中数学教学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我们教师应该给予足够高的关注度,运用试题帮助学生学习不熟悉或者疏漏的教材基础知识,总结不同类问题的解题技巧和方案,从而提升他们的考试成绩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方玉琼.从对广州市中考试题的分析谈初中数学的教学策略[J].学周刊:b,2010,(9):180-181.

[2]林秋萍.初中数学考试试题的特色及发展趋势的分析———以《全等三角形》为例[J].教育:文摘版:00142-00143.

作者:林琳

第五篇:探究式教学活动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运用

摘要: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了,但是学习能力却下降了,学生只知道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学习,而不知道如何进行自主学习,这一现象在各大学校园中表现得更为明显,这是因为学生在从小的学习过程中没有能够养成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缺乏自主探究精神,因此在没有教师引导管理的学习中不能够合理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因此造成创造力的缺失,这对学生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本文围绕“探究式教学活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为主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探究式活动;应用探讨

一、引言

在素质教育的推动下,教学课堂越来越注重学生能动性的发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运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踊跃地参与课堂,做到踊跃思考,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探究式教学活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更好地完善自己的逻辑思维,并且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举一反三的能力与创造意识,打破按部就班学习的惯性思维,让学习成为具有学生独立思维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打破传统教育观念,建立新的学习模式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社会对于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孩子是祖国未来的花朵,创造力是一个国家与民族源源不断的动力,因此,在教育中,帮助学生培养创造性的探究能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途径。在传统教育中,以考试选拔人才为主,学生所接触到的都是书本上既定的知识,并把考试成绩看为一切,在此背景下,教师通常采取机械式的知识点反复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目的,而学生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创造力被遏制,按部就班的学习、考试,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而探究式教学就是打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活动。探究式教学活动以“探究”为主要形式,而探究的主体不再是教师,而是以学生为主,这需要教师改变以往以自我为主导的课堂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中充分给予学生探究的平台,才能够正确的实施探究式教学活动,而学生也必须改变以往过于依赖教师的学习模式,学会发挥自我的主观能动性,建立新的学习模式,这样才能够保证探究式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不过分地遵循教学规律,要给学生们独立讨论的平台,在学生提出具有讨论价值的问题时,教师要抓住探究时机,及时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探究,让学生通过谈论解决疑惑,这样学生在学习时,渐渐地从寻求帮助转变为独立思考,从而建立新的学习模式,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三、建立课堂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探究意识

初中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逻辑思维有所完善,学习接受能力也有所提高,处于青春期的他们,思维比较活跃,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们应当充分抓住这一特点,让学生自己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大胆地去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抓住问题的根本,去积极、独立地思考,从而最终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解决所发现的问题。而探究式教学活动正符合初中生好奇心强、独立意识强的心理特点。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以小组为单位建立探究活动,将学生们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保证各小组之间数学基础水平均等,让学生们围绕教师给出的探究任务进行探究,可以进行已学知识的运用练习,也可以进行新知识的探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要运用自己的能力才能够完成教师的任务,因此他们会更加集中注意力,对于知识点的理解更是精益求精,在每一次的探究活动中,他们会对知识点有更加深刻的记忆,并且在小组活动中,他们更加清楚地找到自己的定位,在为了帮助小组更加顺利地完成任务的同时,他们也会更加期待自我的提高,这种集体意识会成为他们努力探究学习的动力。但是并非所有的探究式活动都能够达到这一效果,如果教师所设计的活动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学生自然不愿意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如果活动难度太低,学生没有探究兴趣,难度太高则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探究式教学也就成为了一个空架子,因此,教师在进行探究式教学活动时,必须保证活动的趣味性,以及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能否通过自我的努力获得学习的成就感,这才能够让这种教学模式发挥最大的效用,所以教师不妨尝试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让数学和他们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引导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到数学的实用价值,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

四、注重探究过程引导,提高探究创新能力

学生的自主探究不代表教师就没有任何用处,相反,教师更要注重在不影响学生自主性的前提下,引导他们更好地进行探究活动。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问题,导致探究无法进行下去,而这个时候,教师需要仔细询问清楚问题出现的原因,与学生们进行积极的交流,帮助他们找到问题出现的真正原因,在鼓励他们自己解决问题,这样更能够让他们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而当学生在探究出现错误时,教师不能够立马进行批评,这样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还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教师要以耐心引导为主,帮助学生理解错误的原因,及时地更正错误。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活动,教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主导作用,教师要把控课堂节奏,观察每一组的探究情况,并及时的给予帮助引导。

五、小结

总而言之,探究式教学活动的运用为初中数学课堂增添了新的光彩,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意识,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一活动的顺利实施,需要教师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给学生提供独立探究的平台,让学生在这些探究活动中逐步转变自身的学习模式,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教师要注重过程的引导,帮助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体会到数学探究的乐趣。

参考文献:

[1]袁思伟.探究式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练习中的运用刍议[J].数理化学习,2015(03).

[2]张玲.参与、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文理导航(下旬),2013(12)

作者:王贵成

被举报文档标题:探究初中数学教学(5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czsxlw/710165.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