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初中生物教学思考(10篇)范文

初中生物教学思考(10篇)范文

时间:2022-02-28 10:34:54

初中生物教学思考(10篇)

第一篇:初中生物教学中生态美学观的渗透浅谈

摘要:生态美学观是随着近几年来新课程教育改革走进初中生物课堂的,将生态美学观融入生物课堂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他们主动地去探索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拥有生态美学观,能逐渐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加强对生物的认识。那么在生物教学中该如何渗透生态美学观呢?从生态美学教学的意义、教学内容及渗透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阐述了其对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态美学观;渗透分析

生态美学指的是研究生态系统中人与自然和社会之间和谐发展的科学。它主要研究的是三者之间的共生美、平衡美以及将三者联合起来发展的美学价值所在。将生态美学观纳入初中生物教学体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生物学习的意义,树立正确的生物学习观。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融入生态美学的意义

当前社会,科技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人类为了追求自身的发展,对自然资源进行不断的探索开发与索取,导致部分地区的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生态的自我恢复能力甚至赶不上自然资源被破坏的速度。而生态美学观要求人们从审美的角度出发,合理地开发自然资源。初中阶段是学生正式学习和认识生物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将生态美学观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中,有利于帮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更好地学习生物知识,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环境保护之上,更好地解决生态问题。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生态美学观的教学内容

1.生物的形式美自然界中生物的形式美,主要体现在生物的外表和生理机制两个方面。首先学生在学习生物、接触生物的过程中,通过观察生物的外在感觉它们独特的魅力。比如说,在学习《形形色色的生物》这一课的时候,通过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一些生物图片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感受到生物的外在美。如,为了保护自己善于伪装的枯叶蝶、美丽的小蜻蜓等都有着属于自己的魅力。其次,生物的生理机制之美,主要表现在生物吸收营养和能量等方面,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动物的冬眠等,都是生物生理机制美的一种表现方式。

2.生物群体的和谐美生态系统

只有和谐稳定地发展,才能使自然环境和谐地发展,生态系统的平衡一旦遭到破坏对自然环境将有极大的影响,如云南滇池的水葫芦、美国的鹿与狼的故事等,都是由于生态不平衡引起的。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必须让学生意识到生态美学观中生物群体的和谐之美。

三、初中生物教学中生态美学观的渗透方法

1.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生态美学观的认识

生态美学观是一种感性认识,它注重的是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和认识。生物教学是一门离不开实验的学科,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通过生物实验将生态美学观渗透到学生的大脑中。比如,教师在讲解了《光合作用》这一节的知识之后,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后自己通过一些对比性实验去探究光对植物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主动去探索和发现自然界的生物所具有的生态之美,加深学生对生态美学观的认识。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刺激学生的感官,渗透生态美学观

多媒体教学技术是当前教学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法,多媒体技术可以利用图片、文字、声音、形象等方式将教学内容较为直观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刺激学生的感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生物教学中有许多知识也离不开多媒体教学,如上文所述,教师在讲解《形形色色的生物》之时,运用多媒体教学将一些生物的图片和影像播放给学生观看,比起教师按照书本上的内容进行知识讲解,显然更能达到教学效果,刺激学生的感官,渗透生态美学观。

3.引用古代诗词陶冶情操,渗透生态美学观

我国古代的诗词,虽然看起来与生物学习毫无关联,但是诗人在创作诗歌的时候往往会在无意识中将生物知识渗透在诗歌里面。并且,古诗词中描绘的景物大多都较为优美,有些诗歌还寓情于景。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将一些古诗词引用到课堂教学之中,这样既可以令学生充分地理解生态美学观,又可以带动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如,教师在讲到与时令有关的生态变化知识时,就可以引用“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使学生感受到生态变化之美。

总的来说,将生态美学渗透到初中生物教学中,使学生对生物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让他们认识到生物学习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在学生学习生物之初,渗透生态美学观,可以在学生心中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承担起未来社会保护环境的责任。

参考文献:

[1]赵品爱,李炳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体性探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2).

[2]宋薇.生态美学、环境美学与自然美学辨析[J].晋阳学刊,2011(4).

[3]郭蓓,王燚.环境的美学之思:阿诺德•伯林特美学思想初探[J].农村•农业•农民(A版),2010(2).

作者:赵雪 单位:辽宁省本溪市实验中学

第二篇: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自学探究能力培养分析

摘要:初中生物是一门会考学科,要求学生能掌握与运用基本知识。新课标的要求让不少非专业老师无从入手,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通过阅读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实验来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增加活动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相信只要把握好这几点,学生学好生物通过会考不再是难事。

关键词:初中生物;自学探究;能力自学

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标生物课程教学标准》的重要教学任务,该标准要求教师在生物课堂中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生物学科的相关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独立运用知识,探索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真正对生物学科产生兴趣,对生物知识进行一定的实际运用,提高他们的生物学科的素养,最终提高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

一、培养阅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本是学生进行生物学科学习的基础,要想学好生物学科的相关知识,学生必须要对课本进行充分、通透的阅读,只有能将生物课本的知识完全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才会对其在生活中进行灵活的应用。阅读是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方式与途径,通过对课本的内容进行阅读可以使他们能够掌握生物学科的知识,并将该学科的内容进行归纳与总结,这是学生自学的基础体现。在阅读的过程中,用心去体会课本中的相关内容,并且结合阅读的内容提出有自己见解的问题,思考其原因,搜集相关材料进行问题的解决,这是学生自学的拓展体现。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可以很好地使他们投入生物课堂,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重视生物学科的学习,认识到相关生物知识的重要性。在生物教学课堂中,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学习兴趣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合理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例如,在进行课前的导入时,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进行生活展示,实物展示和图画展示等进行课前引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进行《植物的萌发》教学时,对于植物的萌发、生长的过程,教师可以根据植物的生长过程制作一个生动形象的动画,通过动画形式的展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你们想不想知道植物是怎样生长萌发的呢?”在多媒体教学的吸引下,学生会愿意去探寻问题的答案,此时教师引导他们进行课本的阅读,可以充分提高他们的阅读效率,激发他们自学的动力。

二、强化实验,提高学生操作能力

实验是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重点内容,通过实验往往可以使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课本的基本内容,使他们在实验过程中提高自主探究能力。传统的生物教学课堂往往忽略了生物实验的教学,教师在生物课堂中一味地传授给学生课本上的内容,不给他们动手操作的机会,学生往往不能深刻、透彻地理解课本中的内容,生物学科的成绩自然得不到提高,自身的能力也得不到提升。随着课改的进行,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成为了生物课堂的主要教学任务,教师应当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安排难度适当的生物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同时指导他们理解生物课本的内容,让探究实践学习落到实处。教师在选择实验时,要设计简单、适应学生能力的实验,比如:测定种子的发芽率,采集和制作昆虫标本,探究蚂蚁的行为等,教师可以在课堂讲解后,布置相关的实验内容,使学生通过实验,对学习的知识能够有深刻的掌握,能够进一步加强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可以在学习《生物的特征》后,给学生布置采集、制作标本的实验,让他们去接触自然,接触除了传统课堂之外的更加宽广、广阔的课堂,使他们能够通过实验来记忆学习的内容,培养学生细心、耐心的良好品质。同时这样的课堂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对实验产生兴趣,乐于探究,能够在实验的过程中能力有所提升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增加活动,加强学生探究能力

活动实践是增强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现代化的教育要求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要进行课堂的拓展,使学生的课堂不再局限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学生的生物课堂由课内拓展到课堂外,将他们的课本由纸质课本拓展到生活,拓展到自然,让普通的生物课堂通过增加活动而变得生动、形象、有趣味。在平时的生物课堂中,教师可以增加一些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增强他们的自学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活动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去探索生物知识的奥秘和美妙。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学课堂中增加一些问题障碍,让学生分小组解决问题,小组与小组之间形成一种竞争模式,以此来激发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增加游戏式、辩论式、猜想式等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能够积极进行自主学习。除了课堂活动,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增加课外活动。比如,在进行生物课堂教学的第一天,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教学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在课下的时间种一株植物和或者喂养一种小动物,学生要对其进行细心的照顾,观察其生长、发育的过程,在学期末完成一份实验报告,写下自己的心得与体会。

总而言之,对于生物课堂的现代化教学,教师要紧紧跟随课改的脚步,创新生物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新型生物课堂的教学中能够加强能力的培养和思维的创新,最终实现学生的生物学科整体素养的提高,实现新课标生物课堂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梁梅仙.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4(01).

[2]李万年.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吉林教育,2015(16).

作者:郭永山 单位:海安县白甸镇初级中学

第三篇:初中生物学中识图教学分析

摘要:现今,图文在初中生物课文里运用得愈来愈多,由此可以看出,想要更好地了解初中生物,一定要能够看懂图文中所隐藏的含义。所以识图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图文能够帮助学生深层次地了解和理解基础知识,并且借助图文有效地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语言组织等多方面的能力。教师对于识图教学要重视起来,要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会识图,让他们更有效地去学习。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材插图;识图教学

小学升入初中之后,在知识的学习方面相对来说有一定的困难,不仅表现在知识的难易程度上,还体现在知识宽广的范围上。从学生的角度来讲,生物课程也是如此。随着学科的不断增加,学业也更加繁重,使学生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更多。因此,有一部分学生在学习方面对自己降低了要求,严重的直接放弃学习。面对这种情况,作为老师就要考虑问题的原因所在,并且要思考解决这种现状的办法。

一、识图教学的重要性

生物图是将生物学知识采用形象化的方式来表达,它的主要特征就是直观,它利用图像、符号等形式蕴藏大量的知识点,由此可见,识图非常重要,可以说识图与生物教学密不可分。当然,这可以称为生物教学的独特之处,它对于学生的全面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图片是被广泛运用的,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恰当使用图片,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生物学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开动脑筋,效果非常显著;因此,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引导学生识图,当然,教学方法是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努力去探究的。

二、识图教学思路构建

1.教学环节互动性强,侧重点在于图片,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1)以图引文

在课程测试时,可以规划识图类型的题目,以图夺人,合理运用图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注意力,激发求知欲,开拓思维。学生在思考以及作答的过程中,既能复习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又间接提前预习了新课内容。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善于运用课本中已有的插图,在课外,教师还应该针对不同的知识点进行补充、绘制板图,同时,设计风趣的问题,并将其巧妙地引入新课,从而间接提高学生的能力。

(2)图文结合

在课本上,一般有图片的旁边往往配有文字说明,针对插图做介绍,这其实就是图文知识的传授过程,如果理解了图片,那么对于文字的解读就会变得十分容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把生物知识运用到图上。比如,在教学血液循环时,要结合图片,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左图右书”,达到两者结合。同时指导学生抓住图形的重点,当然,对于同类型的图形要能够发现其规律,并对此作出比较,这样便于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

2.绘图、用图训练———构建知识,强化能力

(1)观察图片,快速识记生物结构的特征

生物学可以称之为现象学,主要是借助肉眼或显微镜对于宏观、微观事物进行观察研究,因此,会看到各不相同的形态,但其不同的形态所代表的含义也不尽相同,所以说学习生物需要记忆的东西太多。然而生物的形态结构是异常丰富的,这对于学生来说,记忆的过程将变得十分困难。在真正的课程中,教师可以采用画图的方法教学,想必会有不错的成效。比如,在学习“根尖的结构”章节后,让学生画出课程中重要的图片,并在图上作简要概述,重复记忆的过程,又如,在学完“细胞的结构”章节后,就可以让学生尝试画出动物图和植物图,文字叙述两者的共同之处,并将其不同之处作为重点描述,相信通过绘图练习,不仅有利于发现学生识图能力如何,还有利于学生开动脑筋。

(2)梳理动态的生物过程,读懂生物图

生物学的存在主要是为了研究生命现象,生命可以称之为动态的,因此,我们说在生物学的范畴里,许多生物的动态性都很强,并且具有连续性。如果将桃花图、传粉示意图、受精过程图、果实图与种子图等图片集合在一起,就可以很好地解释开花传粉受精的过程,学生就可以发现开花结果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其中有许多有趣的地方。所以,引导学生学会梳理动态生物过程,他们就能从中发现许多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图片所蕴含的内容。

总之,对于初中生物学中的识图教学要重视起来,教师不仅仅要提高自身的意识,合理利用课堂上的宝贵时间,把握教学节奏,明确难点以及重点,合理引导学生学会识图,发现图片中蕴藏着的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所学习的内容,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生物学观察、分析、阅读素描、绘画能力,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唐跃芳,王修培.浅谈初中生物学中的识图教学[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2(11).

[2]冯振太.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读图[J].中学生物学,2010(11):20-21.

[3]常秀云.简论生物教学中学生识图和绘图能力培养[J].吉林教育,2015(16).

[4]郭继广,梁晓红.例谈图例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生物学通报,2016,51(4):39-41.

[5]王薇.概念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实例[J].中学生物教学,2015(2):4-5.

作者:赵云 单位: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太和镇中学

第四篇:初中生物课堂个性化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个性化教学强调的是以人为本,主要就是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践行新课改教学理念。本文围绕着个性化教学模式展开了讨论,从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如何在初中生物课堂上达到这一目标,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生物;个性化;教学

初中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以学生为本。这也就意味着教师应当重视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授课方式,达到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目标。而个性化教学模式正符合这一核心理念。为此,初中生物教师必须重视结合教材实际和学生学习水平,创建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个性化教学模式。

一、初中生物教师教学模式的个性化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保证生物课堂学习效率的关键。为了实践个性化教学,教师应当从个性化教学模式入手,改变传统生物课堂枯燥、单一的学习气氛,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学习氛围浓厚、生动有趣的课堂学习环境。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和引导优势,真正实现教学模式的个性化。例如在《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的教学中。在课堂的开始,教师可以让学生你观看宣传片,进行情感体验。观察图片和图表,发现问题,讨论分析,并在教师引导下形成正确观点。然后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分析资料,进行交流整合,并组织学生阅读课本,讨论分析,教师给予适当的补充,强调依法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进行热爱家乡的情感教育。具体来说可以让学生四人一组分析课本资料,重点选一个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讨论结果,相互补充,达成共识。并观察课本插图,四人一组合作,阅读课文并讨论。接下来,再分成三组,派代表分角色进行辩论,其他学生参与发言并作出评价。最后在进行总结。该教学设计涉及到了情境教学、合作教学、情感教育等诸多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快速了解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由此可见,初中生物教师应突破传统教学思维的限制,结合多种教学方法,设计新颖、科学的教学流程,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初中生物学生学习的个性化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开展生物教学的主要对象。况且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鉴于此,初中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学习个性化方式,真正促进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在培养学生学习个性化时,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从而方便学生进行学习探究。二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人而异,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方式。尤其是不同的学生,其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所差别。第三,教师要始终贯彻因材施教的理念,根据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例如在学习种子的萌芽时,教师可以进行试验教学,在教学前准备绿豆、红豆、玉米、黄豆、培养皿(装种子)、塑料口杯(可用来盛装种子)、带盖的容器、锡箔纸(遮光的作用)、吸水纸、标签、土壤、清水、量筒、烧杯、蜡烛(可以在空气中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等教学资源,然后让学生自主设计探究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在此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以避免学生丧失学习兴趣。最重要的是学生在自我学习过程中能够找寻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达到构建个性化教学模式的目标。

三、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思维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思维成长时期。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意识决定习惯。倘若学生完成意识的培养,自然而然地就能够在日常的学习中应用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第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完成思维意识的锻炼,从而真正提高自身的学生个性化思维能力。例如在用药和急救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导入课堂。如:你知道“是药三分毒”这句话的含义吗?导入新课。然后详细通过观看图片和视频,来辨析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自主辨别哪些药是处方药,哪些药是非处方药。这样就能够真正培养出学生的个性化思维。由此可见,为了实现个性化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思维,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四、总结

综上所述,初中生物教师要构建个性化教学模式,构建新型、高效生物课堂。就应当遵循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并充分体现出人性化的特点,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升生物教学课堂的科学性和实践性。这不仅是我国新课改深入推行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国初中生物教学体系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客观需求。

参考文献:

[1]尚春玲.刍议初中生物课堂的个性化教学模式[J].中国校外教育,2013,35:46.

[2]沈加国.初中生物课堂的个性化教学模式[J].理科考试研究,2015,24:84.

[3]黄夏.初中生物课堂的个性化教学模式探究[J].生物技术世界,2014,02:130.

作者:陈斌艳 单位: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第五篇:记忆与思维逻辑在初中生物复习课中的应用

【摘要】复习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能够帮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加深对已学知识的记忆。很多初中生物教师在复习教学时,采用单一的复习方法,对之前学过的知识简单总结一笔带过,导致学生对复习不重视,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复习效率不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如何在初中生物复习课采取有效的复习方法,成为越来越多初中生物教师思考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探讨了记忆与思维逻辑在初中生物复习课中的应用,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复习效率。

【关键词】初中生物复习;记忆与逻辑思维;应用

笔者结合多年初中生物教学经验,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浅析记忆与思维逻辑在初中生物复习课中应用的必要性,并从三个方面详细探讨了以及与思维逻辑在初中生物复习课中的应用策略。

一、初中生物复习中应用记忆和思维逻辑的必要性

所谓思维逻辑,是指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能够加深学生对已学知识的记忆。在初中生物复习中应用记忆和思维逻辑,可以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所学知识。众所周知,初中生物课程中讲授的知识多而碎,并且知识点复杂,很多初中学生觉得初中生物知识很凌乱,复习的时候一脸茫然,每个章节中的概念和关系又多又乱,不知道该如何梳理。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对生物知识缺乏系统的把握,没有找到生物知识的内在关系。在初中生物复习中应用记忆和思维逻辑,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对初中生物知识的综合把握。

二、记忆和思维逻辑在初中生物复习课中的应用策略

1.借助思维导图,系统掌握生物知识网络。思维导图是通过树状的结构来呈现一个思维过程。思维导图可以以直观形象的方式进行表达和思考,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回顾所学知识,系统掌握初中生物的基本知识结构和章节之间的关系网络,在脑海中形成生动形象的导图结构,准确把握初中生物的框架要领。例如,在复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时,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拿出笔纸,先在纸的中间写上“人体内的物质运输”,然后让学生思考:人体内的物质运输需要什么条件呢,学生经过查看课本和思考,便能在导图上写出来:流动的组织—血液、血流的管道—血管、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以及另外一个知识点:输血与血型。接着引导学生列出血管这一部分的详细种类,然后让学生逐步把其他部分的详细分类以树状结构列举出来。通过学生亲手绘制这一章节的思维导图,可以在图纸上清晰地列出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包含的所有知识点,让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同时,掌握章节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结构。

2.采用对比方法,加深初中生物知识记忆。初中生物课程中,有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学生不容易理解,或者混淆概念,如血浆和血细胞的区别等。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对比方法,用图表列出血浆和血细胞的成分、功能和特点,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不同点。例如,学生在记忆血管的种类、结构与功能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图表的方式列出血管的种类、功能、分布特点和结构特点,然后在种类一列思考写出血管的种类: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然后再回忆或者通过查阅课本,在功能一列对应写出不同种类血管的功能: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的血管,接下来,再让学生分别列出不同种类血管的分布特点和结构特点,这里不再赘述。学生采用图表对比的方法,可以详细地列举出不同种类血管的功能、分布和特点,通过对比,加深对这些概念的记忆。

3.加强课外实践,培养学生思维逻辑习惯。有些生物课程章节中,在学生综合掌握知识结构和知识点后,初中生物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外进行动手实践,让学生通过亲自实践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可能遇到的问题,考察学生生物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习惯。例如,在学习过《种子的萌发》一节后,初中生物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家中做一个小实验,准备三个杯子,分别标记为“A”、“B”、“C”,然后倒入水,将9颗黄豆平均放在三个杯子中,然后将“A”标记的杯子放到常温下的客厅里,“B”标记的杯子放在冰箱冷藏室里,“C”标记的杯子放在开水里。每天早晚各观察一次,看哪个杯子中的黄豆能够萌发出来,并比较哪个杯子的黄豆萌发成长最快。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便能发现“A”标记杯子的黄豆萌发了,另外两个杯子中的黄豆由于种子被破坏或者缺乏适宜的温度,都没有萌发。

三、总结

综上所述,初中生物教师应该把记忆和思维逻辑应用到初中生物复习课中,借助思维导图,采用对比方法,加强学生课外动手实践,帮助学生在生物复习课中系统掌握生物知识网络,加深对生物知识概念的记忆,提高生物课程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刘沙.记忆和逻辑思维在初中生物学复习课中的运用[D].云南师范大学,2015.

[2]杨丽芹.初中生物复习教学中对学生的思维训练[J].中国校外教育,2016,03:105.

[3]洪文芳.提高初中生物教学复习效率的策略思考[J].考试周刊,2016,52:163-164.

作者:李贵琴 单位: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第六篇:初中生物教材插图教学的运用

摘要:随着教学课本的不断更新改版,图片已经成为初中生物课本中缺一不可的因素之一,因为教材插图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力,也省去了教师为了能够形象生动地展示教学过程去寻找图片,一举两得,但是图片的运用不能够得到足够的重视,在运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从插图的组成、分类和特点,当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教材插图的重要作用,最后,提出正确合理地使用教材插图的具体举措。

关键词:教材插图;应用现状;存在问题;主要举措

一、初中生物教材插图的组成、分类和特点

可以说,生物教材中的插图非常多,可以根据不同的作用或者图片反映的内容分为几类图,主要有生物形态图、生态图、生物学的历史图、各动物的生育过程图、生物进化图、生物现象图、探究过程图和实验操作的过程图等。如果从各个图片所含的内容来分:第一类就是生物基础知识类的插图,主要包括生物的结构图、形态图、解剖图、各类生物现象图,还有就是生理过程示意图;第二类就是生物的知识拓展类插图,如生态环境的景观图、工作原理图;第三类为实验探索类插图,如实验仪器图、基本操作示意图、实验装置图;第四类为生物科技类的插图,包括生物学史图、生物学肖像图、研究过程图。生物学插图的主要特点:插图本身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能够得到学生的第一关注;插图直观、色彩亮丽,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精美的插图包含很多的知识难点,能够加深学生的记忆;生物学科的插图更利于学生对生物学基本知识构成学习的框架,有利于为孩子以后的生物学学习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

二、当前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插图的作用

随着生物教材中插图的不断增多,越来越引起广大教师教学的重视,由于从黑白到彩色,作用越来越明显,经调查,生物教材内的插图主要的作用有以下几点:能够帮助初中生更直观地掌握所需学会的知识,插图可以让教师突破一些教学难点,便于学生了解原理和生物学相关知识,可以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合理利用插图,培养孩子们浓厚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动力。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敲响知识大门的钥匙”,只有培养出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够让学生有足够的学习支持力,学生的心理特征就是对比较生动、形象有色彩感的东西和事物感兴趣,一般情况下,学生在拿到课本之后都会把课本里所有的插图都看一遍,从头看到尾,所以,在课本中插入图片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好奇心理,通过图片对学生的视觉造成很大的冲击力,然后再把图片中蕴含的知识点通过语言的方式表达给学生。正确利用插图,全方位地开发和解放学生的思维,培养创造力。古语有云“思维能力的提升和完善在不断地解决问题之后才能得以提升”。思维的培养和拓展是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插图来构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或者利用提问的方式,从而激发和开发学生的大脑,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运用自己已学的知识,进行合理的想象,举一反三,从而培养创造力,为其他学科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材插图应用的教学策略

生物教材里的各个插图的存在都有其特定的意义,每个插图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生物学信息,而且有着文字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生物教师要根据插图不断地深入挖掘和拓展,充分利用这种生动形象的课程资源,使教材插图能够真正地服务于教学,从而提高生物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和提高学生生物学的科学素养,为以后的学习培养浓厚的兴趣,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懂得利用图片解释其中的内涵,让学生理解生物学的重点知识,在看图时可以按照顺时针或者从上到下、从左向右,多角度,或者通过对比等顺序去观察图片,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清晰的思路,也便于学生理解知识点,并进行大脑的记忆存储。

再次,根据教材图片的类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具体分析,采用不同的讲授方法,通过看图片,抓关键,找重点,通过多多观察,找到看图的相关规律,了解生物学的各类知识。比如,统计图,尤其是比较抽象的统计图,要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明白看图的作用。

最后,利用图片,加强对比,增强学生的记忆。教材的插图本身具有直观性的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教材插图与相应的教材内容文字做对比,然后进行解读,比如,在讲解线粒体和叶绿素的细胞结构,通过平面图和剖面立体图进行相互对比,然后让学生理解文字,通过对比,从而对文字的内容有更深的记忆力。

初中生物教材中的插图不仅是表达生物知识的好方式,而且是学生了解各种生物学基本知识的辅助手段,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加大对插图的重视,尽量运用图片的生动、形象、色彩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想象力,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红霞.初中生物教材插图教学促进学习兴趣与效率的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2]徐翠萍.初中生物(人教版)新旧教材插图对比研究初探[J].新课程(中旬),2014(4):58-59.

作者:陈伟滨 单位: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桥东中学

第七篇: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兴趣

摘要:在我国教学改革过程中对学生的关怀越来越重要,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其更加享受课堂是对初中生物教师提出的新的挑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遵循教育规律,增强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生;兴趣

新课改以来,初中生物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对学习兴趣的培养,在教学设计上也越来越加强教学的互动性。初中生物这一学科是学生了解所处的环境,积累生物学知识的主要途径。为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兴趣,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增强教学的互动性

在传统的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传授过程往往只是由老师传授知识,学生机械背诵,学生往往会感到很大的学业压力而无法享受生物学习的乐趣。要想使学生对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内容更感兴趣,作为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因为如果只是老师讲、学生听,完全无法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也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不仅是由知识本身性质决定的,同时更应该是由学生需求决定的。因此笔者认为教师要想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以学生需求为主,增强教学的互动性,有必要时教师可以适当应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改良,使课堂教学具有更多的趣味性。笔者就实行了“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方式。如,在教授初中生物《生物生存的环境———生物圈》这一部分知识时,首先结合课程内容制作了相应的教学视频,并在视频介绍中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去思考。这样在上课的过程中他们的互动性与学习兴趣都得到了极大提高,同时学生也会乐于上课,将自己的学习过程转化为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这样在教学时通过翻转课堂就能有效实现教学互动,同时在教学互动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

二、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要想使学生对初中生物课堂更感兴趣,教学过程的设计就应该更贴近学生的天性,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富趣味性。这样让学生在参与教学时更能享受教学过程,这样就能有效消除学生对学习的抵触心理,从而对学习充满兴趣,自主投入学习的过程中。如,笔者在教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和应用》这一部分的知识以后,就会组织知识竞赛使学生能够当堂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六名学生一起去背诵、理解知识点。然后等学生准备完毕,再让各组同学分别展示出自己所准备的,最后对各组的表现情况进行投票,看哪一组表现得最好,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既增加了知识传授的趣味性,也增加了学习过程上的互动性,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富有动力。

三、增强教学的时代感

在初中生物课堂上,通过其他教学途径也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兴趣。现在是信息时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紧跟时代的潮流,充分利用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使课堂内容变得更富有新颖性,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初中生物教学与时代的关联性,减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枯燥感。例如,教师在课下可以通过新媒体设备(如手机QQ等APP)与学生进行互动,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课下的学习过程中,如果发现自己无法搞明白的问题,就可以借助网络随时地与同学和教师交流,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就能有效解决问题,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也提高了教师授课的效率,从而让教师在课上能够拿出更多时间来辅导那些更需要帮助的学生。与此同时,现代化教学手法也加强了教师与家长的互动,这样有条件的家长就可以知道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是什么,并针对学生学习的内容进行指导,协助教师的教学,从而使家长也能参与学生的成长过程,另外,对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家长也可更好地与教师沟通,从而从各个方面促进学生的进步成长,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切实学到东西,他们本身也会获得成就感,这种成就感的获得能够维持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其对学习的热情始终维持在一定的热度。

四、使教学评价更具鼓励性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也需要建立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一定的评价,教师在制定教学评价标准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使教学评价体系更具鼓励性:当学生取得成绩时给予学生及时的认可,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当学生学习不顺利的时候,给予其更多的关怀,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具有学习的勇气。这样的评价体系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的建立更加稳固,更加具有持久性。新时期的生物教学要想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要求教师要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针对课程内容选取更加符合学生天性、更加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增加教学互动的有效性,尊重学生的意见,做好相应的教学反思,从而,真正为学生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李如密.教学使用艺术的手段与艺术地使用教学的手段:教学手段审美化的两大策略探讨[J].教育视界,2015(Z1).

[2]刘瑛.浅谈中师生物和初中生物教学的衔接[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3).

作者:唐宏蔚 单位:无锡市江南中学

第八篇:初中生物教学创设情境的方法思考

【摘要】创设情境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学习气氛。本文主要围绕着创设情境为主要内容,从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如何创设教学情境,提高生物课堂的效率,从而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在新课改深入推行的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师更应重视利用教学情境来创新生物课堂。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创设情境

生物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理论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丧失学习的兴趣。鉴于此,初中生物教师应当正确看待情景教学,并转变教学理念,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情景教学活动,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践行新课程标准,推进我国教育体系的发展。

一、创设生活

情境生物来源于生活。教师创设教学情境也要结合生活实际,降低生物知识的难度。并且类似于接近真实生活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当重视依据教材,从学生熟知的规律和生活经验入手,创建形式多样、新颖灵活的情境教学模式。例如在人的起源和发展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讲故事:人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在很多人小的时候都问过,学生们正是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年龄,提出问题后学生们纷纷讲他们听说过的,有关人是从哪里来的故事。例如:女娲做泥人的故事;亚当和夏娃的故事等。这样学生就能够根据自身的生活实际和认知讲述出一些有关人类起源的故事,从而增强课堂的学习气氛,提高生活课堂的学习效率。然后教师再展示出有关人类发展的佐证图片:耙与犁、斗笠与棕衣、扬谷机、高楼与环境。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片分析人类的发展情况,并分析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人类应当理智地发展和运用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建立科学的发展观。总的来说,教师应当重视引入生活知识,并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的事物来创建教学情境,以提高生物课堂的趣味性和生活性,从而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创设问题

情境巧妙的设计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就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激活生物教学课堂。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中,并在恰当的时机提出问题,达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阶段创设问题情境,并尽量从学生实际出发,提高教学情境的实践性和高效性。例如在学习哺乳动物一节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竹林生活熊猫的图片,城市里生活狗的图片,森林里栖息小狗图片,水里生活鲸鱼的图片……这些动物虽然形态各异,生活环境也各有不同,但是它们都隶属于哺乳动物。在学生仔细观察过后,教师可以设置问题:思考为什么他们都是哺乳动物?判断的理由是什么?从例子中能够看出通过图片能够刺激学生感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这些动物都比较符合学生认知,并不会让学生感觉到陌生,更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之后,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活跃课堂学习气氛,从而真正提高达问题情境质量的目标。由此可见,初中生物教师应当重视结合问题,来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疑惑,并促使学生思考。另外,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设置的问题既要难易适中,也要能够概括出学习的主要内容。

三、创设实验

情境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多数知识都能够通过实验讲述。而且实验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鉴于此,初中生物教师要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放在同等的地位,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从实验中获取生物知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加深学生理解。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实验教学模式也在逐渐改变和发展。生物教师要根据最新的生物知识动态创设实验情境,并借助高精度的实验仪器提高生物实验的精确性。例如在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先通过PPT展示多种多样的鸟类图片,并结合学生课前收集的有关鸟类的知识,让学生交流讨论后完成课本的表格内容。这样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能够让学生通过课前的收集和观察相关的鸟类图片,认识到更多的鸟类知识,从而为下面学习鸟的主要特征做了铺垫。然后让学生进行观察实验,通过视频让学生观察鸟的飞行与体型之间的关系、鸟的内部结构。并通过教师提供图片、文字等资料(PPT展示家鸽的解剖图)让学生总结鸟类的特征。由此可见,教师应当重视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重视借助实验创建实验情境,使生物知识更加形象、具体,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四、总结

综上所述,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变传统生物课堂枯燥、单一的学习气氛。鉴于此,初中生物教师应当转变教学理念,重视在创设教学情景时引入生活实际,设置教学问题,结合生物实验,创建出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活动,从而真正提高生物课堂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田春芳.初中生物教学创设情景的方法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3:72.

[2]陈明清.初中生物教学创设情景的方法探讨[A].新教育时代(2015年10月总第1辑)[C].2015:1.

[3]杨加好.初中生物教学创设情境的方法探讨[J].学子(理论版),2016,14:33.

作者:曹嘉雯 单位: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第九篇:初中生物高效课堂创建研究

【摘要】构建自主快乐课堂既是新课改深入推行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国初中生物教学体系变革的客观需求。本文主要围绕着构建自主快乐高效课堂展开了论述,从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初中生物教师应当如何达到这一目标,从而为学生创建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

【关键词】初中;生物;自主快乐;高效;课堂生物

学科是初中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但是生物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和抽象性,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很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同时,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初中生物课堂比较枯燥、单一。为了达到构建初中生物自主快乐高效课堂的目标,教师应当重视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从而真正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能够活跃课堂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而在课堂的开始,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最重要的是创设问题情境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细胞的生活学习中,教师在课堂导入阶段,可以让学生自主制作不同类型的饮料,如甜味和咸味饮料。之后在学生品尝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学生饮料的味道怎样。学生可能会很甜或很咸。接下来,教师再继续提问学生:喝糖水对人体有什么作用?喝淡盐水对人体又有什么作用。学生在经过之前的学习后,就会回答出:可以补充无机盐和能量。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和引导:人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经过人体吸收和消化后能够达到人体细胞,这也就是说人体细胞也是需要物质和能量的,那么请学生们探究下:细胞的主要生活内容是什么呢?这样在经过一系列的师生互动和提问后,就能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从而保证学生能够自主、快乐的进行学习,真正达到构建自主、快乐、高效生物课堂的目标。

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生物学科主要是探究物质构成和生物。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为了保证课堂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结合各种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师更亦如此。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故事、实验等趣味性的教学资源。例如在学习细菌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插入与生活相关的知识内容,从而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轻松愉悦的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并且八年级的学生年龄稍大,抽象思维能力、分析能力有一定提高,课外知识较丰富。尤其是对新事物、未知世界容易产生兴趣、求知欲。鉴于此,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降低学习难度。并通过学生熟知的生活常识,引导学生从宏观到微观的理解,并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研究在社会生活的重大作用。如以下生活实例:外科大夫在手术时,严格消毒是防止细菌进入病人体内,戴手套是防止因手消毒不干净而留有细菌,带口罩是防止医生呼气时将细菌带入病人体内,上述做法也是防止病人身体的细菌感染大夫。这样通过生活经验能够提升生物课堂的生活性和趣味性,使学生乐于学习。然后教师可以将巴斯德实验讲解给学生,使学生直观地观察到细菌,从而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达到构建自主、快乐、高效的生物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拓展教学空间

生物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下,并通过各种活动,巩固、加深学生的基础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知识实践能力。而且通过课外活动实践能力还能够让学生了解到生物知识的实践性,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例如教师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让学生自由结合成不同的兴趣爱好小组。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课外活动教学。另外,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创设符合学生学习进度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构建高效、快乐、自主课堂提供可能。如植物栽培小组,实用菌栽培小组,标本制作小组,小型动物饲养小组等等。对于一些活动,教师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自行设计、调查、取证如遗传、嫁接、扦插实验,观察植物外行、解剖鲫鱼等。或者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做出教室、走出校门到大自然怀抱中去领略绿色美景,去到公园里观赏动物的生活习性,去农村参观农民伯伯们收获蔬菜水果,如此等等。又如实用性强的蛔虫卵镜检,血型鉴定,种子发芽率快速测定,人体血压的测量等等。总之,初中生物教师应不要让教学局限于课堂,重视课外延伸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真正使学生在宽松的课外课堂上完成高效、快乐的学习。

四、总结

综上所述,自主、快乐、高效课堂的初中生物课堂是适应现代化教育体系改革的重要方式。初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以此为教学设计原则,从而为学生创建出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课堂,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秋菊.构建快乐高效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J].学周刊,2014,01:128.

[2]蔡艳.浅谈构建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有效措施[J].科普童话,2015,47:29.

[3]周伟祥.创建自主快乐的初中生物高效课堂[J].新课程导学,2016,05:78.

作者:贾婷婷 单位: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第十篇:初中生物建模教学的有效开展

建模即建立模型,是为处理某一类型事物而建立的一种概括性描述,建模在生物、物理、化学等学科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大多数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却忽略了建模的运用。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建模的方法,不仅能够降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难度,提高教学质量,更能有效培养学生建模思维、建模能力,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本文从实际出发,根据初中生物学习特点,从多方面讨论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建模教学。

在初中生物学习中建立的模型按研究方式不同大致可分为物理模型、生物模型及概念模型三类,模型研究就是舍去具体研究事物的细节与非本质联系,将其结构理想化,使这一类型事物都符合模型描述,有利于学生抓住问题或事物的本质,加深对知识内容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方法。这类直指事物本质的教学方法,十分契合当前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要求,经过近年来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初中生物教学取得了可观的成就,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面对这样的教学环境,就需要教师充分运用教学艺术,针对初中生物建模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充分发挥建模教学的优势,切实促进课堂教学质量与人才素质提高,以此推动初中生物教学发展。

一、模型准备

(一)模型类型选取

选择合适的模型类型是开展生物建模教学的第一步,在生物教学中有多种模型可以运用,但并不是每一种模型都能随意运用,模型选择需要讲究一定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合理选择。物理模型适合于具有典型性、客观性的知识,一般模型包涵了具体知识内容,通过模型能将知识内容直观展现在学生面前。概念模型一般在无法直接运用物理模型、或者物理模型建立困难时选取,通常概念模型一般都比较简洁,用高度精练的概括性语言替代对某一类知识的具体描述,相对物理模型来说,概念模型更加偏向于对知识内容本质的展现。而生物模型一般用于一些难以用物理模型或概念模型建立的研究,如《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之间的碳-氧平衡》一课时,在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时就要用到生物模型,对植物光合作用速率进行分析。而模型的选择往往是复合型的,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选用最为合理的生物模型。

(二)模型内容准备

教师在备课阶段要准备好模型建立的内容,保证其契合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模型学习能够迅速掌握相关知识内容。以《动物细胞》一课时学习为例,在教学前先准备几个动物细胞的图片或实体模,作为模型建立的基本材料,再详细列出动物细胞构造,在课堂上依据这些准备内容对一般动物细胞模型进行构建,将动物细胞模型详细化的展示在学生面前。

二、模型建立

模型建立是建模教学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师在模型建立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三点。其一是模型建立时机选择,教师要选择好建立时机,并不是说在课堂教学中进入知识内容讲授阶段便立即建立模型,一般的物理模型可以如此建立,但概念模型或生物模拟模型比较抽象,需要大量的基础知识内容作支撑,往往需要学生详细掌握知识内容后,与教师共同抽离知识点之间的非必要联系,再建立完善的知识模型,一般在知识总结阶段建立。其二是模型建立方式选择,一般有情境教学法、直接代入法等多种方式选择,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合理选用模型建立方式。其三是模型建立过程要与学生充分互动,建模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内容,理解的前提是学生要有充分的思考过程,而互动是调动学生思维的重要工具,通过互动过程教师能引导学生思维走向,让学生对建模过程进行深入思考,从而使得建模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

三、模型的检验

模型的检验是生物建模教学必不可少的一环。其一是检验所建立的模型是否符合客观事实,尤其在物理模型及概念模型建立过程中,教师必须保证所建立的模型符合目标知识结构,能够运用模型对相关知识内容进行完善、系统的阐述。其二是检验学生对模型的理解与掌握,例如在建立某一微型生态系统模型时,教师要让学生详细阐述微型生态系统中每一部分存在意义与价值,从而检验学生模型学习情况。

四、模型的应用

学以致用是初中生物核心教学目标之一,许多教师在建模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却无意识地忽略了学生对建模方式的掌握及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生物建模教学不仅仅只是让学生更深入、更便捷的学习知识,更要让学生学会某一类问题或事物的分析方法,运用建模切实解决学习生活中的生物问题。例如在学习《被子植物的一生》一章节中《种子的萌发》一课时,教材中有一组关于种子萌发条件的对照试验,通过分析萌发条件及发芽率来建立生物-概念模型,既可以用这个模型来描述被子植物种子萌发条件与萌发率之间的关系。在学完这一课时后,教师可向学生提出问题:被子植物的生长状态与萌发状态有何关系?通过探究式的课后问题,让学生迅速投入到知识巩固与运用过程中,让学生应用模型建立的方式与模型分析所得出的研究结论来解决实际问题。除了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科学的运用模型进行教学以外,在实际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必须要注意利用好有限的教学时间。

大家都知道,初中生课程种类繁多,许多课程的教学时间都不会很长,因此会有很多教师会抱怨课堂教学时间太短了,但是生物作为主要的课程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我们的生物教师有必要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进行有效的教学。其实,这对生物教师来说是有很大的挑战的,时间短,教学内容又比较多,还要要求学生都把知识理解透彻了,还要让学生可以加以利用。所以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运用模型将重点的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讲解,而后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该合理的分配和使用剩下的教学时间。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学习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的办法,同时教师还必须要认识到,问题的解决不是教师来解决,而是教师引导学生来解决,简而言之就是教师必须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所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工作的开展必须要和学生的能力发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通过科学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习和掌握最多的知识,促进学生的更好的发展。

五、生物建模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方面是学生学习被动化,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过大的篇幅来讲述建模过程,代替学生推导、思考,学生只需被动接受教师所讲内容结果,这种做法违背了建模教学的初衷。教师在生物建模教学过程中更多地是起引导作用,将宝贵的教学时间放在问题解答上,应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索知识内容本质,辅助学生完成建模过程。另一方面是建模教学形式化,部分教师为建模而建模,忽略了学生学习需要,在一些非必要的知识内容上花大力气开展建模教学,反而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除了教学的主动和被动关系以外,当前的初中生物教学还存在有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学习兴趣比较差。不少学生觉得生物学习的难度太大,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真正的投入到课堂中去。还有部分学生反应生物学习的过程太过枯燥和无聊,因此不少学生都对初中生物学习产生了消极的抵触的情绪,这使得生物教学的质量出现了问题。

建模有助于学生将零散的知识内容进行有机整合,理解知识本质,避免死记硬背式生物学习,构建完整知识网络体系。建模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模型的概括性,教师要从学生角度出发,以通俗的文字或图像语言完整地概括生物模型,使学生认知、模型结构、知识内容三者和谐统一,真正发挥生物模型的实用性,提高生物学习质量,推动初中生物教学发展。

作者:林彩平 单位:福建省福清第二中学

被举报文档标题:初中生物教学思考(10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czswlw/702629.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