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创新教育的思考3篇范文

创新教育的思考3篇范文

时间:2022-02-22 04:22:44

创新教育的思考3篇

(一)

一、基于社会存在层面的思考

社会存在是青年大学生创新教育的基础。无论从创新教育条件、动机或者目的还是最终从对创新教育的评价体系来看,社会存在都是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精神的领悟和创新能力获得的重要条件。而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最直接和必要的动力就是作为社会存在的经济体制的创新,因为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中所体现的基本经济原则,会通过高效的经济体制来显现。良好的经济体制对经济制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作为社会存在体现得社会经济状况和青年大学生的现实物质生活条件,是影响大学生创新教育的物质前提。进入21世纪的高等教育在创新层面,更多的需要团队来进行协作,更需要过硬的物质基础。创新教育的展开和组织工作将会变的日益繁杂,创新教育的过程和创新教育成本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所以,对大学生的创新教育更需要更多的社会支持和资金援助。

二、基于交往实践层面的思考

大学生的活动是高校互动的重要表现,大学生的所有自由自觉的活动都不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为大学生个体的实践活动。从社会哲学层面来讲,单个人的活动同样反映着对社会的影响,是存在有社会活动的意义,内外部的社会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推动着它的发展,同样还会受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交往对象的影响。因此青年大学生所处的整体社会文化氛围,或者说这种氛围所体现得现实状态,以及交往实践过程中的社会文化制度,就成为了青年大学生创新教育的重要社会条件。创新教育需要宽约的社会文化环境。知识经济时代,要严格避免闭门造车、妄自尊大、孤立无援的教训,应该利用开放的态度汲取多元文化的合理因素,以营造有利的适合对大学生创新教育的社会环境。如何做好社会文化层面的交往实践,必须对文化有个深刻解析。首先,文化创新是青年大学生创新的精神动力。社会实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文化,同样,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更需要社会文化的推动和发展。因此社会文化的创新以及不断提高交往实践活动中的文化蕴味,是整个社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所在。其次,对社会文化建设方面意义重大。社会文化通过对社会成员的塑造,因为它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样高校文化同样对高校大学生教育起到无可比拟的作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价值观以及科学而又合理的思维方式,对大学生具有巨大的导向和激励效用;而作为民族文化经典的爱国主义精神,更是对大家加强对民族的自豪感和认同效果,在加强大学生的相互协作方面和凝聚力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对于社会文化、校园文化需要科学而又合理发挥其作用,以便对大学生创新教育产生更高效结果。第三,校园文化的丰富多样性是校园文化创新的不竭动力。最直接的文化力量就是要校园教育来完善。特定的校园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方法和教育体制和结构,即便是在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方面,还是在提高社会创新能力和提供知识、技术创新成果方面,都将发挥越来越特殊的重要作用。

三、结语

总之,在知识经济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当前我国社会正处在一个转型发展时期,在这个时期,高校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希望,为了更加去适应这个时期,必须对培养大学生提出新的更高的标准。为此,创新教育就迎合了时代的需要。与之相适应,现有的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也必须做出调整、创新,以便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高校创新教育与传统教育相比更具有超越性。它可以实现对传统教育的突破,进而实现对今后的创新,同样也是对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革新。是一种注重对现有教育模式的突破和对未来创新教育的展望;本着以生为本的原则,创新教育更是一种以生为本的教育,它尊从了学生的主体性。

作者:张玉琛牛永君唐圣华秦海啸单位:防灾科技学院

(二)

一、高职教育中创新教育的缺位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企业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这一目标与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条件和学生的能力水平相符合。高职教育近三十年的发展实践表明,高职院校为我国经济建设输送了大量人才,助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对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壮大起到了保障作用。高职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在对高职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失。

(一)高职院校对创新教育的重视不够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让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上出现了重“技能”轻“素质”的局面,虽然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征,但是放松或者忽视学生的职业素质的培训则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我国高职院校创新课程的设置较少,甚至有些高职院校没有开设专门的创新课程,这与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需求不相符。

(二)创新教育课程地位不高从已经设立有创新教育课程的高职院校来看,创新教育课程性质多为选修课,课时多为32学时。作为选修课的创新教育课程只能是对学

生进行相关创新知识的讲解,缺乏与专业知识的结合和运用,其教学的实效性缺乏保障。32学时的教学量对于学习一门较为系统的学科知识还不足。

(三)创新教育课程建设薄弱

高职院校创新教育课程的顺利开展需要进行相应的创新教育课程建设,需要从教师、资金投入和组织领导等方面进行保障。然而,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创新教育课程建设还比较薄弱,缺乏专职教师进行创新教育教学,多为兼职教师进行授课;缺乏组织领导进行协调,创新教育的研究凸显不足;资金投入较少,创新教育课程建设的后劲不足。

二、创新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进入

21世纪,创新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也是各国综合国力提升的重要保障。我国制定了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战略,这是改善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举措。创新型国家和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需要有创新型人才作为支撑,以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2011年,我国高等职业学校数量达到1276所,占普通高等学校总数的60%。全国高等职业学校招生数为325万人,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总数的47.7%。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承担起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塑造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任,以满足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人才需求。从目前我国高职学生的综合能力来看,在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造成高职学生创新素质较差的原因主要有传统的教育模式过于强调考试分数,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创新教育;对高职教育认识的误差,认为高职学生基础差、底子薄,只是一线工人的料,不能进行创新;高职教育的创新教育大多流于形式,没有进行系统的、实质性的教育等。高职学生创新素质的不足最直接的后果是不能满足企业对优秀高职学生的需要,导致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后劲不足。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是制约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关键所在,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仅需要专门从事科研的人员还需要身处企业生产一线的具有创新素质的高职毕业生,二者通过技术创新与生产实践的有机结合实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可见,高职教育创新教育的直接受益者是企业,这是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必然要求。从满足高职学生的成长、发展来说,创新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高职学生是高职教育最重要的主体,高职院校所有的课程设置、培养计划、教学安排等都是围绕着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来进行的。高职教育阶段的学生,其学习的内容是为以后的发展打基础的,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就需要围绕学生的全面成长作安排。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发表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强调“教育是贯穿于人的一生的,不断积累知识的长期连续的过程;终身教育是现代化社会的基石,惟有全面的终身教育才能培养完善的人”。①1999年4月在韩国汉城举行的第二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上,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助理总干事科林·鲍尔所作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前十年计划”的发言中强调“终身学习是一条有许多支径的旅程,技术和职业教育是这条旅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②创新教育能够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提升创新能力,为高职学生的成长打下坚实的素质能力。从终身教育理念出发,对高职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其创新素质是满足高职学生终身学习的要求,是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三、创新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定位

从目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来看,高职院校大多确立了“面向企业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这意味着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教学安排、实验实训等都是围绕这一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的,大部分高职毕业生初次入职的岗位也会是在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高职学生自身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较本科学生和研究生而言不深,毕业后将要面对的是一线的生产实践活动,我们应在高职教育创新教育上进行定位,以满足高职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从创新意识来讲,创新意识包含了创造动机、创造兴趣、创造情感和创造意志,是人们对创新的认识水平、认识程度以及对待创新的态度和精神状态。创新意识要求我们在看待事物时要有求新求异、求真求实、求变、质疑的意识,同时,创新意识因个体成长背景、文化素养和兴趣爱好不同而有所差异。创新意识强的学生主要表现为思想活跃、富有创造性和批判性、不墨守成规、敢于追求新的事物,所以高职院校在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意识的时候,应着重从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好奇欲、创造欲和质疑欲出发。从创新思维来讲,创新思维是通过某种方法取得新技术突破的思维过程,它不受常规思维的束缚并以独特的方式解决问题。创新思维主要有差异性创新思维、探索式创新思维、优化式创新思维和否定性创新思维,他们是通过不同的思考路径在特定环境下实现创新的思维过程。通常情况下,创新意识是以求新、求变、求真、质疑的态度对已有事物进行思索,创新思维则是在创新意识的指引下,通过逆向、聚合、扩散等思考路径和方式来发挥作用。对创新能力而言,创新能力是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在更深层次的延展,是建立在深厚专业知识基础之上对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综合运用能力。深厚的专业知识是创新能力得以良好发挥的重要基础,这是处于高职教育阶段的高职学生所欠缺的;另一方面,创新能力的提升还需要从实践中获得相关经验和进行反思,这也是在校学生所欠缺的。综上,我们对高职教育阶段高职学生的创新教育定位为着重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为创新能力的提升打下基础。从高职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思考,这样的定位既符合高职学生现实的需要又能够满足其长远发展的需要。

四、创新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实现途径

(一)专业课的创新教育

专业课教学是高职教育的主阵地,教师通过专业课的教学活动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学生在专业课的学习中实现知识的积累,这一教学相长的过程,也是创新教育的实施过程。一方面,教师在进行理论授课的时候,会对学生讲解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并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学习。长期以来,教师在专业知识的授课中运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的创新能力不高,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改灌输式教学方法为启发式,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以力求从专业知识学习之初就开始进行创新教育。另一方面,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某些专业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时量之比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一比一,这就要求在对高职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应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教学知识的巩固还需要通过实践来完成。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的有效方式,应在这一教学模式中加大创新教育的力度,在实践中塑造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通过实践达到创新能力提升的目的。目前,高职院校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不但要求专业课授课教师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还要求教师具有一线生产实践经验,这就为专业课的创新教育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师资队伍基础。

(二)创新课程的创新教育

创新学是一门关于创新的本质和规律的学科,其系统的知识结构能对高职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甚至创新能力进行塑造,满足高职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创新学的外在表现形式有创造学、创造发明学导引、创新学等,我们可以将它们统称为创新课程。目前,高职院校在创新课程设置上还不能满足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需要。从开设创新教育课程的高职院校来看,大多将创新教育课程设置为选修课,32学时,在师资配备和科研经费保障上还存在局限性。高职院校的创新课程的开展想要获得良好的效果一方面需要在创新课程的设置和相关配套上予以保障,另一方面就需要在教学方法、授课内容、授课方式等方面满足学生的需要。创新课程本身所具有的创新性使得其内容具有较强的新颖性,加之课程内容的独特性,可以将其作为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来开展创新教育。在创新课程教学中应着重对创新意识的树立、创新思维的塑造进行实践教学或者案例教学。例如,通过对学生进行发散式思维、逆向思维、超前思维等思维训练来塑造其创新思维。创新教育课程还应对创新心理、自主创新能力体系指标、国家创新体系等知识进行讲解,以满足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需要。我们应该注意到专业课的创新教育和创新课程的创新教育不应该是孤立的,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使创新教育的实效发挥到最大化。

(三)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创新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课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对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改造社会起到了指导、引领的作用。在创新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中,部分知识内容能够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塑造与提升。

1.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其原理、方法、认识论和方法论更是学生在以后的创新实践中要尊崇的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发展的观点,更是指明了创新的必要性和曲折性,对我们正确认识创新过程中的挫折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2.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说明时强调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是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客观需要。这里可以通过举例说明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由几年前手机市场中的诺基亚一家独大到现在的以苹果、三星、HTC为代表的智能手机占据手机市场,可以说明不创新就会落后于社会。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来实现学生创新精神的塑造是提升高职学生创新素质的又一重要途径。

(四)校园文化中的创新教育

很多高校把“创新”作为校训,体现了对创新精神的重视,它们也将创新精神带入到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教学单位,除了在课堂教学上要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还应该在校园文化中渗透创新教育,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塑造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校园文化中的创新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张贴和悬挂具有创新精神的壁画和横幅;定期请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优秀校友回学校开展讲座,以实际案例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组织学生参加各项竞赛,通过竞赛的方式来进行创新教育等。

五、结论

创新教育在高职院校的开展具有自身特点,其科研实力较本科院校而言处于劣势,学生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普遍较本科学生少,学制普遍为三年,时间较短等,这给创新教育的开展带来了一定难度。因此,高职院校创新教育的开展首先应进行定位,我们将高职院校的创新教育定位为塑造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为创新能力的提升打下基础,这样的定位既符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又能够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在实施途径中着力通过专业课教育、创新课程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来全方位、系统地实现高职院校的创新教育。

作者:蹇勇单位:绵阳职业技术学院

(三)

一、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1.学会质疑,唤醒创新意识

每个人都有创新的潜能,但有时需要外界条件才能唤醒创新意识.质疑是唤醒学生创新意识的开始.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教师在课堂中提出一些问题,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思考.例如,在进行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时,将充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口置于氢氧化钠溶液中,塑料瓶会变扁,这说明二氧化碳已经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这时就应引导学生提出“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而不是溶于水”之类问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欲望,而主动学习相关知识.在化学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想象能力,就能使学生把已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充分调动起来,思考问题,从而扩大了创新思路.

2.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有推动化学实验教学、突破实验条件的制约、补充传统教学的不足、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等显著效果.利用多媒体,模拟实验,演示实验效果,让学生更清晰直观的观察到实验现象,学习化学知识.

3.加强实验的探索性

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化学教师要充分运用化学实验这一重要的教学方法,针对问题,设计实验,抓住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在实验中,学生往往会遇到问题,学生就会有目的性的研究问题,教师在旁边点拨,进而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加强师生关系.学生在完成实验的进程中,不但掌握了知识,更重要训练了学生的操作能力,提高了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索性实验中,学生进入了一种科学探索的情境中,学生成为探索者,知识发现者,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4.改革课堂教学,突出重点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只有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拥有培养创新能力的环境.在化学课上,教师应该首先活跃气氛,通过讲述一些生活中和化学相关的小故事,引起学生的注意力,然后由故事引出这节化学课的主要学习目标和要求.通过一些化学实验,并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思考.最后,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重新温故一下课堂知识,让学生对所学到知识得以归纳、概括,并和以前的知识联系在一起,进而加深理解和记忆,便于使本节课和下节课更好地衔接起来.

5.开展科技活动、展现创新能力

在初中化学中,开展科技活动,有力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师的指导下,建立课外兴趣小组,组织一些创新活动,利用现有条件,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如,适当补充一些和课本知识相关的知识,进行一些趣味性而有意义的实验;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商店等地进行社会调查,写出调查报告,并联系实际,提出意见和措施.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充分展示学生的创新才华.

二、结语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各方面入手,利用现有条件,进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化学教学中,开设具有创新空间的活动项目,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作者:向孙来单位:湖南省永州市道县会潭中学

被举报文档标题:创新教育的思考3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cxjylw/639155.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