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职业教育创新教育范文

职业教育创新教育范文

职业教育创新教育

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非常注重创新教育。日本在1996年7月召开的第十五届中央教育审议会上提出了《21世纪日本教育的发展方向》咨询报告,强调理科教育重在培养科学素质,应以“重视观察、试验、探索活动等解决问题式学习和体验式学习”的方式取代非科学的“死记公式和试验结果式”的旧教学方式,在培养科学素质的过程中要注意感受、质疑、推理等学习过程。美国一直重视与强调创新教育,在1989年《普及科学——美国2061计划》中指出:改革教学方法,教学应根据系统研究并认真验证和亲身体验的原则进行,科学知识的传授应与科学探索精神、科学的价值观融为一体,即应从观察提问开始,而不是灌输现成答案,应使学生积极地运用假设收集和应用证据,鼓励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性。韩国在1995年的《为建立主导世界化、信息化时代的新教育体制》教育改革方案中指出:“中小学实行以知识记忆为主的教育向以培养创造力为重点的教育转移,大学由传授现有知识和外来知识的场所向成为科技、文化创新源的方向转移”。可见,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教育改革方向。

西方各国在各级各类教育中都贯穿着创新教育的思想,职业教育也不例外。一直以来,西方社会把创新精神、敬业精神的培训看作是职业教育适应社会的法宝。职业教育的目的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生存于社会的精神,尤其是创新精神和敬业精神。美国与日本是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具有完备成熟的创新教育体系,重视职业教育,注重公民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其国力强盛的重要原因之一。下面就以美国与日本为例,探讨国外职业教育中的创新能力培养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职业学校的创新能力培养

美国的教育改革非常注重通过法律来施行,也非常注重对教育大纲的重新设定。美国学者H·A·帕索乌提出,制定符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大纲应遵循以下原则:(1)发展学生的有效思维与运用这些思维的实际技能和技巧。(2)有利于学生吸收经常变化和不断发展的知识以及新的信息和情报,养成学生不断获取知识的兴趣和渴望。(3)促进学生养成自由利用必要的文献资料的能力。(4)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的创造性和独立性,促进学生独立意识的发展,促进学生对自己与自然界、文化以及其他事物的理解。日本也很强调教育目标的确立,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并按教育目标设计课程、选择教材与教法。

美日两国根据科学的教育大纲和教育目标,在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体现出以下特点。

(一)课程设置突出灵活性与应用性

美国各州和当地的中等职业学校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课程设置,整个课程设置的体系较灵活,力求面广点深,以博促专。学校开设不同层次的必修课供学生选择,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选择不同进度的班级学习。学校无重点、非重点之分,但每所学校均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学校除必修课外,还根据自己的优势,开设几种甚至上百种选修课或活动课供学生选择。

日本中等职业学校除了设立众多选修课外,课程设计非常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各科都有专题制作课,由学生选择一个专题在三年级时制作,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发挥其专长与创新意识,并于毕业时将其创作的作品展出,激励学生发展创新意识,提高设计能力。

两国在课程上都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职业技术教育中,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教学组织中占有重要地位,生产实习、实验、设计等环节受到高度重视,学生有充分的接触实际、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专业确定后进行能力分析与分解,专业主干课程设置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这个核心,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两国职校课程都表现出对基础理论的要求不高,主要是根据专业能力形成的需要开设理论课程,非常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整合,采取的整合方式是渗透型的。

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理论还不完善,许多办学者只知道办学方向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应注重实践教学,但对于具体操作则缺乏了解与研究。中等职业学校往往把学术性大学的办学经验直接移植过来,使得职业教育理论过深,实用性不强,理论与实践相脱离。这种课程模式极大地限制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课程建设经验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的。

(二)教材编写生活化

美国各职业学校的教材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或校长决定,但所有教材都注重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学习各种知识的同时,能和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相联系,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对美国学生而言,一道题往往会有不同的解法和答案,由此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材编写生活化有助于学生直接看到知识的运用价值,促使他们去发现新的运用方向,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大有好处。

(三)相信每个学生的能力

美日两国的职业课程特别重视个人的自我认识、自我探讨,以了解个人的特殊才能,使个人的特殊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学校以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为本,相信每个学生均能成功,不管对何种学生,教师都会千方百计地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加以肯定和表扬。

(四)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美国和日本的中等职业学校中师生关系比较平等和融洽。美国教师运用的教学方式是启发式、谈话式、讨论式等,教师提出问题或布置任务,师生共同进行讨论与探索,教师极力鼓励学生提问和回答,重在培养学生收集、分析、组织信息的能力,表达想法与分享信息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科技的能力等。美国和日本的职业教育从课程设置到教师指导都为创新教育提供了极好的教育环境。学生在学校中充满自信和主体精神,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

我国职业教育中创新教育思想与教学大纲不一致,不能得到强制实施。在具体教学中,由于课程设置固定单一,学生没有选课自主权,不能发挥自主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仍采用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学生没有主动思维的需要和动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难以得到培养。因此,应该切实借鉴美国和日本在学校内实施创新教育的方法,从教育的各个环节上落实创新教育。

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只是学校教育的任务,更需要社会构建一个完整的创新体系,整个民族的创新能力才会大幅度提高,国民经济的发展才会沿着高质高效的道路前进。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的国家都非常注重全民创新体系的建立,注重在企业中对员工进行创新能力培训。

美国非常强调企业界在职业教育中的参与与合作。美国的《学校——工作多途径法案》要求“扩大地方中小学与地方企业的合作”,使企业为其“今后的生产率和竞争能力投资”,“利用工作场所,使之成为教育过程中的积极的学习环境。”工商企业与学校联手搞职业教育,即所谓合作职业教育,企业参与学校决策、课程编制、教学评价等教育过程,向学校提供指导人员,承担起工作场所中学生的教育任务,成为职业教育的主体之一。合作职业教育可使学生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和技能,也为学校依照人才市场需求调整教育内容提供了参照系,又为企业对未来的就业者进行培训与考察提供了机会,接受合作职业教育的学生毕业后大都为有关企业聘用。此外,美国企业内部的职业教育活动也相当可观,例如著名的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极其重视公司员工的职业教育,每年用于员工技术培训的经费高达7亿美元以上。

日本也同样重视企业在职业教育创新中的作用。松下电器公司在1995年提出了组织创新阶段论:视野的创新;创新思考培养;创新知识积累。在视野的创新方面,松下电器所用的方法是派设计人员参加展览会或参观博物馆。在创新思考培养方面,松下电器公司有两种方式,一是定期或不定期地拜访一些美学大师,讨论作品产生的思考历程;二是请销售成功的其他不同品种的产品设计师讨论设计的思考历程。在创新知识积累方面,松下公司也有两种方式,第一是实行师徒制,平时为上级指导下级;第二是教师培养制,选择较有创意之人定期开课,以产品设计为主题进行讲授。松下公司除了采用以上方法进行创新教育外,对于新的设计人员还有特别的教育:(1)导入设计课程(包括电脑绘图、概念描图、模型制作);(2)基础设计课程(包括设计计划与报告、描图表现力、模型表现力、电脑自主设计);(3)开发设计课程(包括造型概念见习、造型手法与试作);(4)设计评价课程(训练高级人员对新设计产品的评估能力)。这些做法使企业与创新紧密结合,员工在一个充满创新的氛围中工作,创新意识较强,创新能力的提升也较快。这些做法同样值得中等职业教育借鉴。

现阶段我国尚未充分调动企业参加职业教育的积极性,许多中等职业学校还是由某一部门独家承办,使得职业教育的办学投入不足,教学质量不高。一些企业虽然与中等职业学校合作,但这些合作尚处于低层次阶段,绝大部分合作企业都把自己放在“旁观者”的地位,仅仅为学校出资,未能积极参与到课程设计、教学评价等教育过程中。从长远看,这种状况不利于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创新教育与终身教育体系

1999年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韩国汉城召开了第二届技术与职业教育大会,审议并通过了《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21世纪展望——致联合国秘书长的建议书》(简称《建议书》),这次大会的主题就是“终身学习与培训——通向未来的桥梁”。在国际范围内,职业教育正成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书》指出:“技术与职业教育对于所有人来说,都应成为一种主流教育渠道,而不是像从前认为的那样,只是从普通教育体系中延伸出来的一个庞大的附属品。”职业技术教育不是孤立的、与其他教育无关的教育,也不是以一次性选定职业终身不变为前提的教育,而是一个由职业启蒙教育、职前教育、就业培训、职后教育等多方面有机整合在一起的统一连续的过程。同样,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起点也不是终结点,而是个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支持与关注,需要形成一个良好完整的社会性创新体系。个人从最初接受教育时开始,就应接受创新教育,这一过程应持续一生,则人自然会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想要在某一教育阶段实现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突破是不现实的。

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之所以具有全民性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整个国家以富于创新与创造为特征,正是因为这些国家把创新教育的精神渗透到了公民生活的各个方面。美国的儿童在中小学时期的学习成绩是平平的,但是美国却拥有世界上为数最多的创新人才,这与美国的教育从幼儿园到大学始终贯彻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主动思考与创新密不可分。在美国,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人的智慧和信心。日本在培养全民性创新人才方面与美国极为相似,并且日本为培养公民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不惜花费大量资金。日本政府在高科技应用与鼓励创造发明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设立了各种发明协会,颁布各种奖项,这对日本发明风气的提倡,对国民创新意识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如成立于1904年的日本发明协会,目前有47个分会,16000名左右会员,日本发明协会下属134个少年儿童发明俱乐部,登记注册人数约8000人。1984年到1987年间,发明协会向企业界募捐10亿日元,作为少年儿童发明俱乐部的基金,每年参加活动的人约有90000人,参加者一律免费,费用由募集的基金利息及各地方政府教育委员会支付。少年儿童发明俱乐部向参与者提供场所、设备与教材,日本的少年儿童能自由发挥创作。日本发明协会还成立了妇女发明俱乐部,妇女是家居生活的高接触(hightouch)族群,其创意可为企业界用来开发新产品。日本的专利申请案每年约占全世界的40%,此项成果的取得,日本发明协会的努力当居首功。

美国和日本都把创新教育贯彻在完备的终身教育体系中,以强大的经济基础作后盾,重视全民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培养,这种国家性、全民性和终身性的创新体系是两国成功地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公民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国力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了培养国民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不仅中等职业学校要进行创新教育,整个终身教育体系内都要进行创新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全体国民的创新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