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大学生思想政治创新范文

大学生思想政治创新范文

大学生思想政治创新

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说过一句名言:“在行动中,要把不管是你自身还是任何其他人的人性都永远当作目的,永远不能只当作手段。”这就是道德的“绝对命令”,也可以说是道德的最高原则。这一原则与孔子倡导的“仁者爱人”可谓不谋而合。把人看成目的,这就像十七大报告里第一次出现“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字眼所蕴含的意义一样:体现了执政党对人的关怀、社会对人的关爱,严肃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始更加注重关心人内心的感受,贴近人的心灵。所以人本原则指导我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尊重每一个有特点、有价值的生命个体,走进大学生的心理。新时期大学生的认知特征,从受教育者的视阈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提供了依据。因此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应针对大学生认知特征对症下药。

一、针对大学生认知价值性、理智性,转变思想政治工作理念

1.针对大学生认知导向的价值性,坚持整合一元导向。认知心理学认为,构成人类最基本的知识是陈述性知识。我们不妨借鉴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观,也对道德知识做一个粗略的层次划分。我们认为,在道德知识体系中,人们关于规则、正义、善恶、良心、荣辱的观念与认识应是陈述性知识的主要内容。这些“底线”的道德认识是个体日后形成关于具体道德事件分析和评判能力的基础。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掌握的最高目标是形成和发展元认知知识,就道德知识而言,这种元认知的知识应该包括个体在综合了解道德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正确的道德判断和自主价值选择的自由境界。然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完备的陈述性道德知识和程序性道德知识为基础。据此,我们是否可以依据认知心理学的知识观,对大学生的认知活动作出这样的解释:个体在道德发展过程中,需要基本的道德知识的积累,这种积累与具有价值倾向性的认知导向密切相关。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网络资源的高度共享,大学生认知导向的多元价值性更加突出,在这种状况下,我们应当坚持价值观教育的一元导向,在坚持主导前提下促进多样化的发展,保证价值观呈现生动活泼的局面。所谓一元价值导向就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标准,对大学生进行开放性和宽容性的价值引导。为此,一方面,要唱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主旋律,兼顾本人、他人、集体、国家的四者利益,当四者利益发生冲突时,以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为重。另一方面,在充分了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的基础上,运用辩证的方法进行价值评价,在开放与宽容之中加强价值的筛选和滤导,引导学生吸纳合理化程度较高的意识观念,缩短学生在学校中的理念价值与在社会中的经验价值之间的距离。

2.针对大学生思维发展的理智性,注重启发道德思考。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培养学生的认知策略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强调的是教给学生吸收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如何学习。这就等于在学生的心里培养了一位“老师”,随时可以告诉自己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什么知识和策略,就可以解决其学习中的问题。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的认知策略水平越高,其思维的理智性也越强。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在知识获取中逐步培养了自身的认知方式,具备较强的理性选择能力。仅靠思想政治工作者灌输的教育方式难以使学生接受并履行某种道德规范。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形成与强化是一个道德信息接收、理解、加工等知、情、意、行的过程,涉及一种道德知识或规范的理性认同,以及由知识的理解到内化的机制,是由相互交错的复杂的思维系统的层次结构关系决定的。在这两方面因素的作用下,大学生道德认知方式从以往的以外部权威为主转向了以内部理性为主。“所谓道德思维,是指根据道德感知而进行的理性思考和推理,是对道德现象的本质、特征、内部联系和发展规律的认识过程。”所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注重培养大学生对道德规范的理性认识和判断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理”的角度提升大学生价值观和道德观,使学生掌握道德思维的艺术,而不是满足于对规范的表层灌输,要在充分说理的基础上建立起信仰,使“知道-理解-信念”三个教育环节紧密相连。

二、针对大学生认知意义性、敏锐性,拓宽思想政治工作途径

1.针对大学生记忆活动的意义性,积极创设真实情境。在很大程度上,大学生的记忆就是一个意义赋予的过程。大学生倾向于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活动,即在新的学习材料与主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之间建立起实质性的、非任意的联系,从而使其获得确定的意义。显然缺乏个体的理性理解和判断,道德规范只会是一种他律性和强制性的外在规范。如果大学生对道德的认知只是一种简单的、不稳定的工具性认识和记忆性认知,那就难以升华为价值性和观念性认知。怎样实现信息有意义加工呢?认知心理学依据概念、命题和图式予以说明,而它们三者的联系是用组块和序列来描述的。组块是由联结在一起的概念所组成的、序列是指组块排列的顺序。因此在学习某些信息组块以前先要掌握其他某些信息组块。当然,如果不按一定顺序,通过反复学习,也可以掌握任何信息,可是这种信息不可能与记忆中其他信息相互联系,因而是孤立的,很难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由此可见使信息的组块前后有序,其重要性并不是是否习得信息,而是因为它决定了在学习新的组块时能够激活的命题的质与量。意义性是根据学生能够形成的,把新信息与已有信息联系起来的命题的数量来测定的。因而认知心理学的教学观念认为要用例子来阐述信息,以增加其意义性。为此,思想政治工作者应根据教育目的和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创设贴近生活实际的情境,引导他们融入其中,激发他们对道德信息的意义加工。情境的创设法有很多。可以从生活截取情境,直接就同学中所发生的有道德教育价值的生活内容开展情境教育;可以用画面再现情境,通过看图画、投影、录像等来再现学生生活中的真实表现开展情境教育;可以将故事描绘成情境,通过叙述虚拟的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故事开展情境教育等。

2.针对大学生感觉知觉的敏锐性,大力优化校园环境。认知心理学情境认知理论认为,人的认知与学习具有情境性本质。其对人的文化适应的研究表明,人从出生直到生命的终结,都有意或无意地通过观察和实践接收着他所处的各种社会团体的信念、行为标准与价值取向的影响。由于这种文化适应的隐蔽性、复杂性和客观存在性,人们往往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人们所熟悉的一切不是外部教学的结果,而是周围环境文化的产物。因此,就必须关注教育过程中的一切环境,且设法净化这些环境。现实中学校为学生提供的环境并非一个完全适宜道德成长的环境。学校行政事务中的不正之风,教师中的一些不良教育观念所形成的校园文化环境,校风、班风,作为动态呈现都对学生的道德品质产生现实的影响。真实情境的不道德作为知识形态作用于学生,他们更多的是在对真实情境的感知中学习的,而不是依赖于课本、依赖于教师的说教。因此,优化学生生活其中的自然真实的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高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我们要通过营造一个健康、明朗、乐观、向上的文化氛围和教育环境,开展各种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活动,使大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道德的熏陶和渗透。换句话说,就是寓教于境、寓教于情、寓教于乐。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是隐形教育的一种形式,它的突出特点是提升美的感知体验,是道德教育的审美渗透。马克思也说过,“人们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社会生活的,而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美的事物、美的情境常常使人赏心悦目,身心愉快,并自觉约束自己不合乎道德的行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善于利用各种方式激起大学生美的感知体验,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开启智慧。

三、针对大学生认知灵活性、多元性,锤炼思想政治工作艺术

1.针对大学生认知过程的灵活性,充分利用认知冲突。在认知心理学中,元认知是与认知灵活性是紧密相连的概念。元认知是信息加工模型的最高控制执行机制,它监督并调节着人的信息加工过程,使信息加工得以顺利进行。它包括两种成份:其一是元认知知识,认识到自己具有什么知识、经验,掌握了哪些认知策略,这些策略在什么样的学习情境中运用等等;其二是元认知监控,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借助自己的某些知识,调用自己掌握的学习策略去处理某种特定的学习、记忆、思维或问题,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由此可见,元认知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极为重要。认知加工通过编码及相应策略的使用虽然有助于与已有知识的相互作用与联接,但是对材料的深加工并不意味着新旧知识联系的必然形成。在学习过程中,如何根据不同的情况调整加工策略达到学习的目的对学习来说更为重要。学习者只有监控和指导他们的认知过程,才可能成为有效的学习者或者弹性的有效的问题解决者。大学生乐于接受新事物,不拘泥于旧事物和方法,能容纳不同观念,善于根据情况变化而改变认知策略,在认知过程中表现出比较好的灵活性。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应向社会开放、向世界开放,通过否定的行动解决矛盾。思想政治教育要结合信息全球化的现实,积极发挥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和大众传媒的作用。敞开思维的大门,利用网络上存在各种对立、冲突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为大学生呈现多方面的教育材料,让他们接受丰富的信息,并在信息与信息之间的矛盾,信息与原有认知图式的矛盾,信息与现实的矛盾中,激发大学生对社会、对道德的认知冲突,激起求知的欲望。

2.针对大学生认知风格的多元性,提供个性匹配策略。由于任何认识活动都是个体主动的建构,因此,即使是同样的内容,不同的个体也完全可能由于知识背景和思维方法等方面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思维过程,也即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或个体特殊性。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不能停留于对认识共性的普遍认识,而应更加深入地去了解各个学生的特殊性。更为重要的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应看到合理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个体化了的”。大学生认知风格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认知表征与认知加工这两个维度上。所以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根据日常对学生言行举止的观察,分析学生可能具有的认知风格。在观察分析时要注意:一要细微,要留意,从学生感知、记忆信息时的微观表现中收集资料进行分析;二要善于综合,不能以为学生的认知风格是纯而又纯的,而对号入座,事实上很多人的类型特征是混合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根据观察分析提出假设和尝试,并进一步验证探索。然后根据不同的认知风格设计不同的思想政治工作匹配策略。例如,独立型学生易于给无结构的材料提供结构,比较适应结构不严密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对于有这样认知风格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在谈话过程中不时地留有几个独立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去解答,不需太注意内容的层次。而依赖型学生喜欢严密结构的方式,因此他们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明确指导与讲解。对这些学生可采用分小组讨论的方法,引导他们在互动中学习,且谈话时要给出明确的结论。所以说,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针对不同的认知风格善于采取相应的匹配策略,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