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初级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论文范文

初级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2-09-28 11:10:06

初级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论文

一、社会评判标准

文化构成的核心成分是社会多数成员的价值标准,而价值标准又常因文化根基的不同而出现差异。可能一种现象在这一种文化中受到肯定或赞扬,而在另一种文化中却被视为平常或被否定。这种情况反映在语言中,使语言负载了更多的社会评判标准。例:热闹在中国,对于“热闹”一词历来是肯定与褒扬的。喜庆典礼、家人团聚、传统庙会常常图的就是热闹,对一个地方的兴旺发达也常用“热闹”来赞扬,这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视群体意识的体现。当然,“热闹”也总伴随着纷杂与喧嚣,但在中国人看来,这无伤大雅,反而是烘托氛围不可或缺的。例如:“北京的王府井大街很热闹。”外国人对此的理解是人车拥挤、噪音很大,很难理解“热闹”一词在此处是作为褒义词出现的,更不可能体会“热闹”一词背后厚重的文化传统情结。

二、引申与联想

伴随人类历史文化进程的发展,人们会对某些客观事物赋予某种社会意义,经过千百年文化演变的糅合、渗透已成为该事物独具的象征意义,以至于人们一旦接触该事物,其社会附加意义便自然地呈现出来。这是对外汉语教学中最彰显文化因素的部分,也是汉语学习者不易掌握的部分。例1:牛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耕牛是勤劳的象征,人们常把那些勤恳、任劳任怨的人比喻为老黄牛。古往今来,我国不少名家也皆以牛自喻,鲁迅先生曾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句。究其原因,是因为中国自古以来以牛耕为主,耕牛与农民朝夕相处,且勤劳忠厚,自然形成了中国文化对牛的热爱与赞誉。与中国不同,英语文化国家在古代主要靠马耕种,牛则很少干活,因此,马在英美文化中则是勤劳的象征。

例2:白色与蓝色不同国家、民族的历史背景及文化差异,使得人们赋予颜色以不同的含义,同一颜色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头脑中会有截然不同的联想及意义。白色是汉民族比较忌讳的颜色,人去世的时候常使用白色,如穿白色的丧服,设白色的灵堂,撒白色的纸钱等,称没有文化的人为“白丁”。而英语文化国家则比较喜欢白色,认为它代表纯洁、高贵,如把理想的男、女称为“白马王子”、“白雪公主”。结婚的时侯,新娘要穿白色的婚纱;把工作环境好、薪水高的人群称为“白领”。汉语中常用蓝色描绘天空、大海,而很少赋予它精神文化的内涵,而在英语中蓝色表示荣誉。

如:blueblood(贵族出身)、bluebook(蓝皮书)、blueribbon(蓝绶带);也用蓝色表示悲伤或忧郁,如:theblues(布鲁斯音乐),指源于美国南部黑人中情调忧郁的慢速爵士音乐,tohavetheblues(觉得伤心),tolookblue(愁眉苦脸)。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人对客观外界的认识,由两个方面促成:一是外界的刺激,使人产生感官知觉;二是大脑的主动参与,对接受的信息进行处理、编码与记忆,两者互相作用,构成认知。外界的刺激转化为记忆符号存贮起来,具体地说是记忆意象在起作用。外国人对汉语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必须动用已具备的记忆意象,才能重新编码、归位与记忆。初学汉语者所依赖的记忆意象是母语文化先期奠定的,因此,当学习者在用从母语文化中获取的经验来理解接受的信息时,无意中会修正甚至篡改感知对象,文化误差便由此产生。

学习者在学习另一民族的语言时,文化价值观的差异会给他们理解和使用这一语言带来障碍,对外汉语教师应充分注意这一现象。在教学中,除传授语言技能外,还应注重分析、归纳不同的文化误差,把握本民族文化价值观在语言中的反映。在教学中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提高他们对目的语国家文化价值观的敏感性,不仅要使学习者对汉语表达知其然,还要使他们了解语言背后的思想内涵,从而使他们在学习与使用汉语的过程中能够运用恰当的价值尺度做出正确的判断。

作者:贺丹单位:河南教育学院北校学区

被举报文档标题:初级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论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chjxlw/654987.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