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及影响分析范文

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及影响分析范文

时间:2022-04-05 10:06:57

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及影响分析

摘要:

本文针对辽宁省9所民办高校2008-2013年的毕业生调查数据,对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专业、就业心理、家庭、个人能力等因素均直接影响毕业生就业,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点促进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措施。

关键词:

民办高校;就业率;影响因素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民办高等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成长速度与发展规模惊人。根据教育部近三年的统计数据,我国民办高校在数量上增加了31所,在校生人数增加56.5万余人,毕业生人数也在以每年约10万人的数量增长。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而民办高校毕业生由于社会认可度低、学科结构不均衡、校园文化积淀浅薄、用人单位衡量倾向存在偏差、学生理论基础薄弱、就业准备不充分、创新能力不足等因素使得其就业竞争力偏低,很多毕业生对当前的就业状况不满意。现有研究对高校毕业就业问题的探讨大都集中于公办院校,甚至更倾向于重点院校,而忽视了民办高校毕业生群体。本文正式基于此,以辽宁省9所民办高校毕业生为对象,对其2008-2013届毕业生进行调查,以系统分析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1民办高校毕业生的人口特征

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产物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已基本形成固有的教学与管理模式,走向发展正轨,其毕业生也表现出一定的人口特征,如表1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所调查的民办高校毕业生群体均属于由80后向90后过度的阶段,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且90后的独生子女比例普遍低于80后,2008届毕业生的独生子女比例高达70.4%,到2012届这一数字降低为63.2%。民办高校毕业生中农村生源的比例明显低于城镇生源比例,且这一数值无连续上升或下降趋势,不同毕业年份的数值有所波动,但波动幅度较小,这在某种意义上也说明了我国农村教育与城镇教育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均衡现象。

2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根据2014年5月13日麦可思研究院的2014年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4)》显示,2013年6月应届本科毕业生的整体初次就业率为67.4%,而民办高校的初次就业率仅为44.3%。这说明民办高校的整体就业率要远低于传统公办高校。虽然各地就业主管部门统计的年底就业率及各高校对外公布的就业率均在90%以上,甚至一些民办高校接近100%,但公众普遍认为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实际就业率要远低于官方公布的数据[1]。导致就业率差异的原因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民办高校的就业评价压力促使就业部门千方百计提升就业率,因此存在一些虚拟就业;二是就业率统计方法不统一,官方公布的就业率往往包含升学、出国、公务员、参军、人事等,而大众则认为这些应属于未就业。表2列出了辽宁省9所民办高校2008-2013年毕业生在2014年3月至6月调查期间的就业率和待业率,总体来看就业率相对较低。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整体水平与重点高校和普通公立本科高校尚有一定差距。所调查的9所民办高校2013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73%)远低于《2014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统计的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整体就业率(91.4%)。随着毕业时间的推移,就业率逐步提高,2008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2%,基本完全就业,暂不就业者的数量为零。此外,2011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出现了下滑,同时本届毕业生的读研比例和暂不就业者比例较高,主要原因是由于毕业后的1-3年是毕业生继续考研、考取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等的集中时段,到调查之时,2011届毕业生中有继续升学梦想的基本已达成目标,2010届毕业生读研比例骤降为1.5%。2011届毕业生暂不就业者比例较高是因为这些同学在继续准备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等考试、等待适合的就业机会或自主创业等。从上述所统计的就业率可以看出,在就业或择业观念上,民办高校与公立高校毕业生相比缺乏理性,就业过程中眼高手低、盲目追求高薪和舒适工作环境等问题表现突出。另外,本次调查研究发现各民办高校均十分重视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有针对性地为毕业生联系就业单位、搜集就业信息,但这只能保证在数据上能够缩小与公办院校之间的差距,在就业质量和就业渠道上还有很大拓展空间。

3影响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

本文在以上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重点以毕业生个人为主体,剖析了影响其就业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3.1专业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3.4%的学生是完全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填报的院校和专业,而29.5%的学生完全是由家长填报的。在所调查的9所院校中,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不对口的学生比例高达39.2%,而工作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学生仅占10.6%。另外,在原因分析时我们发现,大约33%的学生所学的专业是因在高考志愿填报时服从了校内专业调剂,甚至约8%的学生在专业志愿填报时并未填写该专业。除此之外,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方向及其社会需求了解较少,认为所学专业就业前景较好的三所学校的学生比例分别仅为17.4%、12.9%和6.8%,其余均认为就业前景一般或不好,说明学生对所学专业缺乏足够的认识。

3.2就业心理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现在学生均持有积极乐观的就业态度,只有少数人表示对自己不自信,对就业竞争持有悲观、消极的心态。在本次调查中,关于就业心理因素的题项为多项选择,从选项集中度来看分别为“自卑心理”、“焦虑心理”“、急躁心理”“、从众心理”等,这与开芳[3]的调查结果十分相似,究其原因可能更多地源自于民办高校毕业生的“民办出身”及其对相关专业领域的知识掌握缺乏系统性等,导致其对自我认知不足,因而出现自卑和不自信等心理。这说明,民办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要积极面对上面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

3.3家庭因素学生的家庭因素对其就业具有显著影响。从调查结果来看,民办高校的学生有70%来自于城镇家庭,其经济条件和社会背景普遍优于农村生源学生,因而能够为其提供物质保障,甚至能够为就业提供良好平台和帮助。所调查的学生中约有10%的学生的工作直接得益于其父母的社会网络资源,尤以二三线城市居多,往往城市规模越小,其社会关系越复杂、越重要。

3.4学生个体因素在调查过程中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是,有74.6%的受访学生表示,在求职过程中个人的学业成绩和所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等并非是应聘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相反,用人单位会更加注重毕业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4应对措施

4.1以市场为导向,合理设置专业及培养计划在传统专业上民办高校应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在专业培养计划的制定上侧重理论知识的实践性,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在专业培养计划上也应该以市场为导向,根据专业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培养计划安排,体现专业的前瞻性和实效性。

4.2完善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体系建设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好《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和《就业指导》两门课程,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通过职业匹配模拟、邀请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走进课堂讲解就业政策和用人标准等等形式。另一方面,民办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通过多种方式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同时,民办高校还应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契机,加强校企合作力度[4],并与企业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为毕业生就业开辟新的渠道。

4.3形成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提升就业指导工作通过用人单位走访、毕业生访谈、电话或邮件调查等形式与毕业生及其受聘单位进行沟通,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一手资料。还可以通过对毕业生的调查跟踪与相关企业建立紧密联系,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4.4加强学生个人能力和就业素质的培养民办高校需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和特长等量身定制个性培养计划,不同时期侧重不同方面能力的培养,厚积薄发,为毕业生良好就业素质的形成奠定基础。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对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得出如下总结:第一,应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与同层次公办院校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且就业质量不高;第二,民办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缺乏理性,眼高手低、目标不明确等问题突出;第三,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民办出身存在歧视;第四,90后毕业生的就业期望与市场实际情况存在差距。另外,研究发现专业、就业心理、家庭和学生个体特征均是影响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最后,分别从高校和毕业生个体两方面提出几点促进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李春玲.80后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6所985高校毕业生的调查[J].江苏社会科学,2012(3):45-53.

[2]彭雷.民办高校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1,32(3):142-144.

[3]开芳.民办高校毕业生主要就业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江苏高教,2014(1):137-138.

[4]刘丽娟,刘立波.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3(4):101-103.

作者:唐婷婷 刘立波 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及影响分析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bysjylw/690282.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