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调查范文

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调查范文

时间:2022-04-05 10:04:54

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调查

摘要:

通过对广东某职业技术学院298名毕业生进行就业反馈调查,了解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结构及现状。结果显示,在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结构中,办公设备操作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是高职生就业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而学习能力、积极的态度与行为能力则是其核心就业能力,对毕业生的职业发展和职位晋升起着关键作用。在此基础上,探讨高职院校培养和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的策略和途径。

关键词:

就业反馈;就业能力;高职学生

就业率是高职教育办学的重要指标,而就业能力是影响就业率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围绕就业能力对毕业生进行就业反馈实证调查,研究高职生就业能力结构及就业能力现状,无疑能对高职院校改革教学及教学管理内容、提高办学质量、增强竞争力提供重要参考。就业能力,是指劳动者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一般包含以下四个方面:获得工作的能力、保持工作并在工作中获得晋升的能力、职业转换的能力、长期的职业规划和发展的能力。这其中牵涉的能力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即基本就业能力、专业就业能力和核心就业能力。基本就业能力是任何工作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专业就业能力是从事某一具体工作岗位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及将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的能力;核心就业能力则是指在求职和工作中能够使人脱颖而出的能力,其中的一项或几项表现突出,其职业生涯会有更好的发展。参考师寸丽关于高职生就业能力的研究,结合高职生就业特点,将高职生所应具备的就业能力结构初步解析如下。对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按上述三个维度进行分析,清晰地描述了高职生就业能力构成要素,无论对于高职院校还是高职生个体,在就业能力培养的具体实践中方向性更加明确,也更具可操作性。基于上面的思路,围绕就业能力我们设计了“高职毕业生就业反馈调查问卷”,以了解新时期高职生就业能力结构的变化和现状,探索提高其就业能力的途径。“高职毕业生就业反馈调查问卷”涵盖四个方面的内容:人口统计学数据、就业现状、毕业生对就业能力的自我评价、毕业生对就业能力培养的诉求和建议。本调查采用问卷法和个体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问卷调查主要通过打电话或电子邮件寄送调查表形式进行,个体访谈则以面谈、打电话、QQ聊天或微信方式进行。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一、研究样本的基本信息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近年毕业生。共随机发放问卷330份,回收问卷312份,剔除无效问卷后,所余合格问卷为298份,问卷的回收率为94.5%,有效率为95.5%,符合调查问卷标准要求。样本构成的主要特征见表2。问卷在设计之初,考虑到高职院校毕业生流动性较大,越早毕业的学生联系越困难,问卷回收率可能也越低,且由于研究时间和经费的限制,主要选择向近三年毕业的学生发放问卷,各届毕业生返回的有效问卷数分别为:2011届54份、2012届107份、2013届137份,分别占样本总数的18.1%、35.9%、46.0%,数据与研究开始时的预测相一致。样本中理科生195人,文科生103人,分别占样本总数的65.4%和34.7%。男生166人,占样本总数55.7%,女生132人,占样本总数44.3%。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工作满意度问卷首先调查了毕业生当前的工作状态(见表3)。统计结果显示,对目前的工作状态,61.7%的毕业生表示“不太满意,但可以接受”,28.2%认为“不满意,想跳槽”,仅有9.4%表示对现职工作“很满意”。可见,高职毕业生的工作满意度是相对偏低的,部分同学在毕业1-3年内仍处于职业探索期,大部分学生对于现职工作的感觉是处于“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尴尬状态。

(二)求职过程及经历本次调查我们设置了一些毕业生求职经历的问题(见表4)。调查结果显示,82.2%的毕业生在毕业后3个月内找到了自己职业生涯的第一份工作,14.8%的毕业生用了4-6个月,而毕业后半年还未找到工作的仅有约3%。在找第一份工作时,大部分学生们平均投送的简历数为11-30份,16.8%的学生在31-50份之间,也有13.7%的毕业生仅投送了不到10份简历就找到了工作。在投送简历的渠道方面,网络和媒体占52.3%、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和招聘会现场占41.3%,另外6.4%的毕业生则是通过私人社会关系或其他途径投送简历。上述数据显示,高职毕业生毕业后短期内找到一份工作以维持生活不是一件困难的事,但是要寻找到较高满意度的工作,还需要较长时间的摸索和磨练。在当前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形势下,通过网络投送简历,寻求工作机会已经是大多数毕业生的首要选择,政府及各高校举办的供需见面会和招聘会,在学生求职中的作用已稍有下降。但是,应该注意到,网络求职虽然方便快捷,但鱼龙混杂、缺乏有效管理的现状使其中不乏大量虚假招聘广告,既浪费了毕业生的时间也会让学生们蒙受一定的经济损失,甚至出现上当受骗现象。政府及各高校举办的供需见面会和招聘会虽然机会相对偏少,但都是带着真诚的招聘意向有备而来,因此也就有着较高的可靠性。通过私人关系找工作不啻为一种较为保险的求职方式,但仅有5.8%的学生有此类的社会资源和渠道,且此种求职方式似有违社会公平原则,显然不能成为高职生毕业求职方式的主流。因此,高职院校应一方面加强毕业生网络求职的教育和指导,同时尽可能与企业多方联系,大力推进用人单位进校招聘工作或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以降低学生求职成本,提高求职成功率。

(三)就业能力在求职过程中,学生认为招聘单位最看重的个人能力主要包括:口头表达能力(82.1%)、沟通协调能力(80.3%)、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78.9%)、专业实操能力(75.6%)、学习能力(62.2%)、职业道德(70.4%)、积极的态度与行为能力(84.6%)。这些能力也是促使学生求职成功的主要原因。在工作过程中,学生们认为要想有更好的职业发展和晋升,以下能力不可或缺:学习能力(92.5%)、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81.4%)、专业实操能力(86.2%)、人际交往能力(88.3%)、公文写作能力(76.3%)、沟通协调能力(88.3%)、积极的态度与行为能力(90.6%)、职业道德(67.4%)以及对单位的归属感和认同感(87.6%)、口头表达能力(63.5%)。显然,良好的沟通交流和人际交往能力、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较强的学习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积极的态度与行为,对于高职生来说,无论是在求职过程中还是在具体的工作中都是必须具备的能力。而一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的公文写作能力,有76.3%的毕业生认为它在个人职业发展和晋升中必不可少。学生也普遍认为,正是上述能力的不足或缺失,影响了自己的职业发展。本次调查中,毕业生在“对求职或工作的影响”选项中,勾选比例较低的就业能力选项包括:办公设备操作能力、计算机运用能力、突发事件处理能力、抗挫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环境适应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创新能力、领导和组织能力。通过对部分毕业生的个体访谈,我们了解到,此结果并非说明上述能力对高职毕业生而言不重要,其原因在于,一方面,部分能力如办公设备操作能力、计算机运用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已经是具有高职学历毕业生必备的内在能力素质;另一方面,诸如抗挫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等,是各高职院校在学生培养过程中一直非常强调和重视的能力,因此大部分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并不明显缺乏;第三方面,类似创新能力、领导和组织能力、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等,属于较高的职业要求,对于求职期间或刚入职的高职生,尚未真实感受到这些能力要求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根据上述数据及分析,我们发现,新时期高职生就业能力结构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因此对表1的“高职生就业能力结构”作如下调整和修正。

(四)就业能力培养在问卷中,我们列出了20种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方式,毕业生们认为作用较大的依次为:专业课(95.5%)、专业实操技能训练(94.7%)、实习(91.4%)、公共基础课程(87.2%)、参加各种专业技能竞赛(87.0%)、图书馆(85.1%)、参加社团活动或担任学生干部工作(73.4%)、心理健康教育(70.6%)、寒暑假打工或兼职(68.3%)、求职技能技巧培训(51.6%)等。其他方式的勾选比例分别为:两课(10.4%)、专业教育(23.3%)、体育课及各种体育竞赛(20.5%)、网络学习(41.7%)、自我创业经历(5.0%)。而学校开设的诸如就业指导课、就业专题讲座以及与此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训练等,平均约35%的学生认为对其提高就业能力有实质性的帮助。从上述毕业生反馈的信息可以看出,高职院校的日常教学工作,包括专业课、公共基础课、实操训练和实习,是培养学生专业就业能力的最主要方式。加强教学管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这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就业能力、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之根本。调查结果显示,73.4%的毕业生认为参加社团活动或担任学生干部工作有助于提高就业能力。这主要在于社团活动和学生干部工作都有较多的人际沟通和交往的机会,需要一定的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和执行力等,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因为个人能力的展示和成功的经历使其不断产生的自我实现的高峰体验,更有助于其各方面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和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在培养学生就业能力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70.6%的毕业生认为参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项活动,学习有关心理学知识、情绪管理方法、挫折应对方式以及人际沟通和交往的技巧等,对于同学们多项就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有较大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图书馆。85.1%的学生认为在培养学生就业能力方面,图书馆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图书馆的利用方式上,阅览室阅读报刊杂志和借阅人文社科类书籍的选择较多,分别为78.4%和93.6%,也有近50%的学生经常借阅专业书籍。无疑,无论何种形式的阅读,都会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产生巨大的影响。

三、讨论与建议

(一)重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就业能力本次调查对象中,专业对口与专业不对口学生比例接近1︰1,但绝大多数都对专业能力非常重视,认为当前特别需要努力提高的是自己的专业能力,大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这一现象对于专业对口的学生而言是很自然的,对于专业不对口的毕业生也有同样的诉求,我们认为这是毕业生中普遍存在的“学以致用”的观念使然。这部分学生希望通过加强和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最终回到自己熟悉的专业领域,以期获得更大的职业空间和更好的发展机会。由此看来,“专业对口、学以致用”,不仅仅对于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是重要的,同样也是高职专科类学生的职业理想之一。这就要求各高职院校高度重视学生在校期间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这其中教师的教学工作是重中之重。当前高职教育快速发展,为适应社会需要,许多新的专业或专业方向应运而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新专业的教学要求与原来在职教师知识结构不匹配的问题。引进新教师,调整师资队伍结构不失为一种解决办法,但是由于学校编制和学校总体发展规模的限制,新专业仍需由原来的教师承担部分教学任务。虽然这些专业不甚对口的教师经过专门的进修和培训,基本能胜任新专业的教学要求,但其在高职教育所强调的实践要求方面可能仍略逊一筹。因此,学校应重视此类问题,将教师进修和培训制度化,制定政策性文件,督促和鼓励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保证学校的长远发展。

(二)加强综合素质培养,打造毕业生核心就业能力高职生就业能力涵盖的能力指标非常多,本研究选择其中20个较有代表性的进行毕业生反馈调查。结果显示,无论在求职过程中还是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上,办公设备操作能力、计算机运用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环境适应能力、抗挫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都是高职毕业生必须具备的就业能力,也是前文所说的基本就业能力。而较好的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公文写作能力、职业道德(责任与忠诚)、积极的态度与行为、对单位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口头表达能力等则更有助于毕业生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和更好的职业发展,属于核心就业能力。然而,这其中的部分能力并没有得到学校和学生足够的重视。高职生在求职期间或参加工作初始,对公文写作能力要求的认识并不高,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各种汇报、总结、报告、请示、公务往来函件接踵而至,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公文写作能力,能清晰地表达公文意图,展示工作业绩。相较于更高学历的毕业生,大多数高职学生在这方面是“先天不足”的。而高职院校对公文写作课程的教学和学生公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有的学校仅将公文写作课程作为选修课供有兴趣的学生选择,有的学校的教学计划上甚至没有这类课程,导致毕业生们在工作中遇到“写文章”的事,往往抓耳挠腮,不知如何下手,即使勉为其难,写出来的东西也常常文不对题、词不达意,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公文格式和公文词汇都不能正确使用。针对此类情况,建议学校开设一些有关语言和文学修养方面的课程,将公文写作列为学生的必修课。通过这类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不但提高其写作能力,培养人文精神,也使其思考能力、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同时也丰富其情感精神世界。积极的态度与行为、对单位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职业道德(责任与忠诚)同属精神范畴,是人的一种心理状态和心理感受。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归属感和认同感属于中间层次的需要,它是在生存的需要和安全的需要得到满足的前提下产生的需要,当归属和认同的需要得到满足,人们才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要,有更高层次的追求,即个人的自我实现。个体对企业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会使其在企业中有更好的职业发展,这正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体现。归属感和认同感促使个人存在感和价值感的产生,这会唤醒个体的主人翁意识,自觉地把个人命运与企业前途联系在一起,两者休戚与共,促使其在工作中积极进取、勇于创新。这正是企业需要的人才、领导喜爱的员工,其在职业生涯上的不断发展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因此,加强学生在校期间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的培养,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这是摆在教育者面前的新课题。

(三)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就业能力图书馆在高等教育中历来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是学生丰富自己知识结构的重要阵地。近年来,随着网络科技的快速发展,资讯日益丰富“,快餐文化”现象也日益普遍,人们已没有时间和耐心细细品读一本书甚至是一篇文章,传统的阅读方式和习惯离人们越来越远。然而,阅读之于人的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位学者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特别是处于人生发展重要阶段的大学生,阅读不但可以提高其文学修养、丰富其精神世界,也可以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无一不与学生毕业时所需的就业能力相联系,本次调查也已经充分证实了这一点。因此,高职院校的图书馆应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上多做文章,秉持“开卷有益”的思想,吸引广大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在这个没有老师上课的无声课堂上让学生的就业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四)深入而广泛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自觉意识,营造提升就业能力的心理内环境无论是求职还是工作,学生们进入社会都会遭遇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必须直面现实的困境和职场的残酷,了解、认识和逐渐适应所谓的“职场丛林法则”。毫无疑问,良好的心理素质、强大的内心世界、豁达的人生态度以及积极进取的乐观主义精神,将是学生们在严酷现实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有力武器。此次调查的一个现象让我们对于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重新思考。一般认为,高职生在抗挫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等方面会有所欠缺,需要加强培养。但调查显示,上述能力对毕业生求职或工作并未构成阻碍,仅有约5%的学生认为这些能力的不足影响了自己的就业。通过个别访谈了解到,作为当代高职毕业生,对于抗挫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等,因为一直以来各方面的宣传和强调,学生在其在校期间会有意识地进行自我学习和锻炼,这些能力已经逐渐成为毕业生对自己的内在要求和必备素质。这是本次调查令人意外和惊喜的发现——在就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上,学生们已经开始自觉意识和自觉行动了!当然,我们还是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高职生在职场竞争中相对较为弱势的现实,高职院校要通过深入而广泛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改变以往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病理性”取向,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使心理健康教育走出咨询室、走出课堂,面向更广大的学生群体,大力传播有关的心理健康理念,充分宣扬心理健康的积极意义和重要作用,让“健康心理”的观念深植于每一个学生的内心,成为其学习和生活中的自觉意识,积极主动地去营造提升就业能力的心理内环境。

(五)引导学生加强课余时间管理,多途径、多方式培养就业能力本次调查显示,参加社团活动或担任学生干部、寒暑假打工或兼职等活动,在培养学生就业能力方面确实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但其前提是合理的时间安排和明确的活动目的。大学生活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学生能够自主安排的课余时间较多,无论是通过参加社团活动或学生干部工作,锻炼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还是通过寒暑假打工或兼职提前接触社会、了解和适应工作环境、培养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都需要学生在搞好课业学习的基础上,带着明确的学习知识和提升能力的目的进行,如此才不致于因忙乱而迷失、为赚钱而赚钱。因此,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社团、学生寒暑假打工以及兼职等课余活动的管理,配备指导老师,引导学生合理、有效利用课余时间,使学生在享受丰富课余生活的同时,锻炼和提高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刘燕,李晓波.构建高职学生就业压力应对的积极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1(2).

[2]黄艳苹,李玲,仝会芳.心理弹性理论对高职学生就业挫折教育的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8).

[3]师寸丽,池卫东.高职学生就业力培养现状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0(21).

[4]周翠英,黄超群.关于高职学生高薪就业能力培养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3(9).

作者:邹金霞 邹亚超 单位: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调查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bysjylw/690280.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