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班级德育学分制革新分析范文

班级德育学分制革新分析范文

时间:2022-07-11 03:47:36

班级德育学分制革新分析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在高校实行学分制已势在必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要创造条件实行弹性的学习制度,放宽招生和入学的年龄限制,允许分阶段完成学业”,这为高校全面推行学分制改革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加快高校学分制改革的进程。学分制不仅带来了提高智育水平手段的变化,同时也对班级德育工作提出了挑战,大学班级德育必须不断改革与创新,以积极的姿态应对。

一、学分制及其特征分析

学分制是与学年制相对应的概念,是教学评估的一种以学分作为计量学生学习量的单位,以必要数量学分作为准予毕业和获取学位的标准,它是以选课制为核心,以导师制作保证的一种柔性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是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社会进步的产物,19世纪产生于美国,20世纪后流行于其他国家。我国早在20世纪20年代在北京大学就由蔡元培先生倡导过学分制,1952年以后改为学年制。70年代末,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国内一些高校又纷纷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大胆地尝试学分制。到1988年我国实行学分制的高校已达到200所。据了解,目前全国有近一半的高校已经实行了学分制。与学年制相比,学分制的主要特征可概括为四个方面,即学习时限的灵活性、学习内容的选择性、课程考察的变通性以及培养过程的指导性。所谓“学习时限的灵活性”是指学生的学习年限参照学历教育所要求的年限,但不受年限的严格限制,学生可提前毕业,也可滞后一定时间毕业;“学习内容的选择性”是指允许学生选择自己认为必要且感兴趣的专业,这种选择可以是跨专业的,也可以是跨院系的,从而更加适应了市场经济对多样化和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课程考察的变通性”一方面是指对于学生修读的课程,如果考试不及格,均可重修重考或另选另考,直到及格取得等值学分为止,另一方面是指学分可成为不同高校衡量和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共同标准,为高校之间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便利条件,不同高校之间在学分上互相承认,实现高校之间的更为广泛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学科交叉与协作培养;“培养过程的指导性”则指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专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导师的个别指导成为日常管理和思想教育的主要形式,这有利于促进德育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其针对性。

二、学分制对大学班级德育工作的影响

学分制不只是一种教学体制的改变,它对现有高等教育体制将产生全方位的影响,自然,它也将对高校的德育产生深刻的影响。它会直接冲击现行德育的一些传统做法,对大学班级德育的目标、内容、形式及方法手段、评价等提出挑战。

1•对德育目标的影响

德育目标是指一定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在品德方面的质量和规范的总的设想或规定。大学德育的最终目标是培育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促进大学生的个性完善和全面发展,学年制、学分制条件下大学班级德育的最终培养目标基本是一致的,但有所差异的是,在学分制条件下,学生的价值取向更加多样化,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去塑造自我,并根据需要来自由地选择课程和活动。这就增加了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动选择性,从而突破了学年制条件下德育内容的狭窄,德育目标的笼统化和单一化的界限,德育的目标模式将更加具体化和多样化。

2•对德育内容的影响

传统的大学班级德育内容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层面的,学分制条件下,大学的德育内容要向大德育方向拓展。学分制的终极目标在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完善的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与大德育所追求的目标一致:凸显大学班级德育所具有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使培养出来的当代大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深厚的人文素养,具有丰富的道德情感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具有健康的心理和高尚的人格。因此,学分制条件下的大学班级德育内容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还应把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伦理教育,人文精神和个性创新意识的培养等纳入大学班级德育的视野中,丰富和深化大学班级德育的内容。

3•对德育方式、手段的影响

学年制条件下,大学班级德育通常是通过班主任和年级辅导员在班集体中集中进行的,传统的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学校的各种教育影响大多是通过班级来实现的。班集体则是教学班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共同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特殊的学生主体。但学分制条件下,随着班级观念的淡化,班集体逐步走向分解,现行的班主任制度逐步向导师制过渡,指导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选课,而且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导师制的引入给德育带来了新的契机,不仅突破了传统强制的教育管理方式,变“管”为“导”,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也转变了德育的手段,即由“教学”变为“导学”,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的空洞道德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的品德。同时,学分制建立在广泛的自由选课基础上,它允许学生主动、灵活地选择课程,这将打破传统班级和年级的限制,一同入学的学生因选课的差异而不再像以前那样一同上课,一块毕业。“班”将变得松散化,学生班集体的观念也将逐步淡化。这样就失去了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基本单位”。以往那种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德育形式将随之改变,代替它的可能是校园活动中心、大学生宿舍或小型会议室等,德育的形式将趋于多样化。班主任和年级辅导员的角色和作用也没有以前那么明显。

4•对德育评价的影响

学年制背景下,对大学班级德育工作绩效的评价内容往往停留在仅凭思想政治的考核成绩高低上,评价的内容过于单调,且合理性有待考证;评价的主体单一,常常是班主任、科任教师担当判定学生道德素质高低的评委;评价过于关注结果,而缺少对过程的关注;评价方式或是采用定量的纸笔测验,或是依靠教师日常带有“以偏概全”的质性观察,没有将定量与定性有机耦合等等。这些显然与学分制的要求不适应,为此,需要作相应的改变。

三、大学班级德育工作的创新

面对学分制改革的冲击和挑战,大学班级德育工作要有所突破,开创新的局面,就只能求助于改革和创新,即立足于我国高校道德教育的现实,一方面对传统学年制环境下大学班级德育工作进行科学的总结,从而实行辩证的扬弃;另一方面要在此基础上积极应对学分制的冲击,拟定出一整套适应时展的大学班级德育工作新思路。

1•德育观念层面的创新

以往在人才的认识上,人们对全面发展的理解不够全面,往往把德育与智育,红与专割裂开来,考虑共性较多,注意个性培养不够,考虑社会需要较多,考虑学生的需要较少,约束性控制性教育较多,激励性发展性教育较少,理想化要求多,生活性指导少等。学分制下的道德教育主要将不是向受教育者传授某种特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而是要启发他们的道德主体性,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本质、价值和尊严;道德教育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要把人类尤其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美德传统作为道德教育的资源;道德教育要在更大限度上科学引导受教育者干预并且超越社会生活,从而更充分地实现人的本质所赋予的潜能,培养出既适应现实又适应未来的一代新人。学分制改革的教育哲学观和价值观给大学班级德育工作以新的启示,即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给予学生以更多的学习选择性和自主性,要树立既要坚持全面发展,又要鼓励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观念。正如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所说的:“……在出人才问题上,要鼓励和支持冒尖,鼓励和支持当领头雁,鼓励和支持一马当先,这不是提倡搞个人突出,个人英雄主义,而是合乎人才成材规律的必然要求。”同时,德育工作者还要以全球伦理价值观念来认识和把握学分制下的大学班级德育,以宏观的视野考虑和解决德育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和国际合作精神。

2•德育内容层面的创新

学分制背景下的大学班级德育要向大德育深化,即德育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说教,还应根据学分制改革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人文精神教育、网络伦理道德教育等纳入到德育内容中来,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成立大学生心理咨询与辅导中心,由专项基金扶持,有专业人员负责,切实做好大学生的心理保健工作;注重大学生道德主体的发挥,展现和弘扬大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逐步建构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性道德人格,以此来适应市场经济及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时代要求;加强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使大学生具备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双重素养;开展“网风”、“网德”等网络伦理道德教育,培育大学生的信息素养。

3•德育方式、方法层面的创新

实行学分制后,对于德育工作的方法、手段及途经要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新的开拓,不断探索更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一些高校在德育实践中总结的经验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如重视和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环境和大学生社团的优势,建立文化社区,以优美的寝室文化、校园文化及社区文化来陶冶大学生情操,提高其品位,从而收到德育的效果;针对学分制实行后,班级成员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离散化,使得班级弹性增加,成员有一定流动性,从而造成班集体、年级的概念淡化,德育的“基本单位”消失,此时,要重新定义学生的“基本单位”,其外延要扩展,即除了班级以外,学生科协、寝室、文艺社团、大学生活动中心等都可以看作是德育的“基本单位”,并深入进去开展工作;加强为学生提供咨询和服务的机构建设,开辟与广大学生沟通和联系的新渠道;切实加强对专职德育工作者的培养,提高学历层次和专业水平,进一步向专业化、专家化方向推进;以及机动、灵活、适时、主动地以广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有益的教育活动;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为德育工作提供了全新的手段和思路,充分利用这种新的技术,可以让德育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中,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4•德育评价层面的创新

德育内容的拓展必然带来德育评价的变化,仅凭思想政治的考核成绩来评价大学生德育水平的高低显然是没有说服力的,为此,需建立一套与学分制相适应的大学班级德育综合评价体系,如可以将德育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到一起,把学生在理论学习、实践活动、行为规范和制度创新精神等方面的表现全部纳入德育学分制的评价体系之中。这就要求在评价目标上,以能力为核心,淡化分数;在评价方法上,既注重总结性评价,更注重形成性评价;在评价内容上,既注重智力因素,也要重视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非智力因素;评价的主体要多元化,既要有辅导员、导师、科任教师,还要有家长、同学及相关人员的广泛参与。实行动态评估,使德育评价更加科学化、标准化,从而增强大学班级德育的实效性,更好地推动大学班级德育的发展。

此外,要在学分制背景下做好大学班级的德育工作,不仅要加强班级内部工作,同时还要积极寻求外部环境的支持,如重新审定和完善学生管理条例、校规校纪,增加条例和条文的可操作性,强化职能部门的执法功能,严格依规管理,保持良好的校园秩序和校园文明等,为学分制背景下的大学班级德育工作的创造性开展创造条件和氛围。

被举报文档标题:班级德育学分制革新分析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bjdylw/605952.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