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初中化学论文范文

初中化学论文范文

初中化学论文

初中化学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低碳生活;化学教学;渗透

何为低碳生活?所谓低碳生活就是指人们在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减少所要消耗的能量,从而降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这是当今问题的关键,更是我们迫切所需解决的问题。低碳生活,对于每一个公民来说,不仅仅是一种积极的态度,更应该努力提倡对低碳生活的实践,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逐步形成真正的绿色生活方式。低碳生活方式的转变,将给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带来更加美好和谐的前景。作为新课程改革时代的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融入“低碳”理念,而且在教学中也要积极渗透节能减排的技能和“低碳”观念,以适应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事了十年初中化学教学的我,与新课改同甘苦、肩并肩,在实践中探索了一些渗透低碳生活意识的方法,浅议如下:

一、在课堂中渗透低碳生活意识

在化学课堂中,化学教师不仅仅要传授化学知识,还应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而让学生树立低碳意识就是一个很好的体现。现行的初中化学教材有很多章节都是可以发现化学教学与低碳意识的契合点。例如在九年级义务教育《化学》教材中,“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与防治”“氧气的性质与用途”“水的污染与防治”“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温室效应”“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以及燃料对环境的影响”“金属的性质与用途、金属的锈蚀与防治、金属对环境的污染、废旧金属回收的重要性”“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白色污染”“化学物质与人体健康”等化学基础知识,都是对学生实施“低碳”教育的载体。教师在传授这些化学知识的同时就培养了学生的“低碳生活”意识。因而教师就应该立足课堂,利用教材,利用课堂教育这个主渠道,适时、适量、适度地渗透低碳思想,让学生自觉养成低碳生活意识。

二、在化学课外活动中渗透低碳生活意识

采用适合学生特点,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多层次的低碳教育,促进学生树立牢固的低碳意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可以定期开展与低碳相关的主题活动,并配合有关主题,举办低碳知识讲座。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利用黑板报、墙报进行宣传展览,进行低碳知识问卷调查等,这样可以使学生对低碳生活有新的认识。

三、在习题中创设情景渗透低碳生活意识

在平时的练习中,也可以创设相关的情景。潜移默化的向同学们渗透低碳生活的意识。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节水、节电、植树种草在全球倡导的低碳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例如:1.最近一个月你家的用水量是多少?设想还有那些环节可以采取节水措施,提出具体建议并动员全家人共同实施,至下个月再查一下水表,并计算出你家的节水成果(人教版上册第65页习题4)。2.回收废弃塑料的好处是什么?困难是什么?你家用过的塑料制品应该怎样处理?举例说明。(人教版下册第105页习题3)。3.已知目前全球每年烧掉的化石燃料中,碳元素的质量约为6×109t,求:(1)这些碳完全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2)假如这些二氧化碳有一半存留在大气层,又假如世界各国不能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降低下来,据此发展下去,多少年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将会增加一倍?(已知目前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5×1012t)(3)这将给地球以及我们的家园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你认为应采取什么对策去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解答和反思这些习题的过程中,会逐步树立节水、节电、关注能源、关注环保的意识,容易使自己形成时时刻刻包括今后步入社会都要关注环境污染,渗透了环保意识,促进了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四、教师发挥示范作用,渗透低碳生活意识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化学教师,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融入“低碳”理念,教师应切实履行低碳生活,作好表率。如在实验基本操作中落实低碳行为,要求学生做到:用药要节约,防止浪费、污染,实验后的废液,废渣尽可能回收利用,能循环使用的药品尽量循环使用。若不能回收利用的,则应倒在规定的地方,以便清理。例如:利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后的残留固体可用做氯酸钾制氧气的催化剂,最终残留固体还可以用作花、草的化肥。因为我们是在农村中学,实验仪器和药品都非常缺乏,那么我们就可以在化学教学中,指导同学们用身边的一些废物自制仪器来替代实验仪器做实验,如在氧气的制取实验中,用废旧的针筒来替代分液漏斗,塑料袋来替代集气瓶,用红砖粉末来替代二氧化锰。又如用空塑料饮料瓶来自制简易净水器等。让这些废物得到充分利用,这不但能加深同学们对教材相关知识的理解,而且在化学教学中渗透了节约意识,培养了同学们的“低碳”习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时代在发展,我们的教学模式也有了很大的改变,计算机辅助教学给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不过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借助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需要精心设计课堂环节,对于不需要使用课件辅助的地方尽量不用,使教与学的过程能真正的做到绿色、低碳。总之,在当前由于二氧化碳的高排放而导致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形势下,推行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是人类的最佳选择。化学由于其学科特点,在培养学生低碳生活意识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广大化学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内外对学生进行低碳生活意识的渗透,帮助学生养成低碳生活的观点和习惯。

参考文献:

[1]高剑南,王祖浩主编.化学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教育出版社,2001.

[2]初中化学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

初中化学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审美化教学;德育渗透

初中这一阶段是从幼稚转向成熟的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学生有着极强的模仿性,最大的可塑性,还有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他们对教育的影响是非常容易接受的,所以在这个时间段对学生们进行德育教育,对他们人生的走向和未来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初中新课程标准有强调,三维目标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了明确的体现,为了达成情感的态度和价值观教学目标,明确指出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适时地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使学生学会化学知识的同时,对学生形成一个道德品质高尚的人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如何在初中的化学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

一、初中化学德育教育的理论依据

在初中化学的教育大纲中有明确的规定:进行化学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可以学习到一些化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对化学在实际上的应用有初步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科学学习的方法,同时使学生关心社会与自然的情感得到培养,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与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所以,在进行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对知识上的传承加以重视,对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更加重视。

二、现如今初中化学德育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1.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德育教育

新课改正在持续不断地深入进行着,老师要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育改革同步。所以,若是想让德育工作可以顺利的开展,老师要将德育教育视为重要的工作内容,进一步了解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并从思想上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德育教育。

2.改进教学方法,注入新鲜血液

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需要讲究教学的方法。与传统教育形式下进行灌输式教学相比,新课改下所提倡的教学方法为德育教育的工作提供了无限可能。只有对渗透德育教育的教学方法进行精心的设计,才可以实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可以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受到情境的熏陶和思想上的感染,从而调动和激发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三、初中化学德育的渗透策略

1.利用教材进行德育的充分渗透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化学在教学上的目的,其中之一就是要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教育。当前在教材当中隐含着的辩证唯物主义这一观点的素材非常丰富,只要努力挖掘,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有意识的导入,就可以将辩证唯物主义这一教育和化学的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例如,在进行鲁教版初三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对基本概念理解的同时,还需要树立物质可以进行无限可分的观念。物质的可分与不可分将这个千变万化的化学世界组建起来了。在讲解溶液、溶解和结晶、阴离子和阳离子、氧化和还原、物质分解和化合等一些概念的时候,使用了“对立统一”这一规律进行阐述,让学生们对唯物辩证法在根本观点上有了理解。

2.在化学史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

化学这一学科是要研究物质的性质、结构、组成和变化规律。一部化学史是人类对物质世界进行不断探索的发展史,这其中涵盖了许许多多的先辈优秀品质与伟大的成就。虽然初中这一阶段所进行的化学教育只是处在启蒙教育的阶段,但仍然需要进行不断地学习、了解先辈们在进行物质奥秘探索的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知识,进行爱国主义这一教育的渗透。初中化学教材中可以找到很多这样的素材,比如在我国历史悠久的古代文明当中,五十万年之前我们国家的人就已经会使用火了;公元前13世纪,我们国家就已经发明出陶器;夏商时期,我们的先祖就可以炼出青铜器、酿制米酒;春秋战国时期,就可以进行生铁的冶炼;我国还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天然气、石油和煤的国家,等等。若是很好地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德教育的渗透,绝对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在团队合作中渗透德育

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让学生明白现在科技正在不断的进步,分工更加专业,日渐精细化,任何人都很难做到各科都精通。一项有着重大成果的技术是因为集体的智慧所形成的,是团队成员精诚协作完成的。当今时代,人们必须要具备的素质就是合作和共处,这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也是现如今这个时代极为重要的一个素质。现代的青少年基本上是独生子女,有着优越的生活环境,从小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深受家庭其他成员的溺爱,所以非常容易滋长出极其自我的娇纵习惯,缺少合作的意识和精神。所以,在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们团结合作的精神。比如,在实验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内容,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感受到和他人进行合作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体验共同分享和互帮互助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4.在化学实验中渗透德育

初中阶段的学生普遍比较活跃,好奇心强。学生在做化学的实验时,对身边的很多仪器都觉得很新奇,比如有一些同学进了实验室以后,喜欢随便地使用仪器,随意拿化学试剂,完全没有规矩。这就需要老师做出明确的规定,并告诉学生“无规矩不成方圆”。同时,在学生进行实验或是进行尝试时,要给予一些指导,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如若不然,会很容易造成严重的后果,这就像一个人生活在这个社会上,需要遵纪守法、讲公德,只有这样社会秩序才可以稳定。此外,还有一些学生非常恐惧化学试剂的毒性与腐蚀性,在做化学实验时总是躲得远远的,老师这时就需要告诉学生化学的药品与化学的实验看起来是挺危险,但是只要按照正确的方法去操作,就可以保障安全。而这些最为基本的操作都是在前人不断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老师这时就可以借此引出化学史上那些化学家,讲述他们不忘初心、不怕失败与挫折,攀登科学高峰的故事,以此鼓励学生,使学生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中可以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四、结语

综上所示,初中这一阶段是从幼稚转向成熟的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学生有着极强的模仿性,最大的可塑性,他们拥有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最容易接受教育的影响。所以,此时的德育教育对这一阶段的学生们来说将对他们人生的定向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适时地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化学知识的同时,逐渐成长为一个道德品质高尚的人。

参考文献:

[1]杨站社.如何在化学高效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J].教育,2016,(6).

[2]王海元.探究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32):226.

初中化学论文范文第3篇

1初中化学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尽管说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对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具有较多的优势与益处,但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一些化学教师已经将其转变成一种新的照本宣科的教学工具,使得教学内容与结构高度固化,教师与学生以及多媒体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与沟通,从而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问题有:多媒体教学已经逐渐演化成“PPT教学”,学科软件使用率低;多媒体教学方式减少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学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学习者的知识建构;多媒体课堂教学中缺乏对教学活动的关注和组织等。那么,鉴于这些问题,应该尽快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树立正确的多媒体教学观,充分发挥出多媒体教学的积极作用初中化学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的知识内容与表现形式进行合理化的组织与设计,这是因为在实际的化学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多方面的影响因素来协调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努力协调并优化各个因素,采取科学合理的化学教学设计。这样的初中化学多媒体教学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与积极主动性。这就是说,初中化学教学可以通过一定的教学设计来合理组织教学活动,并充分发挥出多媒体教学的有效作用。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就应该根据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要求与现代教育理念来树立起正确的教育媒体观,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其与传统教学方式有机结合在一起,真正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初中化学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实验的具体情况进行多媒体的演示教学,从而节省时间和精力,提高教学效率。

规范多媒体资源设计与开发流程,提高多媒体教育资源的合理性初中化学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应该对于化学教学资源进行开发与设计,这样做的根本性目标就是要为学习服务,为学生服务,为教学服务。那么,这就要求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能够依据一定的教学原则来设计并开发多媒体教学资源,依据科学性的开发与设计原则来努力设计并开发出符合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与规范的化学教学资源,努力保障化学教学课件的概念完整、内容准确、表述清晰、处理得当等,切实让初中化学多媒体教学符合年轻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年龄特点等。那么,在当前迅猛发展的网络技术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师就应该规范资源设计和开发流程,确保多媒体教育资源的科学性,让学生与教师都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技术来获取与化学学科相关的教育资源,不仅可以为教师的化学教学提供很好的教学参考资料,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方便快捷的学习途径,从而让初中化学教学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之下,真正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形象仿真的化学教学情境。

初中化学多媒体教学应该强化师生以及课件之间的互动交流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面对的是一群有思想且较为独立的年轻学生群体。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就应该在实施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切实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给予学生更多的生命关怀。然而,在实践的过程中,由于一些化学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从而使得初中化学多媒体教学变得枯燥乏味。那么,初中化学多媒体教学就应该改变或避免机器设备的过多占据与操作,而应该有意无意地增强教师与学生以及多媒体课件之间的交流与交互,并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与个人体验,努力设计出符合学习者认知规律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从而真正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化学多媒体教学情境,切实推动初中化学多媒体教学的进程发展,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教育信息化发展速度,真正提高初中化学多媒体教学的质量。

2结语

初中化学论文范文第4篇

1.初中化学实验设计类型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实验设计进行不同的划分。根据初中化学实验内容的不同,可以将初中化学实验设计分成以下类型:制备实验、性质实验、化学原理的验证、混合物成分的分析、浓度测定、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实验等。

2.化学实验方案的内容实验设计的成果就是实验方案。虽然具体的实验设计的目的、内容和形式不尽相同,但就一个相对完整的实验方案来说,一般包括:实验名称(课题);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用品(试剂、仪器、装置设备)及规格;实验装置图、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实验现象及结果处理;问题和讨论等。

3.实验方案选择的基本标准同一个实验课题,每个人的设计和操作过程可能不一样,结果自然也不会完全相同。根据初中化学实验设计原则和教学实际,实验方案选择的基本标准是:原理正确有科学依据;装置简单,在实际中具有可操作性且操作方便;实验步骤少,需要时间短;药品用量少、无毒且廉价易得;实验现象要明显;反应条件要简单(最好在常温下进行);尽量不用也不产生污染环境的物质,即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制备实验产率高;性质实验误差小;实验安全无危险;设计要严谨等。

二、中学化学实验设计与创新的一般原则

无论哪一类中学化学实验设计与创新,一般都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指实验原理、实验程序和操作方法必须与科学理论和实验方法论相一致。科学性是化学实验设计与创新的首要原则。例如:实验室制取氢气,就不能选用硝酸与金属锌反应,因为这个反应很难制得纯净的氢气。

2.目标性原则目标性是指实验设计或创新要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有所侧重与突破。同一个实验,教学目标(如教师演示与学生操作,为了突出环保或趣味性)不同,设计所用的原理、用品、方法、装置、步骤等是有一定区别的。

3.安全性原则安全性是指化学实验设计时尽量避免使用有毒、有害的化学试剂,以及反应产生有毒害的物质,或者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装置与操作。“如果必须使用的,应该在所设计的实验方案中详细写明注意事项,以防止造成环境污染和人身伤害。”[4]安全是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第一要务,设计时必须要特别引起重视!

4.新颖性原则新颖性是指实验设计时在思路、操作方法、器材用品、装置等方面要有新的突破,使新设计的实验对教学与研究更加适用或具有指导的意义。

5.可行性原则可行性是指设计实验时所运用的实验原理在实施时切实可行,所选用的化学试剂、实验仪器、设备和方法在现有的条件下能够得到满足。例如:实验室大量制取二氧化碳,不能为了创新而选用碳酸钠代替碳酸钙(或石灰石)与盐酸反应,或者用硫酸替代盐酸与碳酸钙(或石灰石)反应。因为前者反应太剧烈,后者反应不完全,很快就停止了。

6.简约性原则简约性是指尽量采用简单的实验装置、较少的实验步骤和试剂,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实验。复杂的装置与步骤以及时间太长的实验都会转移中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导致他们产生畏难情绪和疲劳感,影响对实验过程的观察、分析与思考。

7.绿色化原则绿色化是指从化学反应的原料、反应的条件、反应的产物和实验的操作等化学实验的全过程上进行控制,尽可能地减少甚至消除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对环境的影响。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科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8.启迪性原则启迪性是指实验设计与创新对学生的学习起开导作用,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对化学原理及知识的探讨和认识,优化学习过程,从而提高教学效益。这是中学化学实验设计与创新的出发点和归宿。

三、实验创新设计的视角

初中化学实验创新设计是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对现行教材中所涉及的实验进行改进、优化、增设或创新等,以提高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效益。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进行实验创新设计是提高化学教学有效性的需要,也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化学实验创新设计要与时俱进,必须符合现代化学教育发展的理念,在满足探究性的条件下,可以从以下视角进行:

1.实验过程绿色化“绿色化学的理念是在化学反应过程以及化工生产中,不再使用有毒有害物质,不再产生废物,不再处理废物,它是一门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的化学。”[5]化学实验在设计上要体现绿色化,尽可能做到原料(反应物)的绿色化,化学反应的绿色化(采用原子经济性反应),生成物的绿色化以及催化剂、溶剂的绿色化。例如:在涉及氧气的制取实验时采用双氧水分解来制取,二氧化锰要回收等。

2.实验装置微型化“所谓微型化学实验,就是以尽可能少的化学试剂来获取所需化学信息的实验方法与技术。”[6]虽然它的化学试剂用量一般只为常规实验用量的几十分之一乃至几千分之一,却可以达到准确、明显、安全、方便和防止环境污染等目的。例如:在“探究微粒的运动实验”中,可以用试管代替烧杯进行微型化实验。在一个单孔橡皮塞上插入一根玻璃导管接近试管底,试管内壁贴一张滴加无色酚酞试液的滤纸,从导管口滴上两滴浓氨水到试管底部,用透明胶封导管口,可以看到,试管里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滤纸由下往上慢慢变红了。

3.实验设计环保化“最佳的环境保护方法是在源头上防止污染的产生,而不是污染产生后再去处理。”[7]实验设计中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有效措施使化学实验对实验场所和环境的污染降低到最低限度。这些措施主要是:实验装置密闭化,避免敞口操作,防止有关物质散佚到周围环境中;采取收集办法,回收有关物质;对有毒物质进行无毒害处理;加强实验场所的通风或采取其他的防护措施等。例如:一氧化碳还原性实验,对多余的一氧化碳可以回收,也可以燃烧进行无毒害处理等。

4.实验操作安全化保证实验安全,是化学实验教学的原则要求。有一些实验,由于物质化学性质的特殊性,给实验增加了难度甚至危险性。在点燃氢气的导管和氢气发生器之间,用一个小塑料瓶装上大约四分之三的水制成一个“安全装置”连接起来,这样,即使点燃不纯净的氢气,爆炸也只是在“安全装置”中发生,氢气很少威力小,氢气发生装置不会发生爆炸,因此不会发生安全事故。

5.实验趣味化化学实验具有动机功能,增加化学实验的趣味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例如:在研究燃烧与灭火的条件时,增加演示“烧不坏的手帕”[8]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继续进行实验,探讨手帕烧坏的条件,则能够使学生深化对有关知识的认识。

6.利用仪器功能转化仪器本身没有限定它只能用于什么而不能用于什么,只是主要适用于什么。“反思仪器的别样用途,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实验仪器和实验原理的认识,进行化学实验的创新。”[9]例如:漏斗可以充当集气与尾气吸收装置,在钠与水反应气体产物的验证实验中,将漏斗置于水中,倒扣在钠块上,产生的少量气体可顺利地富集到试管中。

7.利用学科知识迁移我们往往习惯于使用教材的实验仪器和装置,很少重视仪器的笨拙和实验时的效率,这种视经典为权威的思想往往就是教师缺乏创新的症结所在。实际上,科学的实验方法就是应该不断地发现问题,传统装置的不当之处无疑给我们提供了实验创新的课题。例如: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内容时,在使用托盘天平称量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的质量时,在18×200的中型试管里装入大约1mL稀盐酸与酚酞的混合溶液,球形滴管吸入NaOH溶液后,将球形滴管放在试管口,把上述带有球形滴管的试管放入盛水的100mL量筒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反应前后试管浸在液面中的高度即可(试管作上标记)。改进后的实验操作起来方便有趣,不用天平而是利用物理上的浮力知识,体现了学科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

8.实验装置简单化教材所选用的实验方案未必都是最好的,有时候会产生现象不明显、实验不容易成功、结果不准确等问题,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效果。例如: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由于教材提供的实验装置密封性和燃烧匙放入不易控制,加上导气管内尚留有空气导致误差因素较多,有时氧气显示超过五分之一,让教师无法自圆其说。可做如下改进:将小颗白磷放在1.5cm×2.5cm的薄铜片上,置于硬质大试管中部,塞紧橡皮塞,用酒精灯对准铜片加热使白磷充分燃烧,待试管冷却后浸入水中,在水面下拿掉橡皮塞,待液面上升稳定后再塞上橡皮塞,拿出水面观察。改进后的实验所用仪器少,误差因素少,结果比较准确。

9.仪器、药品生活化采用学生熟悉的身边物品或一些废品作为化学实验的药品,就会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觉得化学并不神秘,就在自己身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进行实验探究的兴趣。例如:用蛋壳代替碳酸钙制取二氧化碳;测试肥皂水、食盐水、泥水、蔗糖水、洗发水、食醋、苏打水的pH值等。许多生活用品甚至废弃物品也可以用做化学实验的仪器,这种“物尽其用”的实验活动能够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他们更加关注身边的化学现象,增强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更好地学以致用。例如:用小气球收集气体,矿泉水瓶做容器,废弃的医用注射器做量筒、集气瓶等。

初中化学论文范文第5篇

解释学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论,是教师为自己的行为说出道理的行为,是提供理由的行为,也就是使教学行为有意义的赋义过程。教学是一种复杂的、具有高度目的性的行动,教师在这个行动中每一个有意愿的行为几乎都暗含着对这种行为的理解和解答。设计对比实验是常见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也是教师教学行为中一类特殊的实验行为。为什么要设计对比实验呢?设计对比实验这个教学行为必然存在教师对自己为什么要采取如此这般行为的解释。所谓“教学解释”就是指教师说出道理的行为,是提供理由的行为,也就是使教学行为有意义的赋义过程。“教学解释”的实质就是建立行为手段与目的之间的联结,就是遵循某个规范或者完成某个规范陈述。有时单一的实验不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不足以说明问题,这时就需要设计一组或几组对比实验。

二、从解释学角度设计对比实验的策略

我们知道对比实验是教师的一种教学行为,设计对比实验是创设一种教学情境,如探究燃烧的条件时,教师设计了3组对比实验。实验1:将分别蘸有酒精、水的小棉花球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蘸有酒精的小棉球燃烧起来,而蘸有水的小棉球没有燃烧。实验2:取两根燃着的小蜡烛,一根放在空气中,一根用透明的玻璃杯罩住,玻璃杯罩住的小蜡烛很快熄灭。实验3:分别点燃一根小木条和一块小煤块,小木条容易被点燃,小煤块不易被点燃。3组对比实验的目的就是为了说明物质燃烧必须具有可燃性;物质燃烧需要氧气;物质燃烧温度必须达到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的不同。在这种教学情境中,教师将话语行为,实验行为与所要达到的目的、知识技能、方法规范、情感与价值等关联起来。分析教师设计对比实验的教学行为时,容易看到这样的行为,实际上蕴含了教师的教学思想,即应当通过对比实验这种教学情境,使学生更真切地理解燃烧的概念。可见从教学解释角度看,设计对比实验是教师研究教材,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发挥教师主导地位,开展有效师生对话的一种创造性的教育行为,是教学的理性的体现。

1.师生主体角色定位是设计对比实验的前提条件。

对比实验是师生交流的一个教学情境,教学情境总是在一个规范引导下的行为流转,有了规范的陈述和引导、教学行为就呈现出目的。在教师这种“目的—手段”的行为结构中体现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教师由知识管理者成为经验建构者,学生从“空的容器”到具有不同经验的经验者,从经验拥有者到经验建构者。例如,在学氧化碳实验室制取时,如果只是照本宣科,讲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的是稀盐酸和石灰石,那么,教师只是传授知识,只是知识的管理者。其实,学生已经知道了在化学变化中元素守恒的观点,不再是“空的容器”,教师可以设计对比实验使学生从经验拥有者到经验建构者并开展经验建构。例如,同时设计两组实验:第一组:石灰石+稀盐酸,石灰石+稀硫酸;第二组:石灰石+稀盐酸,碳酸钠+稀盐酸。通过对比实验的观察分析,既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使其形成正确的感性认识。如果教师不从以学生为不同经验拥有者角色出发,教师不以经验建构者的角色定位,教师是不会设计出这样巧妙的对比实验的。所以师生的角色定位是设计对比实验的前提条件。

2.师生团结一致的生活世界是设计对比实验的情境源泉。

生活世界是不同经验共同存在的世界,学校的教学生活应该和日常生活世界紧密联系一起。学校教育情境为师生提供了相互了解和自我理解的可能性和限定性。兼顾生活世界的教育情境,师生必须有相同的机会表达态度、感情、意图等,有相同的机会指挥、反对、允许和禁止等,这种教育情境是充满信任的道德共同体。基于这种共同体中师生的言行打开了个人视界,创设基于个人视界的教育情境,使个人视界有一定程度的发展,这里的师生之间彼此相互促进,师生之间在一定程度上达成知识共有、理解共享。设计对比实验这一教育情境要兼顾师生的生活世界或日常生活,不是某些人的生活或日常生活,而是所有学生的生活或日常生活。教学若想成功,就必须对师生观点给予应有的尊重。如果学生的个人观点没有得到尊重,就会出现“设计得再好的对比实验情境和再好的激发学生的措施都不会引起学习”。只要基于师生一致的生活世界创设的对比实验情境打开了师生的个人视界,就可以在师生之间达成历时性和共时性的知识共有、理解共享。

3.师生平等的对话关系为激发灵感设计对比实验创设了契机。

对话关系是师生之间的最重要的关系。在传统教育学中,“教”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行为,“学”又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另一种行为。其实,教学过程不是单主体教和学在同一个活动中相互依存的两方面,而是不仅包括学生而且包括教师的双主体活动,师生通过对话即言说情境这个中介,达成了参与交往的共同体,在教育中认知过程和交往过程通过师生对话关系实现了统一。对话关系是人与人关系中的最高类型,对话是一个持续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的双向运动过程。师生在平等的对话关系中发生变化,使课堂教学在动态生成中不断前进,充分利用对话中的灵感创设对比实验设计,使师生的化学逻辑思维可以在实验探究中升华。

4.基于文本展开师生富有想像力的教育行为是设计对比实验的不竭动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教材版本的问世使教师的教材观发生了很大转变。目前,教师普遍认识到教材文本是课程标准的载体,教学也不再是一味地教教材,师生通过打破课程文本抽象、僵死的边界,将科学世界和学科知识进行有机联系成为我们教学努力的方向,基于此教师要有创新意识,不惟文本,要实事求是。我们知道在化学发展史上,无论是原子的各种模型还是著名的苯分子蛇形环绕结构的提出都是化学家想像力的智慧结晶。在教学中师生开展富有想像力的教学行动,如在元素周期律的早期发现的过程中,“多个发现”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教师要引导学生揭示这种逻辑联系,使其认识到“后人的发现是建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的。基于科学认识基础展开富有想像力的假说是人们在认识未知事物与现象、研究问题与矛盾、事物本质与规律时常采用的思维操作方式,它为设计对比实验展开了思维的翅膀。

三、结语

初中化学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刚刚接触化学的初中学生来说,由于内容比较枯燥、繁多易引起抵触情绪,失去学习兴趣。教师如果从化学课的起始年级就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就能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经久不衰的求知欲,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就一定会学好化学这门功课。

关键词:

初中化学;学习兴趣;情境

古今中外,卓有成就的人无不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强烈浓厚的兴趣。早在两千多年前,著名教育家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化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会全神贯注地进行学习,千方百计地想办法去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化学学习中去,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如果没有兴趣,那就会视化学学习为一种苦差事,也就不可能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从而导致学习效果较差,成绩下降。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和培养,让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得到愉悦的体验,并以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为化学学习过程的催化剂,来保证课堂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上好第一节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如果能把第一堂课上得生动、有趣,学生的兴趣就会被点燃。因此,我们对第一节课应该精心设计和实施,让化学的“第一乐章”精彩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争取让学生感到自己正在走进一个“有趣而奇妙的世界”。第一节课应该是妙趣横生的,应该是别开生面的,这样才能打开学生的心扉,造成渴望、追求学习新知识的最佳心理状态,才能使学生在情绪高昂的思维过程中获取知识,这是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的关键一步。例如,教师可以用一些有趣的化学小实验来引起学生兴趣,这比一上课就给学生讲化学如何重要,应如何去学好它,效果要好得多。

二、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一切理论知识都源于实验。初中的化学实验可分为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家庭实验三个部分。教师的演示实验现象要明显,操作要规范;学生实验要安全可靠,简单易行;家庭实验要绿色环保,探究性强。在实验过程中获得的知识更容易形成长时记忆,并且由于科学实验的神秘感更能够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是培养他们研究精神和创新精神的主要途径和手段。所以,实验部分在初中化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应该充分地重视起实验的作用,并且要注意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给予反馈,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在《溶解度》的课后有一个自制汽水的家庭小实验,该实验简单易操作,而且还很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教师可以再讲解完本节课的理论知识后对此实验进行简单的点拨并布置实验任务。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动手能力以及有效地提升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和价值观。

三、多媒体授课,增进兴趣

在初中化学学习的内容中,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都是比较抽象的,看不见、摸不到,而且还不易理解,给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带来了很大的烦恼。而使用多媒体授课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优化教学过程,而且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学习环境,将文字、图像、色彩、声乐融合在一起,以对学生的视觉、听觉进行多样化刺激和诱导,从而打破传统教法,使课堂教学的效果达到最优,逐渐构建全新的灵活高效的教学模式,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课中,关于铁和硫酸铜溶液进行反应的部分教科书上只给了反应前后颜色变化的图片,并没有具体讲解反应过程,这时教师就可以巧用多媒体技术将物质拟人化,仔细研究铁将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离子置换成铜单质是个怎样的过程,并且有哪些变化发生的。使此部分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提高他们对微观世界的理解程度。

四、理论联系实际

化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化学与工、农业生产、塑料的生产、肥皂和洗涤剂的制造、钢铁的冶炼以及医药众多行业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组成若干个课外活动小组,阅读相关图书,做兴趣小实验,研究化学问题,解答化学疑难,探讨新的化学现象的产生等;还可以带领同学们去参观化工厂、橡胶厂、造纸厂,或者观看臭氧层空洞的形成以及它对人类带来灾害的图片或录像等。让同学们亲身去感受一下化学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当同学们看到了化学的实际用途才会真正地感觉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欲望。当然,我们所说的联系实际是以课程内容为根本的,要以大纲的培养目标为指导,精心选择,然后再由浅入深地去考察和研究,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深化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内在求知动机。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化学教学要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能力,还应该重视兴趣广泛性的培养和兴趣持久性的协调。一方面利用化学知识与物理学、生物学、数学、美学等学科的密切联系,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兴趣的广泛性。还可通过对一些科学家事迹的介绍,让学生了解科学家们正是由于兴趣广泛,博览群书,善于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才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科学难关,从而懂得兴趣广泛性的重要。另一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教师可收集大量的趣味化学片断、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史、化学魔术、化学谜语、化学游戏、化学趣味实验等,通过讲座、表演、比赛等方式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为了搞好课外活动,首先应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摸清他们最感兴趣和对一些知识的需求,以此选取活动内容,制订活动计划。

六、结语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刻苦钻研,积极探索,努力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巩固下来。学生一旦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其学习成绩的提高也就是很自然的了。

作者:张颖 单位:河北省正定县诸福屯镇学区朱河中学

第二篇:初中化学教学激发兴趣探析

摘要:

初中化学是一门与实验联系紧密的课程,教学中充满各种化学实验与概念,对学生有着较高的要求。基于此,笔者本文中研究教学现状,并以此为出发点,提出完善教学效果的具体措施。希望给诸位同行提供理论借鉴,并为推进初中化学教学水平进步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

初中化学;兴趣激发;措施分析

引言

新课程改革对初中化学提出新的教学目的与要求,但实际落实中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究其原因在于部分学生对化学课程学习兴趣不是很浓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造成预期教学目的无法达成。因此实际教学中应该从根本原因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化学成绩的提高。本文中笔者通过创新教学方式的实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1.初中化学教学现状分析

虽然我国很多年前已经提出素质教育的口号,近些年来教育改革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强,但部分初中化学课堂上依然没有实行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不能提高学生化学综合能力;化学课堂上依然存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课堂上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很多时候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单纯的进行知识的灌输,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位置,长时间下来会对化学课程产生厌倦情绪。这种教学模式也会造成课堂氛围压抑,对教学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初中生对化学课程逐渐失去学习兴趣,长时间下来直接造成课堂教学效率降低。

2.激发初中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措施

部分学生对化学课程失去兴趣,原因在于抽象的理论与繁琐的实验消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需要针对性的引入新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氛围。

2.1联系生活,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初中化学教学区别于其他课程,它是一门来自于生活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在讲解的时候可以借助一些民间谚语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教学过程变得丰富多彩;教学中可以通过模型表达事物最主要特征及功能,通过简化原型各种复杂结构及功能,如此下来不但可以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还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化学现象形式多变,比如水在不同时刻其形态特征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区别。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化学实验现象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培养化学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

2.2创新教学,引入情景化教学法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成绩的最好方法,所以教师应该做好相关准备工作通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将学生引入到我要学的良好循环中。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才能够获得发展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进而获得能力上的提升。在初中化学课堂上引入情景化教学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该方法主要营造与教学内容相似的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氧气性质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实验营造相应氛围。实现准备好两个封闭的烧杯,都放入一根蜡烛,同时点燃后封闭烧杯口,观察蜡烛燃烧情况。其中一个烧杯通入氧气,另一个烧杯不做处理,再次观察火焰颜色。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明白氧气本身不燃烧,但却有助燃性能。情景教学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还能避免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甚至可以在课堂中引入音乐,让学生在优美音乐声中学到知识;情景教学方法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想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学生不但可以听教师讲解,还可以利用情景充分发挥想象力,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2.3做好互动,培养学生提问能力在培养学生提问能力时,教师的问题应该具备针对性,不能进行随意提问。也就是教师设置问题的基础应该是实际教学内容,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这些问题是否合理、实用以及创新。实际授课中教师应该提前对下堂课讲解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将其中的重难点知识进行归纳;在课堂上,教师根据这些重难点问题进行提问,通常情况下一堂课需要7个左右的问题,如此才能保证对学生正确引导。教师在设置可养问题的时候,需要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简单问题让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入下去,而问题难度过大又会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产生影响,教学目标不宜达到。因此实际中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知识水平设置问题,难度维持在比学生实际能力高一点的层次中,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课堂讨论时间、主题和空间,活跃课堂的氛围,要求学生进行自主提问,首先采取的措施是进行强制性学生提问,以此作为学生的课后作业,使学生进行资料的查询,自我的思考以及自我的学习。

2.4多媒体教学,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初中化学概念大多抽象难懂,实际教学中大部分学生都不能准确理解这些概念,因此教师遇到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如何将抽象问题具体化,进而实现抽象概念生动具体化。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这是因为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画面、声音等可视形式将概念具体化,让学生可以直观的看到概念涉及内容,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概念本质。比如课程中讲述概念时,就可以通过动画展现,整个教学过程中放映两遍,第一遍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大概框架,第二遍播放过程中需要教师同时进行讲解,让学生彻底理解这一过程,最终达成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3.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目前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对于初中生这个思维活跃的群体,教师要做的就是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有效激发其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实际中教师充分利用实验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李玉萍.强化实验环节,推进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考试周刊,2015(74):45

[2]常伍祥.培养学生化学学习兴趣浅探[J].中学教学参考,2014(26):101

[3]李风平.对初中化学学习兴趣激发的探讨[J].才智,2013(31):45

[4]王国伟.初中化学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08):20

作者:张静 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第三篇:初中化学课学生兴趣培养研究

摘要:

化学课是学生初中三年级才接触到的一门新学科,刚开始时学生可能对这一学科充满兴趣,但随着专业化学用语的出现和要求识记的东西越来越多,如果教学方法运用不得当,很可能让学生对化学产生畏惧或厌烦的心理。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会逐渐丧失。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让学生对化学课保持持久的兴趣,并培养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教师应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关键词:

兴趣;启蒙教学;教学规律;简化记忆;化学实验

对初中学生来说,化学是一门新的学科,对新事物的好奇使学生在刚开始时对化学颇有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感到新奇和兴奋,但当用到专业的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础概念时,便会感到抽象难懂,甚至是枯燥乏味。这样一来,原来的兴趣与新奇便会丧失。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做才能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稳定、持久的兴趣呢?

一、利用好启蒙教学,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中提到:构成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是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对学习产生的直接兴趣。所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非常重要。我们在化学入门时就应该及时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教育,给学生讲化学的形成和发展;讲化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火药,比如居里夫人发现并提炼镭的经过等;给学生讲化学与我们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化学是一种国际通用的学科语言,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从而触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教学中掌握教学规律,因材施教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开发非智力因素入手,运用直观、形象、生动的媒体创造情景,要善于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些典型、生动、有趣的事例补充教材,增强学生兴趣,扩大学生知识视野,让学生觉得学习是一种乐趣。另外,恰当的教学方法也尤为关键。因为学生在学习中最持久的兴趣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吸引力。教师的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理解,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能调动,才能收到较好的课堂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每一节课的引入,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做到坚持面向差生,紧贴课本讲课。讲课时,力求所有学生都能听懂听明白,对大部分学生坚持重基础知识、不讲偏题难题。教法上采用小步走、步步到位的做法,让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每次测验要控制试题的难易程度,尽量让学生感受到学好化学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让学生明确只要肯努力,就一定能学好化学。

三、运用智慧让学生简化记忆

初中化学中需要识记的东西很多,有的内容甚至难以区分。如果一味地让学生死记硬背,教学效果会很差,也很容易让学生丧失对兴趣。比如教材第一章第六节中一次就出现了27种化学元素符号,大部分学生都觉得很难记住。怎么办?这就需要运用教师的智慧。我们可以从第一节课开始就将全册书中所需要记住的元素符号分期分批地布置给学生,并要经常复习提问,以加深巩固记忆。还有化学元素的原子价靠单纯死记硬背很难,我们可以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简化学生记忆。再如在做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过程中应该是先通氢气,把试管内的空气排净后再用酒精灯加热,当黑色的氧化铜完全变为红色铜时,则要先撤酒精灯,等试管完全冷却后再撤掉氢气流。这个实验的步骤特别容易让学生混淆,所以我们可以在实验讲解后用“氢-灯-灯-氢”来表示。这样一来学生便会很快掌握这个实验的正确步骤,并且印象深刻。所以,我们应充分展现教师的智慧,因为它可以让我们帮助学生把复杂难记的知识简洁化,更重要的是还可以让学生保持住对化学这一学科持久的兴趣。

四、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

化学本身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上好化学实验课不仅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多种学习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如果实验课采用教师演示或者是视频播放的方法,那么就可以更好地掌控课堂,不会出现影响课堂进程的意外,学生可以看到规范的操作,完美的实验结果,但是却会因为没有自己的参与而印象不够深刻,没有形象性的记忆。那么,什么样的实验课形式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形成自己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呢?当然是让学生自己操作。但在教学实践中却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学生不自信,害怕操作有危险,动手能力差。所以想要在实验课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动手是正确的途径,但不能操之太急,要逐步分阶段地引导学生。首先要解放学生的思想压力,先让胆大的同学上台示范,鼓励表扬,从而树立大家的自信心,并明确告诉学生:只要大家动手操作,不管是完美还是失误,都可以通过操作实验使化学知识掌握得更牢固。解放了思想压力,学生的动手能力会随着实验的增多而逐渐提高。然后教师还要善于利用已有的实验素材来创造条件让学生自由发挥,以此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的动力也就会源源不断。

其实,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途径并非只有这些,要想激发和培养他们持久的学习兴趣,就要尝试将各种教学方法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并且每节课都力争有变化,时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就会随时保持兴趣,教学质量自然也就会得到提高。这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徐廷礼.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体会[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5(8).

[2]孙丽娟.浅谈化学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J].新课程:下,2011(2).

[3]李淑霞.优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初探[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4).

[4]陈岩.化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研究[J].新课程:初中版,2007(8).

[5]张凤琼.新教材化学实验特点及其教学方法的探讨[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7).

[6]李娟.论新课标下化学实验教学[J].咸宁学院学报,2009(4).

初中化学论文范文第7篇

摘要:

探究式教学符合当前教育改革下对于课堂的要求,注重学生的探究与创造能力.因此,初中化学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学习特点,在课堂中科学运用探究式教学,帮助学生开发科学探索能力与创新性思维.本文将浅谈初中化学课程中关于探究式教学的探索,探究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有效开展探究式教学.

关键词:

初中化学;实践探索;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符合当下教育改革的重点,教师作为引导者,以学生作为主体,通过实验和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加强对新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在此过程中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学生开发的创新性思维与动手操作能力也都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生活服务.接下来,本文具体阐述如何在初中化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探究的第一步就是提出问题,而问题提出的方法在于联系实际,创设常见情境,提出符合学生认识规律与学习水平的问题,如此激发学生实践探索与求知的欲望.科学探究需要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一步步深入,以问题作为引线,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并且依托现实,有理有据地开展探究.在探究式教学当中,教师要以问题作为中心,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小组开展讨论交流,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构建高效课堂.

例如,通过实例引入:我国某个农村中,只有一口水源,全村的居民依靠水源生存,而从某天开始,村民突然开始相继暴发疾病,调查发现是水源出现了问题.现在让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水.接着,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结合教材提出问题:为什么实例中能够致病的水看起来与平时的水并无两样?硬水是什么,硬水和软水的区别是什么?净化普通污水需要哪些工具,步骤有哪些?等.让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展开课堂的学习,使学生的思维由问题开始调动起来.

再者,可以通过复习内容来引入新课.之前教师带领学生完成了探究使用盐酸去除铁锈的实验:生锈的铁钉放入盐酸溶液后去除了铁锈,而溶液变为黄色.第二天也就是当天新知识学习的课堂中,教师又引导学生发现上次课堂上的剩余的溶液由黄色变成了浅绿色.就此现象,学生又可提出问题,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与学习兴趣继续课堂教学的进行.

二、鼓励学生提出假设与猜想

探究式教学需要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而在探究的初期,学生还不敢质疑权威,还没有勇气提出质疑,此时需要教师及时、适当地鼓励,让学生勇敢地对实验探究提出自己的想法与见解。

比如刚进入化学课程学习时,有一个关于蜡烛燃烧的实验.在点燃蜡烛后,火焰分为焰心、内焰与外焰,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后可以提出问题:火焰的哪个部分是温度最高的部分?有些学生会认为焰心是火苗的开始,则温度也会最高;有些会认为内焰最为明亮,则温度就会最高;还有些认为外焰才是温度最高的部分.这些都是属于学生的假设与猜想,教师需要对每一种假设都给予肯定,让学生能够根据他们猜想来进行下一步的讨论探究,推动实践学习的进程.

三、设计实验,开展探究

对于刚刚接触化学学科的初中学生来说,设计实验方案具有较大的难度,此时需要教师进行帮助与提点.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阅读教材,或者设置课前的预习作业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先行了解课堂内容.或者指导学生通过网络查阅相关实验与资料,并且进行交流对比,模仿设计实验等等.小组内的同学可以进行不同的分工,共同设计出合适的实验探究方案.例如之前的蜡烛实验,可以设计实验过程,利用火柴的梗平放于火焰中,观察燃烧情况来判断火焰温度最高的部位.有了合理的探究方案后,就可以进行下一步,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开展实验操作.在进行实验探究式教学时,教师必须课前教授学生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与实验操作中需要做的相关措施.开始实验后,教师要如之前小组讨论过程时一样,参与到学生的实验中去,纠正学生的错误,解答实验过程中的疑惑,提点学生完成实验操作.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必须懂得分工合作,安全操作,当实验失败或预测出错时思考原因,养成良好操作与手脑并用的习惯,在不断的重复与失败中总结经验,得出正确的结论与最简单快速的实验方法.

例如在检验蜡烛燃烧后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时,教材提出的方法是:用烧杯罩在火焰之上一段时间后,再将烧杯内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过后,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然而在真实的实验情况下,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难度,比如烧杯发烫容易发生危险,倒入澄清石灰水的时机也无法确切把握.于是在不断的重复与思考中,教师的引导与提点下,学生提出了新的方案用以检测二氧化碳.比如可以在装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放一个支架,将蜡烛直接放在杯中点燃,一段时间过后同样的震荡,看起是否变浑浊.通过实验的探究,学生足够开动脑筋,联系已有知识发现更多的实验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开发,也能带给学生探究的成就感与喜悦,让学生的兴趣更浓,能力更有提高.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合理开发探究式教学的方法,将教学活动、实践探究融入课堂,让学生通过自主实践、合作学习来培养与发展科学素养.在实践中完成学习,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于化学这门新鲜课程的浓厚兴趣,让学生更加主动地观察、动手,由此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课堂教学中,学生作为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需结合大量与实际相关的化学类案例,为学生提供丰富有趣的学习资源,让学生从案例中发现、思考,也能够学习正确的操作手法,发现化学课程的趣味之处.让探究式学习的开展生活化,让探究式教学的成果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生活服务.

参考文献:

[1]郑玲玲.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化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5(8).

[2]周丽.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4(59).

作者:季勇 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妙桥中学

第二篇:初中化学探究性学习模式探析

一、引言

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背景下,对各个教学层次的改革步伐有了促进。传统教学模式逐渐的被摒弃,从而新的教学模式的作用发挥就愈来愈突出。初中化学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对学生的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比较有利,有助于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在当前的教学改革下,加强对初中化学教学的探究性学习模式应用研究就有着实质性意义。

二、初中化学探究性学习模式教学目标和教学特征分析

1、初中化学探究性学习模式教学目标分析

探究性学习模式是素质教学环境下的新教学方式,能够对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得以充分的体现,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探究性学习模式,主要是要让学生能够获得亲身的学习体验,让学生逐渐地培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在面对化学问题的时候,对问题的发现以及分析和解决的能力不断增强。对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应用,是培养学生的科学严谨态度的重要方法。通过探究性学习模式能让学生对他人的成果和学习的态度得以尊重,让学生在科学道德意识方面不断加强。不仅如此,对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探究性教学模式,是对学生亲和力以及观察能力的有效培养。也是为了能够让学生的化学知识结构进行良性的构建,从而不断地将自身的素养得以提升。

2、初中化学探究性学习模式教学的特征

初中化学教学中对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应用,有着比较鲜明的特征,主要就是在应用中是将问题作为学习中心的。所有的学习内容都是围绕着老师提出的化学问题为核心,并且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对实践活动有着强调,对学生个体的认识也比较重视。探究性学习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的自主参与有着强调,这就体现出了老师对学生的个性发展的重视。另外,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应用,对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特征还体现在对学生以及师生间的合作交流比较重视。通过探究性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够将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沟通教学得以加强,这也是探究学习模式应用的重要价值体现。在对探究性教学模式应用中,是将构建知识为旨向的。这些内容就形成了探究性教学模式的鲜明特征。

三、探究性学习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价值体现和策略

1、探究性学习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价值

从初中化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应用价值来看,主要体现在多个层面,能够通过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应用。对学生的问题意识加以有效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对问题探究的意识不断提升。从而为深入了解化学知识就打下了基础。通过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对学生的化学知识结构的完善和丰富起到促进作用,并有助于学生掌握科学正确的学习方法。

2、探究性学习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探究性学习模式,要能按照科学的方法。先要能够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进入到问题情境当中。通过对学生的问题意识的激发,让学生对化学问题的探究欲望加强。在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方面,可通过多样化的方法运用,能够通过实验的方式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以及对启发性的问题加以创设,或者是通过化学的史实以及现象等进行情境的创设。

例如:在对初中的化学学习过程中,学习到我们周围的空气这一课程内容过程中,为能够让学生对这一课程学习的兴趣得以有效的培养,老师就可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在探究能力上进行培养。可通过实验,老师对空气中的成分以及组成进行实验,通过对红磷点燃这一实验,来提出问题。让红磷燃烧的条件是什么?氧气在空气中的比例是多少?除了氧气空气中还有哪些成分?通过这样的方式,就能对学生的探究热情加以激发。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对实际的问题逐一地解决。化学教学过程中对探究教学模式的应用,要充分重视引入的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能通过问题的设置来作为课题引入的方式,这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只有在课堂导入方面对学生的探究热情得到了激发,就能将学生的参与度得以增加,让学生能够积极地进入到化学教学的课堂中去。在进行问题导入的过程中,就要能够多样化的手段加以应用,例如在当前比较常用的信息技术的而应用。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下,能为学生创造动态化的化学课堂,这对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的激发就比较有利。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要注重综合性。也就是在应用过程中,可将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进行有机的结合,这样就能让学生在学习的信心上得以获得。

四、结语

总而言之,对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要能和实际的教学情况相结合。只有充分重视教学的有效性,才能保障整体的教学效率水平的提升。此次主要从理论层面,对初中化学教学的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够通过此次的努力,对我国初中的化学教学的进一步发展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作者:徐有鑫 单位:江西省上饶市上饶县第七中学

第三篇: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追求也在逐渐改变,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问题.其中,化学是一门科学性学科,通过精密的分子、元素和化学公式来解释世界万物存在的规律,十分有趣.但是,近年来,有关初中学校在化学教学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忽略了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从而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本文通过对当前有关学校化学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其中的问题,认识到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加强改革创新,提出一些方法促进学生和学校教育事业的共同发展.

一、化学探究性实验的设计与教学的原则

1.科学性

化学规律是根据物质真实存在的反应中得到的,具有科学性,所以在化学探究性实验设计与教学中应该遵循科学性原则.在对未知物质进行研究时,有关老师应该在整体上把握实验教学的目标和内容,给与学生正确引导,不能没有科学依据地进行探究.

2.简约性

化学实验设计与教学应该遵循简约性.随着科学的发展,化学内容在不断更新和增加,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也在逐渐增多,并且内容都比较抽象难懂,久而久之学生容易产生厌学心理.所以在设计实验时应该追求简约,实验操作较简单,现象明显等.

3.方法性

化学实验设计教学中应该遵循方法性的原则.有关老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特点,因材施教,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比如对比实验法、控制变量法、不完全归纳法、演绎推理法等,通过这些方法吸引学生的眼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培养他们热爱探究的心情.

4.绿色安全

对化学的学习和研究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有些化学药品具有毒性或者腐蚀性等,对人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在化学实验设计与教学中应该注重绿色安全,有关老师加强对学生的监督和管理,教给学生安全注意事项,让学生学会保护自己,处理一些紧急情况.

二、初中化学教学现状

1.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

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许多初中化学教师到目前为止始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在课堂上教师一味地向学生灌输自己的知识,而学生则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许多教师的教学方法更是非常的枯燥乏味,在课堂上所使用的教学工具也只有黑板,久而久之,许多初中生就渐渐的失去了学习化学的兴趣.另外,即使有一部分教师已经认识到改进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并且也将这一观念应用到了实际教学过程中,但是,由于他们对于全新的教学方法的认识和了解不足,使得它们始终无法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的具体教学方法和手段.这就使得学生对于化学学习提不起兴趣,这是当前初中化学课堂存在的普遍问题之一.

2.学校对化学实验教学的忽视

有些初中学校可能忽略了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只是注重学生对化学课本知识的学习,以便有能力应对中考,提升本校的升学率.所以学校领导在建设化学教学环境时没有投入足够资金,许多化学器材不足以满足老师教学需求和学生教学需求.老师没有适当的教学环境,学生没有足够的学习环境,化学探究性实验设计与教学的发展逐渐受到阻碍.

三、提出有效方法促进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设计与教学

1.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促进改革创新

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新时期人们的教育需求,因此,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必须被改进.老师是学生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领路人和引导者.对于化学教师来说,他们必须学会去丰富自己的化学课堂,不断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从而让化学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同时,对于化学的教学,教师也可以采用实验法,化学本身比较枯燥乏味,它需要学生发挥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就给学生提出了很大的要求,因此教师可以对化学课本中的内容做出调整,给学生做些有趣的化学实验来提高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特别是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把化学实验通过视频放映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其过程,这样课堂的互动就会好很多.

2.拓展相关化学原理,引导学生思考

一个化学实验可能会出现多种实验现象,而每种实验现象都有其原理.所以在化学实验的设计和教学中,有关老师应该根据实验内容适当拓展相关化学原理,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知识基础,从而帮助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化学学习.比如在探究燃烧条件时,氧气浓度高低、二氧化碳浓度高低等都会影响燃烧,并且在燃烧过程中会出现许多实验现象,这时就需要有关老师给与学生适当引导,提供相关原理,促进学生学习.

3.优化有关实验方案,从定量的角度来设计

在不同的科学实验中经常需要进行定量研究,通过实验数据来统计处理,然后总结归纳实验规律.所以在化学实验设计与教学中应该围绕实验目的进行思考:运用什么原理,需要测定的哪些数据,怎样来测定这些数据,哪些数据是有效的,测定的过程中可能有哪些因素干扰,怎样避免干扰.有关老师应该把这些问题综合起来,设计一些定量性实验探究课,然后让学生互相讨论,共同进行实验,可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使学生学会对所学的化学原理进行综合应用.还有就是在搜集多种方案的过程中又培养了学生缜密的思维和实验评价能力,学会分析误差的原因并设计实验来减少误差,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从而得到合理的化学规律.

4.有效建设化学教学环境

一定的实验教学物质基础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前提条件之一.所以有关学校领导应该高度重视化学实验的设计与教学,投入一定资金来有效建设学校化学教学环境,尽量购置齐全各种实验器材和设施,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亲自动手实践,增强动手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化学实验教学的进行.

初中化学是化学这门学科教育的启蒙教育阶段,其内容不仅涉及到化学学科体系中的各项基础知识,还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有关初中学校领导和老师应该高度重视化学实验设计与教学,注重改革创新,积极响应新课标要求,一切为学生全面发展.所以有关老师应该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拓展相关化学原理,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推理能力;优化有关实验方案,从定量的角度来设计,有效利用实验数据;还有就是有效建设化学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实验环境等.有关学校领导和老师通过采用这些方法来加强化学探究性实验设计与教学,培养学生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最终走向社会,全面发展.

作者:许晓燕 单位:江苏省宿豫实验初中

第四篇: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探究

摘要:

新课改要求化学教学要以科学探究为基点,大力开展探究实验。但由于各种原因,在实际的教学中仍是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严重影响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和科学素养的提高。本文从初中探究性实验的设计原则入手,对实验内容的选择以及如何设计实验内容的呈现方式等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设计

新课改后,我国教学标准明确提出要把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基点。尤其对于化学教学而言,化学本身就是基于化学反应的一门学科,探究实验更是化学家得出化学成果的重要途径。因而开展探究性实验理应是化学教学中的必要环节。但是在当下的现实环境下,许多学校和教师还处在观念的转变期,很少能意识到在初中阶段就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的重要性。部分教师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不知道如何去引导学生去做探究实验,因而演示性的实验仍旧是化学实验教学的主要方式。因此,教师积极转变观念,提高自身水平,研究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设计方式和教学引导方式,对于教育事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化学探究实验设计原则

1.目标明确原则

每个探究性实验首先都要有明确的目标,探究的每一个步骤也需要设计出明确的学习目标,比如整体实验是为了探究什么原理,探究过程中实验品、实验条件的设计又是为了向学生传递什么信息,这样具有明确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的设计,整个探究实验才有实际的意义,也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创新探究原则

如果一味地按照传统的内容和模式进行探究实验,很难提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实验设计的内容具有创新性、探究性,可以借助教师的创新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活化学生的创新思维,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影响学生去发散思维、创新探究。

3.切实可行原则

再好的想法都要能落地才能称之为“好主意”。探究实验也是这样,如果探究实验不能在现有的环境条件下开展,或者超出了学生的年龄和知识范围,学生难以融入其中,那这样的探究实验是无用的。切实可行才能让学生在探究中激发继续探究的欲望。

4.实时安全教育原则

在设计探究性实验时,保证学生的安全是基本规范。因此,实验设计要力求装置简单、操作规范、安全,在实验结束环节要对有毒物质进行无害处理,使用药品时也要注意节约。教师在平时以及实验中也要时刻进行安全教育,以防患于未然。

二、探究实验内容的选择及呈现方式

探究性实验的实验内容既要在学生的认知范围内,又要是学科知识中符合教学目标要求的内容。我们知道,并不是所有的实验都能进行探究,初中化学实验室也并不是能满足所有探究性实验的实验条件。因此我们必须合理筛选探究实验的内容,并选择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呈现方式。

1.化学探究性实验内容的选择来源

初中化学探究实验内容的选择来源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

①教材。教材中会提及到许多化学实验。对于这部分,教师不能只进行传统的演示实验,而要满足学生动手实践探究的心理,着力引导学生体验探究的整个过程。比如,对于教材中提及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化学实验室的资源,请学生们一起进行探究学习。

②生活现象。生活中处处蕴含着化学现象。比如,厨房里炒完菜洗过的铁锅如果不把水擦干,再次使用的话会发现有一些红色物质。教学中不妨根据类似的生活现象,带领学生探究生成的新物质的成份。教师还可以据此与学生探讨洗油锅的时候用洗洁剂和不用洗洁剂后铁锅放置一段时间后的不同现象,并分析原因。师生把生活话题的探讨延伸到了化学探究性实验,对于促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十分有益,还能把化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促进知识教学的生活化。

③学生自身的发现与疑问。在整个化学学习的过程中,对于教材提及的物质的化学性质或者相关实验的实验现象、实验原理等等,学生也会有存在疑问的部分,对于教材和老师的论断,学生的这种疑问与发现是弥足珍贵的。遇到这种情况,教师要尽可能地设计实验,选择具有实验价值且操作性较强的问题,把学生个人的疑问放在班级面前进行讨论和实验探究。这样也会激发学生思索化学、学习化学、探究化学的兴趣和习惯。

2.化学探究实验内容的呈现方式

探究内容如何设计呈现也会影响到整个探究实验。在此提供以下几种建议:

①图文结合,巧用视觉冲击力。单纯的文字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单一的文字也会使简单的实验看起来很麻烦。因此,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探究内容,精美的图片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视觉冲击力,吸引学生对相关的文字材料进行细化阅读。而且,图片可以更直观地表达实验的重点,避免文字过于繁杂、枯燥的描述。

②巧设习题,融入探究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习题的形式呈现探究性实验的内容,选择一部分以往的题型进行修改,融入新的探究性实验的内容。这样,学生在思考这些习题时,就会融合运用曾学过的知识对内容进行探究、思考,同时也巩固了原有的化学实验探究思维。

③在实验演示中揭露探究内容。教师借助教师和学生在演示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实验现象或者问题,产生出新的探究内容,从而让学生以此为探究课题展开新的探究实验。这样的呈现方式保持了化学思维的连贯性,用一个化学实验引发新的化学探究实验,也有助于学生对原有的演示实验有更全面的了解。

④借助多媒体呈现。总有一部分化学实验无法在现有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操作。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资源,替代演示无法用语言进行表达的实验过程,为学生直观地展示化学探究实验中的操作步骤和实验现象,让学生自我观察,进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对新问题进行思考。这也是探究思维的另一种培养形式。

三、总结

总之,本文提出了探究实验的设计原则,并对探究内容的选择及内容呈现方式提出一些具体可行的建议,在这些教学指导下再结合具体的探究实验进行教学,对于引领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具有实际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郑长龙.中学化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25-26.

[2]郭玉洁.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设计与教学策略研究[J].读与写,2013(11).

[3]王兴平.新课标下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教学设计与研究[J].科学大众,2013(8).

[4]高俊芳.有机化学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探究与实践[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4(24).

初中化学论文范文第8篇

1.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展示低碳意识

在化学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现在由于人类活动,如,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大量砍伐森林,已经引起了气候的一系列变化,而现在出现的环境的恶化、生态平衡的破坏、极端的灾害天气等无不与之相关。通过理论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为了人类的生存,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是人类不得不做的抉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低碳意识的目的。

2.在化学实验课教学活动中渗透低碳意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就是化学学科的生命线。在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利用化学实验进行低碳意识的教育。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手段已不足以完成其中的教育任务了,因此将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技术整合起来,达到目前教育赋予的责任,是现代教育的义务。目前“微型化学实验”和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手段即是一种成功的案例。就是以尽可能少的化学试剂来获取所需化学信息的实验方法与技术。虽然它的化学试剂用量只为常规实验用量的几十分之一乃至几百分之一,却可以达到准确、明显、安全等目的,也能够有效防止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低碳从某个角度讲就是碳“零排放”,一方面要控制生产过程中不得已产生的废弃物排放,另一方面是将不得已排放的废物充分利用。我们达不到那样的高度,但是可以从减少自然资源运用……通过教师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学生对低碳意识的认识,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低碳意识。

3.在化学课的探究活动中强化低碳意识

通过化学课程设置的特别性,利用课内外设置的探究活动,组织学生从课外的生活中收集有关低碳的素材或者案例进行低碳生活宣传,强化学生的低碳生活意识。例如,联合国亲善大使周迅的行动:“我在2008年里飞行里程约15万公里,折算成碳排放量约20吨,捐出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树苗238棵。”利用“明星”效应在学生心里打上低碳意识的烙印。让学生结合有关数据计算出自己或者自家的碳排放,从而使学生对低碳有形象的认识,同时引领学生身体力行地践行低碳生活。此外,结合化学课程设置的课内外探究活动,组织学生对当地河流与湖泊水质、资源利用、政府政策等进行考察调研。根据发现的问题开展环保与低碳宣传,以唤起民众的低碳行为意识。例如,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地球一小时”就与低碳意识不无关系,即可让学生从此方面开展低碳宣传,让更多民众参与到低碳行为中来,为低碳生活出一份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