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财政工作总结范文

财政工作总结范文

财政工作总结

财政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一、财政工作简要回顾

1、财政收入形势严峻

在宏观经济形势十分严峻的形势下,在我区经济结构正处于转型发展之际,全区各级紧紧围绕全年收入任务,强化收入征管,努力挖潜增收,财政收入在外迁企业增多、房产企业下滑、结构性减税影响的情况下,依然保持比去年有所增长的水平。今年,全区完成一般预算收入72.16亿元,增长7。14%;完成财政总收入136.51亿元,下降4.99%。在收入组织工作中不断加强协税护税工作,重点开展了梳理入驻胡埭工业园企业、楼宇经济查漏补缺、核查未纳税企业等工作,保证了区域税源的颗粒归仓。认真编制每月的财税在线分析,通过不断完善内容形式,为区镇两级及各区属部门的经济工作起到良好的参考作用。今年继续加强对各专项收入的入库管理,结算土地资金33.35亿元,征收区级规费和工业地块专项基金1.08亿元。

2、财政支出保障重点

面对日益增长的刚性支出,全区预算支出安排上注重优化支出结构,有保有压、有促有控地保障支出重点。一方面严格控制运转支出,严格执行部门运转预算标准,除刚性、政策性增支外,其它预算标准实行“零增长”,对基建类、奖励类项目进行适度调减,通过全面梳理专项资金,严控追加支出压降运转经费。另一方面重点保障民生,突出保障科教文卫、涉农补贴、生态治理等重点支出项目,高分通过了教育部对我区义务教育“5+1”创建评估工作,具体规定了绩效工资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零差率经费支付办法,加大了创建文明城市、太湖治理等环境改造资金投入力度,各项社会事业、民生工程等重点支出项目的资金安排都较去年有所增长。

3、财政扶持积极申请

在全面掌握国家政策动态的基础上,我局协同配合各职能部门全力以赴、有针对性地积极向上申报财政扶持项目,尽可能多地将财政资金争取到位。对产业扶持,科技类申报了部省市科技项目共计292家次2.88亿元;产业扶持类申报部省市各类项目305家次0.7亿元;经贸旅游类申报省市项目177家次1.18亿元;新增发改条线、文化产业引导、小贷担保等项目扶持61家次3.8亿元。对支农投入,共申报省级以上财政补助项目35个,申报补助资金2200万元,项目个数和资金总量均较去年有50%以上的增量;其中农业综合开发、农产品质量建设和疫情防治、农村小型公益一事一议等项目的申请数量和资金上都有所突破。对环境整治,申报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专项16个。申报2012年省、市环保专项补助项目9个,其中5个项目已获得省级环保引导资金共计115万元。截止到今年10月底,在环境改造、太湖治理等项目上共获得上级各类专项资金和补贴共计1.6亿元。

4、财政监督注重实效

提高财政监管质量,是强化财政管理,防范财政风险,建立财政预警机制的重要环节。一是开展各类检查。和区纪委、区发改局、区审计局等有关部门对2011年度年终分配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抽取了8个单位对其上年度项目资金拨付使用情况进行回头看;对相关科室、有关部门和板块,从非税收入的收缴、拨付、使用等环节,采取内外部相结合的检查方式,规范了非税收支行为;对社保补贴资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中小学校会计信息质量等项目开展了市区联动专项检查。二是强化融资管理。通过融资管理系统每月初编制《区各板块融资情况表》及不定期的编制《融资动态》,及时向区主要领导汇报我区融资规模情况。积极协调和配合板块融资工作,今年胡埭镇顺利获得了国家开发银行的银行贷款,创下首个镇级平台获得国家开发银行的贷款纪录。同时也积极组织协调各板块的信托产品。三是加强评审工作。截止12月底,评审中心组织审查非住宅项目累计176家(其中有证建筑面积16.8万㎡,无证建筑面积18.4万㎡)项,送审金额7.64亿元,审定金额5.91亿元,核减金额1.73亿元,核减率达23%。

5、财政管理逐步细化

通过强化制度化建设、精细化操作促进财政管理逐步完善。资产管理工作,今年不断加强协调区镇两级平台公司的整合,配合对山水城的华莱坞、山水建设等九家国有企业进行资产整合成立山水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并升格为区级公司;协助蠡湖街道做好市湖滨假日商业旅游发展公司的资产整合、股权划转及企业升级工作;配合胡埭镇做好十八湾公司的增资及股权升级工作。在会计管理上,全年共办理会计从业资格证新证2015本,办理从业资格证调转、变更、注册1350人次,完成外商投资企业财政登记证新办、变更、注销79家,组织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11000多人次,对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考核和奖励。在政府采购上,今年我区政府采购零星采购金额是1052万元,招投标金额是7570万元。特别在规范招投标工作方面做到全程参与、现场监管,通过阳光操作,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在内部管理上,按纪委等相关部门要求,在权力网上运行风险控制上重新明确了岗位职责,责任人员,并实时更新局门户网站,做好了区政务公开试点区的迎检工作;开发了区预算编制软件,经6个月的不断修改完善,已于11月初正式运行,推进了部门预算精细化管理步伐;开展各类读书、征文等学习评比活动,丰富了局机关文化建设;研究出台《2012年区镇(开发区、街道)财政工作目标考核意见》,对各板块的财政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二、当前财政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因为宏观形势的不确定和我区资金供需情况现实情况,我区财政工作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两方面。

一是预算收入趋减。一方面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复杂,我区工商二业企业盈利能力和扩大再生产能力明显不足,同时按地区转型发展要求,拆迁企业外迁较多,再加上近两年我区新办企业规模税源不多,使我区基础税源增长不力,甚至有下滑趋势。另一方面我区缺乏前些年的万科、华润、万达等超大规模、较长开发周期的房产项目,随着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深度调控,房产企业的利润空间大幅缩小,产生的企业所得税也在逐步下滑,作为我区支撑的房产税收也趋于下降。另外随着国家结构性减税政策如“营改增”等具体措施的逐步出台,我区明年预算收入形势不容乐观。

二是资金平衡堪忧。一方面政府运转支出随着部门人均经费的逐年提高,绩效工资改革扩面带来的刚性增长,一批民生工程的开工建设和竣工结算等因素,每年政府运转刚性支出增长超过1亿元。另一方面对我区产业转型发展的各类扶持奖励配套资金缺口较大,近3年我区争取的各类扶持资金超过8亿,按市、区3:7配套,我区每年排进预算的8000万远远不够。同时投扶资金和“530”资金缺口也超过3亿元。相对于我区前几年每年净增财力2亿(今年还可能下降)的规模水平,预算资金平衡可说是“捉襟见肘”。

三、明年财政工作重点

明年我区财政工作目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幅达10%,财政收支总体确保平衡。重点工作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预算收入争取稳中有升。要通过各方努力,克服国际国内复杂局面下经济发展的困难,确保财政总收入不下降,一般预算收入达到##%以上的增幅,同时财力较今年有所增长。

2、运转支出压降相关经费。要通过有保有压、有所侧重的财力分配方式,大力压缩减少不必要支出和三公经费,监控好建设资金支付过程,确保政府正常运转。

3、融资工作力求统筹平衡。要通过加强和区属公司及板块的沟通和研究,创新突破现有融资方式,整合做强现有融资平台,压缩融资成本等各种措施,力求全区建设资金保持统筹平衡。

4、财政扶持注重体系构造。要通过加强对财政扶持项目跟踪管理,以及对扶持方式的科学改善,构建起适合本区实际的科技金融和绩效评价体系,不断优化财政资金投向。

5、资金监控更加趋于全面。要通过优化资金支付流程的管理,加强资金安全运行的监督,提高财政直接支付的比例等措施,切实保障财政资金的安全运行。

明年我区重点工作举措:

1、通过税源的引育促进收入增长

在努力稳住现有存量税源的基础上,要积极加快增量税源的培育和发展,确保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一是加强协税护税力度。要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协护税网络机制,一方面协助税务部门加强对房产、建筑税,重点骨干规模企业等主要税源的监控,确保税收应收尽收,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辖区内企业的梳理,特别是要加大对异地注册、区内经营和两地开票等税源的协调力度,通过综合制约措施,确保企业转入区内。二是加强楼宇税源招引。加强楼宇经济相关招引政策的研究,按地域特点、周边配套等情况引导板块相应引进总部经济、培训经济、信息服务经济等多种业态集群,依托广告、展会、中介等平台,拓展招租渠道,有效提高楼宇企业入驻率。同时要完善楼宇税源的管理体制,明年将会同发改,统计等部门,以“户籍式方法”管理楼宇,建立楼宇企业资料库,做到有人可找,有地可查,有税可收。三是加快规模税源引育。一方面当前要注重总部关联税源的协调力度,通过给予一定政策优惠,吸引其总部税源流向区内,同时高度关注胡埭工业园西区规模企业的产出率,确保该地块亩均产出率高于其他工业地块。另一方面在长期的税源培育上,重点要抓好胡埭东扩区和各板块的楼宇载体的招商跟踪服务,以高标准、高起点、高产出的定位,确保后续税源的优质高效。

2、通过支出的压降保障运转正常

严格按照“有保有压,突出重点,厉行节约”的支出原则,在压降支出上做足文章。一是适度调减预算项目。在预算安排上,除中央、省出台的刚性增支政策外,不开新的政策口子扩大支出盘子,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并根据收入进度合理控制支出进度,通过源头控制压减支出规模。同时积极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优先保障民生各类支出,确保预算收支平衡。二是严控非经常性支出。在支出审核上,严肃财经纪律,坚决压缩一般性公务支出。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出国(境)、车辆购置及运行、公务接待、会议等经费支出。预算编制时对“三公一会”等行政运行经费实行“零增长”,严控追加,硬化预算约束,维护预算的严肃性。三是监控建设资金支出。在建设资金监管上,重点监控各板块、公司支付工程建设资金的支付比例,按合同支付工程款情况,不允许超比例支付,全区统一折扣比例并支付部分银票。对实力较强的建设单位建议相关单位和其充分协商,通过给予一定政策争取延长付款年限。

3、通过结构的调整寻求资金平衡

要在现有融资规模结构的基础上,统筹协调好全区好融资进度,调整好融资结构,确保融资工作的规范有序。一是拓展融资视野。在重点监控好在谈项目推进速度的基础上,一方面要积极研究现行金融政策,引导相关单位在国家支持的农业、旅游、文化等项目上的策划包装。另一方面要加强企业债、中期票据等长周期、低利率产品的研究力度,配合相关单位,做足准备工作,争取早日有所突破。二是做强融资平台。借鉴今年山水城、蠡湖等板块整合平台的经验,积极引导各板块采用股权划转,整合辖区内平台公司,做大公司实力,或采用区政府股权代持等形式,将平台名义上升格为区级公司,做高信用等级。在符合政策的前提下,把小平台整合成资产实力强、资质级别高的优质公司,提升板块单位融资平台的硬实力。三是压降融资成本。信托融资信用条件虽然较银行贷款宽松,但普遍成本偏高。明年考虑研究将降低财务成本作为年度考核目标内容之一,重点对成本运行进行红线控制,对节省的财务成本进行一定比例奖励。

4、通过体系的构建提高资金效益

要对财政投扶项目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构建起适合我区实际,适应我区发展的科学体系,确保财政投入发挥预期效益。一是构建科技金融体系。动态跟踪我区新兴产业发展中的投发、合发、扶发基金,特别要强化财政扶持项目跟踪管理。充分借鉴省、市有关扶持产业发展的先进方式方法,按照我区关于扶持产业发展的4个政策意见并不断创新完善,加快构建我区科技金融的扶持体系。二是构建本区绩效评价机制。通过两年来绩效评价的偿试和取得的经验,结合我区实际,科学设定评价指标,建立起本区绩效评价体系,以此来着力提高财政资金的规范使用,调整优化财政资金投向,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三是构建新兴产业数据库。通过把现有的几套数据(投发、合发、扶发、“530”上级各类扶持)整合成一个数据库,来建立起本区的新兴产业数据库。以能更全面及时地了解“拟上市”、“扶大扶强”、“530”等企业的税收收入、投资项目、技术改造等方面信息,便于数据采集,科学分析。

财政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一、瞄准目标,高点定位,狠抓收入。

2014年,市政府下达我镇全口径财政收入任务1亿元,一般预算收入3800万元,截止12月18日,已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10620万元,一般预算收入4230万元,分别占全年任务的106%和111%,提前1个月完成全年任务。具体做法:一是进一步加强与国、地税的协调,每月召开1-2次协调会,了解任务落实情况,分解下一阶段任务,解决征收环节中遇到的矛盾,工作上突出一个“早”,措施上狠抓一个“实”。二是进一步完善社会化征管的网络建设,我镇在3月份重新组建个体零散税收点,将企服站、财政税务、城管及人员分工到具体的村(社区),调查税源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征收提供详细资料,坚持抓大不放小,对零星小税种,做到应收尽收,营造公平税负的良好环境。三是强化过程控制,实行财政收入信息周一报送制,财政收入结果月报制,以旬促月,以月定季,环环扣紧,一着不让,瞄准超序时进度,抢抓时间节点,强势推进财政收入高效突破。

二、想方设法,克服困难,确保运转。

1、为了确保经济发展、环境打造、新农村建设的支出需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下,财政人员全力以赴,对闲置的资产、土地进行拍卖出让,对集体和个人的往来进行收缴,对一些企业纳税达不到全市平均税赋贡献率的严格按照工业合同向其征收土地补偿费。通过一系列的工作举措,缓解了部分财政压力,基本保证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支出和机构的正常运转。

2、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严格按照年初机关制定的管理细则和部门预算的核定,对用车、用餐、用烟、用品、用费一律由办公室签发或领用,由纪检书记审核,有效的控制了各项费用的支出。

三、转变观点,支持“三农”,落实各项惠农政策。

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近年来党和政府的重点工作,随着农业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完善,财政所的工作重点也在逐步转移,支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三农”是我们的重点工作之一。今年以来,我们积极向上级财政部门争取支农项目。其中,省农村小型公益项目(农桥改造)11座,农村通达工程4.8公里。解决了五保户的大病医疗保险经费,加强了村庄河道整治,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通过“一折通”平台,除了发放上级各项惠农补贴外,对农户的土地租金、各项专项工程的拆迁费、青苗费等也通过一折通发放,保证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失。同时配合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推进镇域范围内天然气全覆盖的工作,加快推进我镇范围内天然气全覆盖,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也是提升我镇投资环境一项重要基础配套工程,更重要的是对于推进节能减排、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因此我们要把这件事情做好、做实,使更多企业和百姓早日用上更加方便快捷的天然气。

四、以人为本,内抓管理,外树形象。

1、财政工作,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做好财政工作,关键是要是提高自身的素质。今年来,我们把坚持人民满意为标准,进一步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水平,切实把财政职能转变到主动服务、超前服务、尽心服务上。不学习难以增能力,只有不断学习,明理而自省,才能不为贪欲所累,不为流欲所牵,拒腐蚀于门外,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才能担负起转型升级的重任。所以我所全体人员不断学习,提高水平,共同发展,从小事做起,从会计基础工作做起,从每一个服务对象做起,从每一天做起,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真正做到资金有限,服务无限。

2、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全体人员在工作中坚持按章办事,严格执行市政府和市局的相关禁令,完善考核办法,采用量化指标的形式将工作任务分解到各个岗位,并落实相关责任,激发全所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

财政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一年来,我们围绕县财政、财监工作重点,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学习贯彻全省财政监督工作会议精神,创新财政监督机制体制,按照“收支并重、内外并举、监管结合”总体思路,努力实现财经监督检查职能转变,全面完成了年度工作任务。

1、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形成了涵盖财政收支、寓监督服务于财政管理的财政监督机制。建立健全财政监督长效机制,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公共财政体制建设的需要,也是财政监督自身全面协调发展,提高财政监管能力的需要,因此,我们把财政监督作为财政管理的必要环节和组成部分,通盘考虑,统筹安排,形成财政监督与财政管理的紧密融合,实现对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的动态监控。

2、开展重点项目财政专项检查,有针对性地解决财经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按照服务财政改革,强化财政职能的原则,抓住财政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检查,查纠各类违规违纪问题,进一步规范了财经秩序。

3、大力强化内部监督,促进财政系统文明执法和依法理财。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内部监督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把对外专项检查和对内执法监督有机结合起来,把财政监督工作关口前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4、认真履行财政源头治理职责,努力完成县委、政府分配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分配给财政部门的工作项目、任务和要求,把深化财政制度改革,规范财政财务管理作为财政部门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点工作抓实抓好。

6、认真办理群众信访案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搞好监督检查工作。今年以来,我们受理的群众来访和电话投诉的主要内容是涉及惠民补贴政策落实等有关事宜。我们针对不同问题,深入村社调查了解,查找根源,耐心细致地向群众解释政策,消除了群众的疑虑。对人大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逐条分析研究,严格按照办理规则,逐件逐代表进行了答复,满意率为100%。我们还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专项资金检查。内容涉及扶贫、社保、计生、教育、民政、退耕还林、粮食补贴等多项资金,对存在的问题责成有关部门予以整改,帮助单位建立健全了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的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了财政专项资金的运做程序,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二、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我县财政监督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新形势的发展和上级部门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1、财经监督检查职能转变还没有完全适应当前整顿和规范财经秩序的总体要求,财政监督还存在着“缺位”现象;

2、财政执法质量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财经领域内违纪问题仍然存在,可能还存在着财会做假行为;

3、财政监督检查力量薄弱,对预算收入征管质量、财政专项资金和重点项目的专项监督检查乏力;

4、财监机构与税务、审计、监察以及政法等部门联合执法配合不够,财经监督的整体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出来。

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将在新的一年里认真加以改进和克服,进一步发挥为财政改革保驾护航的职能作用,促进全县财政经济健康发展。

三、2015年财政监督工作要点

2015年,全县财政监督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富庶、魅力、和谐县城的基本要求,坚持将财政监督工作贯穿于财政工作大局之中,贯穿于财政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和改革总体设计之中,贯穿于财政管理工作运行全过程之中;建立健全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相结合的财政监督机制;加强对重大财税政策执行和民生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加强会计行业、企业和财政内部监督,促进提高财政部门内控水平;更新监督理念,改进监督方式,拓展监管事项,优化监管结构,坚持科学监督、依法监督,促进建立财政预算、执行和监督相互制衡、相互协调的财政运行机制。

1、抓好日常财政监管,努力提高财政资金分配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保证财政资金分配使用的安全、规范和有效是财政监督机构的一项重要职责。要围绕财政管理工作重点,对税收征管质量、政府非税收入征缴、政府采购行为、财政专项资金的分配及财政票据的领报缴销等情况实施日常监督。对财政预算的执行实行跟踪反馈制度,落实财监机构对有关财政拨款和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年度审核制度。

2、抓好财政专项检查,着力解决财经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抓住财政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主要安排对一些重大财税政策执行情况、重点行业税收征管质量、重要非税收入缴纳情况的专项监督检查。

3、抓好财政内部监督,正确履行财政源头治理和反腐败工作职责。完善乡镇财政考核督察和会计集中核算业务稽核制度,加强财政系统内部纪检监察工作,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积极完成县委、政府分配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正确履行财政源头治理工作职责,深入推进财政制度改革,大力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财政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一)狠抓税源建设,强化收入征管

2013年1-10月,全区财政收入71亿元,完成预算的89.3%,比序时进度快6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全区财政收入80亿元。在实际工作中采取的主要措施:一是立足“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深入开展对及重点项目的调研摸底工作,全面掌握我区项目、资源状况,科学制定财政收入目标。二是强化税收和非税征管,开展由区政府组织联合地税、国税开展综合治税工作,在全区加强重点税源监控,深挖增收潜力,财政收入实现大幅增长。三是努力培植税源。召开了全区经济工作会议,按照促进经济发展政策,努力培植我区后续、稳定优质税源。四是强化激励约束,充分调动协税护税、发展区域经济、改善区域面貌的积极性,建立财政收入快速增长机制。五是拓展非税收入管理范围和领域,加强对国有资产收益的征收,进一步挖掘非税收入增长潜力。六是强化协调服务,竭力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千方百计增强全区财力,为各项支出提供资金保障。

(二)树立民本意识,严格预算执行,优化支出结构

按照公共财政取向,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有保有压,有促有控,努力为我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财力保障和优质的公共服务。2013年经批准的支出预算15亿元,截止10月份,全区一般预算支出11亿元,增支3292万元,增长3%,完成预算的74.6%,总体执行情况基本良好。有力保障了公共服务、重点项目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始终把保障民生作为重中之重,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把有限的财力集中投向“三农”、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领域,全力抓好群众最关心、最需要、最受益的民生项目。1-10月区财政加大了对民生工程的投入力度,一是继续加大“三农”、科技、文体、计生投入力度,支出资金6782万元,确保各项资金落到实处;二是大力保障公共安全支出6718万元,有力保障了业务运转,确保全区社会安定和稳定;三是继续加大教育资金投入力度,安排教育支出25306万元,大力促进我区教育均衡、协调、健康发展;四是围绕城市环境治理工作,加大城乡建设投入和环境综合整治,共支出13272万元;五是积极开展财政惠农补贴资金“一卡通”改革发放工作,今年1-10月以来我区已通过“存折”发放惠农资金2734万元,按项目统计,共发放低保补助资金1271.7万元,农资综合直补和粮食直补587.6万元。极大地方便了农民群众直接领取各项补贴,使农民群众真正享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三)深化财政改革,强化财政监管,建立完善的公共财政管理体制

加强专项资金、项目资金监管,与纪检监察和审计部门的配合,加强财政监督检查,组织有关人员对我区拨付的涉农资金进行全面检查,建立健全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管理机制。围绕财政资金的运行,健全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事后检查相结合的全过程财政监督机制。重点加强对义务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就业、惠农补贴、扶贫资金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监督检查和跟踪管理。

(四)深化改革,加强监督,继续提升科学理财水平

一是继续深化预算制度改革,细化部门预算编制,强化预算指标控制管理,推进完善财政预算体系。二是巩固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稳步推进公务卡改革。三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强化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绩效考评,加快建立财政绩效管理机制,加强财政支出均衡拨付,完善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监督机制。同时,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预算执行,大力控制和压缩一般性开支,降低运行成本。

(五)强化内部管理,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干部队伍战斗力

我局根据《2013年纠风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认真组织学习实施,切实履行牵头单位的职责,认真做好强农惠农资金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一是继续规范完善我局各项规章制度,优化内部管理体系,不断提高财政队伍的战斗力;二是继续加强内部管理,增强服务意识,规范行政行为,做到了依法行政、政务公开,无损害政府形象的行政行为和违纪案件发生;三是加大绩效管理工作力度,分解细化政府工作报告的目标任务,进一步完善目标考核管理体系,确保政令畅通和工作落实,及时办结率达100%;四是狠抓党建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同时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切实加强党员的日常管理监督;五是按照我区统一部署,认真做好五大工程包点督导整治、基层包点计生和农村党支部“帮扶”工作任务。

二、存在问题

今年,我局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与区委、区政府的要求还有差距,要完成全年的财政工作任务还有很大的压力,所以我们将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抢抓发展机遇、采取超常规举措,为实现的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2014年,我们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十八大三中全会精神以及省市、区财政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区全口径公共预算收入比上年增长6%的任务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财政收入管理,提供坚强保障。

2014年财政收入形势依然不容乐观,财政增长难度加大,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思想,在抓收入上大做文章,一方面要深挖潜力,强化税源征管监控。切实完善税源监测分析制度,形成“重点税源时时监测,其他税源适时监测”的机制。加强综合治税工作力度,出台完善收入征管责任制的新办法,加大协税护税力度,努力实现税收应收尽收。积极培植涵养财源。大力培植高效支柱财源,巩固壮大优势特色财源,抓好新型后续财源,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完善服务机制,不断引进大企业,做强做大总部经济。

(二)厉行节约,加大民生投入。

加强资金管理,细化支出项目,建立规范的资金分配机制,切实提高财政支出执行效率。坚持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在保障法定支出和重点支出的基础上,压缩一般性支出。从严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压缩会议费、接待费支出。按照公共财政要求,进一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集中财力支持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充分发挥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持续改善民生。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增强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能力,着力完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措施,做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建设和其他公益性乡村债务的清理化解工作,以推进村庄建设、环境整治、兴业富民、土地整治和管理创新为目标,全力支持美好乡村建设,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财政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一、财政工作

2014年全口径财政收入任务计划数902万元,本年预计完成920万元,比上年增收191万元,同比增长26.2%;加大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力度,各项惠农资金及时、足额落实到位,全年发放粮食直补资金194万元、预计发放家电、汽车下乡补贴资金48万元;2014年,总投资141.1万元,其中财政奖补资金113.9万元,完成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4个,惠及3个行政村,受益633户、1672人,新建村内水泥道3.5公里、砂石路5公里、新建1600平方米农家文化大院1处、新安装景观灯8盏。

二、农业、农村工作

1、退粮进特工作

2014年,四道沟镇“退粮进特”工作在巩固前两年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增加特种经济作物品种,截止目前,9个行政村共计发展特种经济作物4780亩,具体情况如下:

1、各村新发展蔬菜种植690亩,沿江村屯新发展葡萄120亩、黄烟160亩、向日葵30亩;

2、东北岔村、吴家营村、岗头村、双顶山村新发展人参160亩、西洋参150亩(人参总量达1800亩);

3、四道沟村新发展瓜果200亩(市总工会包保帮扶资金2万元)、绿化树苗圃90亩(五角枫60亩、枫叶30亩)。长川百栋蔬菜大棚产业园区大棚正式投入使用,夏季栽种西瓜、香瓜45亩,因温室效应提前上市半个月,果品口感好、甜度高,价格比正常大田高40%,果农真正尝到了增产、增收的甜头。现瓜果已过季,大棚内正栽种第二茬蔬菜、草莓,大棚利用率不断提高;

4、坡口村千亩万株李子园新栽种果树150亩(市住建局包保帮扶资金2万元购置晚熟桃李3000株、梨树2000株、果树1500株并购买2800元红薯苗、化肥),总面积达近800亩;

5、市环卫处包保双顶山村,购买6000元山芝麻苗栽,投入物资、资金14000元,帮扶双顶山村新发展山芝麻30亩;

6、坡口村利民屯新发展部级高产特种玉米1000亩;

7、三合城村西高家屯新发展部级高产特种大豆1000亩;

8、吴家营村新发展辽宁订单高产特种大青豆1000亩。

长川百栋蔬菜大棚产业园区今年计划新建日常温室大棚60栋,项目已向省国土资源厅申报,下一步待批复后开工实施。

2、环境整治工作

四道沟镇2014年春季沿江环境整治工作紧紧围绕市政府“提层次、上品位”的要求,投入资金80余万元,镇、村各级干部投劳1600余人次,出动车辆、机械180余台次,截至7月10日完成全部春季整治任务,实现临长旅游线四道沟段环境清洁美观、树木乔灌高低错落,红花、绿叶交互点缀的总体效果。新修文化广场一座1600m2,新修蓝球场一座600m2,新栽植绿化树480株、灌木150堆,新修花池8座4500m2,回填花土200m3,种花40000余棵,种草新增绿地3600m2,回填土方20000余m3并平整场地8000m2,粉刷涂料1800m2,新砌边沟180延长米,“四清”美化25处,新建固定垃圾箱7个。其中:

绿化:

①植树:投入资金8.6万元,长川新村A、B区与沿江公路之间新植结果树种山丁子、山里红、杏树290株,新栽矮棵灌木女真、红绿木100堆;四道沟村三社水毁遗址新植山桃稠李80株、龙须柳40株、卫茅杆30株、云杉60株,新栽灌木卫茅球30堆、金叶榆球20堆。

②种花、种草:投入资金6万元,沿江村屯烟筒沟村二社、长川新村、四道沟村三社水毁遗址、坡口村甩湾子屯石条、石笼子围砌1200延长米新修花池8座4500m2;投入资金3.5万元回填花土200m3、种花4万余棵、种草3600m2。

美化:

①投入资金6万元,长川新村后侧及四道沟村水毁遗址回填土方20000余m3并平整场地8000m2。

②投入资金9.8万元,四道沟村水毁遗址新修建标准化水泥硬覆盖蓝球场一座,占地600m2。

③投入资金40余万元,岗头村新修农民文化大院广场一座1600m2,其中大理石地砖铺设620m2,种草400m2。

④投入资金2万元,沿江村屯及镇区围墙彩色涂料粉刷1800m2,沿江景点敬佛亭油漆粉刷1处。

⑤投入资金5万元,长川新村B区前新修浆砌石排水边沟180延长米。

环境治理:

①沿江22.5公里清理生产、生活垃圾12处3吨,清理粪堆5处,清理5处柴草、秸杆60三轮车,烟筒沟村二社清理、整理板杖子3处200延长米。

②长川新村、长川一社、镇区新建砖混固定垃圾箱7个。

3、农业产业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31个,充分带动了种植业的迅速发展,玉香养猪场计划在元宝顶子村新选址投资500万元新建生猪养殖场1座、老盈沟绿色生态养殖基地计划投资260万元扩建,肉牛、蛋鸡、鱼塘综合发展。

财政工作总结范文第6篇

一、今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年来,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坚定不移抓好财政收入

今年以来,受经济下行和减税降费政策双重影响,财政收入任务十分艰巨。一是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减税降费力度不断加大。经统计,1-8月份因减税降费政策税收减收11537万元。二是坚持把稳增长作为主要任务,全力以赴抓收入,抓财源建设和收入提质,进一步强化质量和均衡入库意识,确保收入实现年度目标。1-10月份完成财政总收入183526万元,同比增长3.0%,占年度预算的81.86%。非税占比24.32%。预计2019年可实现22.42亿元预算收入任务。

一年来,优化支出结构,合理安排支出

牢牢把握“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主基调,按照财政部、省财政厅的工作部署,切实履行好县以下政权基本财力保障责任,坚持以保障民生为重点,继续完善财政投入机制,全力保障社会事业发展。1-10月份完成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支出624625万元,同比增长17.31%,占预算113.56%,超序时30.26%。八项重点支出增幅17.03%.实现了“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的基本要求。预计2019年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支出完成70.4亿元,增长10%。

一年来,精准施策,全力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

一是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坚决打赢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攻坚战。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规范地方政府性举债融资机制,实行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硬化预算约束,严格项目的审核。积极对接上级债务管理政策,扩大地方债券规模。截止2019年10月底我县通过省财政厅地方政府债券75113万元,其中:新增债券36253万元(一般债券12153万元,专项债券24100万元),再融资债券38860万元。新增一般债券按照规定全部用于脱贫攻坚、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和公立医院债务化解,新增专项债券分别用于棚户区改造项目和淮河行蓄洪区安全建设项目,再融资债券用于偿还到期政府债券本金。

严格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实施意见,缜密制定隐性债务化解实施方案,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截止2019年10月底,已化解16227万元,累计化解54207万元。根据《2018年省政府性债务风险管理考核暂行办法》文件规定的口径计算,2019年10月末,初步测算我县政府债务率51.8%,未突破省里规定的100%上限标准。

制定出台县属事业单位举借债务管理办法,全面清理规范政府举债融资行为,防止通过企事业单位变相举借政府性债务,避免通过PPP、政府购买服务、各类政府投资基金、违规担保以及其他方式违规变相举债。积极推动融资平台公司的市场化转型,依法依规合理划分政府与融资平台公司的偿债责任。督促融资平合公司通过改善经营状况、提高资产收益、盘活变现部分资产、开展与其他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积极化解自身债务。

二是加强扶贫资金监管,支持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按照《县委县政府办公室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和《县委、县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9年全县扶贫开发工作要点的通知》精神,落实扶贫配套资金,加大投入,精准发力,助力脱贫攻坚。今年以来,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79103万元。其中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9459万元,新增地方债务资金。新增地方债务资金8635万元,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61678万元(8月10日调整报备,扣除纳入整合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9459万元,实际整合其他涉农资金32219万元),蜀山帮扶资金1500万元,盘活财政存量资金7290万元。我县今年需要完成的建设任务全部落实到具体项目,合计共安排脱贫攻坚大类项目24个,其中产业类项目6个,资金规模18307.83万元;农村基础设施类项目16个,资金规模42464.17万元;社会事业类项目2个,资金规模906万元。

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强力支持打好环境污染治理攻坚战。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投入机制,落实生态优先政策,围绕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持续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整治和农村“三大革命”,支持健全河(湖)长制、林长制,有序改善沿淮行蓄洪区人居环境。着力支持解决大气、水污染防治等突出环境问题。

1、支持大气污染防治。拨付奖补资金5387.94万元用于秸秆禁烧,实现卫星监控及省市巡查“零火点”。投入1435万元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拨付补贴资金264万元支持我县公交企业购置新能源汽车66台。、

2、支持水、土壤污染防治。县财政拨付费用8607.01万元用于县域农村生活垃圾治理(PPP模式)运营。拨付3747.45万元积极推进城区环卫保洁市场化改革,将新老城区所有路面、水体、绿地、广场、公厕、防洪堤、无物业小区和“牛皮癣”清理等全部纳入市场化范围,实现了保洁范围全覆盖。支付污水处理费用1297.2万元(含30万元运营费)。总投资2.5亿元(争取上级资金1504万元),绿色东方垃圾发电项目建成使用,日处理垃圾能力600吨,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治理工作得到有效落实。投资6400万元用于备用水源地建设(EPC)项目。

一年来,坚持财政优先保障,大力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一是健全财政投入优先保障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推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实施意见》,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优先保障领域,按照“力度不减弱、总量有增加”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支农投入,重点保障我县乡村振兴战略等各项重大任务的顺利实施。截止目前农林水支出12.9亿元,增长3.95%。二是支持构建多元投入机制。进一步创新财政资金支持方式,采用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多种形式,引导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加大农业投入,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更好的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支持农贷体系做大做强。财政金融协同支农的劝耕贷、税融通等金融产品运转良好,为我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促进了农业产业的发展。2019年10月全县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81.09亿元,较年初增长50.08亿元,其中:企业贷款较年初增长24.06亿元。全县金融机构存贷比为75.8%,且当年新增贷款余额超过当年新增存款余额。三是强化政策落实,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认真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探索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制定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项目清单、任务清单、绩效清单,推进我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实现“因需而整、应整尽整”,促进行业内资金整合与行业间资金统筹相互衔接配合,解决涉农政策资金“碎片化”问题,提高资金使用效益。2019年计划整合资金规模是61678万元,占我县纳入整合范围的资金总规模74306.98万元的83%。四是多方筹措资金,推进行蓄洪区居民迁建工作。打赢脱贫攻坚战,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做好淮河行蓄洪区安全建设,推动淮河行蓄洪区长治久安,县财政多方筹措资金,积极做好专项债券发行申报,目前已拨付实施居民迁建项目的项目资金4.52亿元。

一年来,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科学统筹财力,不断加大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养老、就业、社救等社会事业投入力度,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预发2018年一次性工作奖励2.3亿元。围绕“七有”目标,突出保基本、兜底线,足额安排县级配套资金,扎实做好民生工作。大力实施33项民生工程,预计投入资金25.7亿元,县级配套8.1亿元,到10月底,民生工程到位财政资金23.48亿元,占计划投入的91.5%;拨付资金23.48亿元,占已到位资金的100%;实际使用资金18.37亿元。美丽乡村建设等工程类项目全面开工,快速推进;农村低保等补助类项目按时打卡发放;健康脱贫兜底“351”及建档立卡贫困患者慢性病费用补充医疗保障“180”等补偿类项目稳步实施。

一年来,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支持重大项目建设。通过调整结构、盘活存量、用好增量、争取地方政府债券规模等多渠道筹措资金,大力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公路、市政管网等重点项目建设,切实增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商合杭高铁客运枢纽、双桥路、S203九龙至堰口段、G237八南路、明珠大道景观桥、老旧小区改造、高铁站站房等项目顺利实施1-10月份,省财政共分配我县地方政府新增债券额度3.62亿元,置换债券3.89亿元。优先用于支持“三重一大”和城建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二是多措并举,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一是健全财政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体制机制。在上级财政对融资性担保机构开展小微企业担保业务进行补助的基础上,县财政安排200万元,设立专项风险补偿资金,开展政策性融资担保风险补偿,引导和鼓励融资性担保机构开展小微企业担保业务。通过多方资本注入使县信达担保公司的注册资本金达到32068万元。今年1-10月份共为190户中小企业提供担保71500万元,为企业节省融资担保费用近200万元。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发挥推进续贷过桥资金扶持作用。与8家银行建立合作关系,着力解决企业续贷资金难题,减少企业民间借贷成本1000万元以上。二是积极推进小微企业续贷过桥业务。截止2019年10月,共发放过桥资金80笔,续贷过桥资金38929万元,续贷资金周转次数9.3次。三是积极做好创业担保贷款贴息资金保障管理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精神,积极配合人社部门,加大贴息资金保障力度,年度预算安排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县级配套资金145万元,有效地促进了创业担保贷款工作开展。1-10月份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050万元,小微企业贷款480万元,个人微利项目贷款3570万,财政贴息资金支出213万元。统筹0.4亿元设立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专精特新”发展和融资服务体系等建设,大力扶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四是规范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严格PPP项目管理,进一步强化财政部门对PPP项目监督职责,将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纳入财政监督范畴。将财政部门审核监督的“关口”从PPP入库环节延伸至项目采购、执行、移交等全过程。坚持“挺规于前,抓早抓小”,树立“问题导向”,对监督发现的问题及时、规范进行处置,有效防控财政风险,确保我县PPP项目高质量实施。截止目前PPP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6.21亿元,其中:首批基础设施PPP项目完成投资14.91亿元,县域垃圾治理工程(PPP)项目完成投资1.3亿元。

一年来,积极推进各项财政管理改革

一是聚焦区域协调发展,落实县镇财政管理体制。认真落实县政府《关于调整完善镇(区、街道)财政管理体制的通知》(寿政发〔2018〕58号)的要求,坚持县镇一体、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理顺县镇财政分配关系,坚持财力下倾,除省集中外,县财政不另外增加集中,将新增财力全部用于乡镇发展,增强乡镇统筹发展能力,统筹推进乡村振兴进程。坚持以乡镇财政收支平衡为重点,不断加大县对乡镇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强镇财政保障能力,全面规范乡镇财税运行,实现了“人员增支有保障、正常运转有经费、事业发展有资金、债务化解有来源、财税运行有规范”的财政运行目标。二是围绕规范管理,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围绕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管理制度目标,坚持“保重点、控一般、提绩效”原则,全面落实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总体要求,着力推进中期财政规划管理,提升预算科学性和前瞻性。健全政府预算体系,加大财政资金统筹力度,不断优化支出结构,提升预算管理绩效,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注重依法理财,严格执行《预算法》等法律法规和财经规章制度。坚持应编尽编,政府的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推动预算编制与盘活存量相结合,加大各项资金的统筹平衡,盘活存量、用好增量、优化结构、保障重点,确保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以及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实。落实政府预算经济分类科目改革,提高预算透明度;着重体现预算绩效管理意识,统筹推进绩效目标编制、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将绩效管理贯彻于预算编制全过程。在2019年财政部开展的财政绩效综合评价中,我县获得全国2018年度县级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前200名称号,位居全国第105位,省第22位,受到财政部表彰。三是围绕打造阳光财政,推动预算信息公开。制订2019年预决算信息公开方案,完善预决算公开模板,规范公开内容,明确公开时间,扩大公开范围。按照法定要求,全县97家单位按时公开了2019年预算及 “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预算;财政部门公开了2019年政府预算,除涉密信息外,政府预算公开到支出功能分类项级科目,按时公开了县级政府部门专项资金管理清单。

二、财政运行中的主要问题及其分析

1-10月份我县财政运行情况总体良好。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财政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一些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一是财政收入量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方面,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各月累计增幅在低水平徘徊。主要原因是:受经济运行和减税降费政策双重影响,财税收入增幅持续下降。从宏观经济环境来看,随着污染防治攻坚战、供给侧改革和转型升级深入推进,我县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经济运行处于动能转换阶段,部分企业经营困难较多,长期积累的风险隐患有所暴露,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这种因素将在今年持续影响我县税收增长。同时,“放水养鱼”力度不断加大,减税效应持续显现,相关税收增速继续放缓。深化增值税改革、小规模纳税人的年销售额标准调整等政策,直接减少财政收入。此外,政策性减费造成非税收入进一步萎缩。减税降费政策将持续减少财政收入。另一方面,财政收入质量亟需升中企稳。

二是财政支出需求不断扩大。人员经费刚性支出居高不下,企业养老保险收支缺口持续扩大,随着民生相关指标逐年提高标准,大气污染防治、供给侧改革和转型升级、乡村振兴等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深入推进,财政支出的范围和规模逐年扩大,财政收支平衡的压力越来越大。

三是政府性投资资金来源空间收窄。近年来,我县重点工程项目主要资金来源为融资(包括PPP项目),年初以来,我县政府债务还本付息支出压力大、财力紧张的局面不断加剧,政府性投资项目资金安排难度更大。

四是部门预算管理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与改革发展的新形势相比,部门预算管理中的矛盾和薄弱环节也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与政府宏观政策联系不紧密,缺少前瞻性;与部门职能衔接不够,存在交叉重叠现象;支出标准需要不断完善,亟需建立项目支出标准;缺乏科学合理的立项和分类标准,项目数量多但重点不突出;预算决策机制不完善,重投入轻管理、重支出轻绩效现象较为普遍;项目库建设滞后,在预算编制中的作用发挥不充分;预算编制和控制方式不够科学,预算约束力不强,预算执行进度偏慢;绩效管理和预算评审需要加强,预算透明度有待提高等。

三、砥砺奋进,努力开创2020年财政工作新局面

2020年我县财政工作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精神和中央、省、市、县财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预算法和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政策要求,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创新财政投入方式,推进三次产业发展;落实财政支持脱贫攻坚政策,精心组织实施民生工程,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全面实施绩效管理;依法依规组织收入,不断提高征管水平;加快支出预算执行,提高年初预算到位率;强化政府债务管理,切实防范债务风险;加大预算公开力度,加快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

初步考虑我县经济发展情况、“十三五”规划和2020年一次性增收因素,经初步预测,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收入预计安排24亿元,较上年增长7%。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面临严峻挑战,税源结构不尽合理,收入对土地的依赖与严控房地产市场之间的矛盾,制约着收入增长;乡村振兴、“三大攻坚战”、民生工程、政府重点投资工程等刚性支出需求越来越大,2020年财政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必须科学安排,统筹兼顾,瞄准重点、攻破难点,切实做到“八个切实”:

一是切实推进财政高质量发展。把支持产业发展作为财源建设的首要任务,加大新桥园区产业生态圈、新城主体功能区的投入力度,统筹资金支持“三重一创”建设,不断强化税源培育。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2020年计划中小企业专项扶持资金3500万元,支持我县民营经济发展,继续实施续贷过桥资金等政策,缓解民营及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加强国库支付中心运行能力,健全转移支付制度,推动各类资金的统筹使用,适时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不断强化财政统筹协调。加强经济运行分析,强化税源变动监测,深化非税收入收缴改革,确保对重点领域和项目的支出力度,依法依规、有序有力组织税收和非税收入,不断强化财政收入征管。

二是切实推进财政高效益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实施细则,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特别是“三公”经费支出,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强化财政资金保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鲜明导向,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加快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应用、绩效缺失有问责的全过程绩效管理体系,推动评价结果与财政支出政策调整、预算安排和资金分配挂钩。转变资金使用方式,逐步构建政府投资基金体系,优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沟通协调机制,加大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力度,完善财政金融互动政策,有效提升财政保障能力。

三是切实推进财政可持续发展。以强化预算管理、理顺分配关系、严肃财经纪律为重点,全面推进以绩效为导向的财政预算制度改革,加快建立统一完整、科学规范、公开透明、运行高效,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的可持续的财政制度。严格实行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完善政府性债务动态监控机制和违法违规融资举债联合防控机制,积极开展政府隐性债务清理工作,管好用好债券资金,切实防范债务风险。以法治思维统揽财政事业发展全局,持续加大重大项目投入、财政政策执行、民生资金落实情况等监督检查力度,健全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加大源头治理工作力度,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

四是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回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持续加大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等民生重点领域投入,更加注重补短板、促公平、提质量,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有效提升公共财政保障能力。支持发展公平优质教育,巩固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强化社会政策兜底保障功能,统筹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落实好国家提高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和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自觉接受县人大、县政协、审计和社会各界监督,严格按要求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财政预算安排、调整、执行等情况,不断丰富完善预决算公开的范围、内容和载体,提高财政行为公信力。

五是切实打好“三大攻坚战”。 一要大力支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继续强化财政投入保障,重点支持解决好“两不愁三保障”,加大特殊贫困群体的脱贫攻坚支持力度,落实好产业、就业、健康、生态、教育等扶贫政策。深入推进扶贫资金精准投放、精准使用。落实“两个一律”(省、市、县扶贫资金分配结果一律分开,乡村两级扶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情况一律公告公示)要求,加强扶贫资金动态监控机制建设。二要全力支持污染防治,落实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要求,加大投入力度,支持打好蓝天保卫战、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等重点战役。认真实施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和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支持推深做实河(湖)长制、林长制,努力把好山好水保护好。三要聚力防范债务风险,严格执行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制度,健全政府债务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严禁违法违规融资担保,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加强隐性债务监控和应对,积极做好应对预案。

六是切实完善政策制度,深化财政改革。一要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预算安排和转移支付分配挂钩机制,提高预决算公开质量。深入推进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等改革,加快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二要积极推进县级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及收入划分改革,贯彻落实国家税制改革政策,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探索设立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三要以预算管理为抓手,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真正将预算绩效管理贯穿于预算编制、执行和政策制定全过程,推动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健全政策项目绩效审核、绩效评估及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机制。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规范PPP模式运作。四要加强财政政策保障,优化财政政策供给,支持保障党政机构改革、社会事业、国资国企、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改革。

财政工作总结范文第7篇

一、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加大征管力度,确保财政收入任务的完成

围绕财政收入目标任务,组织协调各征收部门,完善财政收入考核办法,严格量化考核,分季下达目标任务,分月进行目标考核,奖惩逗硬,确保应收尽收。1-6月,全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成29300万元,占市目标任务44603万元的65.7%,同比增收6177万元、增长26.7%。

(二)优化支出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调整支出结构,不断优化投入方式,着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切实加大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投入,促进了全县经济与社会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1、加大重点项目建设,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我局坚持把争取上级资金项目支持作为重要工作来抓,深入研究,认真吃透中央、省、市相关政策,强化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不断增强争取上级支持的针对性,全县重点项目争取上级支持取得了显著成效,促进了城市的建设。

2、加大农业投入,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

按照“增收为本,规划先行,尊重民意,基础突破”的思路,积极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好对农民的各项补贴政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一是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启动了年响石、胡家、界市、周兴、石碾镇等8个聚居点的新农村建设及新村综合体建设。二是加大水利项目建设。进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三是积极推进惠民工程建设。开展沼气、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等工程建设。四是积极推进退耕还林专项建设。在全县13个乡镇(街道)实施了退耕还林专项建设任务,其中后续产业发展品种改良及改造2895亩,丰产措施4958亩。

3、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保障能力

一是大力支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继续推进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及时安排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保证了各中小学正常办公教学的需要。二是及时下达年国家助学资金。

4、强化社会保障职能,维护弱势群体利益

一是努力促进就业再就业。认真落实各项就业再就业政策,加大了再就业资金投入,二是积极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和妇女小额贷款财政贴息。三是提高城乡困难人员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低保制度,确保了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的按时、足额发放,四是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及时兑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金。五是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水平。扎实推进新农保及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六是加大计生奖励扶助。

(三)强化财政监管,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牢固树立精细财政观,不断完善制度、强化措施、深化各项改革,财政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促进了财政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1、财政改革实现新突破

一是继续深入推进县本级部门预算改革。按照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要求,科学、准确编制年部门预算,积极推进综合部门预算改革试点。二是完善“财政综合信息系统”大平台的建设。在“金财工程”设置的基础上,全面推行了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大平台”的建设,国库集中支付已实现了“资金、单位、账户、流程”四个完整,确保了财政资金安全。三是纵深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完成化解我县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完成了年度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考核验收工作,考核验收面达100%。四是全面推进公务卡改革。在去年试点改革的基础上,于今年6月底前全面实施公务卡改革,目前已有53个预算单位与4家发卡银行签订了服务协议。五是正式启动了国库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工作。规范预算执行,防范财政资金风险进一步制度化。六是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6月1日已正式启动了协议供货采购方式,提高了政府采购工作效率,减少了重复招标,降低了采购成本,方便了单位采购。六是加快推进财税库横向联网工作,为提高信息交换速度和工作效率搭建平台。

2、财政监管取得新成绩

一是完成全县收费年审工作。3-5月,对年全县的216个收费单位进行年审,规范了各收费单位的收费行为。二是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监管,扩大了评审范围,加大了评审力度。三是开展重点项目资金专项检查。开展了农村义务教育化债及其他债务资金、保障房建设,粮食、能源、教育专项资金及一事一议补贴资金的检查,扎实推进农业,国有资产、教育、社保等资金使用绩效考评工作,对项目资金规范管理和充分发挥最大财政绩效起到积极的作用。四是认真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推进“小金库”治理常态化,完善日常监管机制,对县第一初中、县粮食储备库、县住房与城乡规划局的保障性住房项目的检查正在实施之中。五是加大资金支出审核力度,充分发挥国库集中支付的监管作用,从源头上防止滥支和铺张浪费行为。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财政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紧紧围绕建立一支“作风优良、业务精干、廉洁高效、能打硬仗”的财政干部队伍这一目标,结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全局干部职工的教育培训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为推动财政事业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一是加强干部职工培训教育。科学制定《县财政系统年学习计划》,分批分期组织培训,不断加强廉政建设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财政干部服务改革与发展大局的观念,造就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的财政干部队伍。二是强化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学习制度、制定出台《县财政局干部教育培训方案》,不断加强领导干部理论知识的教育培训,提高了领导干部的科学决策能力。三是加强廉政建设。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框架建设,加强制度建设,加强风险防范工作,认真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廉政准则》的学习教育,加强党务公开工作,不断提高财政干部廉洁自律自学性。四是扎实开展系列活动。积极开展“创先争优”,“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干部联系群众”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机关”活动。

二、存在问题

从财政收支执行情况分析来看,上半年我县财政运行总体情况较好,财政收入有大幅度增长,顺利实现“双过半”,但仍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财政增收形势依然严峻,政策性减收因素较多;二是民生工程、重点项目建设所需资金量大;三是财政改革任务繁重,财政支出压力有增无减。

三、年下半年工作要点

年下半年,我局将进一步坚定信心,理清思路,乘势而上,支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

1、着力培植壮大财源,做大做强做优财政“蛋糕”;

2、着力优化支出结构,建设公共财政,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3、着力深化财政改革,提升管理效能;

4、着力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

5、着力加大财政监管,努力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全面推动财政赶超发展、提速进位。

第二篇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之年。今年以来,我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全市争先、总量全省进位、均量苏北一流”的总体目标,进一步把握和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认真组织财政收入,全力服务经济发展,确保各项重点支出,加大财政改革和监管力度,不断提高队伍素质,较好的完成了上半年各项财政工作任务。

(一)积极组织财政收入,收入增幅全市领先。

今年以来,我局始终把财政收入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强化征管,规范秩序,促进财政收入按序时入库。上半年,全县累计完成一般预算收入8.58亿元,占年初预算的61.3%,同比增长50.6%;完成财政总收入12.23万元,占年初预算的55.6%,同比增长46.3%。一般预算收入总量列全省第46位,比2010年末上升1位,增幅列全省第7位,列全市第2位,比上年末上升1位。在收入征管中,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抓基础管理。在全县范围内,由镇区配合对现有税源进行逐户逐地进行排查,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在此基础上形成完整的税源台账,按建立好的台账进行税务管理,确保现有税收应收尽收,切实抓好税收征管基础工作建设,实现税源多项指标动态管理。

2、抓增收管理。强化税收评估,建立风险应对机制。在国、地税部门内部,抽调精干力量,成立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风险应对三个团队,做到“一般税源分行业评估,重点税源逐户评估,零散税源按区域评估”。强化关联企业、税收异常企业、数据逻辑不符企业以及特殊企业的稽查,坚决打击各种偷税、漏税、逃税行为,规范企业纳税行为。截止6月末共评估稽查入库税收3850万元,同比增长33%,其中:稽查税收1620万元,同比增长35%。加大对存量税源的清欠力度,重点是加强对土地使用税、土地契税和耕地占用税的征管,全县共清欠入库税收3230万元,同比增长51%。强化个体零散税收征管。在国、地税部门内部成立个体税收管理办公室,依托所在镇政府的力量,加强对集镇个体零散税收的管理,对餐饮、休闲等服务业减少定额发票,全面实行微机开票。上半年,全县共完成零散个体税收1850万元,同比增长42%,其中:地税部门完成860万元,同比增长49%。

3、抓序时管理。根据全年财税收入目标和序时任务组织收入,把任务细化到具体时段、具体责任人、具体税种和具体纳税企业,确保每月收入有着落、达序时、完成好。

4、抓考核管理。依据县委、县政府出台的《年财政收入考核奖惩办法》,重点加大国、地税分局与镇区收入捆绑考核力度,严格奖惩,坚决兑现,不打和牌,保证财政收入工作压力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奖惩到位。同时,坚持不定期召开县财税服务工作组会议,交流服务镇区税收征管工作经验,积极帮助和服务镇(区)组织挖潜收入措施,以及解决收入征管中实际困难,确保镇区按序时完成目标任务。

(二)加强重点支出管理,财政保障能力明显提高。

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以建立公共财政为目标,在支出安排上做到有保有压,进一步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同时,我们积极向省、市争取各类转移支付和相关专款,努力保证工资发放和社会事业发展等重点支出。

1、加强财政资金调度,提高公共保障能力。在可用财力不丰的情况下,积极争取省财政厅对我县的资金均衡调度政策,极大缓解了我县财政支出的资金压力,全力保证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公教人员工资新一轮提标、其他事业单位人员增资预发,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投入。在实际工作中能加快拨付速度,减少拨付环节,提高拨付效率。在保证公教人员工资按时发放和乡镇区、机关正常运转的同时,还积极调度资金,兑付专款。上半年,共拨付经济建设资金34699万元,支农项目资金7826万元,粮食直补资金500万元,家电下乡资金1289万元,各类企业发展补助资金1229万元。

2、全力支持镇(区)发展,构建财源建设高地。年初,进一步完善了镇区财政体制,加大对镇区转移支付力度。上半年,共拨付镇区体制财力51460万元,同比增31.7%,全力支持镇区经济发展,有效地促进镇区财政收入的稳健增长。1-6月份,全县12个镇、中心社区和3个园区共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6837万元,同比增长48.1%。其中,全县所有镇、中心社区均实现了“双超半”目标,为我县财政工作在“在全省进位、全市争上游”奠定了坚实基础。

3、强化社保资金征收管理,维护全县大局稳定。截止6月末,完成各项社保基金收入22660万元,占县委、县政府年初下达目标任务37360万元的61%,占市下达五项保险目标任务25589万元的56%,比去年同期17558万元增收5102万元。各项社保费收入全部超任务、达序时,进度列全市前列,其中完成企业养老金收入6998万元,占县政府下达全年任务序时的54%,完成医疗保险基金收入4285万元,占任务序时的53%,完成失业保险基金收入550万元,占任务序时的64%,完成新农保资金收入2222万元,占任务序时的62%。各项社保费的及时足额征收,为各项社会保障支出奠定了强大的资金基础,为维护我县社会大局稳定创造了条件。同时及时足额拨付各项社保基金,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上半年共拨付各项社会保障资金30958万元,比去年同期23582万元增加支出7376万元,增幅31%。其中:拨付企业养老金9370万元,保证了全县13300余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和1150名定期救济人员及时足额领到养老金和生活补助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金在赤字1950万元的情况下,统筹拨付机关养老金8597万元,保证了我县行政事业单位4500余名离退休干部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拨付失业保险金256万元,保证了1100余名下岗失业人员按时领取失业保险金,拨付职工医疗保险金4180万元、居民医疗保险金300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3550万元,保证了全县职工和城镇居民、农民医疗费用能得到及时结报;拨付再就业帮困资金161万元,对2260余名特困、困难职工进行了春节救助;拨付城乡低保金1887万元,保证了9558户19929人城乡低保对象按时领到生活困难补助费;同时还拨付了50800人的新农保养老保险金1812万元、工伤保险金76万元、生育保险金22万元、城乡医疗救助金62万元、失地农民保障金80万元、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资金233元。各项基金的按时拨付,为维护我县社会大局稳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4、规范支农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积极会同相关部门,根据年各类项目申报指南,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发展农业产业目标,积极和省厅对接编制高质量的项目申报书,尽可能多的争取省以上财政资金。上半年,已争取农业项目24个,项目资金7922万元,比同期增加865万元,增长12%。通过不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支持我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产增效、促进农民增收。同时,加强项目监督,及时拨付农业项目资金。对支农项目不定期到项目实施地监督检查,根据项目实施情况及时拨付资金。上半年,已拨付各类项目资金8150万元,推进我县小农水重点县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脱贫攻坚项目等顺利实施。

5、落实惠农补贴政策,切实保障农民利益。上半年通过“一折通”发放各种涉农补贴资金5594.36万元,其中:粮食直补33.91万亩,补助金额678.2万元;农资综合补贴54.19万亩,补助金额4416.49万元;油菜良种补贴38.17万元;小麦良种补贴461.5万元。全县15个镇区10.93万户38.25万农民受益。认真做好机动渔船柴油补贴资金发放工作,省财政下达我县2010年机动渔船柴油补贴资金838.72万元,严格发放手续,认真审查核对,对海洋渔业局上报的506条渔船进行逐一核对,现已进入发放程序,预计7月底前发放完毕;完成村级债务化解扫尾工作。全县涉及26个经济薄弱村,累计债务6547笔,化解金额1551.13万元,截止6月底已全部兑付到位,到目前为止未发生一起因化债引起的上访问题。

(三)创新管理机制体制,财政改革不断深化。

1、细化财政预算管理改革。今年以来,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在不断完善公共财政预算的基础上,全面完整编制政府性基金预算,积极配合社会保障预算编制,逐步建立包含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会保障预算三大预算有机衔接的政府预算体系。同时不断深化细化部门预算改革,规范地方政府性债务,强化预算执行管理,扎实做好预算管理的各项重点工作

2、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结合国家、省关于将预算外收入全部纳入预算内管理新要求,积极配合县各主管部门核实预算外收入集中缴市和收入返还基数,理顺市县之间、财政与部门之间收入分配关系。通过调研,有针对性的调整和完善镇(区)财政体制,进一步促进镇(区)经济发展,提高财政保障能力。

3、实施全县财政统发工资管理改革。6月份,制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明确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工资统发工作责任的意见》(响财发7号),文件从规范工资统发程序入手,进一步明确局机关各科室和委派会计工资统发工作责任。

4、深化非税收入收缴改革。建立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票据领购实行双人保管,严格遵守“少量多次,验旧领新,限量供应”的原则,把好财政票据发放关。截止6月底,全县共完成行政事业性收费880万元,占年初任务2500万元的35%;完成罚没收入18万元,占年初任务30万元的60%;完成土地出让金收入32191万元,占年初任务60000万元的53.65%。

(四)强化监督管理工作,财经秩序日益规范。

1、开展全县民政福利企业核查。对全县享受退免税政策的19家福利企业进行了全面核查,经过核查,共清理不符合退免税政策的企业9家,其中:限期整改5家;取消资格4家,每年为财政贡献税收300万元。

2、开展社保供养对象核查。对城乡低保对象实行动态管理,共取消不符合城乡低保对象城乡低保户517户1872人;核对死亡人员花名册和其他非在职人员供养名单,取消已死亡或不符合领取资格新农保补助638人,年节约支出46万元;利用调资及发放生活补贴,对全县建国前农村老党员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共取消已死亡老党员62人,年节约支出15万元。

3、主动研究探索离休干部医药费管理新模式。针对近年来离休干部医疗费支出增长较快的实际,主动会同人社局、卫生局调研我县离休干部医疗服务管理的做法,并结合我县实际提出进一步加强离休干部医疗费管理建议,将离休干部的医疗费交给卫生部门管理,由卫生局负责离休干部医疗服务和医疗费用结算管理等工作,实行“定点就医、定额包干、超支不补”的管理模式。如按照上述模式管理,将改变离休人员医疗费年年超支、快速增长的现状,预计年可节约支出300万元左右。

4、全面开展“小金库”复查工作。县治理“小金库”工作小组办公室按照省、市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要求,建立工作制度,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加强督导,扎实开展工作,并出台《年县“小金库”工作方案》。截止目前,对全县663家单位采取全面复查自报,其中:行政单位61家、事业单位356家、社会团体239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7家。

5、强化银行帐户管理。根据省财政厅要求,积极组织开展财政账户清理整顿工作。全县财政部门撤销或归并账户22个,其中:县本级14个,主要包括撤销一年以上未使用账户6个,整合资金性质相同的账户5个,撤销项目已结束账户3个;镇区撤销或归并账户8个。

6、加大家电下乡资金兑付监管力度。通过镇区财政所自查、网点自查及县财政抽查等方式,对家电下乡资金的兑付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追回骗补资金10.98万元。

7、认真核查大学生学费补偿情况。5月份对2009年部分和2010年在我县基层单位就业的大学生进行了核对,共涉及到13个镇区,申报184人,需要补偿334.7万元,核减不符合申报条件的26人,节约资金15万元。

8、认真审核拨付中小学奖励性绩效工资。会同教育、人事部门及时测算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严格按照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改革政策,对全县5246名教职工,2010年应发奖励性绩效工资3759万元进行了审核,实际发放3684万元,核减75万元,并按时拨付到位。

9、积极参与响中新校区工程建设管理。一是今年初,与教育部门、施工单位、检测单位和中介机构等部门进行多次磋商,参与教育部门与有关单位签订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合同》、《建设工程桩基检测合同》、《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合同》和《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等,加强新响中工程建设管理。二是认真办理响中新校区用地报批有关手续。需要200亩土地报批费用778万元,通过多种途径,完善了手续节省财政资金638万元,实际仅支付140万元。

10、开展全县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通过制定《全县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召开全县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部署培训会议、审核汇总《一般公务用车配备使用情况表》和《执法执勤用车配备使用情况表》,并编制情况说明及时上报市专项治理办。

11、强化土地出让金监管。认真研究土地出让金相关政策,主动同国土局对接合作,对开发商超容积率开发土地进行排查,对超过核定的容积率标准的开发用地,均相应征收超容积率土地出让金,不征缴到位不办土地使用证。截止6月底,共收缴超容积率出让金880万元,堵塞超容积占地建设的漏洞。

(五)围绕中心工作,服务大局成效显著。

1、积极帮助企业向上争取资金。一直以来,始终坚持把项目申报工作作为财政服务企业的重点,认真研究国家、省、市资金导向和产业政策,加强与县相关部门沟通联系,用足用好财政扶持政策,为企业争取项目资金,推动企业产业升级。先后为联化科技、华旭药业、梦飞斯服饰等23户企业申报国际市场开拓资金、旅游产业引导资金、银行贷款增长风险补偿奖励资金、农村金融奖励补偿资金、担保费及风险补助资金、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等项目37个,累计申报金额4436.4万元。

2、积极为企业提供贷款支持。县财源担保公司始终以社会综合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在原与县信用联社、县工行等7家商业银行担保合作的基础上,今年扩大到昆山农商行。通过镇、区与财政有拨款关系的提供信用反担保手续,在努力降低担保风险的前提下,重点支持县内“三有企业”、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上半年已为南方化工、泓源化工等39户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同比增加21户,累计提供担保金额27100万元,比同期增加19965万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融资难,努力稳固和培植支柱财源。据统计,截止6月末全县规模企业纳税68100万元,同比增长31.5%,其中纳税在1000万元以上企业8个,比上年增加3个。

3、全力服务县城拆迁大会战。坚持执行拆迁政策,严格结算手续,认真履行财政监督的职责,切实做好服务工作,至目前为止累计结算65户,拆迁补偿总额859.5万元,兑付现金补偿额453.8万元。

4、激励金融机构增加贷款投放。进一步修订金融信贷投入考核办法。通过修订后的金融信贷投入考核办法,来增加金融机构对我县的信贷投入,从而促进我县后续财源的增长,为财政增收增加后劲。

(六)坚持常抓不懈,党建和文明创建工作统筹发展。

一是加强人员培训,全面提升镇区财政干部素质。成立了镇区财政干部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出台《县镇区财政干部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全面更新和提高镇区财政干部的业务能力和政策水平。今年预计培训1000人次,已培训450人次。主要包括:财政体制、部门预算、非税收入管理、财政监督、法制建设、财政支农政策、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党风廉政建设等多方面内容。二是做好文明单位创建工作。认真总结2010年文明创建成果,按制度建设、教育培训、特色活动等分类整理创建资料10档,通过了市考核组的资料验收,预计将继续保持“市级文明单位”称号。三是积极做好财政信息宣传工作。年初印发了全系统年度信息、宣传和调研工作任务,出台了考核奖惩办法,落实了责任措施。上半年局机关共发表省级以上宣传和调研文章2篇,其中部级1篇。

二、下半年工作思路

一是强化收入征管,确保全面完成财政收入任务。按照在“全省进位、全市争上游”要求,加大收入组织力度,强化财政收入分析,紧紧咬住全年一般预算收入14亿元、总收入22亿元的目标,进一步细化目标,明确责任,落实措施。继续加强督查,狠抓财政收入进度,按月按序时推进,合理测算并下达月度财政收入任务,确保每月收入有着落、完得成、超序时。

二是加强支出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一是做好财政工程项目建设监管工作。二是加强对全县工资管理情况的调研,提出合理化建议。在认真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对全额财政供给单位现行的工资管理如何同“吃空饷”清理有效的衔接,从提高单位积极性和财政双赢的角度提出相关建议。

三是提前谋划,做好2012年部门编制工作。一是做好2012年度各部门非税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的测算工作。二是针对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提前做好2012年度部门预算口径的编制工作。

四是加大社保费征收力度,狠抓参保扩面工作。加大征收力度,增加参保人数,促进社保费征缴总量有新的增长,力争省对我县扩面征缴的奖励达到最大化。

五是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推进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扎实做好农桥及一事一议奖补项目,切实为农民多做实事,防止套取财政资金现象的发生。积极贯彻落实《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工作的指导意见》和《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扎实推进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

六是加快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改革在乡镇(区)的试点。具体措施:

①选择一到二个镇(区)财政所(局)开通非税收入网络,在镇区商业银行开设非税收入汇缴结算账户。

②根据政策规定对试点乡镇政府非税收入项目进行规范,界定非税收入项目类别,将非税收入统一纳入到县级财政非税专户管理。

③明确试点乡镇财政所票据管理员,统一管理乡镇非税收入票据,使用票据种类为《省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县)》、《省行政事业单位往来结算凭证》。使用“县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系统”进行票据管理。

七是强化财政监督检查工作,推进检查工作上水平。重点开展对年县本级安排专项资金项目,努力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发挥财政资金的最大效益。

第三篇 今年以来,在自治县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自治县人大的监督指导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局积极组织财政收入,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稳步推进各项改革,较好的完成了上半年各项工作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一般预算收支完成情况

截止6月30日,全县财政收入(不含基金)累计完成13133万元,完成年初预算任务32700万元的40.16%,比去年同期12394万元增收739万元,增长5.96%。其中:上划中央“四税”收入完成3874万元,比去年同期3858万元减收984万元,下降25.51%;上划自治区“四税”收入完成1276万元,比去年同期1162万元增收114万元,增长9.8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8983万元,比去年同期7374万元增收1609万元,增长21.82%。

按部门统计:

国税累计完成3203万元,完成年初预算任务12955万元的24.72%,比去年同期4456万元减收1253万元,下降28.12%。

地税累计完成4343万元,完成年初预算任务12665万元的34.29%,比去年同期3532万元增收811万元,增长22.96%。

财政累计完成5587万元,完成年初预算任务7080万元的78.91%,比去年同期4406万元增收1181万元,增长26.80%。财政组织收入增长较大的主要原因是上年部分非税收入结转到今年年初入库。

上半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累计完成90871万元,比去年同期64591万元增支26280万元,增长40.69%。

(二)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上半年,全县基金收入累计完成161万元,比去年同期136万元增收25万元,增长18.38%。

基金支出累计完成3778万元,比去年同期711万元增支3067万元,增长431.36%。

二、上半年的工作回顾

(一)主要工作亮点和措施。

1.财政收入平稳增长,财政实力上档进位。

年,由于各种原因,我县的收入出现负增长,全市排名第十位。根据对全县经济的运行分析和财政工作上档进位的要求,今年我县本级财政收入的目标任务确定为3.27亿元,比去年增加4515万元,同比增长16%。增速增量预计排名全市第八位,向前跃进两位。为全面完成全年收入任务,我局制定了“第一季度收入实现开门红,在全市排名靠前,第二季度完成全年任务的40%以上,第三季度完成全年任务的70%以上”的均衡入库目标。对财税工作任务做到早布置,早安排,突出抓好均衡入库工作,增强对全年收入目标任务的调控能力。同时,定期召开财税分析会,全面掌握和调控收入进度,及时解决税收征管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支持税务部门不断完善征管措施,强化税收征管,完善征管办法,全面加强综合治税。在干旱少雨天气影响,电税明显下降、国税部门收入同比减收28%的情况下采取非常办法和强有力措施,努力实现了年初即定的上半年收入进度目标。1至6月,本级财政收入完成1.31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40.16%,全市排名第三;同比增长5.96%,增幅全市排名第二。

2.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补助取得新突破,财政支持经济发展上档进位。

在抓好本级收入的同时,我们紧紧认真研究财政体制政策,分析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政策走向,寻找增加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切入点,主动出击,加强与上级财政、经济主管部门特别是财政厅的汇报和沟通,认真做好项目申报工作,积极争取上级财政的倾斜支持。上半年,均衡性转移支付补助收入突破3亿元,比上年净增0.53亿元,总量增量均全市排名第一;一次性专项补助收入7.96亿元,比上年净增1.56亿元。同时,积极配合县扶贫办和水利局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成功竞选了扶贫十百千项目县、中央福利支持革命老区整村推进项目县和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专项县。

3.财政支出快速增长,财政保障能力上档进位。

上半年,全县财政支出累计完成9.09亿元,同比增长40.69%,重点支出、民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教育、科技、农业等法定支出增幅均高于当年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

4.财政监督成效显著,阳光财政上档进位。

今年,我局把财政监督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高度来抓,切实增强监督意识,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各项财政监督检查工作,加强对财政资金的跟踪问效,并确定了年内实现财政稽查罚没款入库突破100万元的目标任务。上半年,我局先后组织开展新农合体验资金、教育资金等专项检查,目前各项检查工作仍在进行中。截止6月30日,已发现违规违纪资金130多万元。

5.项目建设强力推进,固定资产投资工作上档进位。

今年我局承担的主要建设项目有:河东江滨南区地块开发建设项目(写字楼建设),财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乡镇财政所标准化建设项目、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和新增农资补贴水利建设项目,计划财政总投资约7000万元。我们把以上五个项目建设任务落实到责任领导和具体的干部身上,成立项目工作组,明确责任和分工,制定项目建设年度工作计划和具体的阶段性实施方案,并对项目建设进度和完成情况进行公示,确保建设项目按规定要求按时完成并通过验收。除因战略调整造成写字楼建设项目未开工建设外,其他项目均按计划稳步实施。其他项目均按计划稳步实施,已完成投资2854万元,占计划总投资的40.77%。

6.管理机制逐步健全,财政绩效管理上档进位。

(1)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乡财县管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卫生系统绩效工资改革顺利推进,财政大平台建设基本完成,财政管理进一步高效优化。

(2)财政性投资评审工作取得新成效。上半年,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共审核工程项目86个,金额9168.29万元,审定金额8266.08万元,综合审减率9.84%,为政府节约财政资金902.21万元。

(3)政府采购改革取得新突破,真正实现了政府采购“管采分离”目标。今年上半年我局抽调四名财政干部配合政府实施政府采购中心机构组建和“管采分离”一系列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的起草制订工作,自治县政府采购中心的正式启动运行,实现了政府采购的“管采分离”目标,政府采购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

(4)资金管理改革力度加大,财政分配调控和监督管理并重的管理模式逐步成型。教育财务代管中心、卫生财务代管中心正在有序筹备,正式运行后教育、卫生部门的资金将实现部门和财政的双重管理,财政对资金的审核监督功能将进一步强化。

7.干部执行力进一步提高,和谐财政上档进位。

今年以来,我局把和谐建设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好,努力建立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和执行力强的干部队伍。一是坚持民主集中制,班子成员积极出谋献策、参政议政,凝聚力、战斗力和执政能力不断增强。二是深入基层,广泛了解干部职工的关注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积极引导、化解职工的思想疑虑和内部矛盾,关心职工生活,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和独生子女补贴、组织职工开展外出学习考察活动、组队参加全县职工汽排球比赛并荣获冠军。财政干部工作积极性、执行力进一步提高。三是坚持任人唯贤的原则,充分挖掘、发现和利用优秀人才,适时对部分股室人事岗位进行轮岗调整,树立典型模范,发挥标杆效应,最大限度的激发了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上半年共提拨、调整中层领导岗位和一般工作岗位10人,在3名契税人员划转到地税部门、二名稽查人员抽调参加全区检查组的情况下,及时调整充实人员,确保农村股、稽查分局各项工作正常高效运转。四是加强学习教育培训,努力提高干部职工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重点开展“干部执行力提升工程”主题活动,结合“解放思想、赶超跨越”大讨论,组织全局干部深入学习中央、自治区的重大决策部署和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开展调查研究,同时通过制度约束和政策引导,提高干部职工的政治敏锐性,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危机意识,提升干部职工的执行力,促进了财政各项工作的上档进位。

此外,公务用车专项治理、会计管理、国有资金管理、机关党建、后勤服务等各项业务正常开展,新一轮扶贫攻坚驻点包村工作扎实推进,甘蔗种植超额完成140多亩,计划生育、城乡风貌、安全生产等各项中心工作任务均能按要求顺利推进。

(二)上半年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1.财政收入征管措施需要进一步强化。上半年本级财政收入有所增长,但财政收入进度偏慢,落后于时间进度10个百分点,完成全年收入任务艰巨。

2.财政改革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上半年各项改革基本能按计划顺利推进,但教育财务代管中心筹建进度还相对缓慢,卫生财务、民政财务管理改革以及公务员卡制度改革还在摸索阶段,特别是民政财务管理改革、公务卡制度改革还未启步。

3.机关效能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上半年,和谐财政建设取得阶段性效果,财政干部凝聚力和工作积极性得到增强,但绩效财政、干部执行力、纪律作风等机关效能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4.项目建设进度需要进一步加快。上半年,我局在固定资产投资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政项目建设基本实现全面开花,但写字楼项目至今未敲定建设方案未能开工,财政所标准建设改造工程项目等部门项目进度还相对滞后。

5.干部队伍配置需要进一步优化。由于人员调动和退休等原因,致使目前个别股室、财政所人员配置不尽完善,稽查分局机构性质未能明确落实,影响财政工作的高效运转。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强财源建设。紧紧围绕全县经济发展战略,继续加大向上争取资金的工作力度,加强与上级财政部门的汇报和沟通,努力争取上级财政部门在重点生态功能区、县级财力保障、民族地区、艰苦边远山区津贴补助等四大财政转移支付补助给予倾斜照顾,力争在增加额度上再创新高,为提高财政保障能力,确保自治县重大项目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资金需要,推进全县经济赶超跨越发展做出应有的积极贡献。同时,多方筹措和落实项目配套资金,全力支持经济建设,做大财政蛋糕。

2.坚持上半年失收下半年补的方针,强化收入征管,加强均衡入库,力争第三季度完成全年任务的70%,确保全年收入任务的完成。一是加大税收稽查力度,大力清缴陈欠,严格控制新欠,确保税收收入及时足额入库;二是对财政收入任务继续实行目标管理,强化各征管部门的责任意识;三是支持税务部门不断完善征管措施,强化税收征管,确保促进税收性收入的快速增长;四是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应收尽收;五是深入挖掘,寻找新的税收增长亮点,突出抓好忻大路建设、高速公路建设、铁路建设和‘新一轮扶贫攻坚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筑安装各项税费的征管。六是加强项目工作力度,促进建设项目按时开工建设,实现税收增长。

3.积极调整支出结构,加快支出管理,提高财政保障能力。一是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重收入,轻管理”的思想观念,加强预算支出进度管理。二是以安全生产为第一责任,加大财政资金监督力度,确保财政资金安全。三是加大项目建设实施力度,全面推进我县临港工业园区、物流区、创业园区等重点建设项目实施,加快专项资金的拨付进度,及时把项目资金拨付到位,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四是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重点项目、民生项目的资金需要和法定支出的合适增长到位。

4.继续加强财政改革工作力度。坚持以资金安全管理为第一责任,以提高财政绩效管理为目标,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集中精力确保重点改革任务的完成并取得实效。一是7月底前完成财政大平台建设,进一步规范、增强资金支出的安全管理。二是8月底前完成教育财务代管中心筹建工作并正式启动,实现教育财务部门报帐制。三是9月底前完成卫生财务代管中心筹建工作,力争10月1日起实施卫生财务代管工作,实现卫生财务部门报帐制。四是8月底开始启运公务卡制度筹备工作,9月底前在部分单位试点实施,10底前县直单位全面上线实施。五是10月底前开始启动民政财务代管中心筹建工作,力争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民政财务部门报帐制。

财政工作总结范文第8篇

2013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财政部门以服务全区“四大行动”计划为重点,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促进转型发展;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切实强化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抓征管稳增长,壮大财力强保障。

努力克服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和结构性减税等多重因素影响,全力培育财源,坚持依法征管,推进综合治税,全区财政收入呈现“低开高走、缓中趋稳、增幅上扬”的格局。总量增长贡献突出。2013年我区完成财政总收入121.9亿元,同比增长21.8%;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2.5亿元,同比增长23.9%,为市区财政收入增长作出了积极贡献。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总量列全省县(市)中第9位,位次前移1位,在全省区级排名中列第13位,前移4位,在县(市、区)中排名第3位,前移1位。镇级实力显著增强。2013年度,19个镇区累计完成财政总收入58.7亿元,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1.8亿元,同比增长9.7%和17.3%。高新区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首次突破9亿元;金沙、川姜两镇均超3亿元;平潮镇首次突破2亿元;兴仁、兴东、五接、先锋等4个镇超1亿元。全区有11个镇(区)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增长,其中,高新区、滨江新区、骑岸镇、锡通科技园、东社镇、金沙镇收入增幅达20%以上。征管措施严谨规范。强化收入分析预测,动态监控重点税源,努力堵塞税收漏洞;积极采取鼓励限售股减持、发展总部经济、市政工程拉动等举措,着力挖掘税收增长潜力;注重目标考核激励,扎实推进综合治税,通过纵向沟通、横向协调、财税携手、区镇协力,不断提高税收征管质效;规范非税收入征缴,确保应收尽收。

二、调结构推转型,扶大做强培财源。

坚持把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放在突出位置,灵活运用各种财政工具,着力推进转型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载体建设提档加速。通过预算安排、政府融资、争取上级补助等途径筹集资金20.4亿元,支持园区发展平台建设。高新区路网、景观等载体功能不断提升,锡通科技产业园“四横四纵”道路框架基本形成,滨江新区横港沙和旅游度假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家纺城标准厂房逐步交付使用,空港产业园启动区建设初具形象,石港科技产业园拆迁和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启动,园区发展活力进一步迸发,项目承载能力显著增强。产业扶持重点突出。安排产业引导资金和支农专项资金预算2.3亿元,设立科技创新、人才开发、中小企业扶持、大企业培育、现代服务业、都市生态农业等财政扶持资金,不断强化产业政策引导,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倍增、现代服务业提速、高效设施农业发展,加快培育经济财政新亮点。涉企服务便捷高效。财政部门及时兑现退税、技改、研发、人才、规费等奖补政策,不断激发企业上项目、调结构、促转型的积极性。预算安排1000万元,积极推进政银企合作,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办理出口退税24亿元,返还镇级土地收益金5.06亿元;组织320家企业争取国家、省市各类项目扶持资金1.06亿元;开通“财企直通车”、“会计服务之窗”信息交流平台,优化资金拨付流程,助推中小企业逆势发展。

三、统城乡夯基础,协调发展激活力。

围绕打造东部新城的目标定位,加快推进城乡现代化建设,促进城镇功能更完善、生活品质更优良、城乡发展更协调。城乡环境持续改善。安排9.6亿元,支持实施园林景观绿化、区域供水全覆盖、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城区环卫设施提升、老小区改造等惠民工程,城市综合管理得到切实加强;投入1.1亿元,加快推进村庄整治、农村改厕及绿化工程,继续强化“四位一体”长效管理,农村环境面貌取得显著变化。交通设施更加完备。安排48.7亿元,支持实施拆迁安置工程,推进金通二大道、先锋互通、银河新区、城东新区主干道等重点交通路网建设;投入1.6亿元,建成农村公路228公里,改造完工农路危桥53座;安排9000万元实施公交优化工程,新建公交站台40座,公交“一卡通”实现与市区全面对接。涉农投入不断加大。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涉农扶持力度,三农投入达12.79亿元,同比增长38%。支持经济薄弱村发展,推进新型社区建设试点,加快水利设施建设,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大力发展以台创园核心区建设为主体的设施农业,加快推进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经济合作社、粮食蔬菜基地建设,不断提升农业高效、规模、特色化发展水平。惠农政策全面落实。支持开展农民创业培训及劳动力转移培训;积极稳妥地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全面落实家电和汽车摩托车下乡等惠农补贴政策。累计发放涉农补贴及农保理赔款2.7亿元。

四、惠民生谋福祉,以人为本促和谐。

继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新增财力重点投向民生和社会事业等公共服务领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2013年全区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近60%。就业增收更加关注民生。认真落实有利于劳动者创业就业的税费优惠、小额担保贷款、资金补贴等扶持政策,着力推动群众在充分就业中不断实现持续增收。社会保障更加突出民生。安排7.2亿元,进一步提高社保对象及困难群体补助标准,加大社会优抚、征地保障、危房改造、物价补贴等社会救助力度,加快城镇廉租房、公租房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更趋完善。教育公平更加惠及民生。投入16.9亿元,不断提高义务教育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及时兑现义务教育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积极落实各项国家助学政策,全面推进公办幼儿园达标及中小学“校安工程”建设,努力促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医疗卫生更加体恤民生。安排5.4亿元,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重点保障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标扩面,支持居民卫生保健、重大疾病预防控制等基本公共卫生发展,医疗卫生惠民成效日益凸显。文化事业更加丰富民生。投入10.2亿元,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及多元化文化产业,加快推进“一馆两中心”等重点文化设施建设。平安建设更加保障民生。安排4.8亿元,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和平安法治建设,支持“公共安全智能化工程”实施,着力打造现代技防城市。

五、重改革举新措,精细理财创佳绩。

积极推行财政改革创新,构建支出更合理、结构更优化、制度更规范、管理更绩效、服务更高效的财政管理机制。财政管理体制不断完善。进一步完善区镇财政管理体制,落实配套奖励措施,充分调动各地发展经济、培育财源、加强征管的主动性。2013年区对镇财政转移支付补助达到5.1亿元,基层财政公共服务水平和统筹发展能力得到切实加强。预算执行能力不断增强。强化项目支出论证,完善定额标准体系,积极推行绩效预算,不断提高预算编制及执行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认真落实公用经费零增长政策,全年节约财政资金3200多万元。国库支付改革不断深化。优化国库集中支付流程,拓展国库集中支付范围,集中支付占预算支出总额的比重达到91.5%;积极探索财政资金增值收益新路径,全年实现利息收入1.67亿元,其中法定利率外利息收入1606万元。政府融资效率不断提高。整合国有资源,规范平台管理,优化债务结构,创新融资手段,努力实现政府融资新突破。全年融资超百亿元,成功洽谈BT项目22.8亿元。评审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审核政府项目概算326个,核减金额4.7亿元;完成政府采购21.18亿元,节约资金2.5亿元;规范国有资产清理处置,推进基层财政就地就近监管;组织开展会计继续教育、“六五”普法等活动,不断提升会计监管水平。

六、转作风提效能,文明服务树品牌。

以财政核心价值体系为取向,切实加强履职能力建设,努力提高财政凝聚力、执行力和公信力。创先争优扎实推进。局机关党委获区“五星级基层党建示范点”荣誉称号,“科学理财,普惠民生”被区委授予创先争优十佳优秀服务品牌。作风效能显著提升。率先在全市推行精细化管理网络绩效考核,机关作风效能不断转变;扎实开展“五走进五服务”活动,财政文明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我局荣获全区“2013年度政风行风建设先进单位”称号;财政系统在基层“群众满意基层单位”测评中,连续第8次荣登榜首。反腐倡廉不断加强。深入开展“三观”主题教育,积极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完善关键岗位制衡控制,财政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得到有效加强。局机关被区纪委评为2013年度纪检监察工作先进集体。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财政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有以下十个方面:一是发展速度明显放缓,收入增长难度加大;二是征管联动不够紧密,综合治税需要强化;三是刚性支出增长较快,公共保障压力空前;四是支出管控难度较大,预算约束亟待加强;五是涉企政策越位缺位,扶持方式急需转变;六是基础管理参差不齐,基层监管严重缺位;七是改革创新意识不强,自我发展缺乏活力;八是资源整合机制不活,配置利用效率不高;九是融资难度不断加大,风险管控势在必行;十是队伍建设矛盾突出,作风效能亟待提升。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第二篇

2013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财政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提升“项目建设、民生建设、效能建设”三项重点工作,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深化财政改革,推进精细管理,服务转型发展,着力改善民生,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特色发展、跨越发展、规模发展、协调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创新举措强征管,全力以赴促增收。

以服务转型发展为主线,抢抓后金融危机时期的发展机遇,切实加强税源培育和收入征管,促进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收入质效不断提升。2013年我区财政总收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达到77.86亿元、33.88亿元,同比增长40.6%、40.1%,增幅分别为“十五”期末的3.88倍、3.92倍,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总量继续保持原六县(市)首位,在全省区级排名第15位,比上年前移2位;财政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达8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镇级财力不断壮大。2013年镇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累计完成21.72亿元,同比增长33.3%;其中,开发区一般预算收入突破4亿元,川姜、金沙两个镇突破2亿元,平潮、兴仁、兴东、五接四个镇一般预算收入均突破1亿元;全区有21个镇区一般预算收入实现持续增长,其中,兴东镇增幅高达81.6%,位居全区第一;川姜、五接、先锋3个镇增幅均超过50%。非税征管不断创新。强化对部门非税收入任务的责任考核,对全区行政事业单位280多项收费项目全面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区镇两级非税收缴制度改革实现“全覆盖”,全年完成非税收入24亿元,同比增长80%,非税入库(户)率达到100%。综合治税不断深入。财税、工商、金融等部门整体联动,研究制定收入征管绩效考评办法,完善个体工商户、个体临时经营户涉税信息联网和数据交换制度,健全良性互动的税源控管机制,立体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综合治税格局逐步形成。

二、推动转型求发展,凝心聚力培财源。

始终把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摆在突出位置,坚持“特色、共享”两大原则,集聚财力、整合政策,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发展,着力培育新兴财源。载体建设不断加快。围绕“三大”联动战略,通过预算安排、政府融资、争取补助、引进民资等途径,筹集发展资金120亿元,重点支持“一园三区”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园区、主城区、重点镇的拆迁工作,完成拆迁面积353万平方米。江海大开发框架全面拉开,滨海新区南区二期吹填、北区1.5万亩围垦、污水处理厂等配套工程全面竣工;滨江新区完成横港沙固沙护滩首期3000亩吹填工程,二期2万亩匡围工程正有序推进,东沙大桥和通用码头已进入规划设计;开发区南区“三横四纵”道路、城东新区“一湖八路”、银河新区“三横二纵”路网全面开工建设;金通二大道、平海公路一期、临海公路、东快速干道、通富路北延、青年路东延等重点交通工程全面启动,发展环境和空间进一步优化,重大项目承载能力显著增强。产业扶持更加强化。投入专项资金2亿元,支持实施“三大计划”,着力培育新兴产业、升级支柱产业、提速现代服务业,重点扶持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全力打造我区新的经济增长极;设立大企业(集团)发展专项基金3000万元,支持重点大企业(集团)创新发展、转型发展、规模发展,鼓励企业做响品牌、做大市场,全年申报省级以上名牌19个,新办境外投资企业10家;投入3000多万元,支持推进大企业和企业上市“双培育”计划,2013年全区销售额超10亿元的企业达16家,江海电容器成功上市;安排人才开发和大学生创业基金1000万元,大力引进和培养适应我区产业发展急需的各类人才;投入科技发展资金2177万元,鼓励企业加快科研机构建设和开展“产、学、研”合作,全年新增院士工作站2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10家。政策措施逐步完善。主动参与制订落实项目奖励、企业上市、节能减排、人才引进、科技补助等扶持企业发展优惠政策,不断激发企业上项目、调结构、促转型的积极性;全年拨付企业发展资金2.2亿元;退付涉企规费3000多万元;办理外贸出口退税20亿元;投入资金1000万元,专项用于中小企业金融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为160户企业提供担保余额9亿元;以重大项目、优势项目为依托,积极争取省市企业科技创新、环境保护、沿江沿海开发等各类补助资金2亿元。

三、夯实基础惠三农,统筹城乡激活力。

深入推进城市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巩固全面小康成果,进一步夯实区域协调发展基础。城市形象日益出新。积极支持城市建设推进年和城市管理提升年活动,投资25亿元,实施绿化提档、夜景亮化、水系贯通等老城区改造提升八大工程,顺利完成人民公园扩建和金桥东路绿化,加快推进银河新区开发、城东新区市政等工程建设,城市面貌明显改观;安排15亿元,有序推进老通掘路改造、新通掘路绕城段、北一环北延等城市交通工程和公交通达工程建设,新开辟公交线路12条,新购公交车33辆,贯通城乡相互的公交网络基本构建。农业发展高效优质。总投入14亿元的“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全面启动,引导农业土地承包经营权合法有序流转,可新增高效农业面积1.5万亩;积极向上争取支农项目资金4000万元,支持都市型、生态型、休闲型农业项目发展,着力培育景瑞、嘉安等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壮大高效农业产业化规模;安排设施农业资金2500万元,支持新建农村三大合作经济组织173家,新建扩建农业项目20多个。农村建设力度加大。安排资金3亿元,实施区域供水及饮水安全工程,新增覆盖人口70万人;投入资金2.4亿元,新增农村公路630公里,新建农村站台25个,全区城乡客运一体化覆盖率达100%;安排资金2800多万元,实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重点县工程,新建防渗渠道473公里,新建改造危桥124座;投入配套资金1000万元,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全年实施奖补项目86个,惠及76个行政村;安排专项经费4000万元,全面建成区域性农村垃圾转运站及配套工程,“四位一体”长效管理得到强化,全区18个镇通过部级生态镇省级验收。惠农政策全面落实。严格执行各项惠农政策,全年以“一折通”形式发放农资综合补贴、汽车摩托车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等各项补贴资金2.4亿元,惠及全区50多万农户;继续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财政保费补贴2668万元,赔付金额680万元,提高了农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四、促进共享保民生,多措并举建和谐。

优化支出结构,重点保障民生支出及农业、教育、医疗、社保、文化等法定支出,积极推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就业富民成效显著。安排1000万元,建立专项扶持奖励及担保基金制度,加大对大学生创业、妇女创业、残疾人创业、零就业家庭再就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城镇新增就业8300人;投入配套资金400多万元,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累计培训4.5万人,农民创业致富能力明显增强。社保体系逐步完善。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网,安排3.5亿元,支持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职工失业保险等保障体系,新农合、新农保参合率分别达到了97%和96%,企业职工养老、医疗、失业三大保险覆盖率均超过95%。救助机制不断健全。安排3500万元,支持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康复基地和服务机构建设;投入9000万元,重点用于提高城乡低保以及农村集中、分散供养标准,完善抚恤、补助、优待金自然增长机制,支持实施“百千万扶贫工程”、城乡一体化医疗救助和农村危房改造;安排支出600多万元,支持实施“关爱”工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实现全覆盖;投入4000万元,完善住房保障机制,新建廉租房120套。社会事业和谐发展。安排4亿元,用于提高义务教育公用经费保障标准、落实各项助学政策和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待遇,支持实施区域教育现代化和校舍安全工程,高水平通过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区评估验收;安排7000万元,支持深化镇级医院体制与基本药物制度改革,推进区镇两级医疗机构及标准化社区服务站建设;投入专项资金350万元,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成有线电视主干网改造工程和20万户数字电视整体转换任务。

五、科学管理谋绩效,精细理财推新举。

以精细绩效为目标,积极推行财政改革与创新,努力构建适应经济发展的现代财政管理体系。预算编制科学精细。完善“收支脱钩”部门预算管理模式,强化项目支出论证,细化结余分配办法,积极探索项目定额标准体系建设,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公正性。集中支付规模扩大。深化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全年实现财政集中支付33亿元,占财政支出的92%;镇级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项目评审成效凸显。全年财政评审工程概算项目172个,送审金额43亿元,核减金额5.12亿元,核减率近12%;全年完成政府采购10.28亿元,比预算节约资金1.16亿元,节支率达10.2%。财政监督力度加大。深入开展社会团体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对28家单位进行了重点检查;组织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及农村危房改造资金核查工作,提高了专项资金使用的安全性、效益性。资产管理运营有方。建成国有资产动态管理信息系统,强化统管房屋土地资产的监督管理,通过市场化规范运作,出租房屋40处,实现租金收入350多万元。会计工作水平提升。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举办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43期,组织10个财政所通过省二星级档案管理达标验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