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财政工作计划范文

财政工作计划范文

财政工作计划

财政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一、项目申报工作

2014年,乡财政所将进一步加大项目建设工作力度,以项目建设带动辖区经济发展,改善辖区百姓生产、生活条件。2014年计划争取专项资金1,400万元,其中包括边境地区转移支付资金200万元,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150万元,国有土地转让金项目270万元,办公楼建设项目230万元,各种扶贫资金150万元,农业综合开发项目400万元。

二、账务处理工作

目前,我乡共有5个账户,按照市里的统一部署,今年有3个账户使用“用友财务软件”进行了独立核算,明年计划将5个账户全部实行电算化独立核算,并将行政帐套和事业帐套进行准确划分。2014年继续加强学习,重点从财务软件的使用、新会计准则的应用等方面加大学习力度,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

三、乡镇财政管理工作

财政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一、收入计划:

1.2014年财政预算内收入计划为27540万元,比上年增长45.6%,其中增值税14800万元,营业税4200万元,所得税4900万元,城建税700万元,其他工商税1100万元,契税1840万元。一般预算收入为13500万。比上年增长39.3%。

2.2014年地方预算外收入计划为2000万元。

二、支出计划

1.2014年预算内财政支出计划为2200万元(不含追加指标)。

2.2014年预算外支出计划为2100万元。

三、争先创优计划:

1.积极争创区“文明财政所”。

2.积极争创“群众满意基层单位”。

3.积极争创信息宣传、调研,会计基础工作先进。

4.积极争创“基层财政工作精细化管理先进所”。

四、主要工作任务计划:

1.积极组织收入。将采取多种措施增加财政收入做到收入应收尽收,力争财政收入突破27540万元。

2.努力控制支出。将制订各种费用支出定额,严格控制费用增长,尤其对招待费用,要争取领导的支持,改变过去的结算办法;

3.加大对新农村建设投入的力度,在争取上级补助和自筹资金的基础上修建农桥10座,农路10公里,疏竣农村河道3条,加大对农民种粮和大病风险金的补贴,补贴额在上年的基础上增加100万元。

4.加强作风建设,当好服务标兵。进一步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营造各种争创文明财政所和群众满意基层站所的氛围,争取年末一次性通过上级验收和民主测评。

财政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始终坚持把财政收入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及时抓住发展中的有利因素和机遇,确保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一是加强分析预测。注意把握发展形势的新变化,加强财政经济运行的研究分析,不断完善重点税源监控平台建设,及时扩充更新税源数据库,提高进入平台的企业覆盖率;进一步健全财税收入动态预测机制,增强对收入执行情况的把握和调控能力,牢牢掌握财税收入工作的主动权。二是注重质量效益。要坚持正确的财政收入导向,把提升质量摆在突出位置,实现量的增长与质的提升并举。进一步规范收入征管行为,在落实好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基础上,坚持依法治税、依法征管,做到应收尽收。三是抓好促产培财。深入实施国有公司强优战略,加大资源和人才的集聚,实现企业的专业化、差异化经营和错位发展,提升国有企业创利税的能力;支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继续加大对“千企升级”的财政投入,推动本地优势产业向规模化、智能化、品牌化发展,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壮大财源税源,着力提升财政实力。

2.着重抓优化支出,提高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努力建设民生型财政。

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从严控制“三公”经费、大力压缩一般性和非生产性支出,切实降低行政成本,继续以改善和保障民生为重点,坚持财政为民的民生民本导向。一是完善财政支农投入机制。贯彻城乡统筹发展的方针,准确把握财政支农的重点和方向,在加大财政支农力度,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措施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财政支农投入机制,充分发挥财政支农资金的导向作用,探索建立支农资金长效管理机制,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二是支持社会公共事业发展。建立健全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快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创新投入体系;认真落实财政教育经费法定增长要求,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和平安校园建设;发挥文化产业扶持政策和引导资金的撬动作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繁荣文化产业;加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投入,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三是健全完善社保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制,扩大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面;进一步完善就业援助机制,落实就业再就业相关政策;进一步加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使全区低收入群体得到全方位保障。

3.着重抓财政改革,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努力建设绩效型财政。

积极推进财政各项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切实提高财政运行效率。一是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围绕构建“四位一体”的财政管理体系,细化预算编制内容,强化预算执行管理,提高预算的准确率和到位率;积极探索国库单一账户管理体系,实行国库与预算业务分离。二是推进财政绩效评价。按照公共财政改革的要求,建立健全与公共财政相适应,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核心,以实现绩效预算为目标的公共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切实改变“重投入、轻管理”的传统财政支出模式,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三是提升政府采购效能。完善政府采购机构库建设,制定合理有效、严格规范的机构考核机制,继续改进和深化镇级政府采购工作,扩大监管范围,进一步提升乡镇政府采购效能。

4.着重抓依法理财,严格财政资金监督管理,努力建设规范型财政。

按照依法理财的要求,以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为目标,以强化资金监督管理为抓手,实现财政监督与管理的融合互动。一是加强专项资金监管。加大专项资金整合力度,探索建立全区财政资金动态监控系统,对财政资金的指标、拨付、支出等进行全程监管,完善资金拨付流程,减少中间环节,压缩办理时间。科学编制和合理细化专项资金预算,强化预算约束,逐步构建“事前评估、事中监督、事后问效”的专项资金预算管理体系。二是完善政府项目资金管理。细化项目资金管理,主动介入各个重大工程项目的立项、报批和编审环节,对重点项目、重点资金实行跟踪问效和绩效评价,严格规范资金拨付过程的管理,确保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能效。三是加大资金监管结果运用。逐步构建财政资金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加大财政监督结果的运用,建立预算编制与督查结果的衔接机制,提高财政资金分配使用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5.着重抓生态文明,全力支持环境整治工程,努力建设绿色型财政。

积极支持开展“美丽、美在太湖”生态文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大生态文明建设投入力度,不断提高全区生态文明建设财力保障水平。一是加大生态资金整合。建立多元化生态投入机制,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参与生态项目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有机整合中央、省、市、区级生态环保专项资金,进行科学统筹安排,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集聚效应。二是加强财政支持力度。积极支持太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安排资金专项用于太湖水草、蓝藻、湿地等治理工程,同时,继续加大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河道整治和生活垃圾处理等方面的财政投入力度,为全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财力保障。三是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全面总结和分析近几年来生态补偿资金的使用情况和使用效益,积极对接上级政策,结合我区实际,进一步健全生态补偿资金管理办法,及时完善相关政策,全力支持生态补偿的扩面提质。规范生态补偿资金的使用流程,加大资金的检查力度,确保资金使用落到实处。

财政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在新的一年里,财务部工作人员应在厂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制定对全厂其他部门的考核制度或者相关办法。在国家各项财务法律、法规的监督下制定如下考核制度:

1、组织财务部各员工对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会计制度、安全法、财务制度、管理制度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系统学习。

2、在财务部内部明确考核制度:财务人员的分工及各职能部门的协作,要分工明确并带有互相协作补充性,相互配合的工作中不断学习,对各项费用的合理支出起到监督作用,对违规违纪行为起到监督智能。

3、在应收帐款上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明确各分管会计的职责,制定相应的制度,如对应收款的监督,应制定相应的规定,对货款回收的期限把握、回款具体事宜、相关销售责任人都应有相应的监督,加大财务监督力度。

4、在对公司其他部门的工作方面:对各科室产生的各项费用进行核算,为公司节省每一笔支出,从一角一元做起。在对各种原料的发票接收方面,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尽自己的能力去做好每一笔业务的考察及发票的接收工作,认真完成每月的报税工作。

5、对车间的耗用、检修期间产生的各项费用进行把关,为节约成本、减少开支做好每一项工作,对各项费用的节、超进行考核并报公司领导,协助领导做好决策工作。

财政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推动活动的有效开展

一是深入学习。

省第*次党代会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经济强省、和谐**的伟大战略目标,也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们将把学习党代会精神和开展“爱**、做贡献、干成事、出亮点”活动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作为创建学习型机关的重要内容,努力用党代会精神武装头脑、凝聚共识、指导工作,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

二是加强宣传。

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为活动开展营造浓厚氛围。利用财政网站、《**财政》、宣传栏等载体,采取讲党课、举办培训班、研讨会等形式,认真抓好党代会精神和“爱**、做贡献、干成事、出亮点”活动的宣传普及和教育,引导全市广大财政干部职工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

三是务求实效。

我们将严格按照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任务、细化分解、落实责任,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强化督导检查,大力改进工作作风,加强自身建设,积极推动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明确目标、狠抓落实,全力以赴做好各项财政工作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今年我市财政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市全部财政收入预计完成325亿元,比上年增长20%,其中一般预算收入预计完成116.8亿元,比上年增长28%。综合分析全市经济运行情况,我们初步确定了2012年全市财政工作的奋斗目标:全市财政收入增长15%,即全部财政收入达到374亿元,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34亿元。

同时我们也确定了一个争取目标:即全市全部财政收入增长23%,突破400亿元大关;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8%,突破150亿元大关。为完成这一目标任务,我们将全力以赴抓好以下五项工作。

一是全力以赴抓收入

一方面,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推进建立综合治税大格局,强化重点税源管理,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税源控管,密切关注收入进度,加大征收力度,坚决制止和纠正收入违规减免退库,在防止虚收空转的前提下争取多超收,努力实现财政收入奋斗目标。

另一方面,牢固树立“开放财政”理念,加强与上级财政部门的沟通衔接,加大跑办力度,开动脑筋,多谋划、多请示、多汇报,用足、用活、用好各项财政政策,为**经济社会发展争取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二是全力以赴抓支出

认真贯彻国务院廉政工作会议精神,严格控制一般性财政开支,加强公务接待经费、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用支出审核,确保重点项目支出资金需求。增强财政支出的均衡性与科学性,进一步加大牵头协调、组织推动力度,找准症结,采取有力措施,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完成支出任务。

三是全力以赴抓预算

突出抓好预算编制工作,按照“保民生、保运转、保发展、保重点”的原则,区别轻重缓急,有保有压地安排项目。落实好综合预算、零基预算、部门预算要求,在编实、编细、编准预算上下功夫,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以“编制绩效预算、实施绩效评价、落实结果应用、实行绩效问责”为重点,推进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

四是全力以赴抓改革

牢固树立“制度财政”理念,坚持用制度管钱,按制度办事,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第一,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用好并不断完善支持工业聚集区和开发区发展的体制政策。

第二,深化政府采购改革。

继续扩大政府采购管理范围,强化政府采购制度体系建设,着力推动政府采购操作执行标准化管理和政府采购监管方式创新;

第三,深化国库管理和投资评审制度改革。

进一步规范财政资金专户管理,推进国库支付业务制度创新,打造安全、高效的国库支付业务新流程。建立科学的财政评审工作体制,不断拓宽财政评审的职能和范围。

五是全力以赴抓服务

牢固树立“服务财政”理念。

第一,为领导服务。

切实为市委、政府当好家、理好财。继续办好“领导参阅”等内部刊物,充分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

第二,为县市区和市直部门服务。

针对上级的政策导向,以文化产业、水利设施、义务教育等为重点,积极协助市直部门和县市区申报和包装项目,为全市争取更多的项目和资金。

第三,为企业服务。

真正为企业着想,替企业解难,给企业办事。

财政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一、强化会计基础工作,确保收支核算真实性。按照国家统一的财经制度,认真贯彻执行《会计法》、《企业会计制度》及《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各项财经法规和会计制度,根据《新疆邮政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达标考核计分标准》的有关要求,在全地区开展会计基础规范达标工作,使会计工作秩序规范有序,会计基础工作更加规范。

二、继续发挥统计优势,为邮政实行产品量核算提供依据。对以往年度相关统计指标进行原始记录和台账的修订。在产品量结算单价的测定、干线运费结算、损益核算等方面充分利用统计指标,建立成本计算模型,为成本定价和经营决策服务。

三、提升管理手段,稳步推进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继续做好量收系统建设和应用工作,深入挖掘量收系统的管理和分析功能,充分利用量收管理系统加强收入管理、欠费管理、资费管理、业务稽核和经营分析等方面的工作。

四、继续围绕业务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加大计财支撑力度。在成本安排上,配合专业化经营步伐,将有限的资金向重点业务和营销环节倾斜,以适应业务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对业务宣传费和业务发展奖励继续实行集中归口管理,统筹安排,集中支付,确保资金使用效益和效果。在投资建设上,以提高重点业务发展能力为核心,有效益的追加增量资产。继续加强信息化建设、局所改造、营投终端以及干线项目建设,尽快形成生成能力,并转化为增收优势。集中采购工作在现有邮政业务用品、信息化项目经验积累的基础上,考虑进一步尝试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妥善解决好缓解资金紧张与业务发展实际需要的矛盾,并逐步扩大集中采购范围。

五、继续配合专业化经营,强化损益核算应用。损益核算工作要在进一步夯实基础工作,细化核算的基础上,强化对核算结果的分析和应用。逐步将损益核算分析制度化、常规化,明确各专业成本控制的重点,引导业务部门关注和应用损益核算成果;在专业考核中逐步采用损益核算数据进行成本收入率等指标考核,提高专业考核的科学性;通过对营投、网运、综合管理等环节进行损益核算,为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依据。

财政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宏观调控政策,努力支持扩大内需、稳定外需,促进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一是支持扩大内需。支持提升居民消费能力,积极参与建立健全最低工资标准、职工工资、养老金、城乡低保标准的正常调整机制。完善促进居民消费的政策,支持商贸流通体系建设,继续实施家电下乡政策。着力扩大有效投入,有序推进“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建设。二是促进外贸稳步发展。引导外贸企业用足用好国家出台的信用保险、出口退税、出口信贷等政策措施,发挥财政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双重作用。增加研发技改投入,支持外贸企业结构调整,推动外贸出口向产业链中高端攀升。三是发挥财税政策稳定物价的作用。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稳控物价的财税政策措施,继续发挥价格调节基金调控物价的作用,大力支持平价商店建设。支持实现粮食稳产增产,增加主要农副产品供应。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落实好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以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补助政策。

二、推进转型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强化财政政策导向,充分发挥财政政策、资金的最大效用,创新扶持引导机制,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全面提升产业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一是支持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切实用好新兴产业专向引导资金,调整和完善财政资金支持办法,加大力度引导金融资本扶持新兴产业发展,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向高新技术企业和新兴产业集聚,推动新兴产业跨越发展。二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发挥现代服务业发展专向引导资金的作用,重点支持金融、现代物流、商贸流通、商务服务等十大重点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服务业比重逐年提高。加快推进制造业分离发展现代服务业,确保每年分离20家以上。三是推进传统产业提档升级。积极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加快设备更新、加强技术创新,加大对重点企业、规模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支柱产业高端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四是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围绕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加快创新型人才集聚,充分发挥财政资源配置职能,大力支持发展创新型经济。加大创新创业人才投入力度,支持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和人才载体建设,支持企业开展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增强科技创新驱动力。

三、坚持富民优先,切实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坚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富民惠民利民,着眼长远,优化体系,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一是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稳定的财政就业投入机制和城乡统筹的就业援助机制,重点加强对困难群体的就业服务和政策支持,确保全年新增就业岗位4万个以上,全力支持创建部级创业型城市。二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实现“农保”、“土保”向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并轨;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并轨,筹资标准提高到每人600元;稳步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一步健全帮扶和救助体系,拓展医疗救助范围,对患特殊病症的特困人员继续实施专项医疗救助服务。三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依法加大教育投入,继续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拨款基准,支持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促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推进普通高中质量提升和特色建设工程。继续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提高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全力支持推进校车安全工程。四是大力支持文化建设。建立健全财政文化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完善鼓励文化建设的财税政策措施,推动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对重点文物、文化遗址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功能,大力支持文化产业跨越发展。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文化专项资金,支持重点文化企业做大做强。五是加大农业科技投入。重点支持高效农业、水利现代化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流通体系建设,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有效实现农民增收;继续推进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通过财政奖补、贴息等手段,支持村级大力发展经营性物业,推动村级经济不断壮大。此外,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继续支持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传染病防治,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建立稳定的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渠道和运行机制。继续支持社会管理创新和平安建设,做好政法专项资金保障工作。

四、深化财政改革,全面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按照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绩效管理和财政监督“四位一体”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财政改革,进一步提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一是完善财政体制。调整和完善市镇(区)财政体制,制定和实施新的镇(区)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科学合理划分市级和镇(区)级财力,充分调动各镇(区)增收的积极性,同时,本着财权与事权匹配的原则,调整各镇(区)支出范围。完善乡镇财政管理,加强对乡镇财政工作的指导和考核,推进乡镇财政规范化建设。二是推进综合预算。统一编制、统一管理、统筹安排各单位预算内外资金,除自收自支及涉及教育收费的事业单位外,市级所有党政机关、全额和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的非税收入均纳入预算管理范围。除依法实行“专款专用”的款项外,所有非税收入逐步纳入财政统筹安排。三是加强收支分类管理。2014年部门预算收入全部纳入国库管理,统一核算,统一调度。部门预算支出由财政集中支付中心统一执行,按照相关规定和财务开支标准,实行集中支付。四是强化绩效管理。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建立符合实际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选择社会影响较大、百姓普遍关注的财政支出项目开展绩效目标管理。支持镇(区)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此外,进一步完善政府投资项目代建管理制度,形成政府工程建设领域控制投资、提高投资管理水平和防范腐败的特色。

五、突出效能提升,树立财政部门良好社会形象

今年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机关作风建设“绩效比拼年”,我们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在全市财政系统扎实开展绩效比拼活动,在精神状态、能力水平、攻坚克难、工作业绩以及勤廉从政上下功夫,赛出作风、比出能力、拼出业绩。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和“党员干部进万家”活动,进一步提升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机关建设水平。推进法治财政建设,开展财政“六五”普法工作,加强规范性文件的制定管理,规范财政执法和执法监督,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水平。完善财政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和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树立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政绩观要求的用人导向,开展干部竞争上岗,加大干部交流轮岗力度,调动干部争先创优的积极性。健全教育培训管理机制,分级分类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干部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加强财政机关作风建设,探索建立长效机制,用优良作风保障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始终围绕财政资金和财政干部“两个安全”的目标,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全面完成惩防体系各项牵头工作任务。认真执行《廉政准则》,加强财政干部廉洁自律,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财政文化建设,培育具有财政特色的文化理念,营造健康、廉洁、活泼的工作氛围。

第二篇

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2014年全市财政收支的主要目标是: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81.4亿元,增长16%;完成一般预算支出63.5亿元,比上年增长10%。

一、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全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坚定不移地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继续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努力保持扩内需、保增长一系列财政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回升。

后金融危机的影响依然存在,广大企业仍然存在困难。为此,要认真落实已出台的“做大做强民营工业规模企业”、“鼓励开放型经济二次发展”、“促进服务外包发展”、“培育和鼓励企业上市”、“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4+4+1产业政策”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加快推进企业集团做大做强,建设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核心竞争力、主业突出、行业领先的大企业集团。引导和鼓励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主动向科技型、节能型、环保型转变,全力扶持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空间大、市场前景好的中小企业,不断形成发展特色。对于项目前景好、投资规模大的项目,实行“一企一策”办法,给予重点倾斜、重点支持。

积极争取和落实扶持政策,综合运用财政资金、财政政策、税收政策、产业政策以及创业投资、风险投资等市场化手段,推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食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使新兴产业尽快成为支柱产业。

发挥市服务业发展专项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基金、科技三项经费、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专项资金、中小企业再担保专项资金、外资企业转型升级引导资金、专利专项资金、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服务外包发展资金等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清理、合并、修订现有扶持政策和资金,充分体现财政资金扶持的产业导向作用,集中使用财政资金。

推进担保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国有资本的引导作用,鼓励民资投入、参与竞争,多形式、多渠道组建中小企业担保机构。进一步完善政府再担保机制,创新融资方式,为中小企业构建良好的融资环境。

认真研究国家、省出台的产业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大项目申报力度,努力为我市经济发展争取更多支持。逐步建立财政资金扶持项目库和项目评审专家库,进一步提高申报质量,力争2014年对上争取取得新突破。

二、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坚持富民惠民的公共财政导向,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办好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大事实事、急事难事,使城乡居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财政全额负担基础性养老金。不断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提高低保和低保边缘救助标准。统一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标准,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全面落实促进就业的各项优惠措施,增强就业困难群众的信心。建立稳定的财政就业投入机制和城乡统筹的就业援助制度,继续采取政府购买岗位和就业补贴等形式,重点扶持下岗失业人员、有一定就业能力的残疾人、进城务工的农民以及被征地农民等实现就业。继续对创业人员提供小额担保贷款,让更多有创业项目的下岗失业人员享受到就业优惠政策。

支持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巩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将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付标准提高到小学550元、初中720元。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的扶困助学机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收学费。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继续支持历史文化文物保护、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对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和农村特困医疗救助的财政补助力度,新型合作医疗人均标准从09年的320元提高到410元,优化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偿政策,提高参保人员大病医疗费用补偿比例。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各项改革配套文件,对社区卫生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完善财政补贴政策,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确保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有序推进。

三、夯实“三农”发展基础,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坚持把支持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三个优先”的要求,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关于“三农”投入的各项规定,进一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建立健全财政支农支出的稳定增长机制,全力推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全面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各种涉农补贴政策。加大对农民创业的支持力度,完善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被征地农民就业的各项政策。支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努力拓宽农民生产性收入。

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和现代农业的投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休闲旅游农业,推动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重点支持规模型、生态型、品牌型和科技型农业示范区。集中财力,积极打造同里科技农业示范园、横扇太湖绿洲生态农业示范园、平望高效农业示范园三大农业园区建设亮点。扶持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研究制定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市场组织化程度,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利益和实惠。

加强农村水环境治理,努力做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加快建设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体系,着力解决垃圾污染问题。推进农村绿化建设,继续加强农村道路、河道两侧的绿化建设,支持实施重点河流、湖泊湿地修复工程,努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创新投入机制,加快城乡一体化先导镇建设进度,今年市级财政预算安排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达5000万元。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统筹推进城乡道路、水利、电力、公交等设施建设。加快城镇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辐射,全面发展农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四、深入推进财政改革,提高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统筹安排预算内外资金,实行预算外收支脱钩,即单位当年非税收入全部由财政统筹安排,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当年预算外收支结余归政府所有。

继续推进财政监督长效管理机制建设,完善财政“大监督”格局。进一步加强对财政政策执行、财政专项资金使用、财政内部控制制度落实和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加大对财政违法行为的处理处罚力度,逐步建立财政资金预警监控机制、预算执行监督反馈机制,增强预算的约束力。自觉依法接受人大、审计监督,增强预算透明度。严格内部监督与控制,防范财政风险。

积极整合资源,做大投融资平台,增强投融资功能,保证全市重大项目建设资金的投入。抓住国家创新农村金融的机遇,加快信托投资、中小企业担保、农业担保等方面的投资,积极做好存量资产的整合置换,政府性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加强国有资产产权管理,规范国有资产增资、验资、评估、拍卖、拍租等方面的审核审批工作。

完善以税收收入为主、非税收入为辅的政府财政收支体系,在09年完成市级非税改革的基础上,在全市全面实施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改革,完成两个开发区和八个镇的改革工作,做到“五个统一”:即统一收费管理、统一票据管理、统一账户管理、统一预算管理、统一信息管理,实现财政资金“国家所有、政府调控、财政管理”的目标。

完善政府采购网上管理系统,努力把采购监管工作做深、做细,全面提高采购监督水平。继续创新采购监管手段,完善监管措施,加大工程政府采购的监管力度。

加强会计基础管理,做好会计从业资格的管理询证工作,完善会计诚信建设;推进会计人才战略,全面优化会计环境,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推进中介机构的党建工作,开展会计记账机构的信用评价体系,逐步建立会计记账机构的信用评价体系。

第三篇

2014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攻坚之年,更是全面推进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一年。做好2014年的财政工作,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对于推动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根据市十一届党代会三次会议的要求,结合财政工作实际,2014年全市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深入推进各项财政改革,全面提升公共财政管理水平;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三农”、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卫生、科技、公共文化、环境保护等领域的财政投入力度,切实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

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2014年全市财政收支的目标是: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5.46亿元,比上年实绩增加8.46亿元,增长18%;完成一般预算支出46.1元(不含上年结转和上级追加支出等),比上年增长17.3%。为圆满完成上述目标任务,今年我们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积极发挥财政职能,着力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展是第一要务,只有经济发展了财政收入才能做大做强。要充分发挥财政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的优势,把握财政政策导向和专项资金流向,调整财政投资结构,支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竞争力。继续对集团型、规模型企业实施财税扶持政策,对销售收入超10亿元或纳税超5000万元的企业集团以及销售收入超5亿元的全市重点行业的排头兵企业,由市镇(区)财政给予企业科技创新奖励,支持工业规模企业做大做强做优。支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认真落实各项奖励政策,支持企业建设技术中心和技术研究中心,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拓展中小城市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范围,重点支持中小企业担保体系、集群产业技术服务平台、中小企业培训服务机构及电子商务公共平台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向上争取财政项目和资金,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加大对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的投入力度,今年市财政初步安排节能专项资金600万元,比上年翻一番,支持企业使用新型能源、绿色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鼓励淘汰落后高耗能设备。结合新一轮服务业“振兴计划”的实施,继续加大对服务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扶持力度,用好服务业发展专项基金,重点支持物流、研发设计、商务服务、科技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和服务外包发展,鼓励服务业企业做大做强。在“生财”的基础上,要按照依法治税、应收尽收的原则,狠抓收入征管工作,提高征管质量和水平,深入挖掘增收潜力,进一步提升财政收入总量。

(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按照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有保有压,有促有控,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逐步退出对一般竞争性领域的直接投入,严格控制并努力节约一般性开支,增加对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实现财力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倾斜,向社会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向困难群众保障倾斜,重点加大在“三农”、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公益文化等方面的投入。1、优先保障教育文化发展。按照“三增长一优先”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教育投入保障机制,保证城乡免费义务教育的顺利实施。支持中小学教育现代化标准建设,推进全市教育现代化。多渠道筹集资金,全面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积极探索并支持教育投入机制改革,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支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进一步完善城乡文化设施和服务网络,提高文化供给能力,让全市人民都能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2、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认真落实好新一轮促进就业的财税优惠政策,通过实施免费职业介绍和培训、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发放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等措施,扩大就业和再就业,重点扶持“零就业家庭”、有一定就业能力的残疾人、进城务工的农民及被征地农民等弱势群体实现就业。稳步提高保障水平,根据财力情况,适当提高农村基本养老、“土地换保障”、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标准。继续加强社保基金监管,努力实现社保基金自求平衡。3、完善公共医疗卫生制度。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高对公共卫生投入的比重,支持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支持加快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继续实施农民健康工程。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医疗机构建设,试行药品政府差价补贴,推进健康城市建设。完善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

(三)强化支农惠农政策,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落实好“予得更多、取得更少、放得更活”的方针,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和领域,不断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促进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发展。1、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持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品种结构和布局结构,扶持农业特色产业、优势产业的发展。要认真落实好国家、省及市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各项财税扶持政策,积极探索开展农业贷款担保工作,解决龙头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着力培育壮大一批成长性好、带动性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建立激励机制,引导外资和民间资本投入农业。2、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对农民创业发展进行激励引导,不断提高农民就业技能和创业本领。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让更多的农民成为投资业主、合作股东。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减少财政资金扶持环节,进一步加大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力度,形成合理的补贴增长机制。积极推进农业保险的扩面工作,今年将推出水产、家禽、林木、畜牧等险种,切实增强农业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3、着力优化农村环境。继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重点要投向与农民生产生活直接相关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农村电灌站建设、农桥建设及农村改水改厕工程建设。要逐步建立财政补助的长效机制,更有效地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继续实施对农村河道的“双清”整治和污染物治理工程,继续推进农村清洁能源建设,支持农村绿化建设,营造农村优美生态环境。

(四)深入推进财政改革,着力完善公共财政体系。要继续深化各项改革,进一步完善财政管理制度体系,不断提高财政支出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1、完善财政管理体制。要研究制定新的统一的镇(区)分税制财政体制,合理划分市级和镇(区)级财力,进一步规范分配关系,充分调动市、镇(区)增收的积极性。继续做好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确保改革的顺利实施。2、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推进综合预算,研究预算内、外资金统一安排的预算编制方法,细化支出定额项目,探索试行绩效预算,提高预算编制科学性、合理性和完整性。3、积极推进财政国库改革。今年拟成立国库管理机构,逐步将各类财政性资金(包括预算内、预算外以及其他财政资金)统一归口到国库管理,并严格按程序开设财政资金专户,提高财政资金的安全性能和使用效益。继续深化财政集中支付制度改革。4、稳步推进非税收入改革。拟采取“先市级、后镇级、先试点、后覆盖、分布实施、逐步推进”的办法,先选择部分单位进行试点,再全面推开,逐步实现财政资金“国家所有、政府调控、财政管理”的目标。5、深化政府采购制度。继续扩大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和领域,增加服务领域政府采购规模。继续探索实行协议采购方式,逐步实现政府采购管办分离。加强专家评委库建设,积极实施网上评标。以政府采购网上监察系统实施为契机,加强对政府采购项目和机构的监管,推进政府采购监督管理的系统化、科学化。6、继续推进乡镇财政改革。完善镇财政分局管理体制,分局内设机构和人员配备要尽快到位。积极转变镇财政职能,逐步实现由收入征管型向服务型转变,由资金分配型向分配、监管并重型转变。继续推进镇级财政集中支付改革,条件具备的乡镇要尽快实施“中心、二集中”管理制度。7、加强税收政策研究。今年,国家将全面实施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和新的耕地占用税条例。另外,增值税转型改革也将逐步推广实施。财税部门要认真贯彻这些新的税收法律法规,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认真测算各项税制改革对我市财政收入的影响,并指导企业用足用好国家税收政策。

财政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2014年,财政局将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大力弘扬“水杉精神”,围绕全年的目标任务,切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以“八项工程”、“三重一大”项目为抓手,大力推进“四大计划四个转型”,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出台的各项财税政策,力推实体经济发展,做大做实财政增收基础;按照“三保一促”的要求,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切实加强财政管理,坚持依法治税、依法理财,不断开创财税工作新局面。确保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9.7亿元,同比增长18%,税收比重达到80%以上。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2014年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围绕盘活财政资源,全力服务经济发展。

1、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对市委、市政府确立的“三重一大”、“八项工程”、事关“四大计划、四个转型”的重大项目,在财政资金投入上给予优先扶持。2、支持企业发展。一是建立扶持企业联系制度,积极服务企业,设立年纳税50万元以上企业项目库,对连续两年纳税增长20%以上的企业优先扶持。二是用足用活财政出台的各项扶持政策,加大对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及转型升级企业的支持力度。三是充分发挥好财政职能,利用考核激励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向企业放贷力度;利用财政担保中心,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问题;利用省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专项引导资金,鼓励企业转型升级。3、积极争取上级投入。研究各项财税政策,密切与相关职能部门的配合,提高向上争取资金的质量和成功率。

二、围绕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切实强化征收管理。

1、坚持依法征管。积极构建以信息化、专业化为特征的管理机制,全面实施税收执法责任制,努力实现应收尽收。2、深化综合治税。一是进一步加强全市税源状况调查分析,注重研究财政收入结构,建立重点税源监测制度,提高征管工作质量和效率。二是继续实行税源分析例会制度,定期分析收入情况,协调解决征管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部署阶段性征管工作重点。三是加大专项整治力度,深入开展对房地产、房屋租赁及低税负企业等重点行业税收清理专项整治,加大对个人所得税的专项整治。四是完善委托,充分利用各镇委托站,广泛开展税源调查、财源培育、税法宣传、税收监管等工作。3、严格非税收入管理。一是完善非税征管体系,按照收支两条线规定,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二是健全激励机制,提高执收、执罚部门的积极性,保证非税收入稳定增长。三是强化措施,加大排污费、污水处理费、水资源费及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征缴力度。

三、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优化支出结构。

加大财政投入,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是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低保工作,扩大覆盖范围,完善动态调整机制,及时兑付项目占地补偿和失地农民救助。二是继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减轻居民个人基本医疗卫生费用负担,做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扩面提标,规范城乡医疗救助管理办法,提高城乡医疗救助资金效益。三是加大教育投入,提高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全面落实扶困助学政策,加大校舍安全工程的投入。四是支持发展农村公益事业,深入实施一事一议奖补制度,加大对农村道路建设、农桥建设、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等支持力度,认真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

四、围绕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着力深化财政改革。

一是进一步完善市对镇及开发区的财政体制,加强体制运行情况的分析、评估,充分调动镇级组织收入的积极性和开发区自我发展的能动性。二是深化部门预算管理,推进预算综合绩效管理,强化综合绩效考评与部门预算编制有效衔接,逐步将综合绩效考评结果运用到预算安排中,提高财政管理水平。三是推进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国库集中支付运行机制,扩大集中支付改革范围,加强财政专项管理,推进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建设,防范财政支出风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四是加快财政信息化建设,建立业务应用支撑平台。

五、围绕规范财政管理,着力强化财政监管。

强化财政监督职能,建立规范、科学、安全的资金运行机制。一是加强收入监管,组织非税收入征缴专项检查,确保各项非税收入及时、足额上缴财政专户或国库。二是加强财政支出监管,重点抓好强农惠农资金监督检查和社会保障资金管理使用监督检查,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规范运行。三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监管,完善资产管理平台,健全资产配置、使用、处置、收益管理等方面的制度体系。四是坚持厉行节约,推进节约型政府建设,压缩一般性支出,降低行政成本,从严控制“三公经费”规模,逐步建立厉行节约的长效机制,深入推进“小金库”专项治理。

六、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围绕机关效能建设,提高财政队伍建设水平。

一是深入持久开展“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活动,不断提升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二是强化制度建设,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各项工作流程,切实提高工作质量。三是创新干部培训工作,努力提高财政干部综合素质和业务本领。四是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健全财政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各项制度,切实增强财政干部廉政勤政意识,全力打造阳光财政、效能财政、廉洁财政,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

2014年是我市“十二五”开局之年,财税系统干部职工将认真落实市委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市“跨越发展、富民强市”主题和“转型升级、创新创优”主线,认真把握形势,推进财税改革,不断提高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以有效的措施推动财税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实现我市“十二五”强势开局提供有效的财力保障。

具体目标任务是:一般预算收入增长30%以上,进一步优化收入结构,税收比重力争达到77%。

主要工作措施:

(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促进经济提速增效。

一是全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重点围绕扶持发展支柱产业、规模企业、科技产品和民营经济,力促工业主体经济跨越发展。通过设立纳税突出贡献奖、纳税上台阶奖等激励措施,支持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促进成长型企业壮大,加快我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建立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和财源建设引导资金,做大做强民营经济。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积极争取政策性扶持资金,培植县域经济新增长极。扶持企业技改扩能增效,重点壮大一批带动面大、关联度高、市场开拓能力强的骨干企业。

二是大力支持开放型经济发展。把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作为工作的重点,制定扶持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政策意见,建立开放型奖励资金,大力扶持和培育能够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骨干企业和龙头产品,鼓励外商新办企业、增资扩股,支持和推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财政、税务部门要主动为生产型出口企业办理增值税的“免、抵、退”,支持推进外贸出口。

三是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杠杆作用,综合运用财政贴息、补助、奖励、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以及税收优惠政策等手段,启动、粘合、吸引、凝聚民间资本,形成各类要素合力参与全市发展经济的格局,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税源经济培植新的增长点。

四是加大融资力度。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整合规范做实融资平台,努力开辟投融资渠道,创新投融资机制,提高投融资效率,扩大投融资规模,为经济发展提供雄厚的资金支持。

(二)加大收入组织力度,确保财政收入持续增长。

1、增强任务观念。各镇、各部门要强化任务观念,细化分解目标,加大组织收入推进力度,狠抓序时进度,做到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完成。

2、推进综合治税。加强全市税源状况分析,注重研究财政收入结构,提高收入质量。建立健全重点税源监测制度,及时掌握企业产销动态和税收变化情况,特别是要强化对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的重点管理。建立财税库行网络信息交换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提高征管工作质量和效率。加强财、税、银部门的协作与联系,定期召开联席工作会议,分析收入入库情况,研究和部署阶段性征管工作重点。

3、坚持依法征管。税务部门要积极开展税收秩序整顿活动,完善税收征管机制,切实创新征管手段,积极构建以信息化、专业化为特征的管理机制,建立完备的税收执法体系,全面实施税收执法责任制,努力实现应收尽收。

(三)加快改革进程,不断创新财政管理机制。

一是深化和完善各项公共财政改革。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支出定额标准,细化预算编制,提高部门预算的科学性。按照“简化程序、提高效率、改进服务、强化监管”的原则,加快国库集中收付改革步伐。完善政府采购工作,不断降低政府采购成本,提高政府采购工作质量,提升政府采购管理水平。

二是改革和创新财政管理体制。进一步明晰市、开发区、镇财政收支范围,准确划分收支级次,构建自求发展、自求平衡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实行预算共编、统一管理、分层核算,进一步完善各级财务收支管理办法,规范财务收支行为。

三是推进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改革。按照规范管理的原则,将各项非税收入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确保各项非税收入及时、足额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建立健全部门、单位组织收入激励机制,挖掘非税收入潜力,促进非税收入应收尽收。

(四)严控财政支出,提高财政资金效益。

一是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从预算执行、制度建设、绩效考核等方面入手,从严控制和压缩会议费、接待费、差旅费、小车费等一般性支出。积极推进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合理界定财政供给范围,努力控减行政运行成本。

二是建立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建立健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对各项财政资金实现全过程跟踪问效,建立和完善财政资金使用责任考核制度,实现财政资金效益最大化。

三是防范财政风险。坚持“适度举债、讲究效益、加强管理、规避风险”原则,完善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建立政府性债务预警体系,严格控制规模,加强监督约束,切实减轻政府债务压力,不断改善财政运行状况。

四是强化财政监督检查。加强财政监督,进一步把财政管理工作的重点从重资金分配向重资金使用效率转变,以贯彻执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为主线,强化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综合检查、强化财政专项资金监督检查、强化部门内部监督检查、强化对违法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不断提高财政管理工作的法制化和规范化水平。

(五)科学运筹资金,积极服务稳定大局。

一是优先保证人员工资及运转支出。进一步完善工资统发办法,确保财政供养人员工资及时足额发放,集中财力优先保障人员工资和正常运转经费供给。

二是增强社会保障能力。不断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探索研究医疗制度改革,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紧迫的现实问题。

三是提高应对突发性事件和重点支出的保障能力。按照“有保有压,重点突出”的原则,完善公共财政职能,建立应对突发性事件专项资金,保证救灾、突发事件的资金需求,为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提供资金保障。

1、强化组织领导。财税工作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开发区、各镇、各部门要增强大局意识,确立一切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工作以财税收入为核心的思路,牢牢把握财税工作的主动权。各镇和部门主要负责人是财税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承担起领导责任,增强任务意识,明晰工作思路,加大推进力度。

友情链接